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探测包交换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508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探测包交换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探测
(soimdmg)格式叉换。
背景技术
来提供增强的信号质量(由于高方向性天线增益)和扩展的通信范围。为此, 在雷达、声纳和其他通信系统中已经广泛采用这样的波束赋形。
可在以下任意位置实现波束赋形操作(l)在模拟域中,在发送站的数字 到模拟(D/A)转换器之后和接收站的模拟到数字(A/D)转换器之前;或者(2)在 数字域中,在发送站的D/A转换器之前和接收站的A/D转换器之后。
有两种主要的方式用于在模拟域中执行波束赋形。 一种是切换波束赋形, 另一种是自适应波束赋形。在切换波束赋形中,预定义多个波束方向,控制 器总是从所述预定义的方向中选择每个和每日期包的最佳的波束方向。该方 式相对简单并且需要低反馈,但是穿过多天线组件的波束系数的选择被严格 限制,这导致非最理想的性能。这样的典型示例已知为如图1所示并在J. Bulter和R. Lowe, "Beam-Forming Matrix Simplifies Design of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ntennas", Electronic Design, pp. 170-173, 1961年4月12日中描述的 Bulter矩阵实现方式100。
在自适应波束赋形中,对于穿过多天线组件的波束系数没有限制。因此, 在更多反馈和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自适应波束赋形方式可提供高阵列增益 和极好的系统性能。自适应波束赋形也更通用于抑制干扰和扩展通信范围。
在通过参考引入的IEEE 802.1 In规范("Draft Amendment to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Enhancements for higher Throughput" IEEEp802,1 lnZDl.O 2006
年3月)中,提出了一种最优自适应波束赋形方式,其中,需要完全的信道认 知(knowledge)。
例如,当发起者(发送站)具有16天线平面阵列并且响应者(接收站) 具有16天线平面阵列时,需要估计16x16信道矩阵。为了根据前述的IEEE 802.1 ln规范使用探测包估计16x16信道矩阵,需要从响应者发送16个探测 包到发起者,在每个探测包中,必须发送16个长前同步码。此外,由于最优 波束赋形方式使用即时信道认知,因此频繁地需要进行探测交换。这造成开 销的急剧增长和系统吞吐量的显著降低。这样,存在对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的波束赋形的高效探测格式和交换协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探测包交换方法和系 统产生指定长训练文件(LTF)的数量的训练请求(TRQ),并通过无线信道将 TRQ从具有多天线的发起者(发送站)发送到响应者(接收站),其中,TRQ 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指定LTF的数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这样,本发明使用为一般的NxM系统提 供的统计信道信息来提供一种用于无线模拟波束赋形的探测包格式和交换协 议。发起者通过无线信道将TRQ发送到响应者,其中,TRQ基于发起者天 线的数量指定LTF的数量。响应者随后将探测包发送到发起者,其中,探测 包包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数量相应的多个LTF。基于探测包,发起者将 波束赋形传输发送到响应者,以启动二者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根据本发明,可按照多种方式(诸如由处理 器执行的程序指令、逻辑电路、专用集成电路、固件等)实现上述的示例架 构。
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形式相当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其他 形式也是可行的。因此,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不应限于包含于此的优选形 式的描述。


图1示出使用Bulter矩阵的无线通信的切换波束^!武形方法。
图2A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探测格式和交换协议来实现模拟波
束赋形的示例无线(例如,射频(RF))通信系统的发送站框图。
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图2A的发送站相应的使用探测格式和
交换协议来实现模拟波束赋形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站框图。 图3A示出根据上述IEEE 802.1 ln规范的传统前同步码格式。 图3B示出根据上述IEEE 802.11n规范的传统探测包前同步码格式。 图3C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探测包前同步码格式。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Nxl波束赋形的探测
协议的示例功能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NxM波束赋形的探
测协议的示例功能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波束赋形无线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的示例。
最佳模式
响应者随后将探测包发送到发起者,其中,探测包包括与TRQ中指定的 LTF的数量相应的多个LTF。基于探测包,发起者将波束赋形传输发送到响 应者,以启动二者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这使用统计信道信息提供一种无线 波束赋形(beamformmg)的探测包格式和交换协议。
根据本发明,示例无线通信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发起者到响应者之间 的探测格式和交换协议(1.)将TRQ从发起者发送到响应者,其中,发起者 包括N个天线,响应者包括M个天线,TRQ指定在前向^I笨测包中所需的LTF 的数量;以及(2)将前向探测包从响应者发送到发起者,其中,前向^P则包包 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在发起者使用前向探测 包以确定发送模拟波束赋形矢量。
