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000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通信系统中,定义了基站(eNB)与用户设备(UE)的上行HARQ的定时关系, 即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与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 Channel)的定时关系,以及发送上行调 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与被调度的 PUSCH的定时关系。PHICH信道用来传输PUSCH信道对应的确认/否认(ACK/NACK)反馈信息,PUSCH 信道用来发送上行数据包。如果在上行子帧#n内调度PUSCH传输,UE将在子帧#n+kPHIQI内确定PHICH,其中 #n表示频分双工FDD模式或时分双工TDD模式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中的子帧号码,kPHICH表 示PHICH与PUSCH对应定时关系的子帧延时。FDD模式下,kPHICH = 4,TDD模式下,kPHICH 的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如表1所示,表1给出了用于TDD配置0-6的kPHieH值。表 1 发送上行调度信息的PDCCH信道对应的子帧和PHICH信道对应在同一个子帧,被 调度的PUSCH和重传或再初传的PUSCH也在相同的子帧位置,如果在子帧#n内发送上行调 度信息(与PHICH在同一个子帧位置的PDCCH),则发送PUSCH的子帧为#n+k,k表示PDCCH 与PUSCH对应定时关系的子帧延时。FDD模式下,k = 4,TDD模式下,k值与上下行配置有 关,如表2所示,表2给出了用于TDD配置0-6的k值。表 2
目前,中继节点(Relay Node, RN)的引入使得基于中继器(Relay)的移动通信 系统的无线链路有三条基站-宏用户设备(eNB-macro UE)的直射链路(direct link); 基站-中继节点(eNB-RN)的回程链路(backhaullink);以及中继节点-中继用户设备 (RN-relay UE)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考虑到无线通信的信号干扰限制,因此三条链 路需要使用正交的无线资源。由于中继节点的收发信机是TDD工作模式,回程链路和接入 链路在TDD帧结构中是占用不同的时隙的,但是直射链路和回程链路是可以同时共存的, 只要其时频资源正交即可。然而,目前的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 LTE)规范中仅定义了关于eNB到 UE的直射链路的上行HARQ定时关系,即上述TDD模式和FDD模式的HARQ定时关系设置。 因此,需要提出关于eNB到RN回程链路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保证基于Relay的移动通信系 统在回程链路上的上、下行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中继节点与基站可靠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 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基站_中继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和下行 子帧位置;b)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以及c) 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n = m+k,k > 0)上发送上 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 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 子帧s(s = m-v, v > 0)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其中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 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本发明再一步的实施例,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 子帧n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步骤a包括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 的配置信息。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步骤a包括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 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 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 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k-1等于3个子 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 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 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 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最小。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 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所述中继节点 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 k-1长度与LTE技术规范相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 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k-1长度与 LTE技术规范相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 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v-1与LTE技术规范相 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 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 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最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 的上行子帧n(n = m+k, k > 0)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
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 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s =m-v, v > 0)上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 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 中传输。本发明再一步的实施例,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n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下行子 帧的配置信息;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向中继接点发送回程链路下行子 帧的配置信息;和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 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 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k-1 为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 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 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基站发送 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 延时最小。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 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v-1 与LTE技术规范相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 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k-1 与LTE技术规范相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v-1 与LTE技术规范相同。