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器件单元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314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器件单元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器件单元以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使得图像在成像器件上形成图像,诸如数字静态摄像机等的成像 设备拾取通过成像光学系统被导入的对象的图像。
在很多情况下,在与成像器件的成像表面相对布置的成像器件的后表 面处设置将在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的散热板,并且在与散热板面对 成像器件的后表面的表面位置相反的散热板表面上设置使成像器件工作的
信号处理基板(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332894)。

发明内容
同时,在需要成像设备具有连续拍摄能力并且在执行短时间连续成像 操作的情况下(如在单镜头反射型成像器件的情况下),易于从成像器件 及信号处理基板产生较高的热量。
在成像器件的温度超过工作温度的情况下,难以使成像器件稳定工 作,或者在成像器件中产生的拾取图像信号的噪声分量会增大,由此必须 被迫停止成像器件的工作,这对于在连续拍摄时实现易操作性的改进是不 利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成像器件的温度升高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信号处理基板中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板传
递至成像器件,由此,现有技术在实现成像器件的散热能力的改进方面是
不利的。
已经着眼于以上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希望提供有利于有效地防止成像 器件的温度升高的成像器件单元以及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器件单元,其包括成像器 件,其具有沿其厚度方向位于其一侧的成像表面以及与所述成像表面位置 相反的后表面;散热板,其将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 板布置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信号处理基板,其使所述成 像器件工作,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两者 之间布置有间隔件,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 所述壳体内的成像器件单元;所述成像器件单元包括成像器件,其具有
沿其厚度方向位于其一侧的成像表面以及与所述成像表面位置相反的后表
面;散热板,其将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板布置在所 述成像器件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信号处理基板,其使所述成像器件工 作,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两者之间布置 有间隔件,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在成像器件的后表面处的散热板与信号处 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两者之间布置有间隔件并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 分,由此,空隙部分中存在的空气层表现出隔热效果,并且防止了信号处 理基板的热量通过散热基板直接传递至成像器件,从而有利于有效防止成 像器件的温度升高。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前方观察的成像设备的立体图,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的成像器件单元;
图2是从后方观察的成像设备的立体图3是示出壳体内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其中成像设备的后表面被部 分地切去;
图4及图5是示出手抖补偿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6是成像设备的剖视图7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8是成像器件单元的立体图9是成像器件单元的平面图IO是成像器件单元的后视图11至图13是成像器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14是信号处理基板及间隔件的立体图;而
图15是沿图8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从前方观察的成像设备10的立体图,该设备应用了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器件单元的。图2是从后方观察的成像设备10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IO是单镜头反射型数字静态摄像机。 如图l及图2所示,构造成像设备10具有壳体12及镜筒14等。 壳体12形成外部保护,并且尺寸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壳体沿前后
