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574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例如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统的领域中,正在进行采用使用2.4GHz波段的电波,以跳频方式为准的处理,在各个机器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蓝牙技术的系统的开发。
上述蓝牙技术,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由计算机、电气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各个行业的企业共同进行开发,是一种用来在多台个人电脑或装置之间实现特设的无线(RF)网络的方式。该蓝牙技术是由英特尔、爱立信、IBM、诺基亚、东芝(注册商标)等企业参加Bluetooth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并进行策划的。倘采用该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就可以用无线通信共享信息和各种服务,不再需要麻烦的电缆连接。这样的蓝牙技术公布于‘BluetoothTMSpecial InterestGroup、Bluetooth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中。
由于蓝牙技术被设置为面向特设的近距离连接,故可以通信的标准范围是10m。若采用该蓝牙技术,采用进行特设的多点连接的办法,构筑最大连接数为8个装置、通信范围为10m的‘piconet(微微网或皮网)’,共享1Mbps的带宽。在该蓝牙技术中,在进行同步通信时,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都可以实现432.6Kbps的传送速度,可以实现用56K调制解调器进行的通常的模拟连接的大约10倍的速度。另一方面,在蓝牙技术中,在非同步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更高速的通信,下行通信为721Kbps,上行通信为57.6Kbps。此外,在蓝牙技术中,还支持声音通信,最大可以同时设定3个同步声音通道(传送速度64Kbps)。此外,声音和数据的同时传送,可以用提供64Kbps同步声音链路和非同步数据链路的1个通道实现。这样的蓝牙技术,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平台,而且,还可以实现低价位的无线通信。
倘采用这样的蓝牙技术,则可以用所有的电子设备来实现PC基软件所具有的智能机构。但是要想使该蓝牙技术实用化,就必须进行发送接收部件的小型化和低价位化,作成为使得可以把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移动式磁头装置等组装进去。此外,移动式设备通常使用电池,故还必须节约功耗。
在蓝牙技术中,为解决这样的课题,采用了把所有的逻辑和收发器硬件都设计得很简洁的方式。收发器硬件使用不经许可即可使用的2.4GHz带宽的无线频率,为防止偷听和干扰还采用了用频率跳变施行的扩展方式。在该频率跳变中,在对于每一个通道分配1MHz的79个通道上边(2.402GHz~2.480GHz)进行每秒1600次的跳变。此外,在该蓝牙技术中,为了提高数据传送的保密性,被限制为那些可以使数据加密化,同时可以借助于口令的识别进行访问的装置。
采用上述那样的蓝牙技术的无线LAN系统1100,如图31所示,在移动电话1101、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便携信息终端1104上,已分别装配上了蓝牙技术的无线LAN模块1110。因此,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各个移动电话1101、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便携信息终端1104,采用用装配在各个设备上的无线LAN模块1100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办法,就可以在每一个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此外,在从该无线LAN系统1100的移动电话1101,借助于拨号连接,通过移动通信网连接到因特网1300上时,借助于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便携信息终端1104,通过无线LAN系统1100、移动通信网1200,连接到因特网1300内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1301上,连接到因特网1300内的WWW(Wol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器1302上。
如上所述,倘采用无线LAN系统1100,则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和便携信息终端1104可以通过无线连接进行与因特网1300之间的连接,而无须借助于移动电话和有线进行连接。因此,倘采用无线LAN系统1100,就可以提高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和便携信息终端1104的便携性。此外,倘采用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00,则可以在把移动电话1101放在提包内的状态下仅仅把便携信息终端1104等的终端拿在手上,就可以实现与因特网1300的连接。
其次,用图32对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主机1500的构成进行说明。该主机1500相当于上述图31中的由个人电脑1102、数字照相机1103或便携信息终端1104的使用者操作的设备。
该主机1500,由控制与外部之间的通信、相当于上述无线LAN模块1110的通信控制部分1510和进行设备自身的控制的主机控制部分1530构成。
通信控制部分1510,具备控制无线LAN系统1100内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1511、与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各个部分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天线部分1512、把跳变频率图形提供给无线通信装置1151的基带控制部分1513、与主机控制部分1530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分1514。
上述基带控制部分1513,用来进行频率跳变的调制解调处理和数据变换,以便在把通信控制部分1510中进行处理的数据变换成预定的格式后,通过通信控制部分151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和使用上述预定的格式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变换并输出到主控制部分1530一侧。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1511,具备进行用来接收来自天线部分1512的数据的处理的接收部分1521,进行用来从天线部分1512接收数据的处理的发送部分1522,对或者是通过天线部分1512发送来自发送部分1522的数据或者是把来自天线部分1512的数据输出给接收部分1521进行切换的开关部分1532、对于接收部分1521和发送部分1522中的数据进行由频率跳变产生的频谱扩展的跳变合成器部分1524。
再有,该通信控制部分1510还具备连接到总线1515上的RAM(读写存储器)1516、ROM(只读存储器)1517和无线通信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518。
上述无线通信CPU1518,采用通过总线1515从ROM1517中读出用来控制构成通信控制部分1510的各个部分的控制程序的办法,生成控制信号。这时,无线通信CPU1518以RAM1516为作业区域随时存取数据执行控制程序。借助于此,无线通信CPU1518,在控制基带控制部分1513和无线通信装置1511,在控制与构成无线LAN系统动的其它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同时,还通过接口部分1514进行主控制部分1530的控制。
主机1500中的主控制部分1530,具备与通信控制部分1510的接口部分1514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分1531,并已与存储在主机1500通过数据总线1532连接到因特网上时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1310的服务器地址等的网络设置信息的网络设置存储部分1533、存储保有各个主机1500的每一位使用者的通讯地址、口令等的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存储部分1534、控制这些各个部分的CPU1535进行连接。此外,该主控制部分1530还具备向通信控制部分1510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部分1536。
在这样的主机1500中,在进行与因特网1300之间的连接时,首先,采用使存放在网络设置部分1533中的网络设置信息和存放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1534中的个人信息向通信控制部分1510一侧输出,其次,对无线通信装置1511和基带控制部分1513进行控制,用网络设置信息和个人信息,借助于通信控制部分1510的无线通信CPU1518,进行与因特网1300之间的连接设定的办法,确立主机1500与WWW服务器1302之间的连接。
为了给各个设备附加上上述蓝牙技术的无线LAN功能,可以考虑2个手法。第1个手法是把无线LAN功能内置于设备内的内置式的手法,第2个手法是把蓝牙技术的无线LAN功能存放在PCMCIA(Personal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个人电脑存储卡国际协会)卡中,并与其它的设备进行连接的手法。
图33示出了协议堆栈1610、1620,该协议堆栈被装配到在借助于本身为第1手法的内置式手法,借助于具备无线LAN功能的无线LAN系统1100,连接到因特网1300上时的移动电话1101、便携信息终端1104上。
协议堆栈1610和协议堆栈1620,作为低位的3层,具有用来实现蓝牙技术的无线LAN系统的物理层(PHY)、媒体存取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层(LLC)。移动电话1101和便携信息终端1104,用这些低位的3层的协议,在无线LAN系统1100内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此外,在协议堆栈1620中,还装有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具有在拨号连接到因特网1300上时做必须的协议。此外,在PPP的高位层中装有本身为连接到因特网1300上所必须的协议的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此外还装有编制使用者数据的应用层(AP)。
此外,协议堆栈1610,与上述协议堆栈1620同样,作为低位3层装有用来实现蓝牙技术的协议。在其高位层中装有用来利用W-CDMA(Wide 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路存取)等的移动体通信网的层,采用变成为数据通信模式的办法来实现通过移动体通信网1200向因特网1300的连接。
图34示出了协议堆栈1610、1630、1640,这些协议采用把无线LAN功能存放在本身为上述第2手法的PCMCIA卡中的办法,装到实现无线LAN系统1100时的移动电话1101、PCMCIA卡1105、便携信息终端1104中。
在PCMCIA卡1105中,内置有用来构成蓝牙技术的无线LAN系统1100的无线LAN功能,与移动电话1101的协议堆栈1610同样,低位3层变成为用来实现蓝牙技术的物理层(PHY)、媒体存取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这样一来,倘采用与PCMCIA卡1106有关的协议堆栈1630,则作为高位层可以装上PCMCIAI/F。
此外,倘采用便携信息终端1104的协议堆栈1640,则作为PCMCIAI/F的高位层可以装上PPP、IP、TCP,作为最高位层,与AP进行使用者数据的发送接收。
但是,如上所述构筑无线LAN系统1100的第1手法和第2手法存在着以下那样的一些问题。
就是说,在上述第1手法中,必须把用来实现无线LAN系统1100的协议堆栈内置于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各个设备1101、1104中,因而各个设备的硬件、软件方面的负担增大,使各个设备1101、1104变得复杂起来。
就是说,当要内置无线LAN功能时,在必须把无线LAN模块1110装到各个设备1101、1104中的同时,还必须如图33所示把用来与因特网1300进行连接的各种协议装到无线LAN模块1110内。这样一来,若使用第1手法,则将发生在制造各个设备1101、1104时的价格上涨,例如,对于不进行与因特网1300的连接的那些使用者来说有很多冗余的设计。
此外,若使用上述第2手法,虽然可以把LAN功能装到PCMCIA卡1105内实现与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各种设备1101、1104进行连接的手法,但是如图34所示,必须把用来与因特网1300进行连接的各种协议装到设备1104中去,与上述第1手法同样,存在着价格方面的问题。此外,PCMCIA卡1105,由于采用总线式并行接口,故要进行装配的一侧的设备1104的机壳将变大,在小型的便携设备中的应用是困难的。
再有,如图31和图32所示,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各个设备1101~1104必须把连接到因特网1300上时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1301的地址、通讯地址、口令等的网络设置信息和个人信息存放到网络设置存储部分1533和个人信息存储部分1534内。
因此,使用者必须对各个设备1101~1104进行网络设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的设定,如果是机器接口功能弱的便携式设备的话,进行网络设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的设定的工作将变得烦杂起来,大多会成为一种负担。