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 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基站发 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n之 间的延时最小。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 信系统包括中继节点和基站。所述中继节点,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在 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 (n =m+k,k > 0)上根据所述的上行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所述基站, 在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以及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n 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 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中继节点进一步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s = m-v, v > 0)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 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 子帧n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 息;中继节点根据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 肩、o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上行和下行子帧的配
直{曰息。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中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 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 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 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 帧长度;以及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最小。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 帧长度。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 帧长度;以及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最小。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装置,所述装置包 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接收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一 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 帧n(n = m+k, k > 3)上根据所述的上行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 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 上行子帧s (s = m-v, v > 3)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 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道PHICH 中传输。本发明再一步的实施例,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 子帧n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发送单 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 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n(n = m+k,k > 3)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k表示子帧 个数。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 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s =m-v, v > 3)上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 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道 PHICH中传输。本发明再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的ACK/NACK反馈为NACK ;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 帧n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本发明针对基站_中继节点之间回程链路,确定了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发送子帧 位置和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子帧位置,从而确定了回程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解决了回程链路的上、下行数据传输和/或调度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实现基站与 中继节点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和/或调度,因此在接收出现错误时可实现数据的重传,保 证通信系统的可靠和安全性。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图2和图3为FDD模式下本发明回程链路帧结构中上、下行子帧位置确定示例的 示意图;图4和图5为TDD模式下本发明回程链路帧结构中上、下行子帧位置确定示例的 示意图;以及图6和图7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现在参考图1,该图显示了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无 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eNB)lO和中继节点(RN) 20。RN 20包括确定单元(图中未显示)、接收单元24和第一发送单元22,其中确定 单元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接收单元24在回程链路配置的一个下行 子帧m上接收eNB 10的上行传输命令,第一发送单元22在回程链路配置的一个上行子帧 η (n = m+k, k > 0)上根据对应的上行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确定单元根据RN 20接收的基站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 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例如,eNB 10发送的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 制信道PDCCH中传输,其中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 式和频域资源分配。因此,RN 20根据为上行调度信息的命令,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发送上行数据包。当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时,RN 20进一步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 (s = m-ν,ν > 0)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Τ,ν表示子帧个数。其中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从而确定回程链路帧结构中发送所述上 行数据的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用来传输PUSCH对应的确认/否认(ACK/NACK)反馈信息。