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652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利用驱动器使快门叶片和光圈叶片等叶片构件往复移动的拍摄装置(camera)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拍摄装置的透镜快门装置、光圈装置、滤光装置分别具有1片或多片叶片构件,它们形成借助于驱动器往复移动的结构。这些装置有时分别以独立的单元构成,但有时也有其中的两者或三者作为一个单元构成。透镜快门装置大多数采用2片叶片,但透镜口径较小的拍摄装置有时仅采用1片。此外,用于透镜口径小的拍摄装置的光圈装置通常根据需要使具有较小的圆形开口的1片叶片在摄影光路中进退。
此外,滤光装置中,1片叶片与上述光圈装置的叶片的形状类似(其开口有时与形成于底板上的摄影光路控制用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大多数的结构是在该开口的近旁设置覆盖该开口的ND滤光板。但也提出了准备2片上述形状的叶片,同时在它们之间使ND滤光板的叶片重合以覆盖这些开口,使3片叶片同时向相同方向仅以相同角度往复旋转的结构。
目前的移动电话和PDA等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趋势是带有拍摄装置。但上述快门装置、光圈装置、滤光装置不论怎么小型化,驱动器的小型化有其本身的极限,所以不易在装置内配置构成。此外,由于组装了上述装置,所以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本身也不允许大型化。因此,如果装入这些装置,则可获得画质优良的图像,但实际问题是,目前还未组装入这些装置(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001-309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2003-219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2所述,以往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在其机身主体形成了拍摄用开口,与该开口邻近在主体内部配置了拍摄光学系统。而且要求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尽可能小,主体尽可能薄,有效利益内部空间,整体实现小型化。另一方面,上述快门装置、光圈装置、滤光装置中,叶片构件通常在叶片室内被安装于底板上,驱动器被安装于底板外表面。而且通常的拍摄装置中,叶片构件和底板通常被配置在构成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之间。因此,这些装置按照上述方式被组装入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时,由于驱动器的体积比较大,结果造成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变大,最终出现损害主体内的空间利用效率的问题。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易于采用这些装置,考虑不将叶片构件和底板配置在构成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之间,而是将其配置在主体的拍摄用开口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这样使驱动器的配置位置靠近拍摄用开口侧,所以上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尺寸不会因此变大,可实现主体的薄型化,或确保便于配置其它构件的比较大的空间。但是,采用这样的构成时,不仅象以往那样拍摄光学系统的正面露出于外部,叶片构件也露出于外部,因此,象以往那样,不仅是拍摄光学系统,叶片构件也会有尘埃附着或被手指按压的可能性,还可能使尘埃从叶片构件的动作区域的间隙进入到主体内部。
在叶片构件上附着有尘埃时,叶片构件的动作受到影响,在尘埃附着于拍摄光学系统时,会对画质有直接影响。此外,误用手指振动或按压叶片构件时,叶片构件会变形,或者会有指纹附着于叶片构件,影响到叶片构件的动作。在拍摄光学系统的构成零部件上附有指纹的情况下,会对画质造成直接影响。此外,尘埃从叶片构件的动作区域的间隙进入到主体内部的情况下,除了会对驱动器的动作造成影响,或在固体拍摄元件的成像面上附着尘埃之外,还会对拍摄装置以外的构件的功能造成影响。
以往在拍摄光学系统的正面附有尘埃或指纹时,可擦拭该表面。但是,在将叶片构件和底板配置于主体的拍摄用开口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时,拍摄光学系统不仅本来口径较小,而且因配置叶片构件和底板而被相应推向主体的深部配置,因此不易进行擦拭操作,要进行彻底地清洁极为困难。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主体上设置保护罩,在不进行拍摄时用保护罩覆盖拍摄光学系统的正面的构成,但即使采用这样的保护罩,使保护罩在拍摄光学系统的正面进退的操作也很麻烦,在拍摄后有时会忘记覆盖拍摄用开口,有时虽然知道也会长期不覆盖。另外,即使在每次拍摄时进行了覆盖的操作,在拍摄时也无法防止微细的尘埃侵入至主体内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将设置于快门装置、光圈装置、滤光装置的叶片构件和安装该叶片构件的底板配置在主体的拍摄用开口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可实现主体的薄型化和有效利用主体部内的空间,同时使尘埃不会从拍摄用开口侵入主体内部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具备形成了拍摄用开口的主体,可覆盖前述拍摄用开口的被安装于前述主体的透光板,在前述主体内、面向前述透光板配置的拍摄光学系统,被配置于前述拍摄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固体拍摄元件,具有拍摄光线的光路控制用开口且将该光路控制用开口配置在前述透光板和前述拍摄光学系统之间的底板,以可往复移动的状态被安装于前述底板、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至少1片叶片构件,以及被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前述拍摄光学系统侧的表面、用于驱动前述叶片构件的驱动器。