方向的长度,并且尺寸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沿上下方向的高度。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成像设备10的前方指对象一侧,而成像设备
10的后方指相反侧,并且基于从前方观察成像设备10的状态来表示左和右。
壳体12具有面向前方的前表面12A、面向后方的后表面12B、面向上 方的顶表面12C、面向下方的底表面12D、以及面向左右方向的侧表面 12E, 12F。
镜筒14可拆卸地安装至前表面12A的除了前表面12A左侧部分之外 的其他部分。
在壳体12内部,设置有将在以下讨论的手抖补偿机构20。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器件单元18被支撑至手抖补偿机构20并设置包括成像 器件42 (图7)。
用于将对象图像导引至成像器件单元18的成像光学系统14A设置在 镜筒14中,镜筒14在安装至前表面12A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图2中,标号15表示镜头盖,其可移除地安装至镜筒14的末端以 保护成像光学系统14A。
在前表面12A的左侧部分,握持部分1204向前方伸出。握持部分 1204具有与壳体12相同的高度。
在握持部分1204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握持握持部分1204的 右手的手指操作的操作环1208。
操作环1208被转动操作,由此用来控制快门速度及光圈的设定值。
左侧表面12E设置有记录介质容纳部分(未示出),其用于允许对由 成像设备10拾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记录的诸如存储卡的记录介质插入并抽 出。
记录介质容纳部分可打开且可关闭地覆盖有打开/关闭盖1210,所述 盖1210以可摆动方式设置在左侧表面12E处。
在顶表面12C上,设置有用于发出成像辅助光的闪光部分1212,使得 能够弹起并落下。
在顶表面12C的左右两侧(两侧之间设置有该闪光部分1212),分别 设置有两个操作拨盘1214, 1216,用于设定成像设备10的功能并切换拍 摄模式等。
在两个操作拨盘中, 一个操作拨盘1214用于设定图像拍摄模式。 图像拍摄模式包括自动拍摄(自动执行包括快门速度及光圈设定的各 种设定)、场景选择(预先对拍摄状态准备多种类型的快门速度及光圈 等)、程序自动拍摄(自动执行快门速度及光圈设定并手动调整其他设 定)、光圈优先拍摄(根据对光圈的手动设定来自动设定快门速度)、快 门速度优先拍摄(根据对快门速度的手动设定来自动设定光圈)、以及手 动模式拍摄(手动设定快门速度及光圈两者)等。
在两个操作拨盘中,另一操作拨盘1216用于设定与拍摄相关的各种 功能。
由操作拨盘1216设定的功能包括ISO感光度、白平衡、对焦模式、 闪光、测光模式等。
在目视观察显示在取景器1218上或显示面板16 (将在以下讨论)上用于设定的屏幕的同时,通过对操作拨盘1216以及操作按钮1224及十字 键1226 (将在以下讨论)进行操作来执行对这些功能的设定。
在后表面12B的上部上,设置有取景器(光学取景器或电子取景器) 1218,用于允许目视观察由成像器件单元18的成像器件42拾取的对象图 像。
在后表面12B的大致中心部分处,设置有诸如显示面板16的监视 器,其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由成像器件42拾取的对象图像,或 者从记录介质读取的图像。
此外,在顶表面12C邻近左侧表面12E的部分,并且在顶表面邻近右 侧表面12F的部分,设置有安装有吊带(肩带)13的两端的左右安装部分 1220, 1222。
在后表面12B围绕显示面板16的周边的部分处,设置有执行各种操 作的多个操作按钮1224、十字键1226、以及手抖补偿开关1230。
此外,快门按钮1206、操作环1208、操作拨盘1214, 1216、多个操 作按钮1224、十字键1226、以及手抖补偿开关1230等构成操作部分40K (图7)。
图3是示出壳体12中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将成像设备10的后表面 12B部分地切去。
如图3所示,在壳体12中设置有主基板13、成像器件单元18以及手 抖补偿机构20。
在主基板13上承载有用于图像处理的LSI等。
手抖补偿机构20用于支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器件单元18, 以允许其在与成像光学系统14A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可运动。 成像器件单元18与主基板13通过柔性基板17互连。 (手抖补偿机构20)
图4及图5是示出手抖补偿机构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成像设备 IO的剖视图。
如图4至图6所示,设置手抖补偿机构20包括基体22、可运动元件 24、导引机构26及运动机构28等。
8基体22呈矩形框板状,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矩形开口 2202,并被一 体安装至壳体12。基体22面向后方的后表面2204在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 上延伸。
可运动元件24呈矩形框板状,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矩形开口 2204, 并平行于基体22布置在基体22的后表面2204上。
成像器件单元18安装至可运动元件24的面向后方的后表面2404,其 成像表面通过开口 2402面向前方。
