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和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766608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间和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层间和层内接 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分集接收使用两套(或多套)收信设备接收同一个信号由发射 设备发射的经两条(或多条)不同路径传播的信号,不会同时发生 衰落的两路(或多路)信号,并经过某些处理后,在接收端以一定 方式将其合并。这样,当其中一个信号发生衰落时,另外一个(或 多个)信号不一定也衰落,只要采用适当的信号合成方法就可保证 一定的接收电平,克服或改善衰落的影响。
分集信号的合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 选择合并从几个分散信号中选取信噪比最好的一个作为 接收信号。
(2) 等增益合并将几个分散信号以相同的支路增益进行直接 相加,相加后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
(3) 最大比合并控制各合并支路增益,使它们分别与本支路 的信噪比成正比,然后再相加获得4妄收信号。
上面方法对合并后的信干比的改善(分集增益)各不相同,但 总的说来,分集接收方法对无线信道接收效果的改善非常明显的。近年来,为了改善小区的覆盖、提高小区的容量、降低系统成 本,分布式基站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基站的
构建,已经推出了共用公共无线接口^见范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3.0 (2006-10-20)。为了适应分布式基 站或者分布式天线架构,也出现了与之适应的接收分集技术
专利申请03140691.2公开了 "一种基于多天线结构的滑动切换 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多根天线构成的接入点的物理层监测从所 包含的所有相关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强度;从 该接入点所包含的所有天线中选出接收信号最强的 一根或者多根天 线形成激活天线群,并且建立该移动终端与该激活天线群的连4妄; 当接入点的物理层检测到在预定时间周期内,某些候选天线接收到 的信号强度超过所述激活天线群内某些激活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时,接入点的物理层^^出切换请求,直接用这些候选天线替换这些 激活天线,更新激活天线群。
专利申请200510090168.7, 乂>开了一种"一种正交频分复用蜂 窝通信系统的上行宏分集接收方法",包括步骤(l)对于在所述蜂 窝通信系统中非扇区化小区边缘的用户,所述蜂窝通信系统选择链 路性能最佳的多根基站天线接收所述用户的上行信号;(2)对于在 所述蜂窝通信系统中扇区化小区边缘的用户,所述蜂窝通信系统选 择链路性能最佳的多根扇区天线接收所述用户的上行信号;(3 )这 些天线对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解调,并且将这些 用户所使用的子载波上的信息分别进行最大信噪比合并,从而提高 这些用户的上4亍速率。
上述都是针对单层网络架构提出的分集技术。分布式天线或者 分布式基站的应用的一个结果是促使传统的单层覆盖的蜂窝移动通 信接入网逐步演变为双层或者多层覆盖的形态。目前,已经出现一 些适用于分层结构的分集技术。专利申请200610126031.7 7>开了 一种"分层'J 、区及发射分集才莫 式的配置方法,,,其特点是分层小区的不同分层级别对应不同大小 覆盖面积的小区,分层级别属于第一级别组的分层小区使用开环分 集模式,分层级别属于第二级别组的分层小区使用闭环分集模式。 每个分层级别归属且只归属在一个级别组中。UE在异频分层小区 之间硬切换时,则根据目标小区所使用的分集模式对UE进行分集 模式属性的配置。不同的分层级别组内的小区使用不同的分集方式, 但是,属于不同级别组的小区之间不进行分集协同。
专利US5,546,443公开了 "一个分层结构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工 作方法",该系统包括宏小区和微小区,宏小区内的所有微小区与宏 小区共享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接入请求信息、寻呼信息、 移动台和基站位置信息等。进一步地,微小区还有一个独立于分层 结构的共享公共控制信道。该系统的工作方法是 一个向宏小区请 求接入的业务除了被接入到该宏小区之外,还被接入到一个属于该 宏小区的微小区,使用宏小区和微小区实现对该项链接的控制信道 的宏分集和业务信道的宏分集。
专利申请02814129.6,"分层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系 统包括一个伞状宏小区和被该宏小区覆盖的多个微微小区,每个宏 小区和小区包括一个控制主站。 一个次站(终端)具有一条与此系 统通信的通信信道,它被划分成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子信道和 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数据子信道。控制子信道将次站(终端)连接 到服务宏小区的主站,而数据子信道将次站(终端)连接到服务微 微小区的主站。所述信道的控制部分主要由伞状宏小区来服务,从
而降低频繁的移动性管理开销,而数据部分主要由能够支持高数据 速率和大数据密度的微微小区来服务。
在3GPP LTE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由于下4亍宏分集由于存在难 以解决的"同步",在LTE系统里中对单4番(unicast)业务不采用下行宏分集,但是对多小区广播(broadcast)业务,通过采用较大 的CP可以4吏下行宏分集实用化。在传统的单层网结构及小区半径 下,上行宏分集频谱资源消耗太大,而且需要一个实施分集接收的 控制接点,这与3GPPLTE追求的分布式控制方式也存在某种冲突, 因此,3GPP最终决定LTE系统不采用宏分集4支术。虽然上述^支术 在3GPP LTE标准中没有的到体现,但是,这些分集技术及其进一 步的发展将为3GPPLTE的后续演进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专利申请200610126031.7给出的分层架构下的分集技术的缺 点是只有层内小区间的分集,没有讨论属于不同层的小区间的分 集方式。
专利申i青US5,546,443 ^>开了 "一个分层结构的无线^妄入系统 及工作方法"的缺点是1 )只考虑一个宏小区和一个微小区之间的 分集,没有考虑一个宏小区与多个微小区之间的分集;2)对控制信 道和业务信道都进行分集处理的方式,当^:小区天线与宏小区天线 之间相距4交远时,比如,当终端处于宏小区的边》彖时,难以达到好 的分集效果且易对相邻的宏小区和临近的微小区产生较大干扰;这 是一种对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都进行层间分集的方法。
专利申请02814129.6,"分层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给出的 终端与宏小区主站(基站)间只建立控制子信道,而与孩i小区主站 (基站)之间只建立数据子信道的方法,也就是该专利提出的利用 不同的小区来建立不同的子信道的发明思想,虽然乂人理i仑上可以达 到减少控制开销、降低干扰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系统中,当终端 处于宏小区的边缘时,就会存在如下缺点为了保证控制子信道的 可靠性,终端需要发送较强的控制信号,这易对相邻的宏小区和临 近的微小区产生较大干扰。这是一种在分层架构中,对控制信道不 作分集处理,只对数据信道做层内分集的方法。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无 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第二类无线接 点、至少 一个探测第 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无线终端、
以及至少一个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其包括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以空间分集的方 式与无线终端建立控制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与无 线终端之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建立业务信道。