此外,上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还具备以可往复移动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至少1片第2叶片构件,以及安装于前述底板、用于驱动该第2叶片构件的第2驱动器,前述叶片构件和该第2叶片构件的一方为快门叶片,另一叶片构件可以是减光用叶片构件。这种情况下,前述减光用叶片构件为具有口径小于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且可向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光圈叶片,可以以可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又可以是前述减光用叶片构件由具备可向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2片叶片构件、以及覆盖该2片叶片构件的开口的重合于该2片叶片构件间的1片滤光板制成的叶片构件构成,这3片叶片构件以可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同一位置上。
前述叶片构件为具有口径小于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且可向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光圈叶片,也可以以可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上。
此外,前述叶片构件为具有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为了覆盖该开口在一个面上设置了滤光板的滤光叶片,该滤光叶片被配置在前述底板和具有光路用开口的覆盖板之间,在前述底板和该覆盖板的任一方形成了逃逸部,以使前述滤光叶片在旋转时不与该滤光板接触。
另外,前述叶片构件由具备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2片叶片、以及覆盖该2片叶片的开口地重合于该2片叶片间的1片滤光板制成的叶片构成,这3片叶片以可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同一位置。
另外,前述叶片构件为由滤光板制成的1片滤光叶片,该滤光叶片被配置在前述底板和具有光路用开口的覆盖板之间,在前述底板和该覆盖板的任一方,都形成了逃逸部,以避免前述滤光叶片旋转时与该滤光板接触。
前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可搭载于移动电话、PDA等移动信息终端机以及个人电脑中的任一种。


图1为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为从图1的右方看到的被用于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的单元的平面图。
图3为内藏有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的移动电话之一例的主视图。
图4为内藏有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另一例的主视图。
图5为内藏有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的即A的立体图。
图6为内藏有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的个人电脑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为从图7的右方看到的用于实施例2的快门装置和滤光装置的单元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除去了底板的图8的状态下的叶片室内的平面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滤光叶片构件的说明图。
图11为与图2同样观察用于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3的快门装置而得的平面图。
图12为用于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4的光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用于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5的滤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用于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6的滤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用于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7的滤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6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图6用于说明实施例1,图7~图10用于说明实施例2,图11、图12、图13、图14及图15分别用于说明实施例3、4、5、6及7。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仅具备快门装置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之一例。图1为表示用于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为从图1的右方看到的快门装置的单元的平面图,图3为表示移动电话的整体的主视图。
移动电话MP的主体1中形成拍摄用开口1a。如图3所示,该拍摄用开口1a在通常情况下形成为圆形,但从下述内容可知,该开口并一定要是圆形。如图1所示,利用粘合剂等在主体1的内部侧安装透光板2以覆盖该拍摄用开口1a。此外,在主体1的内部,面向透光板2配置了拍摄光学系统3。本实施例中,拍摄光学系统3由安装于透镜框架3a的3片透镜3b、3c和3d构成。固体拍摄元件4在透镜3d的后方被配置于拍摄光学系统3的成像面,隔着基板5被安装于透镜框架3a。这样组装而成的拍摄光学系统3和固体拍摄元件4通过未图示的适当的手段被安装于主体1。
下面参考图1及图2对用于本实施例的快门装置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底板6利用螺钉7、8安装覆盖板9,在底板6和覆盖板9之间构成叶片室。底板6由合成树脂制得,具有控制拍摄光线的光路的圆形开口6a,覆盖板9也具有直径大于开口6a的开口9a。底板6和覆盖板9的这些开口6a和9a配置于透光板2和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另外,如图2所示,底板6在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具有轴6b、6c,在叶片室外的表面具有定位栓6d、6e。在叶片室内配置了具有长孔10a、11a的快门叶片10、11,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轴6b、6c。