特别是在进行变更因特网服务提供者1301等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构成无线LAN系统1100的多个设备1101~1104之内,必须对每一个设备进行与因特网连接有关的设定变更。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鉴于上述那样的实情提出来的,可以简便地进行用来使构成无线LAN系统的各个便携式设备向因特网等进行连接的网络设定等的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备下述装置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接触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特征是使用本身就是与存储在通信装置的内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外的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无线控制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用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通过物理性的连接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同时,在上述主机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授受,在上述主机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是在单一的机壳内,收容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连接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在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的一侧配置上述有线通信装置,在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另一侧配置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是,在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主机内的凹状连接部分内用装卸自如的规定的外形尺寸构成的机壳内,设置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连接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是,具备下述装置由使用者操作、与公用通信网进行连接以进行数据授受的公共通信连接装置;与包括在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内的其它的设备之间通过该近距离无线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为与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进行连接的外部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用存储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的通信设定信息,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设定与上述通信网的连接的通信连接设定装置;使用与由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设定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除此之外的其它的目的、用本发明得到的具体的优点,从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中,会弄得更加明白。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示出了含有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网络。
图2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构成和对构成无线LAN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协议堆栈。
图3的透视图示出了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构成。
图4的透视图示出了包括在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另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构成。
图5的透视图示出了包括在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再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构成。
图6的透视图示出了包括在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再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构成。
图7A的框图示出了包括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内部构成,图7B是用来对构成无线通信装置的各个部分的配置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8的框图示出了包括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另外一个例子。
图9A的平面图示出了包括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内部构成,图9B是用来对构成无线通信装置的各个部分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了包括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背面的平面图和示出了无线通信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面图。
图11的剖面图示出了将要装配在基板上边的天线部分和将要装配在多层基板上边的RF模块。
图12是用来说明把基带处理部分装配到基板上边的情况的剖面图。
图13是用来对闪速存储器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RF模块和基带处理部分上形成电波吸收体的情况的剖面图。
图15的透视图示出了把包括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安装在主机上的状态。
图16的框图示出了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和主机的构成。
图17示出了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中进行发送接收的控制信息包的信息包格式。
图18示出了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的状态迁移。
图19的示出了用来对连接主机和因特网时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0用来说明作为主机,在存在有便携信息终端等的无线LAN系统中,采用把无线通信装置安装到各个主机上的办法,把各个主机与WWW服务器连接起来的情况。
图21示出了对于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另外的构成和构成无线LAN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协议堆栈。
图22是用来对把主机和因特网连接起来的时候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步骤的另外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3是用来对把主机和因特网连接起来的时候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步骤的另外的另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4的框图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
图25的框图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和主机的构成。
图26示出了构成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的状态迁移。
图27是用来对把主机和因特网连接起来的时候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步骤的另外的另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8的流程图示出了接收来自主机的使用者数据并通过移动电话向含于因特网中的服务器发送使用者数据时的无线通信CPU的处理。
图29的流程图示出了接收来自主机的使用者数据并通过移动电话向含于因特网中的服务器发送使用者数据时的无线通信CPU的处理。
图30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无线LAN系统的构成和对构成无线LAN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协议堆栈。
图31示出了现有的无线LAN系统。
图32的框图示出了现有的无线LAN系统所具备的主机。
图33用来对现有的第1手法的无线LAN系统进行说明。
图34用来对现有的第2手法的无线LAN系统进行说明。
优选实施例以下边参看附图边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发明适用于象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地构成的无线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1。
如图1所示,在要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的无线LAN系统1中,为了实现安装有作为入口处理机的通信设备2(2a~2e)、无线通信装置3、安装无线通信装置3的主机4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了蓝牙技术。
所谓蓝牙技术,是日欧5家公司在1998年5月开始进行标准化活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称呼。在该蓝牙技术中,构筑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1Mbps(从实效上说为721Kbps)、最大传送距离为10m左右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进行数据通信。在该蓝牙技术中,在不经许可即可利用的2.4GHz带宽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工业科学医学的)频带中设定79个1MHz的通道,采用在1秒内对通道切换1600次的频率跳变方式的频谱扩展技术,在主机4(4a~4d)之间进行电波发送接收。
含于使用该蓝牙技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内的各个主机4,可以使用主从方式,并根据处理内容,分成决定频率跳变图形的主(master)主机和主机控制的通信对手的从主机。在主主机中,可以依次连接7台从主机,同时进行通信,用把主主机和从主机加在一起的8台的设备构成的子网被称之为‘piconet’。含于piconet内,就是说含于无线LAN系统1内的已变成为从主机的主机4,可以同时变成为2台以上的piconet的从主机。
图1所示的无线LAN系统1,例如,由下述部分构成。这些部分是与因特网等的公用通信网40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通信设备2(2a~2e);通过本身就是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用蓝牙技术,在与通信设备2之间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装置3;和在与无线通信装置3之间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的主机4(4a~4e)。
主机4是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机械连接且可以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的电子设备。作为主机4,例如有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4a、数字照相机4b、通讯处理终端4c和EMD(ElectronicMusic Distribution,电子音乐分配)终端4d等。
通信设备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是用来连接无线通信装置和公用通信网40的网关。
作为该通信设备2,有具备用来与公用通信网40连接的调制解调器等的个人电脑2a、例如采用cdmaOne(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路存取)方式或W-CDMA(Wide Band-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路存取)方式的移动电话2b、TA/调制解调器2c、STB(Set Top Box,机顶盒)2d、和例如以蓝牙技术为准的用来连接无线通信装置3和公用通信网40的基站等的准公共系统2e等。
作为公用通信网40,例如有通过电话线路与个人电脑2a进行连接的因特网(Internet)、与移动电话2b进行连接的移动体通信网(MobileNetwork)、TA/调制解调器2c进行连接的ISDN(Integrated Services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也叫一线通)/B(broadband,宽带)-ISDN、与STB2d进行连接的卫星通信网(Broadcasting)、与准公共系统2d进行连接的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局域回路)等。
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因特网中,还包括信息提供服务器41、邮件服务器42、EMD服务器43、社区服务器44。在信息提供服务器41中,通过无线通信装置3、通信设备2接收来自主机4的要求,向主机4发送与要求对应的信息。此外,在邮件服务器42中,管理电子邮件,并通过通信设备2和无线通信装置3与主机4之间进行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再有,在EDM服务器43中,通过通信设备2和无线通信装置3向主机4的EDM终端发送音乐信息,对音乐提供服务进行管理。还有,在社区服务器44中,例如向主机4的数字照相机4b提供例如繁华街道信息、新闻信息下载服务的同时,还对来自主机4的信息的上载等进行管理。
以下的说明,为了简单起见,如图2所示,对由与移动体通信网20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移动电话(通信设备)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用上述蓝牙技术与移动电话2之间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装置3、在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的主机构成的无线LAN系统1进行。
移动电话2,根据来自无线通信装置3的控制信息包,具有通过移动体通信网20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的功能。该移动电话2,从无线通信装置3发出意思为通过上述蓝牙技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的指令。
主机4例如是个人电脑、数字照相机、便携信息终端等,可以由使用者进行操作。该主机4具有用来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连接的串行接口,借助于该串行接口无线通信装置3可以通过接插件进行机械插拔。
无线通信装置3,例如具有图3所示的那种外观。该无线通信装置3具有以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规格为准的USB接插件51。该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向设置在主机4上的以USB规格为准的凹状连接部分内插入USB接插件51的办法机械性地进行连接。该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与主机4机械性地进行连接的办法,与主机4进行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