第一类无线接点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第 二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与第 一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之间存在交叠。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均是具有天线的基站或者是 仅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其中,天线是全向天线、具有 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4壬一种。
第二类无线4妄点的天线可以通过室外布i殳或者室内布i殳的方法 进行布设。
第二类无线接点可以通过广播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和叠加 伪随序列方法中的 一种来发送第二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
第一类无线接点可以具有比第二类无线接点更大的发射功率, 以及第 一类无线接点可以具有比第二类无线接点更高的架设高度。
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的链接链路可以是光纤 信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任一种。第 一 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4妄点可以同步工作,以实现接收 分集所需的同步关系。
当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均具有基带处理单元时,
采用GPS同步技术来实现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同 步工作;以及当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 接点采用分布式射频天线结构时,采用共用/>共无线*接口^见范来实 现第 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同步工作。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以实现确定层间接收分集的探测集的功 能;#4居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的功能; 或者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层内接收分集的活动集的功能中 的一种。
无线通信系统可为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地 理坐标建立数据库,其中,接收分集控制单元通过地理坐标与第二 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动态地确定无线终端的探测集。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存在于网络的接点内、作为独立的物理设 备连接到其他网络实体、或者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分集控 制单元上实现,其中,接点为基站或者基带处理中心。
无线终端接入第 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以及在第一 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共同使用的频段内探测第二类无线接 点的识别信息并测量识别信息的功率强度。
当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以接收分集方式进行工作 时,无线终端与第一类无线接点处于接入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
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方法,其包括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 理,用于通过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
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用于通过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更 新层内接收分集的活动集;
接收控制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中 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以分集的方式接收无线终 端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业务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层内接收分集的活动集中 的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以分集的方式接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业
务信息。
在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 来更新层间4妻收分集的活动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2,无线终端对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进 4亍测量;以及
步骤S2024,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 笫二类无线接点的信息基于信干比最高原则或路径损耗最小原则更 新活动集和接收分集候选集,以更新接收分集探测集。
步骤S2022可以包括4妄收分集控制单元向无线终端下发4笨测 集参数,其中,探测集参数为探测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 息或者识别信息的编码方式、与识别信息相对应的频点、进^f于活动 集4果测的时间窗口中的一个;以及无线终端才艮据4妄收分集控制单元 下发的探测集参数通过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下行频点或下行时隙探测 层间接收分集探测集内的接点是否存在的信息,和对检测到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信号强度或信干比测量的信息,
其中,无线终端以周期触发的方式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层间*接收揮: 测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进^亍测量。
信干比最高原则为按照无线终端探测到的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 的信干比的大小对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排序,选取信干比超过 预定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活动集,使用活动集内的第二类无 线接点与第一类无线接点共同实现层间接收分集。
路径损耗最小原则为按照无线终端探测到的多个第二类无线接 点的路径损耗的大小对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排序,选取路径损 耗小于预定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活动集,使用活动集内的第 二类无线^妄点与第一类无线^妻点共同实现层间*接收分集。
步骤S2024可以包括通过将低于接收分集活动集门限但高于 接收分集候选集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接收分集候选集内的无 线接点,来更新接收分集候选集。
步骤S2024还可以包括通过计算活动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 的位置中心以将位于位置中心周围的特定半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接收分集探测集,来更新接收分集探测集。