在底板6的叶片室外的表面上利用螺钉12、13安装用于驱动快门叶片10、11的驱动器。该驱动器是被称为动磁型电动机等的电流控制式电动机M,它是对应于向定子线圈通电的方向,永久磁体制的转子可仅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构成由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60088号公开,这里对其构成进行简单的说明。
电动机M的定子由第1定子框架14、第2定子框架15、线圈16和磁轭17构成,使设置于第2定子框架15的孔嵌合于定位栓6d、6e,利用螺钉12、13安装于底板6。第1定子框架14呈杯状,用第2定子框架15堵住其开放端,在两者上卷绕线圈16后,使圆筒形的磁轭17嵌合于第1定子框架14。被称为铁栓的5根磁体棒18被埋设于第1定子框架14中。
电动机M的转子(未明示)被收纳于第1定子框架14,由第1定子框架14和第2定子框架15支承。线圈16包围着这些轴承部卷绕。此外,转子用永久磁体制造,在与该永久磁体一体化形成的朝径向突出的合成树脂制悬臂部19的前端设置了与转轴平行的输出栓20。输出栓20贯通形成于第2定子框架15和底板6(未图示)的圆弧状的长孔,在叶片室内嵌合于快门叶片10、11的长孔10a、11a。
这样,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构成,则由于在主体1内,于两者间构成了叶片室的底板6和覆盖板9被配置在透光板2和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所以图1中,电动机靠左方,可确保电动机的右方有较大空间。因此,快门装置以使主体内的空间利益效率良好的状态配置。如果底板6和覆盖板9配置于拍摄光学系统3的3片透镜3b、3c和3d之间,则仅在覆盖板9的左侧和电动机M的右侧形成狭窄的空间,其它的构件的配置构成就非常麻烦,导致主体1的厚度(图1中左右方向的尺寸)不得不加大。而且,如本实施例所示,由于不易将3片透镜3b、3c和3d安装于一个透镜框架3a上,又不易将拍摄光学系统3和固体拍摄元件5形成单元,所以会增加零部件的个数,或使组装调整变得麻烦,导致成本提高。
另外,如采用本实施例的构成,则为了覆盖拍摄用开口1a在主体1上安装了透光板2,所以即使将底板6和覆盖板9配置于透光板2与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指尖也无法从外部进入,尘埃也不会侵入。假设不设置透光板2,则指尖有可能与快门叶片10、11及透镜3b接触,可能会污染它们的表面。此外,在有尘埃侵入的情况下,附着于透镜3b的表面,又进入到叶片室内的尘埃可能会附着于快门叶片10、11,也可能会通过为使输出栓20能够动作而设置于底板6和第2定子框架15的长孔、再进入到配置转子的第1定子框架14内。此外,如果不采用本实施例这样的构成,则侵入到配置其它构件的空间的尘埃会附着于固体拍摄元件4的成像面。因此会长期地对快门装置的动作和拍摄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但在本实施例中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动作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初期状态。即拍摄装置的电源接通,快门叶片10、11将开口6a完全打开。因此,固体拍摄元件4被暴露于来自被拍摄体的光线中,通过显示器可观察到被拍摄体的图像。此外,这时电动机的线圈16未通电,众所周知,未图示的转子因作用于该永久磁体和磁体棒18间相互吸引的磁力而被赋予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因此,快门叶片10、11通过输出栓20被赋予沿相反方向旋转的力,与未图示的制动件(stopper)接触,该状态得以维持。
拍摄时如果按下释放(release)按钮,则由于来自未图示的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蓄积于固体拍摄元件4的电荷被释放,启动用于拍摄的曝光。然后,经过规定的时间,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电动机的线圈16被通电,使转子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快门叶片10、11借助于输出栓20向相反方向旋转,关闭开口部6a,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接触后停止。在该关闭状态下,如果拍摄信息被传输至存储装置,则对线圈16进行与上述情况反方向的通电。因此,转子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快门叶片10、11打开。接着,如果快门叶片10、11将开口部6a完全打开,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接触后停止,则对线圈16的通电被中断,回复至图2的初期状态。
上述说明中,对本发明为图3所示类型的移动电话MP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虽然对以下的情况未采用详细的附图进行说明,但只要是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内的配置相同,本发明可以是如图4所示,将本实施例的快门装置内藏于在折叠式移动电话MP的主体1形成的拍摄用开口1a的背面的装置、如图5所示,内藏于在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那样的高性能电子笔记本PDA的主体1上形成的拍摄用开口1a的背面的装置、或如图6所示,内藏于在个人电脑PC的主体1形成的拍摄用开口1a的背面的装置。这一情况在以下的各实施例所述的各种装置中同样如此。
实施例2以下采用图7~图10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7为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为从图7的右方看到的平面图,图9为表示除去了底板的图8的状态下的叶片室内的平面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滤光叶片的构成的说明图。本实施例中,快门装置和滤光装置由一个单元构成,它们被组装入与实施例1相同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该单元以外的构成构件即使形状多少有些不同,但实质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附图中,对该单元以外的构成构件附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在移动电话的主体1中形成拍摄用开口1a,安装透光板2以覆盖该拍摄用开口1a。拍摄光学系统3由被安装于透镜框架3a的3片透镜3b、3c和3d构成,该透镜框架3a上隔着基板5安装了固体拍摄元件4。