当eNB 10发送的ACK/NACK反馈为NACK时,RN 20的第二发送单元26则在回程 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根据上述确定位置的上行子帧η和s,RN 20可以向eNB 10对应发送上行数据和 /或被调度(重传)数据,并通过上述确定位置的下行子帧m接收eNB 10对应发送的上行 数据反馈和/或上行数据调度信息。eNB 10包括发送单元16和第一接收单元12,其中发送单元16用于在回程链路的 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第一接收单元12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 η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eNB 1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4,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上接收RN 20的第 二发送单元26的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这时,eNB 10发送的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 反馈,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并且,在ACK/ NACK反馈为NACK时,第二接收单元14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 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eNB 10通过上述确定位置的上行子帧接收RN 20对应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被调 度数据,和通过上述确定位置的下行子帧向RN 20对应发送上行数据反馈和/或被调度数 据对应的调度信息。
下面,对上述RN到基站的回程(backhaul)链路帧结构说明如下。其中对于时分双工(TDD)模式的帧结构,可以从现有时分双工(TDD)模式的帧结 构中,确定单元选择至少一个上行子帧配置为eNBlO到RN 20的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并从 所述TDD模式的帧结构中,选择至少一个的下行子帧配置为用于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当然,除选择用作回程链路的上、下行子帧之外的子帧,TDD模式帧结构中剩余的 其他子帧仍保留其原有上、下行子帧配置关系,即用于中继节点到中继用户设备(RN-relay UE)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的原有子帧配置。具体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可以参考 图4和图5的实施例。对于频分双工(FDD)模式的帧结构可以从FDD模式的帧结构中选择至少一个子帧 配置为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并从所述FDD模式的帧结构中选择预定数量的子帧配置为回 程链路的下行子帧。这里,FDD模式帧结构中剩余的其他子帧仍保留其原有上、下行子帧配 置关系。具体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可以参考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下面,将分别结合FDD模式和TDD模式下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对本发明无 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和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以及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反 馈和发送调度信息的下行子帧的位置确定给出详细说明。首先,参考图2和图3,图2和图3为FDD模式下本发明回程链路帧结构中上、下子 帧位置确定示例的示意图。其中,图2显示了 FDD模式下回程链路对称时本发明确定的上、 下子帧位置,即回程链路的上行HARQ定时关系示意图;图3显示了 FDD模式下回程链路非 对称时本发明确定的上、下行子帧位置,即回程链路的上行HARQ定时关系示意图。优选地,本发明确定的backhaul链路下行子帧可以不包括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 或传呼的子帧,例如FDD帧结构中的子帧#0、#4、#5和#9。对于FDD模式的回程链路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等于下行回程链路子 帧数。可以参考图2,其中图中利用“丨”代表RN 20用于backhaul下行传输的子帧,表示 RN从eNB接收;“丨,,代表RN用于backhaul上行传输的子帧,表示RN向eNB发送。如果一个上行子帧为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 20的第一确定单元24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eNB 10中 发送该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3ms (对应3个子 帧长度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为backhaul下行子帧,则第一确定单元24优选确定该对应 位置的下行子帧为发送上行数据反馈ACK/NACK的子帧;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 下行子帧,则第一确定单元24确定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 位置,所述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应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 中,依次向后是指,按照子帧时间增加的方向推移,例如从子帧#4向#5移动是向后;反之为 向前。由于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位置(PUSCH位置)与发送被调度数据/重传或再 初传数据的上行子帧位置(被调度PUSCH位置/重传或再初传PUSCH位置)在相同子帧位 置上,因此第一确定单元24可以确定回程链路帧结构中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位置。这里,eNB 10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与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在相同位置,并且 RN 20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例如PDCCH位置)与发送被调度数据的子帧(被调度PUSCH 位置)在相同位置。在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位置后,根据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 行子帧位置(PUSCH位置)以及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PHICH发送位置),所 述RN 20的第二确定单元28可以确定回程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与被调度数据对应的调度信 息的下行子帧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28可以确定相对于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 (PDCCH位置)延时为3ms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不是 backhaul上行子帧,则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度的PUSCH位置,该上行调 度信息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对应于PHICH位置)对应的发送被调度数据的 PUSCH依次向后。如图2所示,子帧#0和#1为backhaul上行子帧,通过PUSCH信道发送上行数 据包。根据R8规范的定时,PHICH位置应分别为子帧#4和#5,根据优选方案,FDD模式 backhaul链路帧结构的子帧#4和#5不能配置为下行backhaul子帧,因此对于帧结构设计 时将子帧#6和#7配置为下行子帧,第一确定单元24可以确定,对于子帧#0和#1的PHICH 位置,即上行数据反馈位置分别在子帧#6和#7。在下一个无线帧内重复上一个无线帧的配 置,Enb 10通过子帧#6和#7发送上行调度信息,根据R8规范,子帧#0和#1分别为被调 度的PUSCH位置。此外,对应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0和#1,子帧#6和#7按照先到先反馈 的原则进行反馈。