在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才艮据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 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来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的上行信号进4亍测量,其中,4妄收分集控 制单元获取由包含在候选集或活动集的并集中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 第二类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信号进4于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测量结果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在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 或者根据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来更新层内接收 分集活动集。
接收控制信息处理可以包括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更新的层 间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来控制多个无线接点以 接收分集的形式接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
接收业务信息处理可以包括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更新的层 内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来控制多个无线接点以 接收分集的形式接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大覆盖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切换次数 少与小覆盖的第二类无线接点频谱效率高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使 控制信道可靠稳定;对邻近宏小区的干扰小;终端功耗小;提高了 终端向网全备发送凝:据的频i普效率和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 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 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 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用来才是供对本发明的进一 步理解,并且构成i兌明书的 一部 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4言系统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 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 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其中,粗箭头表示业务数据无线传输信 道,以及细箭头表示控制信息无线传输信道。
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无线4妄点、至少 一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探测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
接点的无线终端、以及至少一个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其包括
第 一类无线接点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以空间分集的方 式与无线终端建立控制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与无 线终端之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建立业务信道。
第一类无线接点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第 二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与第 一 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之间存在交叠。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均是具有天线的基站或者是 仅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其中,天线是全向天线、具有 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4壬一种。
第二类无线4妄点的天线可以通过室外布i殳或者室内布i殳的方法 进行布设。
第二类无线接点可以通过广播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和叠加 伪随序列方法中的一种来发送第二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
第一类无线接点可以具有比第二类无线接点更大的发射功率, 以及第 一类无线接点可以具有比第二类无线接点更高的架设高度。
第 一 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的链接链路可以是光纤 信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任一种。
第 一类无线4妄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可以同步工作,以实现*接收 分集所需的同步关系。
当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均具有基带处理单元时, 采用GPS同步技术来实现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同 步工作;以及当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 4妻点采用分布式射频天线结构时,釆用共用7>共无线*接口*见范来实 现第 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同步工作。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以实现确定层间接收分集的探测集的功 能;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的功能; 或者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层内接收分集的活动集的功能中 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可为与第二类无线4妄点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地 理坐标建立数据库,其中,接收分集控制单元通过地理坐标与第二 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动态地确定无线终端的探测集。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存在于网络的接点内、作为独立的物理设 备连接到其他网络实体、或者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分集控 制单元上实现,其中,接点为基站或者基带处理中心。
无线终端接入第一类无线4妄点和第二类无线4妄点,以及在第一 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共同使用的频段内探测第二类无线接 点的识别信息并测量识别信息的功率强度。
当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以接收分集方式进行工作 时,无线终端与第一类无线接点处于接入状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提供了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 无线通信方法,其包括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用于通过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