此外,上述无线通信装置3,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那种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3的构成为把用来实现上边所说的蓝牙技术的功能的半导体芯片、天线、使用者数据存储用的闪速存储器等收容在机壳60内。无线通信装置3的机壳60被形成为板状,被形成为使得比起一端60a来另一端60b的厚度大。
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那种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3,与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3同样,其构成为把用来实现上边所说的蓝牙技术的功能的半导体芯片、天线、使用者数据存储用的闪速存储器等收容在机壳60内。无线通信装置3的机壳60被形成为板状,被形成为使得一端60a与另一端60b的厚变成为相同。
在图4和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3中,如图6所示,在机壳60的一端60a上具备多个连接端子61。该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具备多个连接端子61的办法,与主机4进行电连。该无线通信装置3,被作成为至少由用来检测对主机4的插拔的端子、用来在与主机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包输入输出的端子等构成的10个插针的构成。
上边所说的图3到图6所示的那样的外观构成的无线通信装置3,其内部构成如图7所示。在该无线通信装置3中,在单一的机壳60内,如图7A所示,收容有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3c、闪速存储器3d等的各种芯片。在这里,在RF模块3b内,存放开关部分(SW)、接收部分、发送部分和跳变合成器部分。此外,在基带处理部分3c内,存放有基带控制部分、个人信息存储部分、网络设定存储部分、RAM(RandomAccess Memory,读写存储器)、无线通信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存储器控制器。另外,存放在RF模块3b和基带处理部分3c内的各个部分的说明在后边讲述。
这些各个部分3a~3d,如图7所示,从机壳60的另一端60b朝向一端60a按照顺序配设收容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和闪速存储器3d。
此外,存放在无线通信装置3内的各个部分3a~3d,不仅可以如图7所示的那样构成,也可以象图8所示的那样构成。倘采用图8那样的构成,则在除去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之外,还具有EEPR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3e这一点不同。此外,在图8中,在基带处理部分3c中,构成为把DMAC(Direct Memory AccessController,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256KkB的闪速存储器、CPU、72kB的RAM、基带处理部分、与EEPROM3e之间的接口电路(ⅡC)、使用既有的存储器卡规格的MSI/F(memory-stick(商品名)接口)连接到数据总线上,还把存储器控制器存放在基带处理部分3c中。
更为具体地说,无线通信装置3,如图9A和图9B所示那样地构成。该无线通信装置3,在机壳60内具备基板62,把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和闪速存储器3d装载到该基板62上边,在另一端62b一侧则具备10个插针的端子部分60e。这些各个部分3a~3e,采用在基板62上边形成的办法,通过基板62进行电连。
该无线通信装置3的机壳60,例如,纵向尺寸t1为21.45mm、横向尺寸t2为50.0mm、高度尺寸t3为2.8mm。天线部分3a由在基板上边一体化的芯片天线构成,例如,纵向尺寸为9.5mm、横向尺寸为2.0mm、高度尺寸为1.5mm。此外基带处理部分3c,纵向尺寸为9mm、横向尺寸为9mm。
参看图10说明把这样的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和端子部分6e装配到机壳60内时的装配方法。根据该图10,从无线通信装置3的另一端60b开始,把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装配配设在基板62上边。以下,对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功能部分、基带处理部分3c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天线部分3a,是可以装配在基板62内的装配芯片天线。此外,天线部分3a,例如也可以是Bow-tie天线、倒F天线、小片(patch)天线、偶极天线等别的天线。如图11所示,被形成为与配设在机壳60上边的基板变成为一体,在埋入到基板62内的状态下进行装配。在该无线通信装置3中,根据所要使用的天线部分3a的种类使机壳60的另一端60b的形状变形为图4或图5所示的那样。
RF模块3b和基带处理部分3c,如图11和图12所示,装配到在基板62上边形成的多层基板63上边。在这里多层基板63,被作成为4层构造,为了实现各个基板间的导通,在内壁上形成已形成了金属膜的过渡孔64。借助于此,在无线通信装置3中,就可以确保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端子部分3e间的电导通,在各个部分间进行信息包的输入输出。
RF模块3b,用倒扣芯片(Flip chip)技术,通过倒扣芯片连接部分65装配到在多层基板63上边形成的金属图形上边。
在这里,把电容66和谐振器(滤波器)67内置于基板间地装配在将要装配RF模块3b的多层基板63上,同时把电感器68装配到背面一侧。此外,在多层基板63上边,还要装配芯片部件69。
此外,在把基带处理部分3c装配到多层基板63上边时,如图12所示,要构成为在焊料球71上边按照顺序叠层上布线基板72、基带处理部分3c、倒扣芯片连接部分73、快速擦写ROM,并在一体化的状态下,用倒扣芯片技术装配到叠层基板73上边。在这里,基带处理部分3c采用使用金丝键合技术连接金丝75的办法来确保邻接的RF模块3b和闪速存储器3d之间的电导通。此外,在装配基带处理部分3c时,还要形成用来防止与其它的部分之间的电波干扰的电波吸收体材料76。
在把闪速存储器3d装配到基板62上边时,如图13所示,使用具有使超薄型基板77与被设置在超薄型基板77间的焊料球78交互地进行叠层的构成的叠层基板。各个超薄型基板77,采用用焊料球78进行支持的办法具有规定的间隔地进行叠层。这样一来,在装配闪速存储器3d时,使用柔性装配技术、倒扣芯片技术,通过倒扣芯片连接部分79把闪速存储器3d装配到超薄型基板77间。在这里闪速存储器3d采用用薄型化芯片构成的办法,就可以作成为4块的芯片。
象这样地装配的RF模块3b和基带处理部分3c,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电波,如图14所示,用电波吸收体铸模(mold)3f覆盖起来。
无线通信装置3,如上所述,把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装配到基板62上边。借助于此,可以从另一端60b开始朝向一端60a,按照顺序装上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此外,借助于使用上述那样的手法,可以把天线部分3a、RF模块3b、基带处理部分3c、闪速存储器3d收容到具有厚度2.8mm、纵向50.0mm、横向2.4mm的尺寸的机壳60内。
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3在例如图15所示的那种形态下安装到个人电脑等的主机4内。就是说,无线通信装置3,在把设置在机壳50的一端60a一侧的输出端子61连接到个人电脑的凹状连接部分4f上时,一端60a就隐藏到个人电脑的凹状连接部分4f内,另一端60b则在个人电脑的外部露出来。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使得另一端60b在外部露出来那样地与个人电脑进行连接的办法,至少使已把天线部分3a覆盖起来的机壳60的一部分在外部露出来。
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例如,在具备图4所示的那样的外观构成的机壳60时,使厚度尺寸与一端60a比较起来大的另一端60b从个人电脑露出来地进行连接。
接着,参看图2对构成无线LAN系统1的移动电话2、无线通信装置3和主机4所装上的协议堆栈进行说明。
移动电话2,装有作为低位3层具有物理层(PHY)、媒体存取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的协议堆栈11。移动电话2,采用使用上述低位3个协议的办法,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
此外,移动电话2作为对于低位3层的高位层,装有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路存取)协议。该移动电话2,采用装上W-CDMA协议,并借助于无线通信装置使之变成为数据通信模式的办法,实现通过移动体通信网20向公用通信网40的连接。另外,该移动电话2,也可以装上与上述W-CDMA不同的协议。
无线通信装置3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和协议控制功能,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上述移动电话2进行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的同时,还与主机4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该无线通信装置3,与上述的移动电话同样,装有作为低位3层具有蓝牙技术的物理层(PHY)、媒体存取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的协议堆栈12。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使用上述低位3个协议的办法,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移动电话2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另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的更为详细的构成和处理内容,在后边讲述。
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作为对于用来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的低位3个层的的高位层,装有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发送控制协议)。该无线通信装置3把移动电话2控制为使得执行以PPP为准的处理并拨号连接到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上,执行以IP和TCP为准的处理并连接到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器上。
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作为对于TCP层的高位层,装有用来与主机4进行物理连接的HOSTI/F层。该HOSTI/F层,是与主机4进行连接进行使用者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层。该HOSTI/F层,是进行用来仅仅输入输出存放在例如USB或闪速存储器中的数据的既有的接口所进行的处理的层。
该主机4,装有已装在上述无线通信装置3的最高位层中的HOSTI/F层对应的HOSTI/F层、和作为HOSTI/F层的高位层的应用(application:AP)层。该主机4,采用装上HOSTI/F层的办法,与无线通信装置3之间进行用应用(AP)所生成的使用者数据的输入输出。作为存放在该主机4中的应用层,在本身为个人电脑的情况下,相当于已经装上的应用软件。
此外,该主机4,由例如使用者进行操作,产生操作输入信号。该主机4,产生意思为例如通过无线通信装置3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与移动电话2进行连接的操作输入信号。借助于此,主机4采用使移动电话2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的办法,通过由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和移动体通信网20构成的公用网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
再有,主机4,采用安装无线通信装置3的办法,通过HOSTI/F层,借助于串行接口,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含有使用者数据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
其次,图16示出了构成上边所说的无线LAN系统1的无线通信装置3和主机4的框图。
无线通信装置3,具备进行无线LAN系统1中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部分81;与构成无线LAN系统1的的各个部分进行使用者数据等的发送接收的天线部分82;控制用无线控制部分71进行的通信的基带控制部分83;与主机4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分84。在这里,通信控制部分81与上边所说的RF模块3b对应,基带控制部分83与上边所说的基带处理部分3c对应。
天线部分82,由用来进行2.4G波段(2.402GHz~2.480GHz)的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天线构成。该天线部分8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把来自通信控制部分81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电话2的同时,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从移动电话2那里接收信号并输出给通信控制部分81。在这里,天线部分82,与上边所说的天线部分3a对应。
在用该天线部分82进行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中的数据,由规定的位数构成,以由使用者数据和控制数据构成的控制信息包为最小单位进行发送接收。
上述通信控制部分81,具备进行用来接收来自天线部分82的控制信息包的处理的接收部分91;进行用来从发送部分92发送控制信息包的处理的发送部分92;对通过天线部分82发送来自发送部分92的控制信息包或把来自天线部分82的控制信息包输出给接收部分92进行切换的开关部分93;对接收部分91和发送部分92中的控制信息包进行由频率跳变产生的频谱扩展的跳变合成器部分94。
开关部分93根据来自后边讲的无线通信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在从天线部分82接收控制信息包时,就使得把来自天线部分82的控制信息包输出给接收部分91那样地进行动作,在从天线部分接收控制信息包时,则进行动作为使得从接收部分92把控制信息包输出给天线部分82。
接收部分91,接收来自开关部分93的控制信息包,并输出给基带控制部分83。此外,该接收部分91,还借助于跳变合成器部分94指定跳变频率图形,根据从开关部分3接收控制信息包时的频率图形接收控制信息包并输出给基带控制部分83。这时,接收部分91,对在跳变合成器部分94中用信息包单位指定的频率图形进行乘法运算等的处理并向基带控制部分83输出。
