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检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449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检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检出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控制在受光元件上的成象的功能的光检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照相机等成象光学系统中,大多使用6组7片结构及10组11片结构等组合多片透镜而成的组合透镜。根据近轴理论,这些组合透镜与1片凸透镜等效。不过,这种近似具有足够精度的情况,却限定在光轴附近比较狭窄的范围。这样,在实际处理比较大的象时,就存在视场角造成的象差的问题,而像彩色图象那样,处理多个波长时,还存在色象差的问题。
为了降低这种象差,有人提出将组合透镜中的透镜的折射率及光学面形状进行多种组合的方案。可是,为了降低遍及受光元件的全部领域的象差及色象差,就需要许多片的组合透镜。这样,就带来部件及组装调整的高成本化,以及光学装置的大型化。
为了实现透镜系的紧凑化,加大各透镜的折射率是种有效的方法,但却因此增大了伴随视场角及波长差而出现的象差。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而增加组合透镜的片数后,又反而带来复杂化及大型化的问题。
这样,降低象差和简化光学系统,就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难以两全其美,至今仍是光学设计上的一个中心课题。
另外,例如在连续变焦距镜头光学系等中,必须一面改变成象倍率,一面降低象差,从而使光学系的简易化、小型化更加困难。
进而,不仅是透镜系,光圈、快门等光量调节机构也带来光学装置的大型化。在广角透镜及连续变焦距镜头等使用许多组合透镜的光学系中,这种情况尤其显著。由于随着射入透镜的光的角度的变化,光线束只通过各透镜的一部分,所以对受光元件的整个领域进行均匀的光量调整的配置设计就十分困难。设置光圈的位置,必须是能够以和中心部相同的比例对整个受光元件的区域改变照度的场所。该条件制约着光学系的设计。
这种光量调整机构的存在及其配置上的制约,成为妨碍光学系的简易化、小型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不仅在开发现有技术的玻璃透镜及三棱镜之类具有固定的光学面的被动的光学元件,而且还在开发具有可变形的光学面的积极的光学元件。
作为这种积极的光学元件的示例,有用压电元件驱动封入透明的液体后形成的透镜,作为可变焦点透镜使用的元件(例如,参阅特开2001-257932号公报)。在该特开2001-257932号公报(以下称作“文献1”)中,公布了一面高速切换该可变焦点透镜的焦点位置,一面对多个图象进行取样,经过图象处理抽出焦点与观察对象最吻合的象素,获得全焦点图象的结构。进一步,该文献1还记述着由修正焦点距离的变化而造成像的错位(倍率变化及像失真)的结构。
另外,还有在摄影光学系的光路中设置被称作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商品名)的可变形反射镜,控制处于ON状态的反射镜的数量或时间,构成光学光圈装置的产品(例如,参阅特开平11-231373号公报)。在该特开平11-231373号公报(以下称作“文献2”)中,记述着控制反射镜的驱动模式,使之成为任意的开口形状的结构。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存在着以下课题。
第1,由于能够修正的象差的种类受到限制,所以存在难以使降低遍及受光元件的整个领域的象差和光学系的简易化得到两全的问题。文献1的结构,虽然对焦点错位和像失真的修正有效,但却没有讲述使降低彗形象差及象散之类方式不同的其它象差降低的结构。在视场角造成的象差中,该彗形象差及象散占据支配地位,用文献1的结构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修正。波长差造成的色差,或伴随成象信率的变更出现的象差,也包含着只靠焦点距离变化无法修正的成分,这些也难以用文献1的结构进行有效的修正。
所以,即使采用文献1的结构,为了减少整个受光元件的全部区域的视场角的象差及色差,仍然需要片数大致相同的组合透镜,对象差的减少和光学系的简易化不得两全的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善。另外,文献2也没有特别讲述解决该课题的结构。
第2,由于需要象差修正机构和光量调整机构的两者,因此存在难以使光学系简易化的课题。文献2的结构,作为象差修正机构,设置由多个组合透镜组成的成象光学系,作为光量调整机构,设置DMD及其驱动电路。它们都是互相作为专用的机构而设置的,没有讲述兼用两机构的构造。这样就带来部件数量的增多及组装调整的复杂化,成为导致光学系整体的高成本化和大型化的重要原因。另外,文献1也没有特别讲述解决该课题的结构。
第3,由于受到光量调整机构配置上的制约,所以存在难以使光学系小型化的课题。文献2的结构,用DMD使入射光向受光元件的范围外偏向后,调整光量。但为了使入射光完全向受光元件外偏向,就需要使受光元件和DMD离开一定距离以上。该距离主要取决于DMD造成的偏向角和受光元件的大小,所以难以小型化。
另外,文献2的结构,配置着将入射光聚光后,在其聚光点构成光圈的DMD,因此光学系整体大型化。在为了对整个受光元件进行均匀的光量调整而制约光圈的配置、妨碍小型化这一点上,文献2并没有叙及特别有效的改进手段。在文献2中,展示了控制反射镜的驱动模式而作成任意的开口形状的结构。但用一个开口形状独立控制给予受光元件的各区域的光量,是根本不可能的。不是本质上解决光量调整的不均匀性的方法。另外,在文献1中,也没有特别展示解决这些课题的结构。
此外,在特表2002-525685号公报中,讲述了通过使用空间光调制元件,从而将作为对象的物体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在1个受光领域依次成象的技术。但该技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既能使遍及受光元件的整个区域的象差减少或光量调整的适当化,又能使受光系简易化的光检出装置。
本发明的光检出装置,包括调制入射光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具有接收相位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的所述光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从所述多个受光区域中至少选择1个,使选择的受光区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受光选择部;将与所述受光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对应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选择部,以时间分隔巡回切换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所述调制控制部,与该切换的动作同步,将可以使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具有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制控制部,从预先准备的多个调制模式中,根据选择的受光区域,选择调制模式。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光调制器,配置在成象光学系的光路中。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射入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所述光,包含多个不同的波长的光。