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433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软交换架构下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架构主要包括MSCe(Mobile Switch Center Emulation,移动软交换)、BS(Base Station,基站)和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等功能实体,其中,A2p接口是BS和MGW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作为承载通路传送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的用户数据。MS通过MSCe建立呼叫时,MSCe和BS之间需要对A2p接口的承载参数进行协商,并且,在呼叫过程中,也允许对已经建立的A2p接口承载参数进行更新,更新的流程可以分别由MSCe或BS主动发起。
现有技术中,由BS发起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A1、BS向MSCe发送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申请(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BS认为需要对BS到MGW的A2p接口承载参数进行更新时,主动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其中含有建议更新的A2p接口承载参数,同时启动BS侧定时器Tzzp,直到收到MSCe返回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请求(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后停止该Tzzp定时器。
A2、MSCe接收到BS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后,向BS返回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
MSCe根据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中带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构造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并发送给BS,同时启动MSCe侧的定时器Tyyp,直到收到完成更新的响应(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后停止该Tyyp定时器。
A3、BS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后,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并进行与MS的业务协商流程,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A4、BS在完成更新后向MSCe返回更新完成响应(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
BS向MSCe返回的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中,带有依据Bearer UpdateRequest消息所进行的修改内容,MSCe收到消息后停止本侧的Tyyp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超时时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则MSCe主动拆除与本次参数更新申请相关的呼叫。
如果BS在定时器Tzzp超时时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BS则根据所配置的重发次数进行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的重发和Tzzp定时器的重新启动,一般Tzzp定时器时长缺省为6S。
现有技术中,由MSCe发起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的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B1、MSCe向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其中携带MSCe建议更新的参数内容;MSCe认为需要对BS到MGW的A2p承载参数进行更改,向BS下发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同时启动MSCe侧定时器Tyyp。
B2、BS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后,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并进行与MS的业务协商流程,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B3、BS向MSCe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其中带有依据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所进行的修改内容,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后,MSCe停止Tyyp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超时时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Response消息,则MSCe主动拆除与本次参数更新申请相关的呼叫。
由于BS和MSCe都可以自主的发起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以下两种更新流程冲突的情况1、BS向MSCe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BS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申请消息发出之后到该申请消息到达MSCe之前,MSCe向BS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请求消息携带MSCe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或者2、MSCe向BS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更新请求消息携带MSCe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请求消息发出之后到该请求消息到达BS之前,BS向MSCe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BS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根据现有流程的规定,出现冲突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图3中假定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和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几乎同时发生,为了描述方便,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根据发送的顺序编号为1、2,响应的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对应顺序编号为1、2C1、BS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申请进行A2p承载参数更新,启动定时器Tzzp。几乎同时,MSCe向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1,指示进行A2p承载参数更新,启动定时器Tyyp1。该两条消息没有必然联系,按照通常情况,消息中所带的建议的承载更新参数不同;C2、MSCe侧收到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构造相应的Bearer UpdateRequest消息2下发到BS,启动Tyyp2定时器;BS侧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1,判断所带的A2p承载参数与自己所发出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不相符,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1,其中带有指示A2p承载更新不成功的cause原因值,并停止定时器Tzzp;C3、MSCe侧收到指示A2p承载更新不成功的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1,MSCe停止定时器Tyyp1;BS侧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2,BS认为是MSCe新发起的承载更新请求,BS与MS进行业务协商过程,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响应消息2;MSCe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2,停止Tyyp2定时器。
上述处理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处理流程没有考虑Bearer Update Required和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发生冲突的情况,一旦消息冲突,MSCe会针对同一呼叫连续发送两条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启动两次定时器,增加了MSCe呼叫处理的复杂度和系统负担;2、BS侧无法区分收到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是Bearer UpdateRequired消息的响应还是MSCe首先发起的承载更新消息,所以消息冲突时,BS会把MSCe主动发出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误认为响应,造成MSCe要求的A2p承载更新过程可能失败;而MSCe处于呼叫控制地位,特别是在补充业务场景,MSCe发起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大量存在,如果因消息冲突造成的MSCe要求的A2p承载更新失败会造成对业务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软交换架构下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处理流程较为复杂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MSCe侧要求的A2p承载更新失败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用于当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执行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并B、结束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
所述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是指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申请消息发出之后到该申请消息到达移动软交换之前,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请求消息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或者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更新请求消息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请求消息发出之后到该请求消息到达基站之前,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所述步骤A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1、基站接收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A2、基站根据该请求消息携带的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进行承载参数更新,并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响应消息;A3、移动软交换接收更新响应消息并结束监视请求消息响应时间。
所述步骤B中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并且,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后,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并且,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所述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所述拒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并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并且,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所述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所述拒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或者,所述步骤A1中还包括基站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并且,所述步骤B中包括移动软交换丢弃接收到的所述更新申请消息。