发送部分92,作为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从天线部分82向移动电话2输出的控制信息包,输入在基带控制部分3中产生的已进行了一次调制的信息包单位的控制信息包,并向开关部分93输出。此外,该发送部分92,还借助于跳变合成器部分94指定频率图形,并根据该频率图形向开关部分93输出控制信息包。这时,发送部分92,借助于用跳变合成器部分94指定的频率图形,以信息包单位施行频率变换后进行发送处理。
跳变合成器部分94,指定来自基带控制部分83的频率跳变的跳变图形。该跳变合成器部分94,在从天线部分82接收控制信息包时,向接收部分91输出用基带控制部分83指定的跳变图形的频率图形。此外,该跳变合成器部分94,在从天线部分82发送控制信息包时,就向发送部分92输出用来对来自基带控制部分83的数据施行频率变换的频率图形。该跳变合成器部分94,对基带控制部分83进行控制,使得对接收部分91和发送部分92指定相同的频率图形。
该跳变合成器部分94,例如,这样地进行频率变换使得在对每一个分配1MHz的79个通道上边(2.402GHz~2.480GHz)进行每秒1600次的频率跳变。
上述基带控制部分83,根据来自后边要讲的无线通信CPU89的控制信号,进行以下所示的那种处理。
该基带控制部83从接收部91输入信息包中的控制包,进行因跳频而进行了频率调制的控制包的解调处理,并在从天线部82发送控制包时,将发送的控制包实施一次调制输出到发送部92。
该基带控制部分83,采用把跳变图形提供给跳变合成器部分94的办法,控制跳变合成器部分94。借助于此,基带控制部分83,在对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发送的控制信息包的发送定时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对进行接收的控制信息包的接受定时进行控制。该基带控制部分83,作为跳变图形,在每一个规定的时间都把例如f(k)、f(k+1)、f(k+2)、…的频率图形,提供给跳变合成器部分94。
此外,该基带控制部分83,把控制信息包变换成规定的信息包格式后以控制信息包单位向接收部分92输出的同时,进行对来自接收部分92的规定的信息包格式的控制信息包进行分解的处理后,通过接口部分84或数据总线向无线通信CPU89输出。
所谓上述规定的信息包格式,例如如图17所示,由SYNC(同步)数据、PID(Packet ID,信息包ID)数据、PAYLOAD、CRC(Cyclic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码)数据构成,基本上以USB规格的批量传送方式为准。
上述SYNC数据,是表示信息包的开始的同步字。
上述PID数据,是用来识别信息包的标识符,是表示信息包的种类的数据。
上述PAYLOAD,是存放控制数据和使用者数据的区域。
上述CRC数据94,是与上述PAYLOAD相关连地赋予的错误检测用的CRC奇偶检验位。
接口部分84根据来自无线通信CPU89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该接口部分84,通过通信控制部分81和基带控制部分83输入从天线部分82接受到的控制信息包,在对该控制信息包施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后向主机4输出。此外,该接口部分84,在从天线部分82发送控制信息包时,把通过主机4输入进来的控制信息包输出到控制部分83。
该接口部分84,如上边所说的图5和图6所示,例如也可以变成为具有与memory-stick(注册商标)同样的技术规格的串行接口。
再有,该无线通信装置3,具备提供给每一个使用者的存储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存储表明为使主机4与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或公用通信网40等的网络进行连接所需要的信息的网络设定信息的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
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作为个人信息,存放有保有主机4的使用者的邮件地址、用来与存取点进行连接的使用者ID和口令(PPP连接用)等。该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可以被无线通信CPU读入,同时,还可以控制其内容。
此外,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例如在作为无线通信装置3所执行的应用设想为电子邮件应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存放表示电子邮件发送目的地的电子邮件地址一览表(地址本)的信息、表示发送接收履历的信息、对于文字输入功能弱的主机4(例如数字照相机)表示用来使输入简化的定性语句一览表的信息、表示在接受到电子邮件时用来对未读或已读进行管理的邮件特有ID的信息等。
此外,在该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也可以存放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识别指令组)。所谓在该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内存放的SIM信息,是为识别使用者所必须的信息,是目的为了提高保密性,在无线通信装置3的内部进行密码化处理后的信息。该SIM信息,是使用来对上述使用者ID、使用者口令、用来对个人的邮件信箱进行存取的邮件ID、邮件口令,使用者的邮件地址、无线通信装置3自身的利用信息进行确认的个人认证用口令等密码化后的信息。
在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中,作为网络设定信息,存放在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进行拨号连接时所需要的服务器地址、存取点电话号码等,借助于无线通信CPU89进行读入的同时,还可以控制其内容。
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3,还具备连接到数据总线上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读写存储器)87、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88和无线通信CPU89。
上述无线通信CPU89,采用通过数据总线从ROM88中读入用来控制构成无线通信装置3的各个部分的控制程序的办法产生控制信号。借助于此,无线通信CPU89,控制基带控制部分83、通信控制部分81和接口部分84产生控制与构成无线LAN系统1的其它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包,同时,还通过接口部分84,与主机4进行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另外,对于该无线通信CPU89执行控制程序进行的处理内容的细节,在后边讲述。
主机4具备与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口部分84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分101、和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接口部分101等的主CPU102。
接口部分101,由可以进行与上边所说的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口部分84进行包括使用者数据在内的控制信息包等的输入输出的USB等的串行接口构成。
该接口部分101也可以变成为可以与上边所说的图5和图6所示的那样的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口部分8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的串行接口。
主CPU102,产生含有在主机4中产生的使用者数据或由使用者采用进行操作所产生操作输入信号等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该主CPU102,采用执行应用层中的处理的办法产生使用者数据和控制数据。该主CPU102,采用执行HOSTI/F中的处理的办法,产生控制信息包,并通过接口部分101向无线通信装置3输出控制信息包。
在这里,无线通信装置3和主机4,处于主从关系,主机4一侧变成为主,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变成为从。就是说,无线通信装置3,根据来自主CPU102的控制信息包等进行动作。例如,即便是在从无线通信装置3向主机4进行使用者数据的输出时,无线通信装置3,也仅仅在从主CPU102向无线通信CPU89一侧输入目的为获得与主机4进行连接的串行接口的使用权的时候,才可以向主机4一侧输出使用者数据。
说得更具体点,在无线通信装置3与主机4之间进行使用者数据的发送接收时,采用隔以规定的间隔从主机4向无线通信装置3的无线通信CPU89输出上述图17所示的信息包格式的控制信息包的办法进行。
就是说,主机4的主CPU102,在向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发送使用者数据时,作为上述PID数据,产生存放有表示‘OUT(输出)令牌信息包’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并向无线通信CPU89一侧输出。此外,主CPU102,在可以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的使用者数据的时候作为上述PID数据,就产生存放有表示‘IN(输入)令牌信息包’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并向无线通信CPU89一侧输出。借助于此,就可以在无线通信装置3与主机4之间双方向地进行含有使用者数据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
再有,主CPU102,采用根据无线通信装置3的控制内容,产生使PID数据的内容变化的控制信息包并进行输出的办法,使无线通信装置3切换成通信等待模式、存储器模式、OUT Transaction(输出处理)模式、IN Transaction(输入处理)模式。
图18示出了借助于主CPU102切换动作模式无线通信装置3的状态迁移图。
在这里,无线通信装置3,通常并不从主机4向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发送控制信息包,而是变成为作为正在等待通信处理的动作模式的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
无线通信CPU89,在作为PID数据从主CPU102输入已存放有表示‘OUT令牌信息包’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时,就转移到本身为从主机4一侧发送过来的动作模式的OUT处理模式(步骤ST2)。
在上述OUT处理模式中,无线通信CPU89,在借助于控制信息包的CRC数据判定为在PAYLOAD中没有错误时,作为PID数据就产生存放有表示‘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回答)’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发送给主机4(步骤ST2a),返回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
此外,无线通信CPU89,在上述OUT Transaction模式中,在借助于控制信息包的CRC数据判定为在PAYLOAD中有错误时,作为PID数据就产生存放有表示‘NA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回答)’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发送给主机4(步骤ST2b),返回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
再有,无线通信CPU89,在上述OUT Transaction模式中,在不能接收控制信息包时,作为PID数据就产生存放有表示‘STALL’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发送给主机4(步骤ST2c),返回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
此外,无线通信CPU89,在作为PID数据从主CPU102输入已存放有表示‘IN令牌信息包’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时,就从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转移到表示允许从主机4一侧向无线通信装置3动作模式的IN Transaction模式(步骤ST3)。
然后,无线通信CPU89,在变成为IN Transaction模式(步骤ST3)后,就产生含有使用者数据的控制信息包,进行使用者数据的发送(步骤ST3a)。这时,无线通信CPU89,在每一个控制信息包内,作为PID数据,都存放使‘DATA0’、‘DATA1’反复地依次变化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主CPU102。借助于此,无线通信CPU89与主CPU102,进行互相输入输出的控制信息包的发送确认。
然后,无线通信CPU89,一直到与向主机4一侧发送控制信息包(步骤ST3a)相对应,可以发送表示来自主CPU102的应答的控制信息包为止,变成为等待状态。可以从主CPU102向无线通信CPU89进行发送的应答,有表示已经确实地从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向主机4一侧发送数据的ACK接收(步骤ST3b)、表示未能从无线通信装置3一侧向主机4一侧发送数据的NAK接收(步骤ST3c)、表示不是主机4接受数据的状态的STALL接受(步骤ST3d)。
然后,无线通信CPU89,根据已经接受到的表示ACK接收、NAK接受或STALL接受的控制数据PAYLOAD中的控制信息包,向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转移。
再有,无线通信CPU89,在作为PID数据,从主CPU102输入已存放有表示‘网络/个人信息设定模式’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的时候,就从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转移到网络/个人信息设定模式(步骤ST4)。
接着,无线通信CPU89,在网络/个人信息设定模式中,进行存放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的网络设定信息的读入、写入、更新、擦除等的处理后返回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这时,无线通信CPU89,例如根据存放在PAYLOAD中的控制数据进行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的读入、写入、更新、擦除等的处理。
此外,主CPU102,在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把无线通信装置3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的时候,采用把表示该意思的控制信息包发送给无线通信CPU89的办法,控制与公用通信网40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另外,在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移动体通信网20,用无线通信装置3使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进行连接时的处理步骤将在后边讲述。
其次,参看图19的流程图,说明在上边所说的无线LAN系统1中,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进行连接时的无线通信CPU89所进行的处理。另外,该图19,作为可以在包含在由主机4、无线通信装置3、移动电话2、移动体通信网20和公用通信网构成的公用网、公用通信网40中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包含在公用通信网40中的WWW服务器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示出了无线通信CPU89的处理内容。