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选择部,作为应该调制的光,从所述多个波长的光中,选择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选择部,以时间分隔巡回切换选择的所述光;所述调制控制部,与该切换的动作同步,将可以使选择的所述光具有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象光学系,可以将成象特性设定为多种;具有检知有关从所述多种成象特性中选择的成象特性的信息的成象信息检知部;所述调制控制部,按照来自所述成象信息检知部的输出,将产生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象特性,是成象倍率。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制控制部,将使射入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入射光,向所述选择的受光区域的外侧偏向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制控制部,将使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中所述区域的面积变化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制控制部,将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中所述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的第1调制模式和所述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2调制模式选择性地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元件,分别控制所述第1及第2调制模式的保持时间。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向所述选择的受光区域的外侧偏向的所述光,照射到所述受光元件的其它受光区域内。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还具有检出所述光检出装置的姿势变化的姿势变化检出部;所述调制控制部,按照来自所述姿势变化检出部的输出,生成补偿成象点伴随所述姿势变化的移动的调制模式。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元件中的所述多个受光区域的每一个,都具有排列的多个象素;所述调制控制部,使所述入射光在相互移动的大小与所述受光元件中的象素间距相等的多个点上成象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光调制器是可变形反射镜。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形反射镜,具有在基板上排列的多个光反射区域,和使所述光反射区域对所述基板而言,至少向垂直方向位移的促动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形反射镜,与所述光反射区域的每一个关连的多个促动器连接;通过独立驱动所述各促动器,可以使所述光反射区域向对所述基板而言的垂直方向位移及/或倾斜于所述基板。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光调制器是液晶元件。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元件中的所述多个受光区域的每一个,还包括具有光电变换部,积蓄被所述受光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中的来自所述光电变换部的输出的存储器;和排列所述存储器积蓄的输出,重新构成整个图象的重新构成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光元件,是曝光后物性变化的记录媒体;所述受光选择部,具有选择所述入射光的透过或遮光的快门部件。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发挥光学性的低通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种光检出装置,包括调制包含多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按照波长选择性地接收相位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的所述光的受光元件;根据所述多个波长,选择有效受光的波长的受光选择部;将与所述受光选择部选择的波长对应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
本发明的又一种光检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可以将成象特性设定成多种的成象光学系的光路中,调制入射光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接收相位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的所述光的受光元件;检知有关从所述多种成象特性中选择的成象特性的信息的成象信息检知部;将与所述成象信息检知部的输出对应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象特性,是成象倍率。
本发明的再一种光检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成象光学系的光路中,调制入射光的空间光调制器;将多个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具有接收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的所述光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从所述多个受光区域中选择有效受光的受光区域的受光选择部;所述调制控制部,对所述受光选择部选择的受光区域分别生成旨在调整所述入射光的光量的调制模式。
在理想的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分别测量各所述受光区域内的光量的光量检出部;所述调制控制部,根据所述光量检出部的输出,生成所述调制模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可变形发射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受光元件的简要构成图。
图4是说明可变形发射镜4的光圈及快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说明可变形发射镜4的光低通滤波器功能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说明可变形发射镜4手颤修正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6,讲述本发明的光检出器的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在图示的光检出装置的壳体1中,安装着透镜2、透镜移动机构3、可变形反射镜4、受光元件5以及控制电路6。控制电路6,如图1的方框图所示,具有受光选择部7、调制控制部8、图象重新构成部9、图象记录部10及整体控制部11。
透镜2是将来自摄影对象——物体Y的入射光聚光的物镜。通过透镜2的入射光的相位,被作为空间光调制器发挥作用的可变形反射镜4调制。然后,被可变形反射镜4反射的入射光,在受光元件5上聚光。图1示出来自物体Y的某点Ya的入射光,在受光元件5上的点Ya’成象的状态。设这时从光检出装置到物体Y的距离为x,入射光的角度为α。另外,在该图中,示出由点Ya到点Ya’的入射光的光路I1~I3。为了使点Ya的象,在点Ya’中鲜明地成象,只要将包含各光路I1~I3在内的所有的光路长都设定成互相相等,或是波长的整数倍即可。就是说,从点Ya出发,经过各光路的入射光的相位,在点Ya’中一致即可。该条件通过使可变形反射镜4变形来实现。可变形反射镜4的各点中的变形量的目标值,可以只作为α和x的函数求出,在这里将它们表格化,将有关α和x的值作为地址调出。可变形反射镜4作为空间光调制器的功能,有5个。1个是该象差修正功能,剩下的4个是快门功能、光圈功能、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功能和手颤修正功能。有关它们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讲述。