交换处理还可包括将反向TRQ从响应者发送到发起者,反向TRQ指定 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以及将反向探测包从发起者发送到响应 者,其中,反向探测包包括与反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 LTF。反向探测包用于估计信道、计算统计信道信息和形成自适应接收波束赋形矢量。基于前向和反向探测包,在发起者和响应者执行同时的模拟波束赋形。
根据本发明的这样的探测包和协议提供一种用于执行切换波束赋形或统
者方和响应者方同时执行自适应波束赋形的通用平台/协议。
参照以下描述、冲又利要求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实施例、方面和
优点将被理解。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模拟波束赋形的探测格式和统计波束 赋形的探测交换协议。在一实现方式中,对于发送站(发起者)和接收站(响 应者)之间的统计波束赋形,涉及基于探测格式的模拟波束赋形,并涉及探 测交换协议。
探测包格式和训练交换协议被配置用于通用波束赋形,所述通用波束赋 形包括切换波束赋形和不同的自适应波束赋形处理。因为在模拟波束赋形中
仅存在一个RF链,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探测前同步码被设计为上述的IEEE 802.11n探测前同步码的修改。
图2A-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示例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站(Tx)和 接收站(Rx)的框图。在该描述中,发送站是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诸如无 线局域网(WLAN))中的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和/或接收的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 站。相似地,接收站是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诸如WLAN)中的无线信道 进行发送和/或接收的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站。因此,这里的无线通信站可作 为发送器和/或接收器、发起者和/或响应者等。
具体地,图2A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模拟波束赋形的RF无线通 信系统的示例发送站(Tx) 200的功能框图。发送站200包括数字处理部分和 模拟处理部分。在相关部分中,数字处理部分包括前向纠错(FEC)编码器 202,对输入比特流编码;交织器204使用块交织器对编码的比特进行交织; 正交幅度调制(QAM)映射器206,使用Gray映射规则将交织的比特映射为符 号;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器208,对符号执行OFDM调制;D/A转换器 (DAC)210,产生基带信号。
发生模拟波束赋形的模拟处理部分包括混合器212、移相器阵列214、
功率放大器(PA)阵列216和相应的发射天线218。混合器212将基带信号调制 为发送频率,移相器阵列214对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应用不同的相移。然后, PA阵列216对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应用不同的功率负载。
图2B示出与发送站200相应的接收站(Rx) 250的示例框图。接收站250 处理部分。模拟处理部分包括多个接收天线252、 LNA阵列254、移相器阵 列256和混合器258。 LNA阵列254将接收天线252接收的模拟信号放大。 移相器阵列256对来自每个接收天线的信号应用不同的相移。然后,混合器 258将来自移相器阵列256的输出信号调制为基带信号。
接收站250的数字处理部分包括模拟到数字(ADC)转换器260、 OFDM 解调器262、 QAM反映射器264、去交织器266和FEC解码器268。接收站 250的数字处理部分执行发送站中的数字处理部分的逆步骤。
为了更好地描述与传统方式相比的根据本发明的探测包和交换协议之间 的区别,首先提供传统探测包前同步码格式的简述。图3A示出传统IEEE 802.11n的每包的前同步码格式300。前同步码300包括短训练字段(STF)、 LTF、信号字段(SIG)和数据字段。该探测格式应用于RF链的数量等于天线的 数量的MIMO系统。图3B示出将IEEE 802.1 In的每包的探测前同步码格式 302应用于仅有一个RF链可用的模拟波束赋形的示例。探测前同步码302包 括在时间上不重叠的STF、每个接收天线的N个重复的LTF和每个发射天 线的M个重复的LTF。对于具有M个发射天线和N个接收天线的通信系统, 探测包303 (包括N个LTF)必须一次使用一个接收天线从接收器被发送到 发送器。结果发送了总数M个的探测包。LTF的总长度被计算为Nx M。
图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探测前同步码格式304。对于前同步码格式 304, LTF的数量在TRQ中被指定,其与天线的数量和使用的波束赋形方法 相关。当仅使用达到方向(DoA)或离开方向(DoD)进行波束赋形时,LTF的数 量可小于发射天线的数量。根据本发明,TRQ中的附加字段(例如,l字节) 指示探测包中期望的LTF的数量。如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探测前同步码304 中,根据在TRQ中指定的数量重复LTF,所述数量小于或等于发射天线的数 量。与传统前同步码302相比,该数量更小。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使用探测包前同步码才各式304的训练交换协议 中用于N x 1波束赋形的探测协议的示例事件流程图400。该流程图是发送站 200包括多个(N)发射天线并且接收站250在全向模式下仅使用 一个接收天线 的通信情况。在图4的流程图400中,发送站200 4皮标识为第一无线通信站 STA1,接收站250被标识为第二无线通信站STA2。此外,实线箭头指示以 下列事件顺序(从图4的顶部到底部)通过无线信道的传输 全向
步骤401:在全向模式,STA1将TRQ传送(发送)到STA2,基于选择 的天线阵列配置和波束赋形方法在TRQ中的所述附加字段中指定期望的LTF
的数量。
步骤402:在全向模式,STA2使用探测前同步码格式304(图3C)产生探 测包并将探测包传送到STA1,其中,探测包包括如在TRQ中的所述附加字 段中指定的期望/请求的LTF的数量。
阵列天线
步骤403:基于从STA2接收的探测包,STA1计算发送波束赋形矢量, 并随后使用具有在发送站实施的发送波束赋形的阵列天线,开始通过对于 STA2的模拟波束赋形方案进行到STA2的高速率传输。在此步骤中,由于协 议应用于Nxi系统,因此在接收器方没有波束赋形。