根据该图19,首先,主CPU102,向无线通信CPU89,发送表示从主机4向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WWW服务器发送使用者数据的控制信息包。
其次,无线通信CPU89,根据发送要求,在步骤ST11中,启动例如存放在ROM88中的PPP。
然后,无线通信CPU89,参照存放在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中的存取目的地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进行产生把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存放在PAYLOAD中的控制信息包的处理,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向移动电话2发送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
其次,移动电话2,根据来自无线通信装置3的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向公用网发送第1呼叫设定S3(Set up(1))。与此相应地,在公用网中,通过例如路由器等的多个中继器,向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发送与第1呼叫设定S3同样的内容的第2呼叫设定S4(Set up(2))。在这里,公用网,借助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应答,回送用来确认连接的第1连接信息S5(Connect(2))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那里进行接收。然后,公用网根据已接受到第1连接信息S5,把表示与第1连接信息S5同样的内容的第2连接信息S6(Connect(1))发送给移动电话2。
接着,移动电话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向无线通信装置3发送表示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完成的连接完成信息S7。
在其次的步骤ST12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从移动电话2接收到的连接完成信息,作为PPP转移到链路确立阶段(phase)。
在其次的步骤ST13中,无线通信CPU89,进行由PPP实施的认证处理。这时,无线通信CPU89,从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读出使用者ID和口令,借助于PPP,采用经由移动电话2和公用网发送用来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互相认证的认证信息S8的办法,进行认证处理。
在其次的步骤ST14中,无线通信CPU89,采用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发送接收认证信息S8的办法,结束认证处理,变成为认证确立阶段,向主机4的主CPU102输出包括表示无线通信装置3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已经完成的S9的控制信息包。
在其次的步骤ST15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在上边所说的步骤ST14中认证处理已经结束的情况,转移到网路层协议阶段。就是说,无线通信CPU89,采用执行遵照已装在协议堆栈中的IP、TCP的处理的办法,进行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
在其次的步骤ST16中,主CPU102采用把使用者数据存放到控制信息包的PAYLOAD中,与无线通信装置3进行使用者数据S10的输入输出,并借助于IP给使用者数据S10附加上控制信息的办法进行信息包化,在与无线通信装置3和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包化的使用者数据S11的发送接收。
倘采用进行上述那样的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3,由于已具备存放有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的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6和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故借助于无线通信89,就可以启动PPP,并用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进行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连接。此外,倘采用该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启动IP和TCP并用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在与WWW服务器之间发送接收已进行了压缩化的使用者数据,同时借助于控制信息包进行与主机4的连接的办法,就可以把主机4和WWW服务器连接起来。
因此,倘采用该无线通信装置3,由于没有必要在主机4一侧存放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故没有必要对每一个主机4都进行用来和公用通信网40连接的各种设定,对于各个主机4来说,可以简便地进行用来向公用通信网4等的连接的网络设定等。因此,倘采用该无线LAN系统1,采用把无线通信装置3装配到各个主机4上的办法,就可以进行各个主机4与WWW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设定。
此外,倘采用该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用各个主机4向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和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发送接收共通的信息包构造的控制信息包的办法,就可以在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而与主机4的种类无关。
再有,倘采用无线通信装置3,在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进行发送接收时,采用统一管理包括在公用通信网40中的服务器等的地址信息或发送接收履历等的办法,就可以在各个主机4中共享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而与主机4的种类无关,可以省去对每一个主机4设定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的麻烦。
如图20所示,作为主机4,在存在便携信息终端4a、个人电脑4b、变换适配器4c、游戏机4d、电视机4e的无线LAN系统1中,无线通信装置3采用装配到例如主机4c上的办法,即便是不能装设无线通信装置3的游戏机4d,也可以把主机4d和WWW服务器连接起来。
在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中,在例如进行用来把象数字照相机那样操作或显示能力弱的设备与WWW服务器连接起来的设定时,就可以用与数字照相机比较具备高级的人机接口的便携信息终端4a或个人电脑4b来设定存放在无线通信装置3中的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而没有必要在数字照相机中进行各种设定。借助于此,倘采用含有无线通信装置3的无线LAN系统1,采用把用个人电脑4进行网络设定的无线通信装置3装配在数字照相机中的办法,就可以进行数字照相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即便是例如操作或显示能力弱的数字照相机等,也可以简便地进行网络设定等。
再有,在不具有例如个人电脑4b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游戏机4d与电视机4e进行组合,通过变换适配器4c设定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在这里,由于无线通信装置3和游戏机4d不能直接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USB或后边要讲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口与游戏机4d接口之间的变换适配器4c,进行无线通信装置3与游戏机4d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借助于此,就可以简便地进行网络设定等。此外,采用把用游戏机4d和电视机4e等的别的主机4进行网络设定的无线通信装置3安装到数字照相机内的办法,就可以进行数字照相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就可以把数字照相机用做例如动画观察器。
此外,倘采用上边所说的无线通信装置3,在主机4一侧就不再需要内置用来构筑无线LAN系统1的功能和用来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的功能,故可以降低主机4的单机价格。
另外,主CPU102,不仅启动装配在无线通信装置3中的PPP、IP、TCP控制网络连接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把PPP、IP、TCP装入到主机4的内部,选择究竟是用装入到无线通信装置3中的协议进行因特网连接,还是用装入到主机4内的协议进行因特网连接。
就是说,与图2所示的无线LAN系统1的一个例子不同,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已装入到主机4一侧的协议堆栈中,具备用来进行网络设定的PPP、IP、TCP。
在借助于具备这样的主机4的无线LAN系统1进行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时,在使用存放在主机4中的PPP、IP、TCP时,使用在无线通信装置3的HOSTI/F层与LLC层之间进行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的路径L1,而不启动已装入到无线通信装置3中的PPP、IP、TCP。借助于此,在无线通信装置3中,就可以使为启动PPP、IP、TCP所需要的存储器空间用来存储别的数据等。另一方面,在使用存放在无线通信装置3中的PPP、IP、TCP时,使用在主机4的AP层与HOSTI/F层之间输入输出控制信息包的路径L2,而无须使用已装入在主机4中的PPP、IP、TCP。
参看图22和图23,对在图21所示的无线LAN系统1中,在连接主机4和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时的其它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另外在在以下要说明的图2和图23的说明中,采用对那些与图19所示的处理同样的处理赋予同一标号的办法,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22,首先,从主CPU102向无线通信装置3输出要求进行主机4和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的发送要求S21。
其次,在步骤ST21中,无线通信装置3的无线通信CPU89,在仅仅发送发送要求S21时,才判定为要使用例如存放在ROM88内并已装入到内部的内部协议。接着,在无线通信CPU89中,采用与在上边所说的图16中说明的处理同样,进行步骤ST11~步骤ST16为止的处理的办法,在与公用通信网40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进行主机4与WWW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就是说,无线通信CPU89,使用路径L1对控制信息包进行在协议堆栈14的各个层中的处理。
另一方面,无线通信CPU89,如图23所示,在步骤ST31中,在借助于主CPU102,进行例如启动本身为存放在内置ROM中的内部协议的PPP的处理输入发送要求和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S31时,在步骤ST21中,就判定为不使用内部协议。就是说,无线通信CPU89,使用路径L2对控制信息包进行协议堆栈12的各个层中的处理。
然后,主机4,如用上边所说的图19所说明的那样,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使移动电话2,向无线通信装置3发送与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31同样的内容的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进行以下的处理。
就是说,主机4向公用网发送第1呼叫设定(Set up(1)),从公用网向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发送与第1呼叫设定S3同样的内容的第2呼叫设定S4。在这里,公用网,借助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应答,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回送用来确认连接的的第1连接信息S5后进行接收,然后,根据已接受到第1连接信息,从公用网向移动电话2发送表示与第1连接信息S5同样的内容的第2连接信息S6,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从移动电话2向无线通信装置3发送表示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已经完成的连接完成信息S7。无线通信装置3,作为控制信息包从无线通信装置3向主机4输出与连接完成信息S7同样的内容的连接完成信息S32。
在其次的步骤ST32中,主CPU102,根据从移动电话2接收到的连接完成信息S32,作为PPP转移到链路确立阶段。
在其次的步骤ST13中,主CPU102,进行由PPP实施的认证处理。这时,主CPU102,从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把使用者ID和口令作为控制信息包,并通过接口部分84和接口部分101进行输入,借助于PPP,采用经由无线通信装置3、移动电话2和公用网,发送用来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互相认证的认证信息S33的办法,进行认证处理。
在其次的步骤ST34中,主CPU102,采用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发送接收认证信息的办法,结束认证处理,变成为认证确立阶段。
在其次的步骤ST35中,主CPU102,根据在上边所说的步骤ST34中认证处理已经结束的情况,转移到网路层协议阶段。就是说,主CPU102,用执行已装在协议堆栈中的IP、TCP进行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
在其次的步骤ST36中,主CPU102采用借助于TCP、IP给使用者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的办法进行信息包化,通过无线通信装置3与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之间进行已信息包化的使用者数据S34的发送接收。
