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191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设计是关于一种通讯装置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以防止灰尘影响传输品质、结构设计新颖的以红外线为通讯媒介的通讯装置。
一般人对于高速公路总给予快速、便捷的良好印象,但是近年来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几乎每户家庭均有汽车代步,加上周休二日、注重休闲生活的缘故,使用高速公路的频率大幅升高,所以遇到周休假日或是上、下班等高峰时间,高速公路立即变为低速公路。
除了上述原因外,最令人抱怨的就是收费站的问题,经常可见收费站前车辆排长队,因为最初以服务人员来收取现金的方式收费,往往无法消化庞大的车流量,所以非常不方便;之后采取使用回程票,缩短了找零钱的时间,但为了应付逐年成长的车辆,也推出了使用投币式付费机来代替人工作业,但因设计不良,推行不久即宣告暂停。
近年来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红外线感应的方式来改善上述的不便情形,但还是有其缺点,如雨水、灰尘等降低了感应的能力,车辆必须降低至某一车速才可顺利感应、或感应器内部接收能力不佳等缺点。
由此可见,上述已知感应装置仍有诸多缺失,而有待加以改进。
本设计的目有即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基于红外线通讯特性并结合通行器上的红外线通讯单元,来作为资料双向传输特性等需求的通讯装置结构,加强讯号接收、发射的效能。
本设计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上盖具有一滤光片具有阻绝灰尘与杂物及防护内部各组件的作用,另有遮雨盖可有效遮蔽雨水。
本设计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光导器在设计上强化红外线波的接收。
本设计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发射模块组固定架用来延伸红外线发射波的有效通讯距离。
本设计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结构背板内层以金属材料涂布,可隔绝电磁杂讯干扰,提升内部系统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包括有一滤光片、一光导器结构、一发射模块固定架、一金属材料涂布的背板;滤光片作为红外线通讯窗口,可接收红外线讯号进行资料传输,并具有阻绝灰尘与杂物及对机构内部各组件提供防护作用,且另有遮雨盖,可有效遮蔽雨水;光导器结构,在设计上采四方形的喇叭状,运用光学特性,以增强集中红外线波的接收,在光导器开口处为红外线接收模块,负责红外线波讯号的接收工作;发射模块固定架,此固定架共有两个放置发射模块的平面,两平面夹角运用光学特性加以计算以取得最佳夹角度用以延伸红外线发射波的有效通讯距离;金属材料涂板的背板,提供内部电子电路板金属接地屏蔽,可隔绝电磁杂讯干扰,提升本装置内部电子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设计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设计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其中

图1为本设计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设计的分解图。
请参阅图1,从外观来看,主要包括有一滤光片11,作为红外线通讯窗口,可接收红外线讯号进行资料传输,并具有阻绝灰尘与杂物及对机构内部各组件提供防护作用,且另有遮雨盖12,可有效遮蔽雨水。
请参阅图2,主要包括有一具有滤光片的上盖,一滤光片11,一遮雨盖12,一光导器13,一发射模块固定架15,一接收模块固定架14,一电子电路板19,一电路板插槽21,一变压器18,两个固定钩17,遮雨盖固定螺丝及机构本身20。主要架设于通行器通行路线上,用以跟通行器上的红外线通讯单元作资料传输。
其特征在于内部结构的光导器13,在设计上采四方形的喇叭状,运用光学特性,以增强集中红外线波的接收,在光导器13开口处设计有接收模块固定架14,内具有红外线接收模块,负责红外线波讯号的接收工作。
其结构的组合系将本体作为全部元件、结构的容置空间,并在该本体的侧边设置一电路板插槽21,可供电子电路板19插入并固定,位于变压器18上方设有发射模块固定架,此固定架有两个放置发射模块的平面A及平面B,两平面夹角θ运用光学特性加以计算以取得最佳夹角度用以延伸红外线发射波的有效通讯距离为其特性,最后将前述滤光片11覆于上方,并与本体20结合固定,即将该本体20内部元件完全覆装置,最后将遮雨盖套在本体侧面,利用遮雨盖12固定螺丝栓锁22,即成为本件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
本体20内部是金属材料涂板的背板16,如此可提供内部电子电路板金属接地屏蔽,隔绝电磁杂讯干扰,提升本装置内部电子系统功能的稳定性。而外部有一固定钩17,方便固定于物体上。
本设计具有下列优点1、具一滤光片作为红外线通讯窗口,除接收红外线讯号进行资料传输,并具有阻绝灰尘与杂物及防护作用,且另有遮雨盖,可有效遮蔽雨水,增强应感能力。
2、光导器结构,运用光学特性,以增强、集中红外线波的接收。
3、发射模块固定架,运用光学特性延伸红外线发射波的有效通讯距离。
4、金属材料涂板的背板,提供内部电子电路板金属接地屏蔽,可隔绝电磁杂讯干扰,提升稳定性。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设计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设计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内部有一电路板插槽及一背板,外部两侧后方有固定钩;一变压器,两侧设有可将其固定于本体内部的固定孔;一电子电路板,固定于本内部的电路板插槽;一发射模块固定架,位于变压器上方,发射模块固定架两侧有固定孔,固定于变压器的两旁,而光导器的开口处有一接收模块固定架;一滤光片,该滤光片上有可将滤光片与本体用螺丝结合的螺丝孔;一遮雨盖,套置于本体的包侧。结合上述构件即成为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本体内部的背板为涂布金属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导器在设计上运用光学特性,以增强、集中红外线波的接收,采四方形的喇叭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发射模块固定架有一平面A及平面B,两平面之间有一夹角θ。
专利摘要一种红外线通讯车道顶单位装置的结构,为一种用于红外线通讯装置的结构,包括:一具有滤光片的上盖,一滤光片,一遮雨盖,一光导器,一发射模块固定架,一接收模块固定架,一电路板插槽,一变压器置放槽,两个固定钩,五个遮雨盖固定螺丝及机构本身。主要架设于通行器通行路线上,用以跟通行器上的红外线通讯单元作资料传输。
文档编号H04N1/42GK2473819SQ0122034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8日
发明者郑伯顺, 徐成有, 颜宏恺, 吕伯文, 杨弘宇, 周俊仁, 钟银堂, 赖松助 申请人: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