导引机构26用于在基体22上对可运动元件24进行导向,以允许可运 动元件24可在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上运动。换言之,导引机构26用于在 基体22上对可运动元件24进行导向,以允许可运动元件24可在与成像光 学系统14A的光轴L垂直的平面上沿相互垂直的第一与第二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导引机构26包括滑动件30、第一导引机构32、 以及第二导引机构3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左右方向,而第二方向是上下方向。
滑动件30呈矩形框板状,其形成有允许可运动元件24的运动的开口 3002,并设置在可运动元件24后方使得可运动元件24夹置在基体22与滑 动件30之间。
第一导引机构32具有第一导引轴3202及第一轴承部分3204。 第一导引轴3202设置在基体22的后表面2204部分处以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轴承部分3204设置在滑动件30的面向基体22的前表面上,并可
滑动地连接至第一导引轴3202。
第二导引机构34具有第二导引轴3402及第二轴承部分3404。 第二导引轴3402设置在可运动元件24的后表面2404部分处以沿第二
方向延伸。
第二轴承部分3404设置在滑动件30的面向可运动元件24的前表面 上,并可滑动地连接至第二导引轴3402。
因此,滑动件30适于被第一导引机构32导引以可在基体22上沿第一方向运动,并且可运动元件24适于被第二导引机构34导引以可在滑动件 30上沿第二方向运动。
换言之,安装至可运动元件24的成像器件单元18适于被导引机构26 导引以可在基体22上沿第一及第二方向运动。此外,当可运动元件24被 导引机构26导引时,可运动元件24被过去己知的各种结构支撑由此不能 沿光轴L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运动机构28包括第一压电器件36及第二压电器 件38。
第一压电器件36连接至第一导引轴3202的端部,并且通过进行伸/縮 运动以使第一导引轴3202轴向位移,从而使滑动件30 (即,可运动元件 24)通过第一轴承部分3204沿第一方向运动。
第二压电器件38连接至第二导引轴3402的端部,并且通过进行伸/縮 运动以使第二导引轴3402轴向位移,从而使可运动元件24通过第二轴承 部分3404沿第二方向运动。
通过从驱动部分40N (图7)向第一及第二压电器件36, 38供应驱动 信号(锯齿形电压)来执行第一及第二压电器件36, 38的伸/縮运动。
因此,第一压电器件36、第一导引轴3202以及第一轴承部分3204构 成使成像器件单元18 (可运动元件24)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压电致动 器。第二压电器件38、第二导引轴3402以及第二轴承部分3404构成使可 运动元件24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压电致动器。
虽然己经结合本实施例讨论了运动机构28由第一及第二压电致动器 构成的情况,但可以采用业界己知的各种运动机构(例如利用线圈与磁体 之间的磁相互作用的电磁致动器)作为运动机构28。 (控制系统)
图7是示出成像设备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除了壳体12、镜筒14、显示面板16、成像器件单元18、以及手抖补 偿机构20等,成像设备10还设置有图像信号放大部分40A、图像信号处 理部分40B、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分40C、控制部分40D、监视器驱动器 40E、内部存储器40F、用于存储卡的接口40G、用于存储卡的插槽40H、部输入/输出端子40J、操作部分40K、手抖检 测部分40L、手抖信号处理部分40M、驱动部分40N、位置检测部分 40P、以及位置检测信号处理部分40Q等。
在成像器件单元18中生成的拾取图像信号在图像信号放大部分40A 放大,通过图像信号处理部分40B经过预定信号处理,并供应至图像信号 记录/再现部分40C作为图像信号。
根据控制部分40D的控制,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分40C使得从图像 信号处理部分40B供应的图像信号记录在存储卡2中,存储卡2用作记录 介质,并通过用于存储卡的接口 40G被安装在用于存储卡的插槽40H中。
此外,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分40C通过监视器驱动器40E向显示面 板16提供从图像信号处理部分40B供应的图像信号,或者提供通过用于 存储卡的接口 40G从存储卡2供应的图像信号,并使显示面板16执行对 图像的显示。
控制部分40D基于操作部分40K的操作来执行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 分40C的控制。
内部存储器40F提供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分40C的操作所需的存储区。
外部输入/输出接口 40I用于在连接至外部输入/输出端子40J的外部电 子设备与图像信号记录/再现部分40C之间接收并供应图像信号。
手抖检测部分40L用于检测因振动等原因而施加至成像设备10的加 速度,或手抖的方向及大小,并输出与手抖的方向及大小相应的手抖检测 信号。
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传感器(例如陀螺传感器)作为手抖检测部分
40L。
手抖信号处理部分40M根据从手抖捡测部分40L以模拟信号形式供 应的手抖检测信号而生成作为数字信号并且表示手抖的方向及大小的手抖 补偿信号,并向控制部分40D供应手抖补偿信号。
位置检测部分40P用于检测可运动元件24 (其在与成像光学系统14A 的光轴L垂直的平面上沿相互垂直的第一及第二方向保持成像器件42)的
ii位置(图4至图6),并输出与可运动元件24的位置相应的位置检测信 号。