以下对用于本实施例的快门装置和滤光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底板21上通过螺钉22、23安装覆盖板24,在底板21和覆盖板24间形成了叶片室。底板21由合成树脂制造,具有控制拍摄光路的圆形开口21a,覆盖板24也具有直径大致相同的开口24a。而且底板21和覆盖板24的开口21a和24a配置于透光板2和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此外,如图9所示,底板21在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具有三根轴21b、21c和21d及6个制动件21e、21f、21g、21h、21i和21j,使轴21b、21c、21d及制动件21j的前端嵌入被设置于覆盖板24的孔内。此外,图9中,底板21的圆形的外形以两点的点划线表示。
叶片室内配置了具有长孔25a、26a的快门叶片25、26,分别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轴21b、21c上。此外,从快门叶片25至覆盖板24侧重叠配置了3片叶片27、28、29。如图10所示,其中被配置于两侧的叶片27、29的形状完全相同,分别具有口径比覆盖板24的开口24a大一些的圆形开口27a、29a,在左端具有长孔27b、29b和圆孔27c、29c。另外,叶片28由ND滤光板制成,在左端具有长孔28a和圆孔28b。而且使这些叶片27、28、29的圆孔27c、28b、29c以可旋转的状态嵌入轴21d。
如图8所示,在底板21的叶片室外的表面用螺钉30、31安装了用于驱动快门叶片25、26的驱动器,驱动构成滤光叶片的3片叶片27、28、29的驱动器利用螺钉32、33安装。这些驱动器与实施例1的动磁型电动机其定子构成不同,整体形成为扁平状。该电动机也是对应于向定子线圈通电的方向,永久磁体制转子仅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电流控制式动磁型电动机。但是,其具体构成由于与驱动器本身的具体构成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仅在图示的范围内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2个电动机M1、M2的构成完全相同。电动机M1的定子由定子框架34、线圈35、2个磁轭36和37构成,定子框架34利用螺钉30、31被安装于底板21。另一电动机M2的定子由定子框架38、线圈39、2个磁轭40和41构成,定子框架38利用螺钉32、33被安装于底板21。这里仅对一种定子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在定子框架38上形成了筒状的绕线筒(bobbin)部,在其外周卷绕线圈35。此外,分别具有2个支脚部的磁轭36、37被重合,将各一方的支脚部插入绕线筒部的中空部,将各2个支脚部的前端分别作为定子的磁极部。此外,图8中虽然未明示,但这2个磁轭36、37的形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未插入绕线筒部的支脚部的前端形成为起到实施例1所述的磁体棒的作用的形状。
电动机M1的转子42被底板21和定子框架34支承,另一电动机M2的转子43被底板21和定子框架38支承。使各定子的磁极部与转子42、43的圆周面分别对置。该转子42、43由永久磁体制成,在与该永久磁体一体化形成的朝径向突出的悬臂部44、45的前端,设置了与转轴平行的输出栓46、47。输出栓46、47贯通形成于底板21(未图示)的各圆弧状的长孔,一个输出栓46在叶片室内嵌合于快门叶片25、26的长孔25a、26a,其前端插入覆盖板24的长孔24b。此外,另一输出栓47在叶片室内嵌合于3片叶片27、28、29的长孔27b、28a和29b,其前端插入覆盖板24的长孔24c。图9中,形成这样的构成的转子42、43、悬臂部44、45以两点点划线表示,输出栓46、47以截面表示。
这样,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构成,则由于在主体1内,构成叶片室的底板21和覆盖板24被配置在透光板2和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所以,图7中,使两个电动机偏向于左方,可在电动机的右方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的一部分。因此,快门装置和滤光装置合一的本实施例的单元能够以极好的空间利用效率配置。于是,主体1的厚度(图7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未增加,此外,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拍摄光学系统3的下方的空间。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覆盖拍摄用开口1a,在主体1上安装了透光板2,所以如实施例1所述,手指不会触碰到内部的构件,尘埃也不会进入到内部。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初期状态。因此,快门叶片25、26的比设置于底板21的光路控制用开口21a的直径略大的开口24a完全打开,固体拍摄元件4被暴露于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中。此时,两个电动机M1、M2的线圈35、39中未通电,但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段,可维持转子42、43的停止状态,使快门叶片25、26与制动件21e、21f接触,使3片叶片27、28、29一起与制动件2li接触。
拍摄时如果按下释放器按钮,则通过测光结果判定是否应该减少拍摄光进行拍摄,如果判定为应该减光,则首先对滤光装置用电动机M2的线圈39通电,使转子4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3片叶片27、28、29借助于输出栓47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同的角度,与制动件21j接触后停止。这样,仅由ND滤光板制成的叶片28覆盖形成于底板21的开口21a,到达固体拍摄元件4的拍摄光线被减少。其后,也可对线圈39继续通电直至拍摄结束,但是即使中断通电,转子43基于与维持图9的状态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维持其旋转位置。
