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769187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寻址方法及自动检测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串联电 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电子设备采用大量且相同的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来操作,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图像
感应阵列…等便是如此。以LED显示面板为例,其除了具有大量的LED之 外,还会采用大量的驱动芯片来驱动这些LED,并采用少量的控制芯片来控 制这些驱动芯片的操作。
在上述的这类电子设备中,为了降低这些大量相同的集成电路的元件成 本,并获得更小的元件体积,因此在设计这类集成电路时,通常会尽可能地 减少这类集成电路的引脚数。如此一来,这类集成电路的元件体积和元件成 本除了可以有效减小之外,其控制芯片的控制方式也相对简单。然而,也由 于这类集成电路的引脚数有限,故这类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都是串联起来 操作,并不会有对应的地址信息,因此使得许多的动作会重复操作而造成效 率低下。以下以LED显示面板中的驱动芯片来做说明。
图1为LED显示面板的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此架构包括有控制芯 片102及四个用以驱动LED的驱动芯片,分别以104、 106、 108及110来 标示。此外,图中的标示IN表示芯片的数据输入端,OUT表示芯片的数据 输出端,CMO表示芯片的命令输出端,而CMI表示芯片的命令接收端。当 需要更新显示数据时,数据便会由控制芯片102的数据输出端OUT送出, 然后再依照这些驱动芯片的排列顺序依次传递,而当每一个驱动芯片的数据 皆已传递至预定地址时,控制芯片102便会发出一个特定的指令,以告知所 有的驱动芯片将所要显示的数据显示出来。这种数据传送形式不仅可用来传 送显示数据,即使是驱动芯片内部的状态寄存器,亦可依此方式来进行各种 状态设定。由于控制芯片102及上述四个驱动芯片连接成环状架构,故控制芯片102可更进一步通过此环状架构,将所有驱动芯片的状态读回,以进行 错误检测或是系统检测等应用。
然而,在这样的架构下,由于各驱动芯片皆没有对应的地址信息,故控
制芯片102通过命令输出端CMO所发出的任何命令,所有的驱动芯片皆会 同步收到,因此不论是要更新显示数据,或是对驱动芯片进行状态的设定或 读取,都必须要对所有的驱动芯片重新设定。举例来说,即使在上述四个驱 动芯片中,只有某一个驱动芯片需要更新显示数据,但受限于这样的架构, 控制芯片102仍然必须要重送所有驱动芯片的显示数据,因此使得数据传送 的动作重复操作而造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可对多个串接 的集成电^各进行地址设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可检测多个 串接的集成电路的数量。
基于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而所 述的串联电路是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此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首先,使上述的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接着,每当一集成电 路接收到此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此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
基于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另提出一种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适 用于一串联电路,且此串联电路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此方法包 括有下列步骤首先,使上迷的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接着, 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上述的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此集成电路对应的 地址信息,其中上述的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然后,当上述 集成电路中的最后一个集成电路传递出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依据此最后一 个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及上述的特定关系来计算集成电路的数量。
依照本发明 一 实施例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 一 实施例所述 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上述的初始化地址命令由一控制电路所提供。
依照本发明 一 实施例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 一 实施例所述 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上述集成电路中的第 一 个集成电路除了接收初 始化地址命令之外,其对应的地址信息亦由控制电路所提供,且其后的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前一个集成电路所提供。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一实施例所述 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上述集成电路中的第一个集成电路耦接至一预 定电位,并依据此预定电位而产生上述的初始化地址命令。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一实施例所述 的串接数量的自动^f企测方法,其中当所述的第 一个集成电路产生初始化地址 命令时,自行提供本身的地址信息,且其后的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 由前一个集成电路所提供。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一实施例所述 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每一 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 一控制电 路所提供。