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传感器作为位置检测部分40P,这些传感器例如 包括磁体(其N极与S极沿磁体的纵向反复磁化)以及与磁体相对布置的 磁阻元件(MR元件),并可使用从磁阻元件获得的基于与磁体与磁阻元 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的检测信号。
位置检测信号处理部分40Q根据以模拟信号形式从位置检测部分40P 供应的位置检测信号而产生位置检测信号作为代表位置的数字信号,并向 控制部分40D供应该位置检测信号。
控制部分40D根据从手抖信号处理部分40M供应的手抖补偿信号而 产生致动器控制信号,并向驱动部分40N供应该致动器控制信号。
驱动部分40N向第一及第二压电器件36, 38供应根据供应的致动器 控制信号而产生的驱动信号,由此驱动第一及第二压电器件36, 38。
控制部分40D以此方式对手抖检测部分40L、手抖信号处理部分 40M、位置检测部分40P、位置检测信号处理部分40Q、驱动部分40N、 以及第一及第二压电器件36, 38进行控制,由此执行手抖补偿操作。
此外,在产生手抖补偿信号时,控制部分40D根据从位置检测信号处 理部分40Q供应的位置检测信号来执行反馈控制,由此实现对可运动元件 24的位置的高精度控制。
此外,控制部分40D根据手抖补偿开关1230 (图2)的打开/关闭来 控制各个部分,由此执行或停止手抖补偿操作。 (成像器件单元18)
下面,将讨论应用了本发明的成像器件单元18。
图8是成像器件单元18的立体图,图9是成像器件单元18的平面 图,而图10是成像器件单元18的后视图。
图ll至图13是成像器件单元18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信号处理基板及分隔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沿图8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
设置成像器件单元18包括成像器件42、散热板44、信号处理基板46、间隔件(spacer) 48、以及玻璃盖50。
成像器件42呈矩形板状,沿其厚度方向的表面之一是成像表面 42A,而其另一表面是后表面42B。
成像器件42用于拾取通过成像光学系统14A引导至成像表面42A的 对象图像,并产生拾取图像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器件42由CCD (电荷耦合器件)构成。
用于连接至信号处理基板46的多根引脚43从成像器件42的侧表面伸出。
成像器件42基于供应自信号处理基板46的电能及驱动信号而工作, 并向信号处理基板46供应产生的拾取图像信号。
散热板44用于散开在成像器件42中产生的热量,并由诸如铝等导热 极佳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器件单元18被手抖补偿机构20移动,因 此需要实现成像器件单元18的重量的减轻。为此目的,形成散热板44的 材料优选地为铝等轻质材料。
散热板44通过粘合剂安装在成像器件42的后表面42B上。
散热板44呈矩形,具有比成像器件42更大的轮廓。
散热板44安装在成像器件42的后表面42B上,其中散热板44的四 边平行于成像器件42的四边,使得当从散热板44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成 像器件42能位于散热板44的轮廓的中心。
在散热板44与成像器件42的四边位置对应的区域(g卩,散热板44的 邻近散热板44边缘的区域)中,形成有细长孔44A以沿这些边缘延伸。
如图9所示,多个螺丝插入孔44B设置在散热板44的外边缘部分。 通过螺丝插入孔44B插入的螺丝由螺纹装配在手抖补偿机构20的可运动 元件24 (图6)中,由此,散热板44的外周部分与手抖补偿机构20互 连。因此,散热板44被手抖补偿机构移动,由此使成像器件单元18在与 成像表面42A平行的平面中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被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12所示,当要进行散热板44的外 周部分与可运动元件24之间的连接时,由导热性极佳的硅橡胶制成的三
13周部分与可运动元件24之间,由此改善 从散热板44到可运动元件24对热量进行传导的导热性。
信号处理基板46用于通过引脚43向成像器件42供应电能及驱动信 号,由此驱动成像器件42,并且还用于使从成像器件42通过引脚43供应 的拾取图像信号经过必要的信号处理,随后通过柔性基板17 (图3)向图 像信号放大部分40A (图7)供应该拾取图像信号。此外,如图3及图10 所示,信号处理基板46与柔性基板17通过连接器4610彼此电连接。 信号处理基板46呈矩形板状,其具有与散热板44大致相同的尺寸。 如图15所示,诸如LSI、 IC、电阻、电容等电子部件4402 (其形成 用于向成像器件42供应电能及驱动信号并使从成像器件42供应的拾取图 像信号受到信号处理的电路)安装在信号处理基板46的一个表面(该表 面与信号处理基板46与散热板44相对的那个表面相反)上,并且未安装 在信号处理基板46与散热板44相对的那个表面上。
如图14及图15所示,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彼此平行地相对 布置,间隔件48夹置在两者之间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S。
如图12所示,间隔件48呈细长形,具体而言,间隔件48形成为平坦 的矩形板状,其具有比其厚度更宽的宽度以及比宽度更长的长度。 间隔件48由诸如合成树脂等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形成。 间隔件48平行设置。布置多个间隔件48以彼此间隔开。 因此,空隙部分S被间隔件48分隔,由此提供多个空隙部分S。 此外,各个间隔件48分别直线延伸,由此,各个空隙部分S在散热 板44及信号处理基板46的边缘部分处敞开。