在这里,对本实施例中滤光叶片由3片叶片27、28、29构成的理由进行简单说明。通常的滤光叶片如叶片29那样,仅准备具有开口29a的1片叶片,为了覆盖开口29a,将ND滤光板与叶片29接合。这种情况下,ND滤光板与底板或覆盖板滑动接触而造成损伤,所以最好在底板或覆盖板的滑接面上形成凹坑,使其不接触。但实际上很难形成那样的深凹坑,而且因为ND滤光板的接合方法的关系,会在ND滤光板上产生翘曲,结果形成滑动接触。此外,不能够忽略ND滤光板的接合成本。因此,本实施例虽然零部件个数有所增加,但制造成本未提高,绝对不会对ND滤光板的透光面造成损伤,所以采用了3片叶片27、28、29的重合构成。
另外,本实施例中,使叶片27、29的开口27a、29a的直径大于形成于底板21的光路控制用开口21a,但也可根据作为叶片28的原材料的ND滤光板的浓度使开口27a、29a的直径小于开口21a。此外,本实施例中,滤光叶片由3片叶片27、28、29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构成,也可以是上述1片叶片与ND滤光板接合的形式(以下作为实施例5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作为减光用叶片采用了滤光叶片,但也可采用光圈叶片,根据情况还可同时采用两者。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光圈叶片的一例,较好的是以下作为实施例4说明的构成。
如上所述,如果3片叶片27、28、29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制动件21j接触后停止旋转,则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蓄积于固体拍摄元件4的电荷被释放,启动用于拍摄的曝光。然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通过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快门装置用的电动机M1的线圈35被通电。藉此,使转子4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快门叶片25、26借助于输出栓46向相反方向旋转,关闭开口21a,与制动件21g、21h接触后停止。然后,在该关闭状态下,如果拍摄信息被传输至存储装置,则对线圈35进行与上述情况相反方向的通电。因此,转子4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快门叶片25、26打开。接着,如果快门叶片25、26完全打开开口21a,与制动件21e、21j接触后停止,则对线圈35的通电被中断。
然后,对滤光装置用的电动机的线圈39进行与上述情况相反方向的通电。因此,如果转子4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3片叶片27、28、29借助于输出栓47同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制动件21j接触后停止,则向线圈39的通电被中断,回复至图9的初期状态。
实施例3以下采用图11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同样,在图3所示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仅组装了快门装置的单元。因此,虽然未图示,但相对于主体1的快门装置的整体配置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图11为与图2同样的平面图。此外,实施例1的快门装置具备2片快门叶片,但本实施例仅具备1片。用于驱动该快门叶片的驱动器与实施例2中所用的动磁型电动机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对本实施例的说明比实施例1和2简单。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底板48具备用于控制拍摄光线的光路的圆形开口48a。虽然未图示,但在底板48的背面侧安装了与底板48的外形大致相同的覆盖板,在该板和底板48之间构成了叶片室。该覆盖板上与开口48a同心形成直径略大于开口48a的开口。此外,两者在移动电话中,将覆盖板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一侧,在未图示的主体上利用适当的手段安装。另外,底板48在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具有轴48b和制动件48c、48d,轴48b上以可旋转的状态安装了快门叶片49。在快门叶片49上形成了长孔49a。
在底板48的叶片室外的表面利用螺钉50、51安装了用于驱动快门叶片49的驱动器。该驱动器为与实施例2的电动机M1、M2同样的扁平型动磁电动机M,其具体构成也与电动机M1、M2实质上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M的定子由定子框架52、线圈53和磁轭54构成,该定子框架52利用螺钉50、51安装于底板48。而且磁轭54的2个支脚部的前端作为磁极部。本实施例如实施例2那样,2个磁轭不重合,但未插入定子框架52的绕线筒部的支脚部的前端成形为也能够起实施例1所述的磁体棒18的作用的形状。
转子55由底板48和定子框架52支承,使磁轭55的2个磁极部与转子55的圆周面对置。在该转子55的朝径向突出的悬臂部56的前端形成了输出栓57。输出栓57贯通形成于底板48的(未图示)圆弧状的长孔,在叶片室内嵌合于快门叶片49的长孔49a。此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相同,不用说,在图11中未图示的主体1上安装了用于覆盖该拍摄用开口1a的透光板2。这一情况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同样如此。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图11所示为快门叶片49关闭开口48a的状态。在拍摄前处于该状态无法利用显示装置预先观察被拍摄物体,所以不理想。但是,如果被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动机M在携带时受到激烈振动,则有时会使转子55旋转,导致这样的关闭状态。这一情况虽然在上述说明中未提及,但当然也会发生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不让这一情况发生,在装入移动电话的电源时,必须向线圈53供给使转子5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电流。因此,如本实施例所述,在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该电流的供给,使快门叶片49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制动件48d接触后使其停止。