透镜2的透镜面形状,设计成在不使可变形反射镜4变形的状态、即可变形反射镜4的表面成为平坦的平面状态时,可以使物体Y的光轴O附近的点Yo,在受光元件5上的点Yo’中比较良好地成象的形状。
透镜移动机构3使透镜2沿光轴O前后移动,从而进行焦点调节。
可变形反射镜4,是由在基板4a上设置多个可变形的微小反射镜4b后组合而成。它可以例如采用本专利申请人以前的专利——国际专利号PCT/JPO2/12344记述的结构实现。各微小反射镜4b都具有100~200μm左右的正方形或将W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形状的微小的反射面,与相邻的微小反射镜隔着约1μm的间隙,排列成二维阵列状,形成整体的反射面。各微小反射镜4b在与其背面连接的促动器4c的作用下,可以得到独立控制,从基板4a向垂直方向位移及/或对基板4a倾斜。
下面,使用图2,讲述该可变形反射镜4的详细内容。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可变形反射镜4的分解立体图。在这里,图示出将1个微小反射镜4b及促动器4c的周边扩大后的样子。
在促动器4c的固定部一侧,具有设置基板4a在上的绝缘层21,和在该绝缘层21上设置的底座22及固定电极23~25。底座22及固定电极23~25,通过在铝(Al)或多晶硅等导电膜上布图形成。固定电极23~25分别被分割成2个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通过在绝缘层21上形成的支墩(未图示)与在基板4a上形成的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可以在0~5V的范围内,将各自独立的电压给予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外加给这6个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的电压,例如,可以作为16bit左右的多阶段的值设定。另一方面,底座22被设定成接地电位。底座22的一部分,作为支持可动电极的支柱22a发挥作用。
作为促动器4c的可动部一侧,在支柱22a上,通过合叶26,安装着支架27~29。进而还设置着旨在将这些支架27~29与微小反射镜4b连接的中间连接部件30。
支架27~29,与对应的固定电极23~25相对,分别作为可动电极发挥作用。支架27~29,通过在铝(Al)或多晶硅等导电膜上布图形成,与底座22导通后被设定为接地电位。支架27~29,各自在与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相对的位置上具有第1部分27a~29a及第2部分27b~29b。例如,支架27,在给予固定电极片23a驱动电压时,第1部分27a被固定电极片23a侧吸引。与此相对,在给予固定电极片23b驱动电压时,第2部分27b被固定电极片23b侧吸引。这样,以转动轴A为中心,无论对CW(顺时针方向)方向,还是CCW(逆时针方向)方向,都能选择性地施加转动力。其它的支架28、29也一样。
中间连接部件,具有3点突起30a~30c,突起30a与支架27的第2部分27b连接,突起30b与支架28的第1部分27a连接,突起30c与支架29的第2部分29b连接。因此,个别转动驱动支架27~29后,可以独立控制突起30a~30c的位移,从而决定中间连接部件30的姿势。微小反射镜4b,在中间连接部件30的大致中心部位——斜线部位30d中和中间连接部件30连接成一体。因此,中间连接部件30的姿势,决定微小反射镜4b的姿势。由上述结构可知通过适当选择固定电极片23a、23b~25a、25b,独立设定驱动电压,可以将微小反射镜4b向正负两个方向上驱动,使其进行z方向的位移、x轴周围的倾斜、y轴周围的倾斜。
再参照图1,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
在图1中,例示出各微小反射镜4b在其周边,与邻接的微小反射镜连接,具有基本相同的位移量,整个反射面形成一个连续的曲面的状态。该曲面可以设定成任意的形状,起能够能动地控制面形状的反射镜的作用。毫无疑问,还可以进行使邻接的微小反射镜4b彼此周边中的位移量不同,整个反射面形成不连续的位移控制。微小反射镜4b由于能够各自独立控制姿势,所以可变形反射镜4还可以发挥各种形状的衍射光栅的作用,可以通过其形状控制衍射光每次的光量及聚光位置等。这样,通过控制各微小反射镜4b的位移量,使入射光8的光路长变化,可以对入射光8进行任意的相位调制。该各微小反射镜4b的位移量的目标值、即可变形反射镜4的调制模式,预先编制多个调制模式,存放在调制控制部8具有的存储器12中。然后,从受光选择部7输出指定受光区域的地址A,从整体控制部11输出距离数据X、快门时间数据T、光圈数据F、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后,调出与之对应的调制模式P(A、X、T、F、B)。前已叙及,只要角度α和距离x确定后,就可以决定旨在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可变形反射镜4的变形目标值。地址A是表示角度α的数据,距离数据X是表示距离x的数据。快门时间数据T、光圈数据F、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的详细内容,后文再述。
在可变形反射镜4的基板4a中,具有按照由调制控制部8输出的调制模式P(A、X、T、F、B),给各促动器4c驱动电压的驱动电路。在这里,各微小反射镜4b的位移控制,采用开环控制方式进行,将从作为目的的位移量倒着计算的驱动电压,给予各促动器4c,从而实现各微小反射镜4b的多阶段的位移。
受光元件5是象素排列成2维阵列状的CCT图象传感器或MOS图象传感器。
下面,参照图3,详细讲述受光元件5。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5的简要结构图。
受光元件5的全部象素数是1280象素×1280象素,该受光元件5其受光部40在水平方向上分割成5块,在垂直方向上也分割成5块。该合计5×5个的各受光区域40(1,1)~40(5,5),分别包含256象素×256象素,可以对每个受光区域进行存取。因此,具有和受光区域40的水平方向上的分割数相同数量的水平扫描电路41(1)~41(5),以及和受光区域40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割数相同数量的垂直扫描电路42(1)~42(5)。
区域选择电路43,输入由受光选择部7输出的地址A,根据它选择使其动作的受光区域。在这里,设I、j为表示1~5的数,就各受光区域设定为40(i,j)后,在地址A中就包含指定该i和j的值的数据。更具体地说,区域选择电路43选择使其动作的受光区域40(i,j)对应的水平扫描电路41(j)和垂直扫描电路42(i),依次扫描该区域内的256象素×256象素。来自各象素的光二极管的输出,经过处理电路44放大及数字化,得到输出数据D(A)。所谓“数据D(A)”,是指由地址A指定的受光区域的所有象素的数据列。
进行受光区域40(i,j)的摄影动作时,可变形反射镜4的反射面形状,被控制成使入射光成象时的象差,在受光区域40(i,j)的中心部位中成为最小。例如,以进行受光区域40(1,1)的摄影动作时为例,用包含受光区域40(1,1)的虚线C表示的区域内,可以获得适当的成象性能,与选择进行摄影动作的受光区域40(i,j)的动作同步,在受光区域40(i,j)上设定着给予用虚线C表示的那种适当的成象性能的区域,所以在所有的受光区域中,可以获得具有适当的成象性能的图象。为了得到一帧的图象,按照受光区域40(1,1)、40(1,2)、40(1,3)、…、40(5,5)的顺序,依次增量,可以从所有的25个受光区域中得到输出数据D。毫无疑问,还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选择受光区域。或者只选择与1帧内的按照需要的范围进行摄影。例如,还可以考虑采取拍摄动画时,对每个受光区域进行动作检出,对与前一帧的图象相比,变化量在所定电平以下的受光区域,不进行下一帧的拍摄动作,而将现在的帧的图象数据原封不动地采用等的结构。总而言之,与受光区域的选择动作同步,选择调制模式P,以便对可变形反射镜4有效进行受光动作的受光区域,始终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