如图15所示,通孔46A (用作供引脚43电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在 信号处理基板46的四边。此外,连接部分不限于通孔,只要允许引脚进 行连接即可。作为连接部分,可采用已知的各种连接结构,例如焊盘等。
从成像器件42伸出的引脚43穿过散热板44的细长孔44A插入,在 其端部穿过信号处理基板46的通孔46A插入,并通过焊接接合至信号处 理基板46。
散热片52粘接在电子部件4402的与信号处理基板46相对布置的表面上。
散热片52用于散开在安装在信号处理基板46上的电子部件4402中产生的热量。成像器件单元18被手抖补偿机构20移动,因此需要实现成像器件单元18重量的减轻。为此目的,就形成散热片52的材料而言,导热系数较高并且轻质的材料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散热片52,采用具有比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更高的石墨片(具有800W/m K的导热系数)。
如图8, 11及15所示,玻璃盖50通过保持件54粘接至成像表面42A的外周,并气密地覆盖成像表面42A。
玻璃盖50可具有滤光器的功能,或可在其上叠置有一个或更多滤光器。
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成像器件42的后表面42B处的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被相对地布置,间隔件48夹置在两者之间,并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S。
因此,在空隙部分S中存在的空气层在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之间显示出隔热效果,由此有利于防止信号处理基板46的热量通过散热板44直接传导至成像器件42。
此外,相较于散热板与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紧密附着的现有结构,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可以有更宽的面积接触空气,由此有利于改进成像器件42及信号处理基板46的散热效果。
此外,因为热量的原因,在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之间形成的空隙部分S中的空气会发生对流,由此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成像器件42温度的升高,由此有利于实现成像器件42的稳定工作,实现在拾取图像信号中产生的噪声分量的减小,以及对拾取图像信号的品质的改进。
具体而言,在需要连续拍摄能力并且在短时间内重复连续图像拾取操作的情况下,如成像设备10是单镜头反射型成像器件的情况,成像器件42及信号处理基板46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因此当超过成像器件42的工作温度时,需要被迫停止成像器件42的工作。但是,本实施例可抑制成像器件42温度的升高,由此可以减少强制停止成像器件42工作的频率,由此有利于实现对连续拍摄能力的改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空隙部分S在散热板44及信号处理基板46的边缘处敞开,由此,空隙部分S中被从散热板44和/或信号处理基板46散发的热量加热的空气通过对流而经过空隙部分S的开口区域运动,由此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在像本实施例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成像设备10设置有手抖补偿机构20并且成像器件单元18连接至手抖补偿机构20的可运动元件24,可运动元件24适于运动,由此,可运动元件24的体积及表面积较小。因此,热量难以从可运动元件24散开,上述结构在抑制成像器件42的温度升高方面是不利的。
此外,在成像器件单元18被手抖补偿机构20移动的情况下,需要减轻成像器件单元18的重量以改善手抖补偿功能的响应速度并节省消耗的电能,因此,对通过向成像器件单元18设置较重散热部件来改善散热能力构成了限制。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于成像器件42的后表面42B处的散热板44与信号处理基板46之间获得空隙部分S,因此有利于有效地抑制成像器件42的温度升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手抖补偿机构20,成像器件单元18沿与成像光学系统14A的光轴L垂直的平面移动,由此,根据成像器件单元18的运动,空隙部分S中的空气也被迫经过空隙部分S的开口区域运动,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组装成像器件单元18时,无需使用专用夹具,可在将成像器件42的引脚43穿过散热板44的细长孔44A插入的状况下,通过将散热板44接合在成像器件42的后表面42B上来实现成像器件42与散热板44的临时组装。在该临时组装状态下,将引脚43插入信号处理基板46的细长孔46A,并可方便地执行对引脚的焊接操作,因此有利于改进成像器件单元18的组装操作的效率。
此外,虽然已经结合本实施例讨论了采用CCD作为成像器件的情况,但也可应用已知的各种成像器件,例如C-MOS传感器。
此外,虽然已经通过采用数字静态摄像机作为成像设备讨论了本实施
例,但本发明也可应用至视频摄像机或其他各种成像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的范围
内,取决于设计要求以及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