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用于通过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更 新层内4妄收分集的活动集;
接收控制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中 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以分集的方式接收无线终 端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业务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层内接收分集的活动集中 的多个第二类无线4^点之间以分集的方式4妄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业 务信息。
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方式的需要来调整上述各个步骤的执行时机 和才丸4f顺序。
在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
来更新层间4妄收分集的活动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2,无线终端对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进 -f亍测量;以及
步骤S2024, 4妄收分集控制单元4艮据测量的第一类无线4妄点和 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息基于信干比最高原则或路径损耗最小原则更 新活动集和接收分集候选集,以更新接收分集探测集。
步骤S2022可以包括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向无线终端下发探测 集参数,其中,探测集参数为探测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 息或者识别信息的编码方式、与识别信息相对应的频点、进行活动 集探测的时间窗口中的一个;以及无线终端根据接收分集控制单元 下发的探测集参凄t通过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下行频点或下行时隙探测 层间接收分集探测集内的接点是否存在的信息,和对检测到的第一 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信号强度或信干比测量的信息, 其中,无线终端以周期触发的方式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层间4妄收揮: 测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测量。
信干比最高原则为4姿照无线终端纟笨测到的多个第二类无线4妄点 的信千比的大小对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排序,选取信干比超过 预定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活动集,使用活动集内的第二类无 线接点与第一类无线接点共同实现层间接收分集。路径损耗最小原则为按照无线终端探测到的多个第二类无线接 点的路径损耗的大小对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排序,选取路径损 耗小于预定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活动集,使用活动集内的第 二类无线接点与第 一类无线接点共同实现层间接收分集。
步骤S2024可以包括通过将低于接收分集活动集门限但高于 接收分集候选集门限的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接收分集候选集内的无 线接点,来更新接收分集候选集。
步骤S2024还可以包括通过计算活动集内的第二类无线接点 的位置中心以将位于位置中心周围的特定半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接收分集探测集,来更新接收分集探测集。
在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才艮据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 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来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其中,*接收分集控 制单元获取由包含在候选集或活动集的并集中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 第二类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
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测量结果更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
在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 或者根据无线接点对无线终端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来更新层内接收 分集活动集。
接收控制信息处理可以包括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更新的层 间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来控制多个无线接点以 接收分集的形式接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接收业务信息处理可以包括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更新的层 内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来控制多个无线接点以 接收分集的形式接收由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 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3, 一个以时分双工才莫式工作的双层移动通信系统,包 括若干个第一类无线接点101,这里的第一类无线接点101采用 了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可以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工作;若干个第二 类无线接点102,这里的第二类无线接点采用的是全向天线;若干 个无线终端,该终端具有对三类探测集探测的能力l)第一类无线 接点构成的用于宏小区切换的探测集;2)第二类无线接点构成的层 间接收分集探测集;3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构成的层 间接收分集探测集。每个第一类无线接点及第二类无线接点对应一 个基带处理器301,在基带处理器301内,除了实现第一类无线接 点、第二类无线接点所需要的基带处理功能外,还实现了用于第二 类无线接点与基带处理器301之间的通信与控制的接点通信与控制 单元302,实现了4^收分集控制单元104。
本实施例中的接点通信与控制单元302是按照共用公共无线接 口夫见范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i殳i十的, 可以方便地实现基带处理单元(即CPRI规范中的无线电设备控制 (REC)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即CPRI规范中的无线电设备控制 (RE)接点)之间的同步、数据传输、工作模式控制。这里,第一类 无线^接点101与基带处理单元的链路可以采用阵列天线与基带处理 之间的传统链接方式,^旦是,第一类无线4妄点101与基带处理单元 的链路也可以采用共用/>共无线接口规范CPRI实现。在本例所述的双层系统中,若干第一类无线接点IOI构成第一
层覆盖,在每一个第一类接点覆盖的区域内,存在若干连续覆盖的
第二类无线4妄点102,这些第二类无线4妄点构成双层移动通信系统 的第二层覆盖。 一个接入到第 一类无线接点的高速移动终端在接收 分集控制单元104的控制下,对其附近可能用于接收分集的无线接
点102进^f亍^:测。