在一示例中,通过首先在发送站200的信道统计信息计算模块219 (图 2A)中使用探测包信息来实现步骤403的模拟波束赋形,以产生信道统计信 息。然后,波束赋形控制器220使用信道统计信息以产生用于控制移相器阵 列214和PA阵列216的波束赋形矢量,从而进行^t拟波束赋形。可由例如信
开方向信息执行模拟波束赋形。在发送站200中,来自混合器212的调制的 模拟信号被输入到与波束赋形控制器220相连的移相器阵列214,将系数矢 量W.,应用于模拟信号以进行发送器波束赋形。在通过功率放大阵列216之 后,模拟信号随后通过发射天线218被发送到接收站250。发送波束赋形系 数矢量W,包括元素e^^w',其中,^和^是由波束赋形控制器220计算的 波束赋形相位系数,并在基带被数字化控制。系数矢量W—,冲的元素是复数, 其中,由移相器阵列元素应用相位系数^和^。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训练交换协议中的N x M波束赋形的探测协议的 图500。在该示例中,发送站200包括多个(N〉1)天线,接收站250包括多个 (MM)天线。TRQ中的所述附加字段(1字节)指示探测包中LTF的期望数 量。其目的在于基于不同的波束赋形实施方式获得基本上最佳的传输性能和
效率权衡。由于N〉1, M〉1,因此LTF的数量长度需要至少为2。这是为了 获得基本上波束赋形所需的最少信息。
图5中的NxM波束赋形消息交换是在两个站之间(STAl:发送站200, STA2:接收站250 ),其中,实线箭头指示以下顺序(从图5的顶部到底部) 的传输
步骤501:首先,STA1将前向TRQ全向地发送到接收站(STA2)。前向 TRQ基于发射天线的数量N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
步骤502:当接收到前向TRQ时,STA2全向地发送使用前同步码4各式 304 (图3C)的前向4笨测包,其中,探测包的长度(LTF的数量)已经在前 向TRQ中指定。STA1通过在不同天线之间切换来接收前向探测包,并在计 算发送波束赋形矢量(例如,通过信道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分解或通过到达方 向(DoA)估计二者之一 )使用所述前向探测包。探测包提供波束赋形所需的信 息,其中,实际模拟波束赋形方法是一种实施方式选择。
步骤503: STA2随后基于天线的数量M全向地发送指定了在反向探测 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的反向TRQ。
步骤504:当接收到反向TRQ时,STA1全向地发送使用前同步码格式 304 (图3C)的反向探测包,其中,探测包的长度(LTF的数量)如在反向 TRQ中所指定的长度。STA2通过在不同天线之间切换来接收反向探测包, 并从反向探测包信息形成自适应波束赋形矢量。
步骤505:随后是使用阵列天线的高速率传输序列,在发送站和接收站 两者都实施了波束赋形。
在步骤504,在一示例中,接收站250在估计器269 (图2B)中使用反 向探测包以估计信道统计信息。在波束赋形控制器270中使用信道统计信息 以计算自适应接收波束赋形矢量,从而控制移相器阵列256和LNA阵列254。 基于来自控制器270的控制信号,接收站250接收发送的信号,LNA阵列254 使用功率级系数/v.,^放大所述信号。基于来自控制器270的控制信号,使用 接收器波束赋形系数矢量WR在移相器阵列256中处理放大的信号。系数矢量 = [y^"'…Ae應]包括元素,其中,仍炉m表示由控制器270确定 的接收相位系数。
因此,步骤401-403和501-505实现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站200(STA1) 和接收站250(STA2)之间的示例无线传输协议。传输协议包括使用探测包格
式304 (图3C)的初始训练协议,从而STA1和STA2被分离(decoupled)。根 据本发明的探测包和交换协议允许执行切换波束赋形或者统计自适应波束赋 形,并提供在发送站200和接收站250之间同时执行自适应波束赋形的通用 平台/协议。
图6示出接入点(AP)发起者602和一个或多个响应者(STA)604的协议架 构600的示例。AP 602包括物理(PHY)层606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608。 PHY层606实施一种类型的通过信道发送数据的IEEE 802.11通信标准。AP 602还包括通信模块610和训练模块612。模块6J0和612优选地在PHY层 606中被实施。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训练模块612形成前向TRQ和反向 探测包,通信模块610执行AP 602的模拟波束赋形。
每个STA 604都包括与AP 602的PHY层606相应的PHY层614以及 MAC层616。 STA604还包括通信模块618和训练模块617。模块617和618 优选地在PHY层614中被实施。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训练才莫块617形成 反向TRQ和前向探测包,通信模块618执行STA 604的模拟波束赋形。前向 TRQ是这样的帧要求STA 604的接下来传输是具有指定的物理层属性的探 测PLCP (物理层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PDU)。除了信道探测参数字段 之外,TRQ帧包括一个或多个ACK策略字段、请求标识号字段、响应时间 策略字段和聚集格式字段。相似地,反向TRQ是这样的帧要求AP 602接 下来的传输是具有指定的物理层属性的探测PPDU。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的探测包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产生训练请求(TRQ),所述训练请求指定长训练字段(LTF)的数量;通过无线信道将TRQ从具有多个天线的发送站发送到接收站;以及其中,TRQ基于发送站天线的数量指定LTF的数量。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探测包从接收站发送到发送站,其中,探测包包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探测包确定波束赋形矢量;以及使用波束赋形矢量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执行波束赋形通信。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波束赋形通信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探测包从发送站到接收站执行模拟波束赋形传输;以及 基于探测包从接收站到发送站执行模拟波束赋形传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波束赋形通信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探测包在发送站和接收站同时执行模拟波束赋形通信。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波束赋形步骤包括执行自适 应波束赋形。