所述步骤A2中,当基站根据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进行的承载参数更新失败后,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失败原因值,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基站立即或在设定时间超时时,再次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申请消息,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当前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用于当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和/或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并且b、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识别并执行由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以及,c、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识别并结束由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
当在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b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确认接收到所述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后,结束监视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并根据该更新申请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生成第二更新请求消息并发送给基站后,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基站接收到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时,并确认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结束监视所述承载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并完成承载参数更新,然后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成功响应消息;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所述更新成功响应消息后,结束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当在所述基站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b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确认接收的所述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结束监视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并根据该更新申请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生成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第二更新请求消息并发送给基站后,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基站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时,结束监视所述承载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并进行承载参数更新,然后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更新响应消息;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更新响应消息后,结束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当在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当基站进行的承载参数更新失败后,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失败原因值,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携带所述更新失败原因值的更新响应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立即或在设定时间超时时,再次向基站发送更新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携带中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当前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系统,包括移动软交换和基站,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移动软交换上的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和设置在基站上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分别用于为移动软交换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一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一标识信息;和/或,为基站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二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M、用于在移动软交换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并处理接收的来自基站侧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和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B,用于生成在基站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并处理接收的来自移动软交换侧的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接口模块M和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接口模块B,分别用于收发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简化消息冲突处理流程,并使BS侧检测出是否发生了消息冲突,从而灵活根据MSCe优先原则或BS侧优先原则制定控制策略,可以根据MSCe优先原则保证MSCe主动发起的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更新成功率,减小因消息冲突造成的MSCe要求的A2p承载更新失败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由BS发起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正常更新流程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由MSCe发起的A2p接口承载参数正常更新流程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发生消息冲突时的处理流程图;图4为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图5为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图6为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实施例三流程图;图7为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实施例四流程图;图8为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根据MSCe优先原则,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后,在没有收到BS返回的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之前,如果收到BS主动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则可以判断出发生了消息冲突,则MSCe丢弃BS主动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BS每次收到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时,根据MSCe优先原则,不管是不是刚刚发出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的响应,直接停止定时器,而且不再判断其中所带的参数是否与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中的相符,直接按照收到MSCe发起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的流程进行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2、BS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其中携带BS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zzp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几乎同时,MSCe向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其中携带MSCe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yyp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S103、在监视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响应时间的Tzzp定时器已经启动时,MSCe如果收到BS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则可以判定发生了冲突,根据MSCe优先原则,丢弃收到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S104、BS收到MSCe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后,根据MSCe优先原则,停止Tzzp定时器,这时,BS侧发起的更新流程结束;BS根据MSCe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中携带的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信息,与MS进行业务协商流程,根据MSCe侧的建议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S105、BS向MSCe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其中带有依据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所进行的修改内容,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后,MSCe停止Tyyp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超时时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Response消息,则MSCe主动拆除与本次参数更新申请相关的呼叫。
上述实施例中,避免了MSCe针对同一呼叫连续发送两条Bearer UpdateRequest消息,启动两次定时器的问题,MSCe呼叫处理简单可靠,同时,提高了MSCe主动发起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的成功率。
当需要BS侧识别是否发生了消息冲突时,即BS需要将Bearer UpdateRequired和响应该申请消息的Bearer Update Request请求消息进行匹配,本发明提供如下消息冲突机制1、在BS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的所有消息中携带一个标识信息,即在Bearer Update Required中增加一个标志参数,如Tag,收到含有Tag的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MSCe应该保存Tag中的值,并在响应的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中携带。BS启动Tzzp定时器后,收到不带Tag的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则可以检测出承载更新消息冲突;2、同理,Tag可以不在BS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而是在MSCe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的所有消息中携带,即在MSCe主动发起更改流程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中增加,BS根据已启动定时器Tzzp后又收到MSCe主动发起的带Tag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而检测出冲突;3、并且,还可以在BS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的所有消息中和MSCe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的所有消息中同时携带不同的标识信息。