关于调制模式P的参数,受光区域40(1,1)、40(1,5)、40(5,1)40(5,5)是旋转对称,各自对应的调制模式P(A、X、T、F、B)对地址A的参数而言,也具有旋转对称性。这样,例如,将一个调制模式P(A、X、T、F、B)旋转90度后,可以作成别的调制模式P(A’、X、T、F、B)。利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减少应该在存储器12存放的调制模式的模式数,例如对地址A而言,对地址A的数25可以减成5个。
另外,如前所述,在不使可变形反射镜4变形而将其表面平坦化时,假设在处于全部受光区域40(1,1)~40(5,5)的中央部位置的受光区域40(3,3)中可以获得适当的成象性能。在利用透镜移动机构3进行焦点控制时,使用该受光区域40(3,3),将透镜2移动到象素间的对比度成为最大的位置。
再返回图1,继续讲述光检出装置的整体结构。
受光选择部7在进行1帧的摄影动作时,依次切换地址A的值,从25个所有的受光区域中获得输出数据D(A)。进行动画摄影时,反复进行这种动作。如前所述,地址A被受光元件5和调制控制部8输出,从而使由受光元件5进行的摄影动作和由可变形反射镜4进行的入射光调制动作,取得同步。另外,地址A也被图象重新构成部9输出。
调制控制部8生成旨在驱动可变形反射镜4的调制模式P(A、X、T、F、B)。调制模式P(A、X、T、F、B)是各微小反射镜4b的变形量的目标值,它成为由受光选择部7输出的地址A、由整体控制部11输出的距离数据X、快门时间数据T、光圈数据F、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的函数。在调制控制部8的存储器12中,存放着多个旨在修正地址A和距离数据X被给予时产生的象差、能够得到适当的成象特性的调制模式P(A、X、T、F、B),它们是通过预先计算或试验求出的。这些调制模式,以与地址A和距离数据X对应的表格的形态存放,输入地址A和距离数据X后,就读出对应的调制模式P(A、X、T、F、B)。该调制模式P(A、X、T、F、B),进而在调制控制部8中,进行与快门时间数据T、光圈数据F、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对应的调制,生成最终的调制模式P(A、X、T、F、B)。
图象重新构成部9,输入来自受光选择部7的地址A和来自受光元件5的输出数据D(A)后,重新构成1帧的图象。与地址A对应的受光区域的输出数据D(A),暂时由存储器13保存,积蓄来自所有的受光区域的输出数据后,将它们互相拼接成一个图象。图象数据的压缩处理也在图象重新构成部9中进行。作为数据压缩的处理步骤,可以选择下述2个方法中的某一个。第1个方法是在将来自各受光区域的非压缩图象拼接成整个画面的非压缩性图象后,进行数据压缩的方法。第2个方法是在以各受光区域为单位进行二维DCT处理等的图象后压缩,将它们拼接的方法。第2个方法具有能够削减存储器13的容量、能够使处理速度高速化的优点。这样,采用上述某种方法,将被数据压缩的整体图象被记录到图象记录部10中。图象记录部10是快速存储器插件等可换型存储器。
整体控制部11,还具有焦点控制部14、光量检出部15、姿势变化检出部16,控制光检出装置整体的动作。
焦点控制部14,控制透镜移动机构3,按照光检出装置和物体Y的距离x,使透镜2向合焦位置移动。可以采用距离计直接测量距离x后,调节透镜位置。但在这里是将透镜2移动到在使可变形反射镜4平坦的状态下、光轴附近的受光区域的对比度成为最大的位置。焦点控制部14,将这时的透镜2的位置信息,作为有关距离x的距离数据X输出。
光量检出部15,由矩阵测光方式的曝光计构成,对多个测光点进行光量检测,编制照度数据。光量检出部15测量光量的测光点的位置,与受光元件5的各受光区域的位置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5×5=25个测光点。来自各测光点的输出,与地址A对应,作为照度数据I(A)。另外,在整体控制部11中,通过用户I/F选择输入光圈优先或快门速度优先,输入光圈值或快门速度值。根据这些数据和照度数据I(A),决定每个受光区域的快门时间数据T(A)和光圈数据F(A)。快门时间数据T(A)和光圈数据F(A)既可以与地址A无关,作为一定值,也可以使它们随着地址A而变化。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光量调节的控制自由度。这还易于对受光元件5的整个区域进行均匀的光量调整。另外,即使对图象内的明暗差大、动态范围难以确保的图象,也可以通过对每个受光区域进行光量调节,有效地防止图象的泛白或发黑。或者还可以将整体控制部11设计成用户能够给每个图象区域选择光圈优先或快门速度优先。这样,就可以制作出使各受光区域具有不同效果的特殊的画面,例如,一部分受光区域放慢快门速度,产生流动的感觉;而在同一个画面的其它受光领域则加快快门速度,从而产生截取瞬间的感觉等。
姿势变化检出部16,为了进行手颤修正而检出壳体1的姿势变化。姿势变化检出部16具有2组角速度传感器(未图示),可以检出壳体1的附仰及偏转的角速度。这些角速度输出,由积分器积分,作为从摄影开始时刻起的姿势变化,每隔一定时间间隔,求出有关壳体1的姿势变化的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求出的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向调制控制部8输出。
接着,讲述以上结构的光检出装置的动作。
将快门按纽(未图示)按下一半后,整体控制部11首先进行焦点调节。在透镜移动机构3的作用下,使透镜2前后微小移动,寻找受光元件5在光轴附近的受光区域中的对比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这时,不给予可变形反射镜4驱动电压,微小反射镜4b的反射面成为平坦的状态。透镜2被调节到合焦位置后,编制这时的距离数据X。
接着,光量检出部15输出来自各测光点的照度数据I(A)。整体控制部11将该照度数据I(A)的模式与预先保有的多个照度模式数据进行对照,判断图象的状况,决定断定是最佳的快门时间数据T(A)和光圈数据F(A)。这些距离数据X、快门时间数据T(A)、光圈数据F(A)被调制控制部8输出。
至此,结束半按快门按纽进行的准备动作,接着按下快门按纽后,整体控制部11开始摄影动作。首先,姿势变化检出部16检出壳体1的2轴的角速度,将摄影开始时刻作为起点,积分该角速度输出,输出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
受光选择部7依次切换地址A,向受光元件5和调制控制部8输出。这样,有选择地使受光元件5的各受光区域有效动作,与此同步,还使调制控制部8产生对各受光区域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P(A、X、T、F、B)。可变形反射镜4按照来自调制控制部8的调制模式P(A、X、T、F、B),使各微小反射镜4b位移,调制入射光。可变形反射镜4还按照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修正成象点的位置,按照地址A和距离数据X修正视场角等造成的象差,按照快门时间数据T(A)和光圈数据F(A)控制对动作中的受光区域的光量。
另外,在受光元件5中,以用象素间距决定的空间周期进行离散取样。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循环误差引起波纹花样,可变形反射镜4还作为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发挥作用。
