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181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线电话传输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基于欧洲电信1号标准(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音频用户环路传输设备,只能满足普通的点到点的两方语音通话。
国际电信联盟委员会第703号文件(ITUG.703)中描述了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实现方法,即把时间分成等长时间片,通常以一帧表示,一帧的长度为125μS,每16帧组成一个复帧,而每一帧又分成32个时隙,依次标记为TS0,TS1,TS2......TS31。其中TS0为同步时隙,TS16为信令时隙,其他30个为数据时隙。
采用上述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话路传输,其基本原理就是把语音信号经过编码转换为数据信号后插入到时隙中,通过传输后,再解码还原成原来的语音信号。
于2003年4月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CN1408158中描述了一种通过数字用户环路传输话音业务的传输系统。该系统把话音数据编码插入到时隙中,通过传输后,再解码还原成话音数据。该系统的缺陷在于只能够提供的点到点的普通话音业务传输,不能提供多方同时通话,也不能在传输设备出故障时提供有效保护。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传输共线话音业务并且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的传输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由首站、多个中间站、尾站组成,相邻各站之间由E1主用电路连接,首站与尾站之间由E1备用电路连接,使得所有站形成环路;首站、中间站、尾站硬件配置相同,每个站由2/4线音频接口盘和控制盘组成,其中2/4线音频接口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模块,将来自共线电话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输出给E1时隙合成模块;数字模拟转换模块,将来自E1时隙合成模块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出给共线电话机;E1时隙合成模块,将来自模拟/数字转换模块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插入E1时隙中,并经过总线输出到控制盘,同时从来自控制盘的E1时隙中提取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输出到数字/模拟转换模块;
微处理器,对E1时隙合成模块进行控制;控制盘包括缓冲驱动电路,通过总线接收来自2/4线音频接口盘的E1时隙传输给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交叉阵列模块的E1时隙通过总线传输给2/4线音频接口盘;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缓冲驱动电路E1时隙传输到会议电话模块,将来自会议电话模块的E1时隙传输到缓冲驱动电路;会议电话模块,将来自E1成帧模块的E1时隙进行会议电话叠加后传输给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交叉阵列模块的E1时隙进行会议电话叠加后传输给E1成帧模块;E1成帧模块,将来自会议电话模块的E1时隙组成E1帧,将来自线路接口模块的E1帧分解成E1时隙;线路接口模块,与E1成帧模块连接,对线路发送/接收E1信号;主控制器,对E1成帧模块、会议电话模块、交叉阵列模块进行控制,并负责对业务管理和网络管理信号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弥补了传统的音频信号传输中只能点对点的缺点,对传输系统增加了网管控制,使之能够灵活地实现基于E1电路的保护,并实现共线电话传输。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铁路、地铁、公路等交通部门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各个站上的2/4线音频接口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各个站上的控制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方式。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在一个站中,通过2/4线音频接口盘对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完成音频信号向TTL数字信号的转换,再将TTL数字信号插入E1口的时隙中,并通过控制盘完成时隙交叉、会议电话语音叠加、E1成帧功能,然后通过传输线路送到下一站;下一站,通过控制盘提取E1帧时隙中的数字信号,并由2/4线音频接口盘完成D/A转换,还原成模拟信号。这样,一个站上的共线电话机可以听见来自环路上所有其它各站共线电话机的声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由首站、N个中间站、尾站组成,在图1中只列出了3个站站1是首站、站2是中间站、站3是尾站。每个站总共有2个E1接口。图1中,站1的第一个E1接口与站2的第一个E1接口相连,构成站1与站2之间的主用E1电路,站2的第二个E1接口与站3的第一个E1接口相连,构成站2与站3之间的主用E1电路,站1的第二个E1接口与站3的第二个E1接口相连,构成备用的E1电路。即,站1与站2之间由E1主用电路连接,站2与站3之间由E1主用电路连接,站1与站3之间由E1备用电路连接。E1电路的保护是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当主用的E1电路正常时,共线电话的业务流向为站1经过主用E1电路到站2,站2经过主用E1电路到站3。如果站2和站3之间的主用E1电路发生故障,站2的控制盘识别到第二个E1口有告警,就把站2由原来的中间站变为首站,并把第一个E1的帧头中Sa1、Sa2、Sa3、Sa4、Sa5各位的值设置为1。这样,站1接收到来自站2的第一个E1帧头中Sa1、Sa2、Sa3、Sa4、Sa5各位的值为1,站1上控制盘识别后,将站1由原来的首站变为中间站,同时接通站1与站3之间的备用E1电路。上述处理之后,共线电话的业务流向因此改变,由站2经过主用E1电路到站1,站1经过备用E1电路到站3,站2成为首站,而站1则成为中间站。各个站之间的E1传输信道可以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设备(PDH)、同步数字系列(SDH)设备、扩频无线调制设备、卫星通讯设备等进行传输。