所述标识信息通常由参数标识和参数值组成,用于关联请求和响应消息。当需要使用标识信息时,发送消息方生成标识信息(包含参数标识和参数值),携带在消息中传递到接收方,接收方在返回的响应消息中也要包含同样的参数标识和参数值。
本发明以上述消息冲突检测机制为基础,提供如下消息冲突处理方法,下述实施例仅以MSCe侧或者BS主动发起的更新消息中携带标识Tag为例进行说明,在两个流程中分别携带不同标识的实施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仍采用MSCe优先原则,BS放弃主动发起的更新流程,根据MSCe侧主动发起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进行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更新;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201、BS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其中携带BS侧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zzp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S202、几乎同时,MSCe向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其中携带标识Tag和MSCe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yyp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S203、MSCe在发送过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已经启动Tyyp定时器,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响应时收到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判断出发生了消息冲突,依据MSCe发起的A2p承载更新优先的原则,MSCe丢弃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S204、BS收到MSCe首先发起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由于该消息中携带标识Tag,所以可以判断出发生了消息冲突,同样依据MSCe发起的A2p承载更新优先的原则,BS停止已经启动的Tzzp定时器,放弃先前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与MS进行业务协商流程,根据MSCe侧的建议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S205、BS向MSCe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其中带有依据BearerUpdate Request消息所进行的修改内容和标识Tag,收到携带标识Tag的BearerUpdate Response消息后,MSCe停止Tyyp定时器。
如果在定时器超时时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则MSCe主动拆除与本次参数更新申请相关的呼叫。
在步骤S205后,已经发生承载更新冲突且由于BS无法支持MSCe所请求的承载参数修改或与MS进行的业务协商流程失败后,BS可以立即重新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启动更新流程,也可以在流程失败一段时间(如2s)之后,再重新发起BS侧期望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该一段时间(如2s)可以通过启动一个定时器进行监视,进一步提高更新的成功率。
实施例三当MSCe判断发生了消息冲突时,也可以回复Bearer Update Reject消息(其中带有失败原因值,如消息冲突),或者返回携带失败原因值(如消息冲突)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指示失败;BS根据本发明所述检测机制判断出消息冲突后,不立即停止原Tzzp定时器,而是等收到与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成对的Bearer Update Reject或者Bearer Update Request后才停止Tzzp定时器。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301~S302、与实施例二中对应步骤S201~S2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S303和S304、BS与MS进行业务协商流程,根据MSCe侧的建议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然后向MSCe发送更新成功响应消息;并且当BS根据本发明所述检测机制判断出消息冲突后,不立即停止原Tzzp定时器;而是等待步骤S305中,收到同样携带Tag标识的、MSCe发送的Bearer Update Reject消息(其中带有失败原因值),或者收到MSCe发送携带失败原因值(如消息冲突)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指示失败后停止。
上述处理流程更加符合一般意义上停止Tzzp定时器的条件,即收到相匹配的响应消息时结束流程。
同样,已经发生承载更新冲突后且由于BS无法支持MSCe所请求的承载参数修改或与MS进行的业务协商流程失败后,BS可以立即重新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启动更新流程,也可以在流程失败一段时间(如2s)之后,再重新发起BS侧期望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该一段时间(如2s)可以通过启动一个定时器进行监视,进一步提高更新的成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处理流程更为简单,并提高了MSCe主动发起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的成功率。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采用BS优先原则,BS判断出承载更新冲突后丢弃MSCe侧主动发起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等待收到MSCe侧根据BS侧的申请消息回复的请求消息后,进行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更新。
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401、BS向MSCe发送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其中携带标识Tag和BS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zzp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根据本发明所述检测机制,当MSCe收到BS发送的携带标识Tag的BearerUpdate Required消息时,应该在回复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携带同样的标识Tag。
S402、几乎同时,MSCe向BS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其中MSCe携带建议更新的A2p接口参数,并启动Tyyp1定时器监视响应时间,但是该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中没有携带标识Tag;MSCe在发送过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时,已经启动Tyyp1定时器,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响应时收到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判断出发生了消息冲突,依据BS发起的A2p承载更新优先的原则,MSCe停止Tyyp1定时器,放弃先前的承载更新请求,并执行步骤S404。
S403、BS收到MSCe首先发起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根据标识Tag检测冲突方法判断出发生消息冲突,依据BS发起的A2p承载更新优先的原则,丢弃收到的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S404、MSCe根据Bearer Update Required消息中携带的BS侧建议更新的内容,构造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发到BS,并重新启动定时器Tyyp2,该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携带标识Tag;S405、收到与Bearer Update Required同样携带标识Tag的Bearer UpdateRequest消息后,与MS进行业务协商流程,根据MSCe侧的建议对与本次A2p接口承载参数更新相关的业务信道或业务选项等参数进行更新;S406、如果更新成功,BS向MSCe返回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其中带有依据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所进行的修改内容,并同时携带标识Tag;MSCe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后,MSCe停止Tyyp2定时器,结束整个参数更新流程。如果在定时器超时时还没有收到Bearer Update Response消息,则MSCe主动拆除与本次参数更新申请相关的呼叫。
上述方法中,当MSCe判断出承载更新冲突且BS建议的承载更新流程失败后,也可以立即或者一段时间(如2s)之后,再重新发起MSCe侧期望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该一段时间(如2s)可以通过启动一个定时器进行监视,进一步提高更新成功率。
实施例四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省略了一条更新失败响应消息,并简化了MSCe侧Tyyp定时器的控制难度。
如图8所示,为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承载参数更新控制系统,包括移动软交换和基站,还包括设置在移动软交换上的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和设置在基站上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分别用于为移动软交换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一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一标识信息;和/或,为基站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二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二标识信息;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M、用于在移动软交换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并处理接收的来自基站侧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B,用于生成在基站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并处理接收的来自移动软交换侧的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以及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接口模块M和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接口模块B,分别用于收发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用于当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执行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并B、结束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是指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申请消息发出之后到该申请消息到达移动软交换之前,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请求消息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或者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并开始监视该