本发明因使串联电路中的各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并且 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此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此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 信息,故能对这些集成电路进行寻址。此外,如果提供至这些集成电路的地 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那么当上述集成电路中的最后一个集成电路传递出 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可依据此最后一个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及上述的 特定关系来计算集成电路的数量。 一旦各集成电路皆已寻址,便可指定特定 地址的集成电路进行操作,使得许多的动作不会再重复操作,提高了操作的 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 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LED显示面板的架构示意图。 图2绘示出与图1所示装置一样的环状架构。 图3绘示出类似于图2所示装置的环状架构。 图4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流程。 图5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流程。 图6绘示另一种环状架构。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控制芯片104、 106、 108、 110:驱动芯片 202:控制电路
204、 206、 208、 210:集成电i 各 402、 404、 502、 504、 506:步骤 CMI:命令接收端 CMO:命令输出端 GND:接地电压 IN、 IN1、 IN2: lt据输入端 OUT、 OUTl、 OUT2:数据输出端 VDD:电源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绘示出与图1所示装置一样的环状架构。请参照图2,此架构包括 有控制电路202及四个串接的集成电路,分别以204、 206、 208及210来标 示。此外,图中的标示IN表示电路的数据输入端,OUT表示电路的数据输 出端,CMO表示电路的命令输出端,而CMI表示电路的命令接收端。在此 架构中,控制电路202及四个串接的集成电路可以分别运用图l所示的控制 芯片102及驱动芯片来实现。
当此环状架构的系统电源开启后,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呈现未寻址状态。 此时,控制电路202便从其数据输出端OUT送出初始化地址命令及集成电 路204的地址信息f(l),而集成电路204在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令后便会呈 现初始化地址状态,并等待接收地址信息,且在接收到地址信息f(l)后,便 据以寻址为f(l)。随后,集成电路204便会将地址信息f(l)改设为f(2),以作 为集成电路206的地址信息,并将初始化地址命令及地址信息f(2)通过其数 据输出端OUT传递给集成电路206。集成电路206在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 令后便会呈现初始化地址状态,并等待接收地址信息,且在接收到地址信息 fp)后,便据以寻址为f(2)。
接着,集成电路206便会将地址信息f(2)改设为f(3),以作为集成电路 208的地址信息,并将初始化地址命令及地址信息f(3)传递给集成电路208。. 而后的操作,依此类推,故所有的集成电路都会被寻址。于是,控制电路202便可指定特定地址的集成电路进行操作,比如处理数据的更新,或是进行状 态设定...等操作。由于控制电路202会将操作命令及特定地址同时从其数据
输出端OUT送出,因此操作命令及特定地址会依照集成电路的排列顺序而
传递,只有符合此特定地址的集成电路才会将此操作命令视为有效,并据以 执行指定操作,至于其他的集成电路则仅负责传递而已。
此外,由于集成电路210会将初始化地址命令及地址信息f(5)传递给控 制电路202,故当控制电路202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可知道所有的 集成电路皆已完成寻址,而由于各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因 此当控制电路202接收到地址信息f(5)时,便可反推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 息,然后再依照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息及此特定关系来计算串接的集成电 路个数。
(第二实施例)
请再参照图2,当此环状架构的系统电源开启后,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呈 现未寻址状态。此时,控制电路202便通过其数据输出端OUT送出初始化 地址命令,使集成电路204接收初始化地址命令而呈现初始化地址状态,并 等待接收地址信息。接着,控制电路202便从其命令输出端CMO输出集成 电路204的地址信息f(l)至所有的集成电路。由于只有集成电路204等待接 收地址信息,因此只有集成电路204会接收此地址信息f(l),并据以寻址为 f(l)。随后,集成电路204又通过其数据输出端OUT将初始化地址命令传递 给集成电^各206,使集成电路206接收初始化地址命令而呈现初始化地址状 态,并等待接收地址信息。此时,控制电路202又从其命令输出端CMO输 出集成电路206的地址信息f(2)至所有的集成电路。由于只有集成电路206 等待接收地址信息,因此只有集成电路206会接收此地址信息f(2),并据以 寻址为f(2)。
接着,集成电路206也会通过其数据输出端OUT将初始化地址命令传 递给集成电路208,然后控制电路202再从其命令输出端CMO输出集成电 路208的地址信息f(3)给集成电路208来接收。而后的操作,依此类推,故 所有的集成电路都会被寻址,于是控制电路202便可指定特定地址的集成电 路进行操作。此外,当集成电路210完成寻址之后,也会将初始化地址命令 传递给控制电路202,故控制电路202便可知道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已完成寻 址。而由于控制电路202所发送的各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因此控制电路202便可依照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息及此特定关系来计算串