该停止状态为本实施例的快门装置的初期状态,此时,开口部48a完全打开,在拍摄前可观察到被拍摄物体的图像。然后,与实施例1和2相同,在拍摄时如果按下释放按钮,则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蓄积于固体拍摄元件4的电荷被释放,启动用于拍摄的曝光。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如果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向线圈53通电,则使转子5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快门叶片49借助于输出栓5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关闭开口48a,与制动件48c接触后变为图11所示的状态。接着,如果在该关闭状态下拍摄信息被传输至存储装置,则对线圈55进行与上述相反方向的通电。因此,转子5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快门叶片49实施打开的动作。然后,如果门叶片49完全打开开口48a,与制动件48d接触后停止,则对线圈55的通电被中断,变为下次拍摄的待机状态。
实施例4以下利用图12对实施例4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在图3所示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仅组装光圈装置单元的例子。虽然从图12无法看出,但实际上与实施例1中的快门装置同样,在主体1,将底板58配置于固体拍摄元件4一侧,将覆盖板59配置于开口1a一侧。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器的构成实质上与实施例1所用的动磁型电动机M相同,相对开口58a改变方向,安装于底板58。因此,对电动机M的构件附上与实施例1同样的符号。图12中未明示转子、悬臂部19和输出栓20。但转子的配置构成可从实施例1的说明中了解。另外,本实施例中,输出栓20被设置于从转子开始延伸至螺钉13一侧的悬臂部19的前端。另外,作为驱动器,也可采用实施例2和3所述的驱动器。上述内容在以下所述的各实施例中同样如此。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简单说明。底板58具备用于控制拍摄光线的光路的圆形开口58a。覆盖板59除了具有直径略大于开口58a的开口59a之外,还具有3个圆孔59b、59c、59d和圆弧状长孔59e。圆孔59b、59c用于利用螺钉60、61在底板58上接合覆盖板59。底板58和覆盖板59之间形成的叶片室中配置了光圈叶片62。该光圈叶片62具有直径小于开口58a的开口62a、圆孔62b和长孔62c。圆孔62b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嵌入设置于底板58(但未图示)的轴上,该轴的前端被插入覆盖板59的圆孔59d。长孔62c中被插入与电动机M的转子形成一体的上述输出栓20,输出栓20的前端插入覆盖板59的圆弧状长孔59e。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实施例中的2个相当于实施例3的制动件48c、48d的制动件被设置在底板58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圈叶片62通过往复旋转,使开口62a进入底板58的开口58a内或从开口58a退出。图12表示使开口62a进入开口58a的状态。如果在拍摄前处于这样的状态,则被拍摄物体光线减少,从显示装置观察到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变暗,所以不理想。但是,如实施例3所述,实际上有时在拍摄前就已经是开口62a进入了开口58a内的状态。为此,在接通移动电话的电源开关时,必须向线圈16供给使转子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电流。因此,有时光圈叶片62处于图12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接通电源开关的同时,使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从开口部58a完全退出的阶段,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接触而停止。该停止状态为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初期状态。此外,从最初就获得初期状态的情况下,接通电源开关对线圈16通电时,只是将光圈叶片62压接于未图示的制动件上。
然后,在拍摄时一旦按下释放按钮,就根据测光电路的测定结果来判定是在该状态下进行拍摄还是减光后进行拍摄。判定为应减光时,对电动机M的线圈16通电,使未图示的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为此,使光圈叶片26利用图12中未示出的输出栓20旋转,使开口42a进入开口58a内。其后,一旦光圈叶片62变为图12所示的状态,就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接触而停止。光圈叶片62如果象上述那样停止,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蓄积于未图示的固体拍摄元件的电荷就被释放,开始进行拍摄的曝光。
本实施例中不具备快门装置。因此,从拍摄的曝光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就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将蓄积于固体拍摄元件的电荷、即拍摄信息传输至存储装置。然后,由于对线圈16进行与上述相反方向的通电,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光圈叶片62从开口58a后退。如果光圈叶片62完全从开口58a后退,在与未图示的制动件接触后停止,则对线圈16的通电被中断,变为下次拍摄的待机状态。此外,根据测光电路的测定结果,判定为能够不减光进行拍摄时,不对电动机M的线圈16通电,根据来自曝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蓄积于未图示的固体拍摄元件的电荷被释放,立刻开始用于拍摄的曝光。