下面,使用图4~图6,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在摄影中的这些光圈、快门、低通滤波、手颤修正的各动作。图4是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的光圈及快门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4(a)示出相当于敝开光圈的可变形反射镜4的状态。设受光元件5中有效进行受光动作的受光区域为G。将除此之外的所有的区域,包括受光元件5以外的区域,称作“非受光区域”。在图4(a)中,各微小反射镜4b变形以便使象差在受光区域为G的中心成为最小。如前所述,实现它的条件,是决定光路长时要使经过各光路的入射光的相位条件相等。这时可变形反射镜4尤其不起光圈的作用,处于相当于敝开光圈的的状态。
图4(b)示出将所有的入射光都向受光区域G外偏向的可变形反射镜4的状态。实现它的条件,是决定光路长时要在受光区域G内使经过各光路的入射光的相位条件相差悬殊,产生相互抵消的干涉。举个例子,可以使各微小反射镜4b由图4(a)的姿势向迥然不同的倾斜角倾斜。还可以使微小反射镜4b形成火焰形状的衍射栅格,使1次光以上的高次光向受光区域G外偏向,并且将光量比提高到几乎100%的程度。给予这种条件的解,存在着许多,所以只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内容,作为调制模式采用就行。这样,在受光区域G内,就实质上完全进行遮光。
由于受光区域G只不过是受光元件5的所有的受光区域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即使受光元件5和可变形反射镜4处于很近的距离,也能很容易地使入射光偏向非受光区域。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使入射光完全偏向受光元件5外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缩短受光元件5和可变形反射镜4的距离。
图4(c)示出形成光圈的可变形反射镜4的状态。可变形反射镜4中区域S内的微小反射镜4b,和图4(a)中各微小反射镜4b的变形状态一样,变形成使象差在受光区域G的中心成为最小。另外,可变形反射镜4中区域S外的微小反射镜4b,和图4(b)中各微小反射镜4b的变形状态一样,变形成使入射光偏向受光区域G外。这样,区域S就相当于光圈的开口,该孔内的入射光到达受光区域G,除此之外的入射光则实质上被遮光。区域S的大小,取决于光圈数据F。另外,可变形反射镜4只在由快门时间数据T规定的时间内处于图4(c)的动作状态,除此之外的时间则处于图4(b)的动作状态。这样,可以使入射光只在快门时间数据T的期间内到达受光区域G,可变形反射镜4同时实现光圈和快门的功能。
由于光圈的开口径及快门时间,可以对每个受光区域G进行可变设定,所以可以分别使用最佳值。虽然与光学系的设计不无关系,但一般来说,由于存在着在视野的中心附近光圈容易发挥作用,在周边部位光圈不容易发挥作用的倾向,所以如果在受光元件的中心附近的受光区域减少光圈的开口径的变化、在受光元件的周边附近的受光区域加大光圈的开口径的变化,就容易实现光量的均匀化。当然,由于光圈的形状也能够任意设定,所以将其形状最佳化后,可以使光量更加均匀化。
下面,使用图5,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的功能、动作。图5是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的功能、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前已叙及,对于受光元件5中进行有效受光动作的受光区域G来说,可变形反射镜4中的区域S内的微小反射镜4b,变形成使受光区域G内的象差成为最小。可是,区域S内的微小反射镜4b,进而还作为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发挥作用,所以从微观上看,将对于物点Ya而言的成象点,形成点Ya’1和点Ya’2的2点。成象点Ya’1和成象点Ya’2,正好位于摄影元件5的象素间距P的分开位置,这样,相当于受光元件5的尼奎斯特频率的波段的化学信号成分就被关断。因此,可以减少受光元件5的取样时的循环误差,实现防止发生波纹花样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的功能。为了将成象点分离成点Ya’1和点Ya’2的2点,只要将区域S内的多个微小反射镜4b的一部分的姿势控制成在点Ya’1成象的姿势,将另一部分的姿势控制成在点Ya’2成象的姿势就行。这也是只凭调制控制部8输出的调制模式P的内容就能实现的内容。另外,实际的成象点,不是2点,在受光元件5的象素的水平方向、倾斜的2个方向合计3个方向的4个点上,设置着分别只错开象素间隔的成象点。为了获得有效的光学性低通滤波效果,需要对受光区域G内的所有的成象点都构成正确地错开象素间距p的点。在有效的受光区域G的中心部位附近和周边部位附近,这种错开量要出现误差,但是使受光区域G的大小非常小后,就能够将该误差减小到没有问题的程度。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组合水晶等双折射部件,构成设置这种错开象素间距p的多个成象点的结构。但采用本发明后,不需要特别的部件,就能够构成防止波纹花样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另外,现有技术的利用双折射部件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需要入射光是没有偏向的光。而本发明不受这种制约,可以提供能够与入射光的偏光方向无关地使用的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
下面,使用图6,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的手颤修正动作。图6是讲述可变形反射镜4的手颤修正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以摄影开始时刻为起点,这时来自物体Y的某一点Ya(O)的入射光,以角度α(O)射入装置内,在受光元件5上的点Ya’处成象。如前所述,角度α(O)是取决于选择受光区域的地址A的值,可变形反射镜4变形成使经过从点Ya(O)到的点Ya’各光路的入射光的相位条件相等。
利用手颤改变壳体1的朝向后,从壳体1的角度看,就好象物体Y移动了。
从摄影开始时刻起,经过时间t后,点Ya(O)移动到点Ya(t),入射光的角度变化量为α(t)-α(O)。可变形反射镜4补偿该入射角度变化α(t)-α(O),控制位移量,使成象点Ya’的位置保持一定。这是通过变形后使经过从点Ya(t)到点Ya’的各光路的入射光的相位条件相等来实现。满足该条件的位移量,实质上只要求出角度变化α(t)-α(O)后就可以编制,该角度变化α(t)-α(O)作为姿势变化检出部16输出的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被给予。这样,调制控制部8可以根据该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产生进行手颤修正的调制模式。
这样,可变形反射镜4不仅使调制模式P(A、X、T、F、B)变化,还能够同时实现象差修正功能、光圈功能、快门功能、光学低通滤波功能、手颤修正功能的任意组合,因此可以实现装置结构的大幅度的简易化及小型化。另外,由于可以对每个受光区域设定不同的光圈的开口径或快门时间,所以能对受光元件的整个区域进行均匀的光量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采用受光选择部7从受光元件5的受光区域中选择有效受光的受光区域,调制控制部8对该受光区域生成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的结构。这样,即使在简易化的光学系中,也能在受光元件5的整个区域有效地减少视场角造成的象差。