接的集成电路个数。
(第三实施例)
图3绘示出类似于图2所示装置的环状架构。请参照图3,此架构一样 包括有控制电路202及四个串接的集成电路,分别以204、 206、 208及210 来标示。此外,图中的标示IN、 OUT、 CMO及CMI亦分别表示电路的数据 输入端、电路的数据输出端、电路的命令输出端及电路的命令接收端。请同 时参照图2及图3,经比较后可以发现,图3的集成电路204的数据输入端 IN并非是耦接至控制电路202的数据输出端OUT,而是改接至一个预定电 位,例如是电源电压VDD或是接地电压GND 。
当此环状架构的系统电源开启后,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呈现未寻址状态。 此时,集成电路204会检测其数据输入端IN是否固定耦接至此预定电位, 且当判定为是时,集成电路204便产生一初始化地址命令,并自行提供本身 的地址信息f(l),以将自己寻址为f(l)。随后,集成电路204便会将地址信 息f(l)改设为f(2),以作为集成电路206的地址信息,并将初始化地址命令 及地址信息f(2)通过其数据输出端OUT传递给集成电路206。集成电路206 在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令后便会呈现初始化地址状态,并等待接收地址信 息,且在接收到地址信息f(2)后,便据以寻址为f(2)。接着,集成电路206 便会将地址信息f(2)改设为f(3),以作为集成电路208的地址信息,并将初 始化地址命令及地址信息f(3)传递给集成电路208。而后的操作,依此类推, 故所有的集成电路也都会被寻址。
此外,由于集成电路210会将初始化地址命令及地址信息f(5)传递给控 制电路202,故当控制电路202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可知道所有的 集成电路皆已完成寻址,而由于各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因 此当控制电路202接收到地址信息f(5)时,便可反推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 息,然后再依照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息及此特定关系来计算串接的集成电 路个数。
(第四实施例)
请再参照图3,当此环状架构的系统电源开启后,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呈 现未寻址状态。此时,集成电路204会检测其数据输入端IN是否固定耦接 至预定电位,且当判定为是时,集成电路204便产生一初始化地址命令,并据以呈现初始化地址状态而等待接收地址信息。接着,控制电路202便从其
命令输出端CMO输出集成电路204的地址信息f(l)至所有的集成电路。由 于只有集成电路204等待接收地址信息,因此只有集成电路204会接收此地 址信息f(l),并据以寻址为f(l)。随后,集成电路204又通过其数据输出端 OUT将初始化地址命令传递给集成电路206,使集成电路206接收初始化地 址命令而呈现初始化地址状态,并等待接收地址信息。此时,控制电路202 又从其命令输出端CMO输出集成电路206的地址信息f(2)至所有的集成电 路。由于只有集成电路206等待接收地址信息,因此只有集成电路206会接 收此地址信息f(2),并据以寻址为f(2)。而后的操作,依此类推,故所有的 集成电路都会被寻址,于是控制电路202便可指定特定地址的集成电路进行 操作。
此外,当集成电路210完成寻址之后,也会将初始化地址命令传递给控 制电路202,故控制电路202便可知道所有的集成电路皆已完成寻址。而由 于控制电路202所发送的各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因此控制 电路202便可依照集成电路210的地址信息及此特定关系来计算串接的集成 电路个数。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操作,可以归纳出一种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 法,适用于一个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的串联电路,如图4所示。 图4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流程。请参照图4, 在此方法中,首先是使这些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如步骤402 所示)。接着,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初始化地址命令时,提供该集成电路 对应的地址信息(如步骤404所述)。
此外,根据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操作,还可以再归纳出一种串接数量的 自动检测方法,同样适用于一个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的串联电 路,如图5所示。图5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流 程。请参照图5,在此方法中,首先是使这些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 址命令(如步骤502所示)。接着,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上述的初始化地址 命令时,便提供该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其中这些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 具有一特定关系(如步骤504所示)。然后,当这些集成电路中的最后一个集 成电路传递出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依据此最后一个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 息及上述的特定关系来计算这些集成电路的数量(如步骤506所示)。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装置中,各元件间的连接关系仅能提供以单 一比特串的方式来传输数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即使改变元件