在移动中断移动到位置A处时,基带处理器301进行如下2个 方面的处理。 一方面,基带处理器301根据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内 的无线接点的识别号及地址,以层间*接收分集的方式4妄收无线终端 发来的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之一终端反馈 给网络的下行链;咯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信息、 终端的无线环境测量信息。另一方面,基带处理器301根据层内接 收分集活动集内的无线接点的识别号及地址,以层内接收分集的方 式接收无线终端发来的业务数据,这里,接收分集控制单元104根 据无线终端103上才艮的结果确定该无线终端在位置A时的层内4妻收 分集活动集包括第二类无接点102h、 102i、 102j。于是,基带处 理器301 乂人无线4妄点102h、 102i、 102j以4妾收分集的方式获取无线 终端上发的业务数据,层间接收分集的方式是如下方式之一选择 式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
无线终端103移动到位置B处时,基带处理器301进行与位置 A时相同的处理步骤,但是,此时的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包括第 二类无线4妄点102k、 1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利用小灵通(PHS: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的站址资源进行安装,利用的站址资源包括如 下之一种或者多种基站站址、供电子系统、有线链路、光纤接点。本实施例是以时分双工双层系统为例给出的,频分双工双层系 统也可以4姿照同才羊的组网方式和活动集测量方式来实现4妾收分集。
虽然这里的实施例中给出的第二类无线*接点采用的是全向天 线,也可以是采用天线的无线"l妄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4呆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探测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无线终端、以及至少一个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以空间分集的方式与所述无线终端建立控制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与所述无线终端之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建立业务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覆盖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所述第 二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 之间存在交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均是具有天线的基站或者 是仅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其中,所述天线是全向 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Y壬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类无线4妄点的所述天线通过室外布i殳或者室内布i殳的方法进 行布设。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类无线*接点通过广#番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和叠加伪随序列 方法中的 一种来发送所述第二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具有比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更大的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具有比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更高的架设 高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的链接链路是光纤信 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任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同步工作,以实现接收分集 所需的同步关系。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 一类无线接点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均具有基带处理单元时, 采用GPS同步技术来实现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与所述第二类 无线4妄点的同步工作;以及当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或者所述第 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采用分布式射频天线结 构时,采用共用7〉共无线4妄口 A见范来实现所述第 一类无线接点 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同步工作。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 分集控制单元实现确定层间接收分集的探测集的功能;根据所 述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集的功 能;或者才艮据所述无线终端的测量结果确定层内接收分集的活 动集的功能中的一种。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 线通信系统为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所述识别信息——对 应的地理坐标建立数据库,其中,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通过离所述地理坐标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所述识别^f言息的对应 关系动态地确定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纟果测集。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 分集控制单元存在于网络的接点内、作为独立的物理设备连接 到其他网络实体、或者在现有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所述4妄收 分集控制单元上实现,其中,所述接点为所述基站或者基带处理中心。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 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以及在 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共同使用的频段 内探测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识别信息并测量所述识别信息 的功率强度。
14.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 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以接收分集方式进行工 作时,所述无线终端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处于接入状态。