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更新请求消息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请求消息发出之后到该请求消息到达基站之前,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开始监视该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1、基站接收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A2、基站根据该请求消息携带的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进行承载参数更新,并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响应消息;A3、移动软交换接收更新响应消息并结束监视请求消息响应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还包括基站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并且,所述步骤B中包括移动软交换确认正在监视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后,丢弃接收到的所述更新申请消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后,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所述拒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并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和A2之间还包括步骤基站确认所述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执行所述步骤A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还包括移动软交换向基站返回拒绝响应消息,所述拒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基站接收所述拒绝响应消息,确认该拒绝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
15.如权利要求5、8、11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拒绝响应消息中携带对应消息冲突设置的原因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拒绝信息的响应消息是指携带有所述原因值的承载参数更新请求消息,或者专门扩展的拒绝消息。
17.如权利要求7、10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出发生了冲突)所述步骤A1中还包括基站停止监视申请消息响应时间;并且,所述步骤B中包括移动软交换确认正在监视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后,丢弃接收到的所述更新申请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A2中,当基站根据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进行的承载参数更新失败后,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失败原因值,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基站立即或在设定时间超时时,再次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申请消息,该申请消息携带基站方当前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参数是指A2p接口承载参数。
20.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用于当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的第一标识信息,并在所述移动软交换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标识信息,和/或设置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基站发起的第二标识信息,并在所述基站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信息;并且b、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识别并执行由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以及,c、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识别并结束由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包括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监视该更新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中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申请消息发出之后到该申请消息到达移动软交换之前,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监视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或者移动软交换向基站发送承载参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监视消息响应时间,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并且,在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发出之后到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到达基站之前,基站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并监视消息响应时间,该申请消息中携带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b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确认接收到所述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后,结束监视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并根据该更新申请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生成第二更新请求消息并发送给基站后,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基站接收到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时,并确认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没有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结束监视所述承载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并进行承载参数更新,然后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更新响应消息;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所述更新响应消息后,结束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基站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b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确认接收的所述承载参数更新申请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结束监视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并根据该更新申请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基站方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生成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第二更新请求消息并发送给基站后,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基站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所述第二更新请求消息时,结束监视所述承载申请消息的响应时间并进行承载参数更新,然后向移动软交换发送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更新响应消息;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更新响应消息后,结束监视该第二更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时,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更新请求消息,并确认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后,丢弃该第一更新请求消息。
27.如权利要求23、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基站进行的承载参数更新失败后,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失败原因值,移动软交换接收到携带所述更新失败原因值的更新响应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移动软交换立即或在设定时间超时时,再次向基站发送更新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携带中携带移动软交换方当前建议更新的承载参数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参数是指A2p接口承载参数。
29.一种更新承载参数的控制系统,包括移动软交换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移动软交换上的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和设置在基站上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分别用于为移动软交换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一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一标识信息;和/或,为基站侧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中交互的所有消息中添加第二标识信息,并识别该第二标识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M、用于在移动软交换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并处理接收的来自基站侧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和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消息生成/处理模块B,用于生成在基站侧生成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并处理接收的来自移动软交换侧的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M的接口模块M和连接所述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B的接口模块B,分别用于收发承载更新流程中的相关消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软交换架构下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用于当基站方和移动软交换方相继或同时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发生冲突时,所述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执行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并结束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或者,设置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分别用于表明该承载参数更新流程由移动软交换发起或由基站发起;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识别并执行由基站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并结束由移动软交换方发起的承载参数更新流程。所述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分别设置在移动软交换上和设置在基站上标识信息添加/识别模块。
文档编号H04W76/00GK1882177SQ20051010494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尤昉, 邹锋哨, 刘文宇, 徐杰, 魏华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