因此,倘采用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的无线LAN系统1,在图23中的步骤ST21中,即便是判定为使用已存放在主机4中的内部协议并借助于主机4进行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也将通过接口部分84和接口部分101,从无线通信装置3的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和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向主CPU102输入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故可以简便地对各个主机4进行用来向公用通信网40等的连接的网络设定等,而无须把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存放在主机4一侧,无须对每一个主机4进行用来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的设定。
接着,如上边所说的图7所示,对具备闪速存储器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说明。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例如如图24所示,在与数字照相机4A进行串行数据的输入输出中可以使用主机4。
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具备存储用数字照相机4A进行拍摄得到的图象的闪速存储器111;管理闪速存储器111的内容的存储器控制器112;与数字照相机4A进行连接进行图象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分113。该接口部分113,如上边所说的图5和图6所示的那样地构成,例如被作成为与memory-stick(商品名)同样的技术规格的串行接口。就是说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具备输入输出表示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的串行总线的状态的总线状态、数据、时钟等的多个端子。
说得再具体点,在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中,内置闪速存储器,作为接口也可以作成为与采用串行协议的既有的存储器卡同样的形状和同样的技术规格。就是说,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构成为,例如具有纵向尺寸50.0mm、横向尺寸2.5mm、2.8mm的机壳,在内部收容闪速存储器、存储器控制器112。在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中,在10个插针之内,仅仅使用上述数据、时钟、总线状态这3个插针在与主机4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在这里,时钟和总线状态由主机4供给,数据进行双向半双工传送。作为数据在在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与主机4之间进行发送接收控制信息包时,例如把时钟的最大频率定为20MHz,附加上以512字节单位为基本的错误检验码后进行传送。
此外,存储器控制器112,遵照串行接口的协议进行处理,控制闪速存储器111的内容。该存储器控制器112,例如在闪速存储器111由多个闪速存储器构成的情况下,控制各个闪速存储器的内容。此外,该存储器控制器112,例如在闪速存储器111有多个种类不同的闪速存储器构成时,就吸收各种闪速存储器的特性差控制各个闪速存储器的同时,还进行与各种闪速存储器的错误特性对应的错误订正处理。再有,该存储器控制器112,还进行把并行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的处理。
在该存储器控制器112中,采用进行以上边所说的串行接口的协议为准的处理的办法,即便是现在所存在的或将来要出现的闪速存储器,也都可以应对。
此外,在该存储器控制器112中,作为闪速存储器111的文件管理方式,例如采用已装载于个人电脑中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
此外,存储器控制器112,把静画、动画、声音、音乐等的多个应用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内,并控制闪速存储器111的内容。在这里,存储器控制器112,对于每一个应用都预先规定把数据记录在闪速存储器111中时的文件格式和目录管理,对存储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在这里,存储器控制器112,作为静画格式,采用用JEIDC(日本电子工业振兴协会)标准化的DCF(Design rule for Camera Filesystem,照相机文件系统设计规则),作为声音格式,则采用ITU-T(国际电器通信联合)推荐G.726的ADPCM(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Code Modulation,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这样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在用数字照相机4A进行的图象拍摄时被装配到数字照相机4A上,拍摄得到的图象通过接口部分113输入给存储器控制器112。然后,存储器控制器112进行把输入进来的图象数据存放到闪速存储器内的处理。此外,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例如通过个人电脑的接口进行安装,并通过接口部分113借助于存储器控制器112输出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图象数据。
上述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构成,如图25所示。另外,在图25的说明中,采用对于那些与图16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3同样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的办法,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5所示,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接口部分113,在进行与主机4的接口部分101的控制信息包的输入输出的同时,与数据总线和基带控制部分83进行连接。在这里,图25中的主机4一侧的接口部分101,是与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接口部分113对应的接口。
这样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借助于输入输出图象数据的接口部分113,在与主机4之间,把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包括在控制信息包内进行输入输出。
倘采用这样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例如采用与数字照相机4A进行连接,把用数字照相机4A进行拍摄的办法得到的图象数据暂时存放到闪速存储器111内,再用无线通信CPU89,通过移动电话2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以图象数据为使用者数据,就可以向WWW服务器的个人区域发送。
此外,倘采用该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则如图26所示,在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例如作为PID数据,在从主机4向无线通信CPU89输入已存放有表示‘存储器模式信息包’的控制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时,就变成为向闪速存储器111内写入图象数据,进行读入、更新擦除的存储器模式(步骤ST5)。
然后,无线通信CPU89,在存储器模式中,采用对存储器控制器112进行控制的部分进行向闪速存储器111内的写入等的处理后,返回通信等待模式(步骤ST1)。
此外,无线通信CPU89,在例如通过移动电话2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的情况下,在输入了意思为从主机4向WWW服务器发送图象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时,作为使用者数据,使图象数据信息包化后进行向WWW服务器发送的处理。
其次,参看图27的流程图,对在具备上边所说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无线LAN系统1中,把主机4和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连接起来时的无线通信CPU89所要进行的处理。另外,在该图27的说明中,采用对于与上边所说的流程图同样的那些步骤ST赋予同一标号的办法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图27中,在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闪速存储器111中,例如如图24所示,假定表示数字照相机所拍摄的图象的使用者数据S0已预先发并存放在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内。
其次,主CPU102,从主机4向无线通信CPU89发送表示向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WWW服务器发送使用者数据的发送要求S1的控制信息包。
其次,主CPU102,根据发送要求S1,在步骤ST11中,使例如存放在ROM88中的PPP启动。
然后,无线通信CPU89,参照存放在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中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进行产生把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存放到PAYLOAD中的控制信息包的处理,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向移动电话2发送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
其次,移动电话2,根据来自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向公用网发送第1呼叫设定S3(Set up(1))。与此相对应,公用网向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发送与第1呼叫设定S3同样的内容的第2呼叫设定(Set up(2))。在这里,公用网借助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应答,回送用来确认连接的第1连接信息S5(Connect(2))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那里进行接收。然后,公用网根据月3接受到第1连接信息S5,把表示与第1连接信息S5同样的内容的第2连接信息S6(Connect(1))发送给移动电话2。
接着,移动电话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想无线通信装置3发送表示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完成的连接完成信息S7。
在其次的步骤ST12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擦移动电话2接收到的连接完成信息,作为PPP转移到链路确立阶段(phase)。回送用来确认连接的第1连接信息S5(Connect(2))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那里进行接收。然后,公用网根据已接受到第1连接信息S5,把表示与第1连接信息S5同样的内容的第2连接信息S6(Connect(1))发送给移动电话2。
接着,移动电话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向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表示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完成的连接完成信息S7。
在其次的步骤ST12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从移动电话2接收到的连接完成信息,作为PPP转移到链路确立阶段(phase)。
在其次的步骤ST13中,无线通信CPU89,进行由PPP实施的认证处理。这时,无线通信CPU89,从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读出使用者ID和口令,借助于PPP,采用经由移动电话2和公用网发送用来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互相认证的认证信息S8的办法,进行认证处理。
在其次的步骤ST14中,无线通信CPU89,采用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发送接收认证信息S8的办法,结束认证处理,变成为认证确立阶段,向主机4的主CPU102输出包括表示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已经完成的S9的控制信息包。
在其次的步骤ST15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在上边所说的步骤ST14中认证处理已经结束的情况,转移到网路层协议阶段。就是说,无线通信CPU89,用执行遵照已装在协议堆栈中的IP、TCP,进行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
在其次的步骤ST16中,无线通信CPU89,采用产生含有已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使用者数据S0的控制信息包,并借助于TCP和IP给使用者数据S0附加上控制信息的办法,信息包化后,在带存储器功能的线通信装置200与公用通信网40的WWW服务器之间进行已信息包化的使用者数据S11的发送接收。
倘采用这样的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则无须通过主机4就可以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发送接收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使用者数据,同时还可以与上边所说的无线通信装置3同样,借助于无线通信89启动PPP,并用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使主机4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进行连接,可以简便地进行用来对各个主机4进行向公用通信网40等的连接的网络设定等的同时,还可以不再需要在主机4一侧内置用来构筑无线LAN相同1的功能和用来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的功能,因而可以降低主机4的单体价格。
其次,参看图28和图29,对接收来自主机4的使用者数据,通过移动电话2向含于公用通信网40内的服务器发送使用者数据时的无线通信CPU89的处理。
根据该图28,首先,在步骤ST41中,无线通信CPU89把对移动电话2的拨号呼叫次数(RC)设定为零(RC=0)。
在其次的步骤ST42中,无线通信CPU89,变成为用来从主机4输入使用者数据的等待状态。在其次的步骤ST43中,无线通信CPU89,在已从主机4输入了使用者数据后,已用接口部分103进行了检测时,就向步骤ST44前进,在尚未从主机4输入使用者数据时,就返回步骤ST42,一直到使用者数据输入进来位置,反复进行步骤ST42和步骤ST43。