及替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括与于2007年12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323044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成像器件单元,包括成像器件,其具有沿其厚度方向位于其一侧的成像表面以及位置与所述成像表面相反的后表面;散热板,其将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板布置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信号处理基板,其使所述成像器件工作,其中,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两者之间布置有间隔件,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器件单元,其中,所述空隙部分在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的边缘部分 处敞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彼此分离地布置的多个间隔件; 所述空隙部分被所述多个间隔件分隔,使得至少一个空隙部分包括多个空隙部分;并且被所述间隔件分隔的所述各个空隙部分在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的边缘部分处分别敞开。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器件单元,其中,所述散热板具有比所述成像器件更大的轮廓;所述成像器件布置成使得当从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成 像器件位于所述散热板的轮廓之内;所述成像器件具有多根引脚,所述引脚对向所述成像器件供应的电能 及驱动信号以及在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拾取成像信号进行传输,所述多 根引脚从所述成像器件的周边伸出;并且所述散热板具有在其与所述散热板的边缘部分临近的区域内形成的细 长孔,形成所述细长孔被形成为沿所述散热板的所述边缘部分延伸,并且 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具有连接部分,所述引脚穿过所述细长孔插入并且通过焊接在其端部连接至所述连接部分。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器件单元,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多个电子部件,所述多个 电子部件构成电路,所述电路向所述成像器件供应电能及驱动信号,并且使得从所述成像器件供应的拾取图像信号受到信号处理;并且所述电子部件安装在所述信号处理基板的、与所述信号处理基板面对 所述散热板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且所述电子部件不被安装在所述信号 处理基板的与所述散热板相对的表面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器件单元,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将所述电子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片 安装在所述电子部件的与所述信号处理基板相反侧的表面上。
7. —种成像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成像器件单元; 其中,所述成像器件单元包括成像器件,其具有沿其厚度方向位于其一侧的成像表面以及位置 与所述成像表面相反的后表面;散热板,其将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板布置 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信号处理基板,其使所述成像器件工作,并且 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两者之间布置 有间隔件,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手抖补偿机构,其使所述成像器件单元在与所述成像表面平行的平面 中沿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运动,其中,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手抖补偿机构彼此连接,所述成像器件单元 适于通过使所述散热板被所述手抖补偿机构移动来在与所述成像表面平行 的平面中沿所述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成像器件单元及成像设备。成像器件单元包括成像器件,其具有沿其厚度方向位于其一侧的成像表面以及位置与所述成像表面相反的后表面;散热板,其将所述成像器件中产生的热量散开,所述散热板布置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信号处理基板,其使所述成像器件工作。所述散热板以及所述信号处理基板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两者之间布置有间隔件,并且在两者之间获得空隙部分。
文档编号H04N5/351GK101459167SQ200810186819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内河邦治, 吉田浩二, 小玉武明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