进而,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就构成调制控制部8使射入可变形反射镜4的入射光的一部分向有效的受光区域G外偏向,从而调整射入有效的受光区域G的光量的结构。所以,能够用1个可变形反射镜4兼作象差的修正机构和光量调整机构,可以将光学系简易化。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就构成向有效的受光区域G外偏向的入射光,照射到受光元件5的其它受光区域的结构。所以,与现有技术的必须使入射光完全偏向受光元件5外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缩短受光元件5和可变形反射镜4的距离,可以使光检出装置小型化。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就构成调制控制部8按照姿势变化检出部16的输出,生成补偿成象点的移动的调制模式的结构。所以,能够用1个可变形反射镜4兼作手颤修正机构,可以将光学系简易化。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就构成调制控制部8生成使入射光在受光元件5中的互相错开的象素间距的多个成象点上成象的调制模式的结构。所以,能够用1个可变形反射镜4兼作光学性的低通滤波器,可以将光学系简易化。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就构成受光选择部7从受光元件5的受光区域中选择有效受光的受光区域,调制控制部8对该受光区域生成适当的遮光模式的结构。所以,可以对每个受光区域独立进行光量调整,与现有技术那样用1个遮光模式对受光元件的所有区域进行一次光量调整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放宽遮光器在配置设计上的制约,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讲述了将地址A作为指定受光元件5的受光区域的信息,调制控制部8根据它输出调制模式P的结构。但是进而,还能够使地址A包含指定R、G、B各色的信息,调制控制部8根据它输出调制模式P的结构。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R、G、B各色的波长差造成的色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镜2作为两凸单透镜进行了讲述。但可以根据一般的光学设计技术对它进行变更,例如将它作成凹凸透镜等其它透镜形状,或者作成组合透镜,或者和衍射元件组合,或者使用具有凹凸面的反射镜等。适当进行这些变更后,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设计选择,例如可以通过透镜设计抑制色差,用可变形反射镜除去视场角造成的象差等。这样,可以一方面实现适度的光学系的简易化,一方面放宽角度α、距离x、波长差等造成的象差等中的一部分,减少调制模式P的模式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透镜移动机构3使透镜2动作,进行焦点调整。但也可以省略该透镜移动机构3,将透镜2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透镜2的景深深,作为全景点摄影照相机使用时,就成为当然的结构。但即使透镜2的景深浅时,用可变形反射镜4形成与利用透镜移动机构3使透镜2沿着光轴移动等效的波面,也能省略旨在调整焦点的透镜移动机构3。
进而,还能省略相当于透镜2的结构。就是说,还能够使可变形反射镜4形成聚光面,在受光元件5上构成象点。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减少部件、使装置更加小型化的同时,还可以在抑制色差的发生时不必进行特别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元件5的各受光区域具有256象素×256象素。但这个数字是任意的,还可以用1个象素形成1个受光区域。受光区域的数量也能任意决定,该受光区域的数量越多,就能越细致地修正视场角造成的象差。另外,对各受光区域,测光点的数目是1个,但毫无疑问,可以对各受光区域设定多个测光点。
(第2实施方式)下面,参阅图7,讲述本发明的光检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检出装置的壳体51中,分别固定着可变形反射镜4、受光元件55、控制电路56。控制电路56具有调制控制部57、图象记录部10、整体控制部58。另外,在壳体51中还安装着可以更换的透镜组52。可变形反射镜4、图象记录部10和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产品结构相同。
透镜组52设计成可以在壳体51中装拆、可以和其它的透镜组更换。在这里,透镜组52具有可以分别独立移动的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用多阶段的成象倍率β,将来自摄影对象——物体Y的入射光,在受光元件55上聚光。使凹透镜53a的焦点距离为-70mm、凸透镜53b的焦点距离为50mm、倍率为-1/2~-1后,透镜组52就成为f=35~70mm的2组结构的连续变焦距镜头。在图7中,为了简单,而将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作为单透镜图示,但它们也可以是组合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讲述通过这些透镜系的设计,将视场角造成的象差、色差抑制到在实用上不成问题的程度,以后用可变形反射镜4修正移动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致使透镜组52的成象倍率β变化时,伴随透镜系统的状态变化而产生的象差和到物体Y的距离x的变化造成的焦点的高次象差的结构。
在透镜组52中,包括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透镜信息保持部54,保持透镜组52的种类、可变的成象倍率β、有关透镜组52以成象倍率β对位于距离x的物体Y对焦时的成象特性的信息等。该成象特性,是透镜组52特有的有关象差特性的特性。在这里,透镜信息保持部54在透镜组52以成象倍率β对位于距离x的物体Y对焦时,最好作为可变形反射镜4的能够修正象差的调制模式,存放计算或试验求出的值。该调制模式,以与后文讲述的距离数据X和成象倍率数据Z对应的表格形态保持。
另外,在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中,使它们独立移动。
另外,在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中,具有使它们独立移动的移动机构,分别接受来自整体控制部58的控制后独立驱动。进而,透镜组52有分别检知凹透镜53a的位置和凸透镜53b的位置的编码器(未图示),将这些位置信息向整体控制部58输出。
受光元件55是象素被排列成二维阵列状的CCD图象传感器或MOS图象传感器。受光元件55可以是和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受光元件5相同的产品,但在这里采用的是未将受光区域分割成多个驱动的普通的帧扫描型的摄影传感器。
调制控制部57按照整体控制部58输出的距离数据X和成象倍率数据Z,生成向可变形反射镜4输出的调制模式P(X、Z)。在调制控制部57的存储器59中,存放着从成象信息保持部54读出的调制模式的表格信息,与由整体控制部58给予的距离数据X和成象倍率数据Z对应,读出调制模式P(X、Z)。
整体控制部58,具有透镜信息检知部60、倍率控制部61、焦点控制部62,控制光检出装置整体的动作。
透镜信息检知部60,读出透镜信息保持部54的内容,检知透镜组52的种类。根据该信息,整体控制部58更新成为存储器59的内容——调制模式的表格信息。
倍率控制部61,按照用户操作下达的增加或减少成象倍率β的指令,在控制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的位置的同时,还根据由此得到的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的位置生成成象倍率数据Z。
焦点控制部62,按照光检出装置和物体Y的距离x,将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的位置移动到对焦位置。对焦的判断,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通过判别受光元件55的输出的象素间对比度成为极大的位置来进行。这时,一面维持所定的配置关系,一面将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细微地前后移动,寻找受光元件55的象素间对比度成为极大的位置。