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波束赋形步骤包括执行切换 波束赋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TRQ包括指定LTF的所述数量的字段。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接收站包括一个天线;发送TRQ的步骤还包括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TRQ;以及 发送探测包的步骤还包括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探测包。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TRQ的步骤还包括将前向TRQ从发送站发送到接收站,其中, 发送站包括N个天线,接收站包括M个天线,前向TRQ指定在前向探测包 中所需的LTF的数量; 发送探测包的步骤还包括响应于前向TRQ,将前向探测包从接收站发 送到发送站,其中,前向探测包包括与前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 应的多个LTF。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发送站使用前向探 测包以确定发送波束赋形矢量。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向TRQ从接收站发送到发送站,反向TRQ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 需的LTF的数量;以及响应于反向TRQ,将反向探测包从发送站发送到接收站,其中,反向探 测包包括与反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站使用反向探 测包以估计信道。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站使用反向探 测包以计算统计信道信息。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站使用反向探 测包以形成自适应接收波束赋形矢量以用于与发送站进行波束赋形通信。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前向探测包和反 向探测包,分别在发送站和接收站同时执行模拟波束赋形。
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前向TRQ基于发送站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 量;以及反向TRQ基于接收站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
18、 一种实现探测包交换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的发起者; 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的响应者;其中,发起者包括训练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产生指 定长训练字段(LTF)的数量的发送请求(TRQ);以及通信模块,被配置为通过 无线信道将TRQ发送到响应者。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者包括训练模块,被配置为产生包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 LTF的纟笨测包;以及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探测包发送到发起者。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 基于探测包确定波束赋形矢量,并使用波束赋形矢量与响应者执行波束赋形通信。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包执行到响应者的模拟波束赋 形传输;以及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包执行到发送站的模拟波束赋 形传输。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和响应者的通信才莫块还被 配置为基于探测包同时执行模拟波束赋形通信。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自适应波束赋形。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切换波束赋形。
25、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TRQ包括指定LTF的所述数量的字段。
26、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 响应者包括一个天线;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TRQ; 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探测包。
27、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将前向TRQ发送到响应者,其中,发起 者包括N个天线,响应者包括M个天线,前向TRQ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 需的LTF的数量;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前向TRQ发送前向探测包,其中, 前向探测包包括与前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 使用前向探测包以确定发送波束赋形矢量。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者的训练模块还被配置为将反向TRQ发送到发起者,反向TRQ 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发起者的训练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反向TRQ产生反向探测包以用于 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响应者,其中,反向探测包包括与反向TRQ中指定的 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 使用反向探测包以在响应者估计信道。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 使用反向探测包以在响应者形成自适应接收波束赋形矢量以用于与发起者进 行波束l武形通信。