间的总线宽度(bus width),亦可实施本发明。举例来说,使用者可改变图2 所示装置的数据总线宽度,使其成为如图6所示的另一种环状架构。请同时 参照图2及图6,经比较后可以发现,图6中的各构件皆具有二个数据输入 端(如IN1、 IN2所示)及二个数据输出端(如0UT1、 OUT2所示),使得各构 件可同时接收二个比特串的数据,或同时输出二个比特串的数据。此外,虽 然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装置中,也仅以四个集成电路来举例,然即使更改 集成电路的串接数目,仍然可实施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因使串联电路中的各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 命令,并且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此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此集成电路 对应的地址信息,故能对这些集成电路进行寻址。此外,如果提供至这些集 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那么当上述集成电路中的最后一个集成 电路传递出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可依据此最后一个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 息及上述的特定关系来计算集成电路的数量。 一旦各集成电路皆已寻址,便 可指定特定地址的集成电路进行操作,使得许多的动作不会再重复操作,提 高了操作的效率。再者,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寻址技术,在串联电路中, 各集成电路的使用与维护也将更具弹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该串联电路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该方法包括使这些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以及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该初始化地址命令时,提供该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该初始化地址命令由一控制电路所提供。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这些集成电路中的第 一个集成电路除了接收该初始化地址命令之外,其对应的地址信息亦由该控制电路所提供,且其后的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前一个集成电路所提供。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这些集成电路中的第一个集成电路耦接至一预定电位,并依据该预定电位而产生该初始化地址命令。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当所述的第一个集成电路产生该初始化地址命令时,自行提供本身的地址信息,且其后的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前一个集成电路所提供。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其中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 一控制电路所提供。
7. —种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适用于一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该方法包括使这些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该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该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其中这些集成电路的地址信息具有一特定关系;以及当这些集成电路中的最后一个集成电路传递出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依据上述最后一个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及该特定关系来计算这些集成电路的数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该初始化地址命令由一控制电路所提供。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这些集成电路中 的第 一个集成电路除了接收该初始化地址命令之外,其对应的地址信息亦由 该控制电路所提供,且其后的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前一个集成电 路所提供。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这些集成电路中的第一个集成电路耦接至一预定电位,并依据该预定电位而产生该初始化地 址命令。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当所述的第一个集成电路产生该初始化地址命令时,自行提供本身的地址信息,且其后的 每一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由前一个集成电路所提供。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每一集成电路对 应的地址信息由 一控制电路所提供。
全文摘要
一种串联电路的自动寻址方法及一种串接数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所述的串联电路由多个相同的集成电路串接而成,而所述的自动检测方法乃是基于此自动寻址方法。此自动寻址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首先,使上述的集成电路依序传递一初始化地址命令。接着,每当一集成电路接收到此初始化地址命令时,便提供此集成电路对应的地址信息。
文档编号H04N3/15GK101577086SQ20081009529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宋明勋, 郭立群 申请人: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