实施例5以下利用图13的分解立体图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在图3所示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仅组装滤光装置单元的例子。与实施例1中的快门装置同样,在主体1,将底板63配置于固体拍摄元件4一侧,将覆盖板64配置于开口1a一侧。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器与实施例4同样,其构成实质上与实施例1所用的动磁型电动机M相同,被安装于底板63。因此,对电动机M的构件标以与实施例1和4同样的符号。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底板63具备控制拍摄光路的圆形开口63a。覆盖板64除了具有直径大于开口63a的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路用的开口和作为为不与后述的ND滤光板68接触而设的逃逸部的必要的开口连设的较大的圆弧状开口64a之外,还具有3个圆孔64b、64c、64d和圆弧状长孔64e。圆孔64b、64c被用于通过将覆盖板64安装于底板63的螺钉65、66。此外,在形成于底板63和覆盖板64间的叶片室中配置了由叶片67和ND滤光板68形成的滤光叶片,叶片67上形成了直径小于开口63a的开口67a。ND滤光板68接合于叶片67的覆盖板64一侧的表面以覆盖开口67a。
叶片67除了开口67a之外还具有圆孔67b和长孔67c。圆孔67b以可旋转的状态嵌合于被设置在底板63的(未图示)轴,该轴的前端被插入覆盖板64的圆孔64d。长孔67c中插入了与电动机M的转子形成一体的输出栓20,输出栓20的前端插入覆盖板64的圆弧状的长孔64e。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实施例中的2个相当于实施例3的制动件48c、48d的制动件被设置在底板63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
此外,本实施例中,开口67a的直径小于开口63a的直径,但众所周知,ND滤光板68的浓度较低时,有时也使其直径大于开口63a。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覆盖板64用薄板材制造。因此,为使ND滤光板68不与覆盖板64接触,在覆盖板64上设置作为逃逸部的开口,将该开口与拍摄光路用圆形开口连接。但是,覆盖板64用厚板材制作时,就没有必要作为开口形成逃逸部,可以在覆盖板64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沿ND滤光板68的工作区域形成凹坑。另外,ND滤光板68也可与叶片67的底板63侧表面接合,这种情况下,由于底板63较厚,所以形成上述凹坑作为逃逸部。
形成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滤光叶片与实施例4的光圈叶片62的动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对其动作情况的说明。
实施例6以下利用图14的分解立体图对实施例6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是在图3所示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仅组装滤光装置单元的例子。但是,滤光叶片的构成与图3的不同。本实施例的滤光叶片实质上与实施例2所用的滤光叶片相同。此外,在图3所示的主体1上,将底板69配置于固体拍摄元件4一侧,将覆盖板70配置于开口1a一侧。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器的构成与实施例4和5同样,以相同的配置被安装于底板69。因此,本实施例中,也对电动机M的构件标以与实施例1、4及5同样的符号。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底板69具备控制拍摄光线的光路的圆形开口69a。覆盖板70的形状与实施例4的覆盖板59相同,具有直径大于开口69a的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路用开口70a和3个圆孔70b、70c、70d以及圆弧状长孔70e。圆孔70b、70c被用于通过将覆盖板70安装于底板69的螺钉71、72。此外,在形成于底板69和覆盖板70间的叶片室中配置滤光叶片。本实施例的滤光叶片由重合的3片叶片73、74、75构成。叶片73、75的形状完全相同,具有比底板69的开口69a略大的开口73a、75a和圆孔73b、75b及长孔73c、75c。
另外,叶片74用ND滤光板制作,具有圆孔74a和长孔74b。圆孔73b、74a、75b以可旋转的状态嵌合于设置在底板69的(未图示)轴上,该轴的前端插入覆盖板70的圆孔70d。此外,使与电动机M的转子形成一体的输出栓20插入长孔73c、74b、75c中,该输出栓20的前端插入覆盖板70的圆弧状的长孔70e。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实施例中的2个相当于实施例3的制动件48c、48d的制动件被设置在底板69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
形成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滤光叶片与实施例4的光圈叶片62和实施例5的滤光叶片的动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对其动作情况的说明。
实施例7最后,利用图15对实施例7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同样,是在图3所示类型的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MP中仅组装滤光装置单元的例子。而且与实施例1的快门叶片同样,在主体1,将底板76配置于固体拍摄元件4一侧,将覆盖板77配置于开口1a一侧。此外,驱动器也与实施例4同样,具有实质上与实施例1采用的动磁型电动机M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4同样被安装于底板76上。因此,对电动机M的构件标以与实施例1、4、5及6同样的符号。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底板76具备控制拍摄光路的开口76a。为了不与后述的滤光叶片80的,至少覆盖开口76b的面接触,在底板76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形成作为逃逸部的圆弧状凹坑76b。覆盖板77除了与图13所示的开口64a同样,具有直径大于开口76a的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路用开口和作为为不与后述的滤光叶片80接触而设的逃逸部的必要的开口连设的较大的圆弧状开口77a之外,还具有3个圆孔77b、77c、77d和圆弧状长孔77e。圆孔77b、77c被用于通过将覆盖板77安装于底板76的螺钉78、79。