在移动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之际,每次输出距离数据X,调制控制部57生成与该距离数据X对应的调制模式P(X、Z)。因此,可以驱动可变形反射镜4除去高次象差,一面给予适当的成象特性,一面寻找对比度的极大值,进行精度良好的对焦判断。另外,焦点控制部62根据该结果,生成距离数据X。
整体控制部58,将由此生成的成象倍率数据Z和距离数据X向调制控制部57输出。
下面,讲述以上结构的光检出装置的动作。
首先,在将透镜组52安装在壳体51中的状态下,透镜信息检知部60检知透镜组52的种类。整体控制部58读出透镜信息保持部54的信息,更新存储器59的内容。接着,倍率控制部61根据用户的推摄操作,控制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的位置,决定成象倍率β,生成成象倍率数据Z。
用户将快门按纽(未图示)按下一半后,整体控制部58进行焦点调节。焦点控制部62使凹透镜53a和凸透镜53b移动,寻找对焦位置,决定距离数据X。
摄影时,调制控制部57根据这些距离数据X和成象倍率数据Z,生成调制模式P(X、Z),可变形反射镜4按照它变形。通过该可变形反射镜4的变形修正透镜组52具有的象差,在受光元件55上形成适当的象。由受光元件55输出的输出数据D,被图象记录部10记录。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采用对于可以推摄的透镜组52,倍率控制部61检知其设定的成象倍率,调制控制部57按照它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结构。所以,即使将透镜组52的光学系简易化时,也能有效地减少伴随透镜组52的成象倍率的变化而出现的象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采用在与透镜组52设计成一体的透镜信息保持部54中,存放有关透镜组52的成象特性的信息,透镜信息检知部60检知它,调制控制部57按照它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结构。所以,即使更换、安装具有互不相同的成象特性的透镜组52时,也能有效地减少象差。这样,在操作具有从望远到广角各种各样的成象特性的透镜组时,也能一方向将该光学系简易化,一方面有效地修正象差。或者在操作同样的透镜组时,也能修正其每个个体的特性离差。每个个体透镜组的特性离差的修正,可以通过将各透镜组的检查数据存放到透镜信息保持部54中后有效地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修正有关成象倍率β和距离x的象差的结构进行了讲述,但也可以和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那种修正由视场角造成的象差及色差的结构组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镜信息保持部54存放的透镜组52的成象特性,作为调制控制部57产生的调制模式的表格信息。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将透镜组52的象差数据用Zemike多项式的各系数的形式表示的内容。
(第3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8,讲述本发明的光检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是用液晶元件构成空间光调制器和受光选择部的一部分,用感光胶片构成受光元件。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检出装置的壳体71中,分别固定着透镜2、透镜移动机构3、液晶相位调制器72、液晶快门73、感光胶片74、控制电路75。控制电路75,具有受光选择电路76、调制控制部77、整体控制部78。透镜2、透镜移动机构3和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元件是同一结构。
液晶相位调制器72,是在一对具有矩阵型的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封入向列液晶或DHF(Deformed Helix Ferroelectric)液晶等具有模拟相位调制特性的液晶,控制各透明电极间的电压,进行入射光的相位调制的元件。在液晶相位调制器72的光的射入侧,设置着第1偏光板,从而使直线偏光射入液晶层。进而,2枚玻璃基板,都进行配向处理,使液晶分子向该偏光方向配向。因此,可以在不改变其偏光方向的状态下,对透过液晶相位调制器72的入射光进行光路长的控制。构成液晶相位调制器72的调制元件的数量,例如多达512个×512个,用多阶段的驱动电压驱动各调制元件,从而进行圆滑的相位调制控制。另外,液晶相位调制器72内藏未图示的驱动电路,按照调制控制部77输出的调制模式P进行相位调制。
液晶快门73,是在一对具有矩阵型的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封入强介电性液晶,对各透明电极间的电压,进行2值性的ONOFF控制,对每个区域进行射入光的透过或遮光的元件。液晶快门73的液晶层设计成与射入光的偏光方向平行配向,在透明电极之间不给予电压时,射入光的偏光方向无变化;在透明电极之间给予电压时,在液晶层的双折射性的作用下,射入光的偏光方向变化。而且,在液晶快门73的光的射出侧,设置着第2偏光板,该第2偏光板的偏光方向,设置成与液晶相位调制器72中设置的第1偏光板正交。
因此,给液晶快门73的透明电极间外加电压后,射入光的偏光方向就大约旋转90度,射入光透过。另一方面,不给液晶快门73的透明电极间外加电压时,射入光的偏光面不变化,被遮断。
构成液晶快门73的遮光元件的数量,例如为5个×5个,通过选择性地解除给予各遮光元件的电压,能够使射入光只在任意的区域中透过。另外,液晶快门73内藏未图示的驱动电路,透过与受光选择电路76输出的地址A对应的部位的射入光,使位于该部位的感光胶片74曝光。利用这种结构,感光胶片74被分割成25个受光区域。将给予地址A时被曝光的受光区域,称作“有效受光区域”。
感光胶片74是普通的摄影用胶片,是使物性随着曝光引起的化学变化而变化,形成象或潜影的记录媒体。感光胶片74设置成与液晶快门73接触,或与液晶快门73极其接近。
受光选择电路76,在1帧的摄影动作时,切换地址A的值,使25个受光区域一个个地依次曝光。受光选择电路76产生的地址A,同时被调制控制部77输出。这样,液晶快门73进行的受光区域选择动作和液晶相位调制器72进行的射入光调制动作,就能够取得同步。
调制控制部77生成驱动液晶相位调制器72的调制模式P(A、X、T、F、B)。调制模式P(A、X、T、F、B)和地址A、距离数据X、快门时间数据T、光圈数据F、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中用调制控制部8讲述的内容,基本相同。
整体控制部,具有焦点控制部80、光量检出部15、姿势变化检出部16,控制光检出装置整体的动作。光量检出部15、姿势变化检出部16,与第1实施方式中用调制控制部8讲述的内容相同。焦点控制部80,具有未图示的距离计,检测光检出装置和物体Y的距离x,控制透镜移动机构3,以便按照该距离x,将透镜2移动到对焦位置。另外,焦点控制部14输出表示该距离x的距离数据X。
下面,讲述以上的结构的光检出装置的动作。
将快门按纽(未图示)按下一半后,整体控制部78首先进行焦点调节。使焦点控制部80的距离计动作,测量距离x,在透镜移动机构3作用下将透镜2向对焦位置移动的同时,向调制控制部77输出距离数据X。
接着,根据来自光量检出部15输出的各测光点的照度数据I(A),整体控制部78决定快门时间数据T(A)和光圈数据F(A),将它们向调制控制部77输出。
至此,结束将快门按纽按下一半的准备动作,接着按下快门按纽后,整体控制部78开始摄影动作。姿势变化检出部16检出壳体1的2轴的角速度,将摄影开始时刻作为起点,积分该角速度输出,输出姿势变化检出数据B。
受光选择电路76依次切换地址A,向液晶快门73和调制控制部77输出。这样,只在对与地址A对应的部分局部解除液晶快门73进行的遮光,向位于这个有效的受光区域的感光胶片74进行曝光。与此同步,使调制控制部77产生对各受光区域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P(A、X、T、F、B)。液晶相位调制器72按照来自调制控制部77的调制模式P(A、X、T、F、B),调制射入光。通过该调制控制,进行视场角等引起的象差的修正控制、对受光区域的光量控制、手颤修正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检出装置,形成对感光胶片74而言具有选择所述射入光透过或遮光的液晶快门73和受光选择电路76,调制控制部77对于被它们选择的受光区域生成给予适当的成象特性的调制模式的结构。所以,即使是简易的光学系,也能有效地在遍及感光胶片74的全部区域中减少伴随视场角而出现的象差。