33、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发起者和响应者还被配置为基 于前向探测包和反向探测包,发起者和响应者分别在发起者和响应者同时执 行模拟波束赋形。
34、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中前向TRQ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反向TRQ基于响应者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
35、 一种实现探测包交换的无线通信站,包括 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的发起者;其中,发起者包括训练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产生指 定长训练字段(LTF)的数量的发送请求(TRQ);以及通信模块,被配置为通过 无线信道将TRQ发送到响应者。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站,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基 于来自响应者的探测包确定波束赋形矢量,使用波束赋形矢量与响应者执行 波束赋形通信,其中,探测包包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 LTF。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站,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包执行到响应者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
3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站,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自适应波束赋形。
39、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站,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切换波束赋形。
40、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站,其中,TRQ包括指定LTF的所述数量的 字段。
41、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站,其中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TRQ。
42、 一种实现探测包交换的无线通信站,包括 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的响应者;其中,响应者包括训练模块,被配置为从发起者接收TRQ,并产生包 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LTF的4笨测包,其中,TRQ基于 发起者天线的数量来指定训练字段(LTF)的数量;以及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探测包发送到发起者。
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执 行到发起者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站,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自适应波束赋形。
45、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站,其中,所述波束赋形包括切换波束赋形。
46、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站,其中,TRQ包括指定LTF的所述数量的 字段。
47、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全向传输来发送探测包。
48、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站,其中 发起者包括N个天线,响应者包括M个天线;发起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发起者的前向TRQ发送前向 探测包,前向TRQ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以及前向探测包包括与前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I:l下。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训练模块还被配置为将反向TRQ发送到发起者,反向TRQ 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从发起者接收响应于反向TRQ的反向探 测包,并使用反向探测包以在响应者估计信道,其中,反向探测包包括与反 向TRQ中指定的LTF的所述数量相应的多个LTF。
51、 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使 用反向探测包以在响应者计算统计信道信息。
52、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站,其中,响应者的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使 用反向探测包以在响应者执行自适应接收波束赋形矢量,以与发起者进行波 束赋形通信。
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站,其中前向TRQ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量;反向TRQ基于响应者天线的数量指定在反向探测包中所需的LTF的数曰f 。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探测包交换方法和系统,包括产生指定长训练字段(LTF)的数量的训练请求(TRQ),并通过无线信道将TRQ从具有多个天线的发起者(发送站)发送到响应者(接收站),其中,TRQ基于发起者天线的数量指定LTF的数量。响应者随后将探测包发送到发起者,其中,探测包包括与TRQ中指定的LTF的数量相应的多个LTF。基于探测包,发起者将波束赋形传输发送到响应者,以启动二者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文档编号H04B7/26GK101379726SQ200780004270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5日
发明者夏鹏飞, 超 敖, 牛华宁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