此外,在形成于底板76和覆盖板77间的叶片室中配置了将ND滤光板做成叶片状的滤光叶片80。滤光叶片80具有圆孔80a和长孔80b。在圆孔80a中以可旋转的状态嵌入设在底板76上的(未图示的)轴,该轴的前端插入覆盖板77的圆孔77d。此外,使与电动机M的转轴形成一体的输出栓20插入长孔80b,输出栓20的前端插入覆盖板77的长孔77e。虽然未图示,但本实施例中的2个相当于实施例3的制动件48c、48d的制动件被设置在底板76的叶片室一侧的表面。在逃逸部的高度方向有宽裕的情况下,即使形成与前述逃逸部的形状类似的凸条导向部,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滤光叶片与实施例5的动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对其动作情况的说明。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底板和覆盖板之间构成了叶片室,但在本发明可同样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0-292827号记载的不构成叶片室的快门装置和光圈装置。此外,如实施例2所述,2个装置形成为1个单元时,众所周知,也可构成2个叶片室。此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驱动器采用了动磁型电动机,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采用这种电动机作为驱动源,也可采用步进电动机,或者象柱塞(plunger)那样,采用利用弹簧仅向一个方向动作的形式。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带拍摄装置的信息终端装置中,将快门装置、光圈装置等的叶片构件和安装该叶片构件的底板配置在装置主体的拍摄用开口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将透光板安装于该拍摄用开口,所以有利于主体部的薄型化和主体部内的空间的有效利用,不会使主体部大型化,可获得画质良好的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了拍摄用开口的主体,为覆盖前述拍摄用开口而安装于前述主体的透光板,在前述主体内、面向前述透光板配置的拍摄光学系统,被配置于前述拍摄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固体拍摄元件,具有拍摄光线的光路控制用开口、将该光路控制用开口配置在前述透光板和前述拍摄光学系统之间的底板,以可往复移动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至少1片叶片构件,以及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前述拍摄光学系统一侧的表面、用于驱动前述叶片构件的驱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可往复移动的状态安装于前述底板、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至少1片第2叶片构件,以及被安装于前述底板、用于驱动该第2叶片构件的第2驱动器,前述叶片构件和该第2叶片构件的一方为快门叶片,另一叶片构件为减光用叶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减光用叶片为具有小于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且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光圈叶片,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前述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减光用叶片由具有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可进退的开口的2片叶片构件、以及为覆盖该2片叶片构件的开口而被重合于该2片叶片构件间的1片滤光板制成的叶片构件构成,前述3片叶片构件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同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构件为具有小于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且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的光圈叶片,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前述底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构件为具有可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进退的开口、为覆盖该开口而在一个面上安装滤光板的滤光叶片,该滤光叶片被配置在前述底板和具有光路用开口的覆盖板之间,在前述底板和该覆盖板的任一方形成逃逸部,以便在前述滤光叶片转动时不与前述滤光板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构件由具有对前述光路控制用开口可进退的开口的2片叶片构件、以及为覆盖该2片叶片构件的开口而被重合于该2片叶片构件间的1片滤光板制成的叶片构件构成,前述3片叶片构件以可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前述底板的同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构件为由滤光板制成的1片滤光叶片,该滤光叶片被配置在前述底板和具有光路用开口的覆盖板之间,在前述底板和该覆盖板的任一方形成逃逸部,以便在前述滤光叶片转动时不与该滤光板接触。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被搭载于移动电话。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被搭载于PDA等移动信息终端机。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带拍摄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被搭载于个人电脑。
全文摘要
在带拍摄装置的移动电话的主体中为关闭拍摄用开口安装了透光板。在拍摄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配置了固体摄像元件4。在具有拍摄光线的光路控制用开口的底板和具有开口的覆盖板之间形成了收纳快门叶片的叶片室,在叶片室的外表面上安装了快门叶片驱动用驱动器。底板和覆盖板被配置于主体内,而且使前述开口位于透光板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
文档编号H04N5/225GK1802600SQ20048001592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渡部伸昭, 大关义行 申请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