由图1可知基于E1线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的各个站在硬件上包括控制盘和2/4线音频接口盘,控制盘和2/4线音频接口盘通过总线ST-BUS相连。
图2是各个站上2/4线音频接口盘的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2/4线音频接口盘主要用来接入共线电话机的语音,在发送方向语音经音频输入线进行A/D变换,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E1时隙合成插入到STBUS总线的输出线STo上传输给控制盘;在接收方向上,来自控制盘的STBUS总线的输入线STi上的数字信号通过D/A变换,还原成模拟的语音信号送入共线电话机。图2中的A/D转换模块和D/A转换模块可以采用型号AM79Q021JC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可以采用型号AT89C51的集成电路。
图3是各个站上控制盘的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发送方向上,2/4线音频接口盘的输出线Sto传输到控制盘的2SBI上,再经交叉阵列模块、会议电话模块叠加、E1成帧模块、线路接口模块输出到E1接口2LO上,经过传输线路传到下一个站;在接收方向上,从E1接口2LI输入的HDB3码经线路接口模块、E1成帧模块变成NRZ码,再经会议电话模块的叠加和交叉阵列模块从控制盘的2SBO输出到2/4线音频接口盘的输入线STi上。图3中的交叉阵列模块可以采用型号为MT8986的集成电路,会议电话模块可以采用型号为M34116B1的集成电路,E1成帧模块可以采用型号为DS21554/2155的集成电路,主控制器可以采用型号为MPC850的集成电路。
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为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由所附带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该系统由首站、多个中间站、尾站组成,相邻各站之间由E1主用电路连接,首站与尾站之间由E1备用电路连接,使得所有站形成环路;首站、中间站、尾站硬件配置相同,每个站由2/4线音频接口盘和控制盘组成,其特征在于2/4线音频接口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模块,将来自共线电话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输出给E1时隙合成模块;数字模拟转换模块,将来自E1时隙合成模块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出给共线电话机;E1时隙合成模块,将来自模拟/数字转换模块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插入E1时隙中,并经过总线输出到控制盘,同时从来自控制盘的E1时隙中提取的晶体管逻辑电路数字信号输出到数字/模拟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对E1时隙合成模块进行控制;控制盘包括缓冲驱动电路,通过总线接收来自2/4线音频接口盘的E1时隙传输给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交叉阵列模块的E1时隙通过总线传输给2/4线音频接口盘;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缓冲驱动电路E1时隙传输到会议电话模块,将来自会议电话模块的E1时隙传输到缓冲驱动电路;会议电话模块,将来自E1成帧模块的E1时隙进行会议电话叠加后传输给交叉阵列模块,将来自交叉阵列模块的E1时隙进行会议电话叠加后传输给E1成帧模块;E1成帧模块,将来自会议电话模块的E1时隙组成E1帧,将来自线路接口模块的E1帧分解成E1时隙;线路接口模块,与E1成帧模块连接,对线路发送/接收E1信号;主控制器,对E1成帧模块、会议电话模块、交叉阵列模块进行控制,并负责对业务管理和网络管理信号的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2/4线音频接口盘中的模拟/数字转换模块和数字/模拟转换模块采用型号AM79Q021JC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采用型号AT89C51的集成电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盘中的交叉阵列模块采用型号为MT8986的集成电路,会议电话模块采用型号为M34116B1的集成电路,E1成帧模块采用型号为DS21554/2155的集成电路,主控制器采用型号为MPC850的集成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基于E1电路保护的共线电话传输系统由首站、多个中间站、尾站组成,相邻各站之间由E1主用电路连接,首站与尾站之间由E1备用电路连接,使得所有站形成环路;本实用新型弥补了传统的音频信号传输中只能点对点的缺点,对传输系统增加了网管控制,使之能够灵活地实现基于E1电路的保护,并实现共线电话传输,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适用于铁路、地铁、公路等交通部门使用。
文档编号H04J3/16GK2699587SQ20042000673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灵, 侯景元, 李军成 申请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