在步骤ST44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已经向接口部分103输入了含有使用者数据的控制信息包的信息,使得把使用者数据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那样地对接口部分113和存储器控制器112进行控制。
在其次的步骤ST45中,无线通信CPU89,判定是否已用接口部分103检测到了在步骤ST44中进行接收的使用者数据的末尾。无线通信CPU89,在判定为由接口部分113尚未检测到使用者数据的末尾时,就返回步骤ST44用接口部分113进行检测一直到把全部的使用者数据都存放到闪速存储器111中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T44和步骤ST45的处理。此外,无线通信CPU89,在判定为已用接口部分113检测到了使用者数据的末尾时,就向步骤ST46前进。
在步骤ST46中,无线通信CPU89,向移动电话2发送含有意思为打开电源的控制指令的控制信息包,启动移动电话2。
在其次的步骤ST47中,无线通信CPU89,采用使存放在ROM88中的物理层(PHY)、媒体存取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启动的办法,在与移动电话2之间,确立蓝牙技术的链路。
在其次的步骤ST48中,无线通信CPU89,向移动电话2发送含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的控制信息包。借助于此,无线通信CPU89,控制移动电话2使得进行用来通过移动电话2连接到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上的拨号连接,然后向图9所示的步骤ST49前进。
在步骤ST49中,无线通信CPU89,判定在上述的步骤ST48中移动电话2是否已完成了对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连接。在无线通信CPU89判定为移动电话2已完成了对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连接时,就向步骤ST54前进,在判定为移动电话2尚未完成对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连接时就向步骤ST50前进。在这里,所谓用移动电话2未完成对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连接的情况,有例如移动电话2处于不能接收电波的状态的情况,和例如本身为可以接收电波的圈外的情况。这时,可以向无线通信CPU89输入表示意思为不能用移动电话2进行连接的控制信息包。
在步骤ST50中,使重新呼叫次数增一。
在其次的步骤ST51中,无线通信CPU89,判定预先设定的重新呼叫次数的最大值Rmax是否与在上述的步骤ST50中增一后的重新呼叫次数一致。在无线通信CPU89判定为重新呼叫次数的最大值Rmax与在上述的步骤ST50中增一后的重新呼叫次数一致时,就向步骤ST62前进,而在判定为重新呼叫次数的最大值Rmax与在上述的步骤ST50中增一后的重新呼叫次数不一致时,就向步骤ST52前进。
在步骤ST52中,无线通信CPU89,启动内置的定时器。
在其次的步骤ST53中,无线通信CPU89,反复进行在上述的步骤ST52中启动的定时器是否已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满量程时的判定,在判定为定时器已达到了满量程时,就返回图28的步骤ST46,再次进行步骤ST46以后的处理。就是说,无线通信CPU89在定时器满量程以内,在不能确立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拨号连接时,在经过了定时器满量程之后,就再次重复进行步骤ST46以后的处理。
在上述的步骤ST49中,在判定为移动电话2已经完成了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拨号连接的步骤ST54中,无线通信CPU89,启动存放在ROM88中的PPP。
在其次的步骤ST55中,无线通信CPU89启动存放在ROM88中的PPP,并参照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产生含有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的控制信息包,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向移动电话2发送发送要求和电话号码S2。接着,无线通信CPU89,输入意思为已从移动电话2完成了连接的控制信息包,判定是否已经确立了由PPP形成的链路。无线通信CPU89,在从移动电话2输入进了意思为未能确立移动电话2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由PPP形成的链路的控制信息包时,就向后边讲的步骤ST62前进,而在判定为已经确立了移动电话2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由PPP形成的链路时,就向步骤ST56前进。
在步骤ST56中,无线通信CPU89,作为网络层协议,启动存放在ROM88中的TCP/IP。借助于此,无线通信CPU89,进行与含于公用通信网40中的服务器之间连接确立链路。
在其次的步骤中,无线通信CPU89,启动例如POP3(Post OfficeProtocol,邮政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递协议)或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因特网信息存取协议)之类的邮件应用协议。
在其次的步骤ST58中,无线通信CPU89,遵照在上边所说的步骤ST56和步骤ST57中启动的网络层协议、应用协议,通过移动电话2、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器发送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使用者数据。
在其次的步骤ST59中,无线通信CPU89,把在步骤ST58中发送的使用者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并判定是否已正常结束。无线通信CPU89,在判定为已正常结束了的时候,就向步骤ST60前进,在判定为尚未正常结束时就向步骤ST62前进。
在步骤ST60中,无线通信CPU89,根据在上述的步骤中正常结束,使得削除存放在闪速存储器111中的使用者数据那样地对存储器控制器进行控制。
在步骤ST61中,无线通信CPU89,使得向在步骤ST60中进行了削除的闪速存储器111空间内存放正常结束标志那样地控制存储器控制器112以结束处理。
在在上边所说的步骤ST51中重新呼叫次数的最大值Rmax被判定为与增一后的重新呼叫次数一致的情况下,在借助于PPP未确立移动电话2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链路的情况下和在步骤ST59中判定为尚未正常结束的情况下的步骤ST62中,无线通信CPU89,就把意思为应该向服务器发送的使用者数据是不能向服务器发送的异常结束标志存放到闪速存储器111内之后结束处理。
另外,在上边所说的本发明的说明中,虽然说明的是采用把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装配到主机4中的办法,在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发送接收使用者数据的一个例子,但是,也可以把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装配到移动电话2中。
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如图30所示,由装有本身就是W-CDMA层和W-CDMA层的高位层的HOSTI/F层构成的协议堆栈15的移动电话2,和装有由用来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发送接收控制信息包的PHY层、MAC层、LLC层和本身为其高位层的应用层构成的协议堆栈16的主机4构成。在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中,采用移动电话2和无线通信装置3通过HOSTI/F发生发送接收制信息包,同时无线通信装置3和主机4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发送控制信息包的办法,就可以把主机4和公用通信网40连接起来。
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由于在移动电话2中具备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故与图1、图2和图21所示无线LAN系统1同样,可以借助于无线通信89启动PPP,并用个人信息和网络设定信息使主机4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进行连接,可以简便地进行用来对各个主机4进行向公用通信网40等的连接的网络设定等的同时,还可以不再需要在主机4一侧内置用来构筑无线LAN系统1的功能和用来连接到公用通信网40上的功能,因而可以降低主机4的单体价格。
另外,在上边所说的无线LAN系统1的说明中虽然说明的是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中已存放有用来使用个人信息的口令的一个例子,但是为了保持保密性,也可以把口令存放在主机4一侧。
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时,首先,从主机4向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无线通信CPU89中,含于控制信息包内地发送口令。然后,无线通信CPU89,根据从主机4输入进来的口令,判定是否可以使用存放在个人信息存储部分85内的个人信息,在判定为可以使用时,就用个人信息开始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连接。
这样的无线LAN系统1,采用仅仅在被存放在主机4一侧的口令许可后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个人信息的办法,就可以确保存放在无线通信装置3或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中的个人信息或网络设定信息的安全性等。
另外,在上边所说的实施例中,作为主机4的一个例子,虽然举例说明的是PDA、数字照相机、邮件终端、EMD终端等,但是当然也可以在其它的主机4中使用。例如采用连接把本发明应用与移动电话、游戏终端等所有的电子设备进行上边所说的处理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入口处理机接受基于与公用通信网40之间的通信的服务。
此外,上边所说的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装置3和带存储器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可以根据各种闪速存储器卡的物理规格、数据通信规格使用本发明。就是说,本发明可以根据例如美国Sun Disk公司所提倡的紧凑快速擦写卡(长36mm*宽42mm*厚3.3mm)、东芝所提倡的灵巧媒体(长45mm*宽37mm*厚0.76mm)(正式名称Solid State FloppyDisk Card,固体软盘卡)、由被称之为MultiMediaCard Association(多媒体卡协会)的团体进行了规格的标准化的多媒体卡(长32mm*宽24mm*厚1.4mm)、由松下电器产业、美国Sun Disk、东芝开发的SD存储器卡(长32mm*宽24mm*厚2.1mm)等的闪速存储器卡的物理规格、数据通信规格,在内部装配进行上边所说的处理的Bluetooth用的芯片等。
再有,在上边所说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在近距离无线通信网30内发送接收2.4GHz波段的电波,把主机4与公用通信网40连接起来的一个例子,但是,在使用例如在IEEE(The Instituteof E1ectronics Engineers)802.11中提出的那种5GHz波段的本地网中,在连接主机4和公用通信网40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用本发明。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由于可以使用存放在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主机与含于通信网中的设备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故可以简便地进行主机与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无须对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每一个主机进行用来与因特网等的连接的通信设定。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由于可以使用存放在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同时在上述主机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有线的数据的授受,在上述主机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故可以简便地进行主机与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无须对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每一个主机进行用来与因特网等的连接的通信设定。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由于具有把有线通信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储装置、通信控制装置收容在单一机壳内,把有线通信装置配置在通信控制装置一侧,把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配置在通信控制装置的另一侧的构成,故仅仅装配到主机上,就可以在与主机之间进行有线的数据的授受,在主机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因此,倘采用该通信装置,就可以简便地进行主机与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无须对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每一个主机进行用来与因特网等的连接的通信设定。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由于具有至少一部分在设置在主机中的凹状连接部分内以可以自由装卸的规定的外形尺寸构成的机壳内设置有线通信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储装置、通信控制装置的构成,故仅仅装配到主机上,就可以在与主机之间进行有线的数据的授受,在主机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因此,倘采用该通信装置,就可以简便地进行主机与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无须对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每一个主机进行用来与因特网等的连接的通信设定。