15. —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方法,其 特;f正在于,包:fe: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用于通过接收分集控制单 元更新用于层间接收分集的无线接点的活动集;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分集控 制单元更新用于层内接收分集的无线^接点的活动集;接收控制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所述层间接收分集的 所述活动集中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以分 集的方式接收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业务信息处理,用于在更新后的所述层内接收分集的 所述活动集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以分集的方式 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所述无线终端的测量结 果来更新所述层间4妄收分集的所述活动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22,所述无线终端对所述第一类无线4妄点和所述 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测量;以及步骤S2024,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才艮据测量的所述第一 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息基于信干比最高原 则或路径损耗最小原则更新所述活动集和接收分集候选集,以 更新所述接收分集探测集。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S2022包括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向所述无线终端下发探测集参数, 其中,所述探测集参数为所述探测集内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 的识别信息或者识别信息的编码方式、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对应 的频点、进4亍所述活动集纟果测的时间窗口中的一个;以及所述无线终端根据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下发的所述探 测集参数通过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下行频点或下行时隙探 测层间接收分集探测集内的接点是否存在的信息,和对检测到 的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信号强度或信 干比测量的信息,其中,所述无线终端以周期触发的方式或事件触发的方式 对所述层间接收探测集内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测量。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 干比最高原则为按照所述无线终端探测到的多个所述第二类 无线接点的信干比的大小对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进行排 序,选取所述信干比超过预定门限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 所述活动集,使用所述活动集内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与所述 第一类无线*接点共同实现所述层间4妄收分集。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 径损库毛最小原则为按照所述无线终端4果测到的多个所述第二 类无线接点的^各径损库毛的大小对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进 行排序,选取所述路径损耗小于预定门限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 点作为所述活动集,使用所述活动集内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 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共同实现所述层间接收分集。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S2024包括通过将低于接收分集活动集门限但高于接收分 集候选集门限的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所述接收分集候选 集内的无线接点,来更新所述接收分集候选集。
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S2024还包括通过计算所述活动集内的所述第二类无线4妾 点的位置中心以将位于所述4立置中心周围的特定半径范围内 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作为所述接收分集探测集, 来更新所述接收分集探测集。
22.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更新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所述无线接点对所述无 线终端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来更新所述层间接收分集的活动 集,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无线接点对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其 中,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获取由包含在候选集或所述活动集 的并集中的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对所述无线终端信号进4于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更新所述层间 接收分集的所述活动集。
23. 才艮据4又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f正在于,在所述 更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处理中,根据所述无线终端的测量结 果或者根据所述无线接点对所述无线终端发送信号的测量结 果来更新所述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
24.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收控制信息处理包括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4居更新的所述 层间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所述无线接点的所述识别信息来控 制多个所述无线接点以接收分集的形式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 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
25.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收业务信息处理包括所述接收分集控制单元才艮据更新的所述 层内接收分集活动集中的所述无线接点的所述识别信息来控 制多个所述无线接点以*接收分集的形式4妄收由所述无线终端 发送的所述业务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第二类无线接点、至少一个探测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无线终端、以及至少一个接收分集控制单元,其包括第一类无线接点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以空间分集的方式与无线终端建立控制信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无线接点与无线终端之间以接收分集的方式建立业务信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层间接收分集与层内接收分集相结合的无线通信装置。从而,使控制信道可靠稳定,对邻近宏小区的干扰小,终端功耗小,提高了终端向网络发送数据的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
文档编号H04B7/08GK101414858SQ20071018031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5日
发明者刁心玺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