采用本发明后,由于控制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对应于视场角及成象倍率等各种要因的变化,生成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所以可以一举两得既能减少普及受光元件的整个领域的象差或使光量调整适当化,又能使光学系简易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入射光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具有接收相位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所述光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从所述多个受光区域中至少选择1个受光区域,并使所选择的受光区域有效的受光选择部;以及将与所述受光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对应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选择部,以时间分隔巡回切换所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所述调制控制部,与该切换的动作同步,将对所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控制部,从预先准备的多个调制模式中,根据选择的受光区域,选择调制模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配置在成象光学系的光路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射入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所述光,包含多个不同的波长的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选择部,作为应该调制的光,从所述多个波长的光中,选择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选择部,以时间分隔巡回切换选择的所述光;所述调制控制部,与该切换的动作同步,将对所选择的所述光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象光学系,可以将成象特性设定为多种;还具有检知有关从所述多种成象特性中选择的成象特性的信息的成象信息检知部,所述调制控制部,按照来自所述成象信息检知部的输出,将给予适当的成象性能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象特性,是成象倍率。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控制部,将使射入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入射光,向所述选择的受光区域的外侧偏向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控制部,将使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中所述区域的面积变化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控制部,将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中所述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的第1调制模式和所述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2调制模式选择性地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元件,分别控制所述第1及第2调制模式的保持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选择的受光区域的外侧偏向的所述光,照射到所述受光元件的其它受光区域内。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检出所述光检出装置的姿势变化的姿势变化检出部;所述调制控制部,按照来自所述姿势变化检出部的输出,生成补偿成象点伴随所述姿势变化的移动的调制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元件中的所述多个受光区域的每一个,都具有排列的多个象素;所述调制控制部,使所述入射光在相互移动的大小与所述受光元件中的象素间距相等的多个点上成象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是可变形反射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具有在基板上排列的多个光反射区域;和使所述光反射区域对所述基板而言,至少在垂直方向位移的促动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连接在与所述光反射区域的每一个关连的多个促动器上;通过独立驱动所述各促动器,使所述光反射区域向对所述基板而言的垂直方向位移及/或倾斜于所述基板。
19.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是液晶元件。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元件中的所述多个受光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光电变换部,所述光检出装置,还包括积蓄被所述受光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中的来自所述光电变换部的输出的存储器;和排列所述存储器积蓄的输出,重新构成整个图象的重新构成部。
21.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元件,是曝光后物性变化的记录媒体;所述受光选择部,具有选择所述入射光的透过或遮光的快门部件。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检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发挥光低通滤波器的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光检出装置,包括调制入射光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具有接收相位被所述空间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所述光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从所述多个受光区域中至少选择1个受光区域,使所选择的受光区域有效的受光选择部;以及将与所述受光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受光区域对应的调制模式给予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控制部。
文档编号H04N3/08GK1706179SQ20048000128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
发明者虫鹿由浩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