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由于用通信设定信息,通过公用通信网确立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用借助于通信连接设定装置设定的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其它的设备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故可以简便地进行主机与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而无须对构成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每一个主机进行用来与通过公用通信网的因特网等的连接的通信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下述装置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接触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发送接收数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本身就是与操作上述主机的使用者有关的信息的个人信息,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和存放在个人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个人信息,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放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中的至少一种协议,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控制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判定装置,用来判定是用存放在上述主机中的PPP(Point 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之内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还是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根据意思为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判定结果,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控制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5.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用从上述主机输入进来的口令信息判定是否可以使用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个人信息,根据判定结果,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存储装置,暂时存储从上述主机通过上述有线通信装置输入进来的数据,上述通信控制装置,对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控制装置,设定公用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控制数据的发送接收。
8.一种具备在主机与通信网之间通过物理性的接触装置授受数据的有线通信部分,和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分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用本身就是与存储在上述通信装置的内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外的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无线控制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用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同时,在上述主机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授受,在上述主机与通信网之间控制数据的发送接收。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用本身就是与操作上述主机的使用者有关的信息,而且是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个人信息,设定上述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用PPP(Point to Point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之内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判定是用存放在上述主机中的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之内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还是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根据意思为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判定结果,用存放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上述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12.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用从上述主机向上述通信装置输入的口令信息判定是否可以使用个人信息,根据判定结果,设定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存储从上述主机输入到上述通信装置的数据,在上述通信装置与通信网之间,进行所存储的上述数据的发送接收。
14.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是设定公用通信网与上述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公用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单一的机壳内,收容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接触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发送接收数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在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的一侧配置上述有线通信装置,在上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另一侧配置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机壳是板型形状,在上述机壳的一侧配置上述近距离通信装置,在上述机壳的另一侧配置上述有线通信装置。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机壳的另一端的厚度比一端的厚度大。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主机内的凹状连接部分内用装卸自由的规定的外形尺寸构成的机壳内,设置在与已安装好的主机之间通过物理性的接触装置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有线通信装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与外部的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就是与上述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装置;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设定与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上述通信网与上述主机之间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机壳是板型形状,在上述机壳的一端配置上述近距离通信装置,在上述机壳的另一端配置上述有线通信装置。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机壳,使另一端从上述主机露出到外部地连接到上述主机的凹状连接部分上。
21.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成型为板状的芯片天线,通过该芯片天线,在与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之间发送接收数据。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芯片天线具有上述机壳的另一端的厚度比一端的厚度还大的突出部分,被收容到上述机壳的另一端。
23.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下述装置由使用者操作、与公用通信网进行连接以进行数据授受的公共通信连接装置;与包括在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内的其它的设备之间通过该近距离无线通信网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存放本身为与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进行连接的外部通信网有关的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的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用存储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的通信设定信息,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设定与上述通信网的连接的通信连接设定装置;用与由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设定的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控制装置。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可以存放本身为与使用者有关的信息的个人信息存储装置,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中的通信设定信息和存放在上述个人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个人信息,设定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
25.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存放PPP(Point to Point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之内的至少一种协议,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协议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设定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上述控制装置,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协议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判定装置,用来判定是用存放在其它的设备中的PPP(Point 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送控制协议)之内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主机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还是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根据意思为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在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判定结果,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协议设定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上述控制装置,用存放在上述通信设定信息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协议,控制上述其它的设备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27.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用从上述其它的设备输入进来的口令判定是否可以使用存储在上述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个人信息的口令处理装置,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根据来自上述口令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通过上述公用通信网设定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
28.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存储从上述其它的设备通过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输入进来的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对存储在上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控制,使得在与上述通信网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29.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控制装置,根据已判定为上述通信连接设定装置未能确立与上述通信网之间的连接的事实,进行设定再次连接的处理,并与上述通信网进行存储在上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全文摘要
控制无线通信CPU89,采用用含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内的无线通信装置3的网络设定存储部分86内的网络设定信息,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办法,设定与通信网(例如,因特网)之间的连接关系,控制含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的通信网内的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借助于此,对存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网内的各个便携式设备简便地进行用来向因特网等的连接的网络设定。
文档编号H04M1/253GK1321386SQ00801841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9日
发明者福田邦夫, 川嶋功, 宇喜多义敬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