一种电流模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645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平V ai5NMOS管M7的漏极连接PMOS管M4的漏极,PMOS管M4的源极连接PMOS 管M2的漏极;PMOS管M3和PMOS管M4的栅极连接并连接到NMOS管M6的漏极;NMOS管M5、 NMOS管M6、NMOS管M7的栅极均连接到NMOS管M5的漏极;PMOS管M8的源极连接PMOS管 M9的漏极,PMOS管M9的栅极连接外部偏置电压源Vbias;NM0S管MlO的漏极连接第一⑶N单 元的第一端,第一⑶N单元的第二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⑶N单元的第一端,第二⑶N单元的 第二端连接PMOS管Mll的漏极;NMOS管M12的漏极连接第三⑶N单元的第一端,第三⑶N 单元的第二端的输入端连接第四⑶N单元的第一端,第四⑶N单元的第二端连接PMOS管 M13的漏极;NMOS管M14的漏极连接PMOS管M17的漏极,NMOS管M16的漏极连接PMOS管 M175的漏极,NMOS管M18的漏极连接第五⑶N单元的第一端,第五⑶N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第六⑶N单元的第一端,第六⑶N单元的第二端连接PMOS管M19的漏极;PMOS管M8、NMOS 管M10、NMOS管M12、NMOS管M14的栅极均连接NMOS管M7的漏极,MOS管M16和NMOS管 M18的栅极均连接MOS管M16的漏极,PMOS管Ml和PMOS管M2的栅极均连接PMOS管Ml的 漏极,PMOS管Mil、PMOS管M13、PMOS管M15的栅极均连接PMOS管M9的漏极,PMOS管M17 和PMOS管M19的栅极均连接PMOS管M17的漏极,PMOS管M4的源极连接第一⑶N单元的 第一端并作为电流跟随器的输入端,第三CDN单元和第四CDN单元的连接点作为电流跟随 器的同相输出端,第五CDN单元和第六CDN单元的连接点作为电流跟随器的反相输出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模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流失调校准电路与可变增益电路构成一阶低通反馈网络;所述直流失调校准电路 包括一个全差分电流接续器、两个有源电阻以及电阻R2 ;所述全差分电流接续器 的差分输入端分别串联一个有源电阻后连接所述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 阻R2连接全差分电流接续器,构成全差分线性跨导,通过调节电阻R2的大小来调 节直流失调校准电路反馈到所述可变增益电路输入端信号的大小,所述跨导大小为 T ;所述反馈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12
其中,%为可变增益放大器极点频率;爲为执S)在O频率的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流模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差分电流 接续器包括Ml至M26的二十六个MOS管以及电阻R3和电阻R4 ;NMOS管M13、NM0S管Mil、 NMOS 管 M9、NMOS 管 M7、NMOS 管 M8、NMOS 管 M10、NMOS 管 M12、NMOS 管 M14、NMOS 管 M25、 NMOS管M26的源极均连接外部高电平VDD,PMOS管M15、PMOS管M16、PMOS管M17、PMOS管 M18、PM0S 管 M19、PM0S 管 M20、PM0S 管 M21、PM0S 管 M22 的源极均接地,PMOS 管 M15-M22 的 栅极均连接外部偏置电压源Vbias;NM0S管M13的漏极连接PMOS管M15的漏极,其连接点作 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反相输出端Z n;NM0S管Mll的漏极连接PMOS管M16的漏 极,NMOS管M9的漏极连接PMOS管M3的漏极,PMOS管M3的栅极连接PMOS管M16的漏极 并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的反相输入端X N,NMOS管M7的漏极同时连接PMOS管 M4和Ml的漏极,PMOS管M4的栅极连接直流电平VeM,PMOS管M3和PMOS管M4的源极均连 接PMOS管M17的漏极,NMOS管M13和NMOS管Mll的栅极均连接PMOS管M4的漏极;NMOS 管M8的漏极同时连接PMOS管M2和M5的漏极,PMOS管Ml的栅极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 的电压信号反相输入端YIN,PMOS管M2的栅极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压信号同相输入 端Y PN,PMOS管Ml和M2的源极均连接PMOS管M18的漏极,PMOS管M5的栅极连接直流电平 Vcm5NMOS管MlO的漏极连接PMOS管M6的漏极,PMOS管M5和M6的源极均连接PMOS管M19 的漏极,NMOS管M7和NMOS管M8的栅极相连接,NMOS管M9的漏极和栅极以及NMOS管MlO 的漏极和栅极均相连接,NMOS管M12的漏极连接PMOS管M21的漏极,PMOS管M6的漏极连 接NMOS管M12的漏极并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的正相输入端X P;NM0S管M14的 漏极连接PMOS管M21的漏极并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正相输出端ZP,NMOS管 M12和M14的栅极均连接N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25的漏极连接其栅极并连接PMOS管 M23的漏极,NMOS管M26的漏极连接其栅极并连接PMOS管M24的漏极,PMOS管M23的栅极 同时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的 正相输入端X P,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全差分电流接续器的电流信号的反相输入端XN,PMOS 管M24和M23的源极均连接PMOS管M22的漏极,PMOS管M24的栅极连接直流电平Var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流模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电阻包 括四个MOS管;第一 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三MOS管的漏极,第一 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 MOS管的栅极以及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 二MOS管的漏极,第三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以及第四MOS管的源极,第 三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四MOS管的栅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在电流模式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可变增益电路、功能数字控制逻辑电路以及直流失调校准电路;可变增益电路包括四级电流全差分可编程放大器;功能数字控制逻辑电路用于将控制信号译码成二进制信号后,控制可变增益电路增益分贝数;直流失调校准电路将所述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低频信号反馈到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入端,构成负反馈环路。在本设计电流模放大电路中,信号输入为低阻,输出为高阻,流通的信号为电流信号,不受电压大小的影响。电流模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Class-AB的输出结构,极大的减少了电路的功耗。电流放大器不受增益带宽积的限制,故几乎可以做到在任何增益上,带宽不受限制。
【IPC分类】H03F1-34, H03F1-26, H03F3-45
【公开号】CN204272039
【申请号】CN201420608818
【发明人】徐建, 周正, 吴毅强, 韩婷婷, 马力, 田密, 王志功, 陈建平, 吉荣新
【申请人】东南大学, 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