对于FDD模式的回程链路非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不等于下行回程链 路子帧数,为了最小地影响RN到用户设备的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可以设置回程链路下行 子帧数大于上行子帧数,如图3实施例所示。如果一个上行子帧为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 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 20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eNB 10中发送该 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3ms (对应3个子帧长度 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为backhaul下行子帧,则确定单元优选确定该对应位置的下行子帧为发送上行数据反馈ACK/NACK的子帧;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下行子帧, 为了保证PHICH子帧(上行调度子帧)与重传或再初传(被调度的)PUSCH的延时最小,则 下一个无线帧内该子帧位置向前延时不小于3ms的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位置,所述 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于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换言之,根据对应上、下行子帧 之间的延时最小来确定与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下行子 帧。当然,该最小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在确定PHICH位置即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后,优选确定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 3ms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帧,则延 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 度的PUSCH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行调度子帧) 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依次向后。如图3所示,子帧#1和#2为上行backhaul子帧,第子帧#6、#7和#8为下行 backhaul子帧,如果子帧#1和#2发送PUSCH,根据R8规范,则第一确定单元22可以确定 子帧#5和#6为对于子帧#1、#2的上行数据反馈位置,即PHICH位置。但子帧#5的位置不 是下行backhaul子帧,因此确定PHICH在子帧#6、#7和#8。为了上行调度子帧与被调度 PUSCH的延时最小,根据第二个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1和#2,第二确定单元28分别确定#7 为对于子帧#1的发送调度信息位置,子帧#8为子帧#2的发送调度信息位置。图4和图5为TDD帧结构模式下本发明回程链路帧结构中上、下子帧位置确定示 例的示意图。其中,图4显示了 TDD模式下回程链路对称时本发明确定的上、下子帧位置, 即回程链路的上行HARQ定时关系示意图;图5显示了 TDD模式下回程链路非对称时本发明 确定的上、下行子帧位置,即回程链路的上行HARQ定时关系示意图。优选地,本发明确定的backhaul链路下行子帧可以不包括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 或传呼的子帧,例如TDD帧结构中的子帧#0、#1、#5和#6。对于TDD模式的回程链路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等于下行回程链路子 帧数。可以参考图4,其中图中利用M和“丨”代表RN 20用于backhaul下行传输的子帧, 优选为MB SFN子帧,表示RN从eNB接收;U和“丨”代表RN用于backhaul上行传输的子 帧,表示RN向eNB发送。如果一个上行子帧为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 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 20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eNB 10中发送该 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3ms (对应3个子帧长度 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子帧延时可以满足R8规范,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k-1) ms,其中k值如表1所示。优选地,确定相对于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延时满足R8规范的下 行backhaul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当然,如表1所示,对于TDD模式的不 同配置k也不同。如果延时(k-l)ms的位置或者不小于3ms的位置对应非backhaul下行子帧,则确 定延时不小于3ms或者满足R8规范的(k-l)ms的第一个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位置, 所述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应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这里,eNB 10发送上行数据调度信息的子帧与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在相同位 置,并且RN 20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例如PDCCH位置)为n,发送被调度重传数据的子帧(被调度PUSCH位置)为s。在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位置后,根据发送被调度数 据的上行子帧位置(PUSCH位置)以及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PHICH发送位 置),所述RN 20可以确定回程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与被调度数据对应的调度信息的下行子 帧位置m。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位置与发送调度信息子帧位置相同。根据发送调度信 息子帧的位置,可以确定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不小于3ms,或者不小于(k-l)ms(k值如表2所 示)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k-l)ms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帧, 则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确定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 行调度子帧)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依次向后。根据发送上行数据 反馈的子帧与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位置相同,以及发送调度信息的下行子帧与对应的发送 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之间具有不小于(k_l)个或者3个子帧长度的延时,来确定回程链 路帧结构中发送调度信息的下行子帧位置。图4的实施例给出了 TDD模式配置1用于backhaul子帧对称时的帧结构,子帧#3 和子帧#8为上行backhaul子帧,子帧#4和#9为下行backhaul子帧。对于确定子帧#3 发送上行数据包PUSCH,根据R8规范的定时关系,其对应的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为子 帧#9,子帧#9调度的上行子帧为子帧#3 ;对于子帧#8发送上行数据包PUSCH,根据R8规 范的定时关系,其对应的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为子帧#4,子帧#4调度的上行子帧为 子帧#8 ;上述帧结构的上、下行子帧之间满足R8规范的延时要求,上述HARQ定时能够采用 R8规范的定时关系。对于TDD模式的非对称设计,即backhaul链路上的下行子帧数不等于上行子帧 数,为了最小地影响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TDD配置的帧结构中下行子帧数多于上行子帧 数(配置6除外)。如果一个上行子帧η发送上行数据(PUSCH位置),则根据该位置可以确定发送该 上行数据的反馈的下行子帧,即在相对于该上行子帧延时为(k-l)ms(k值如表1所示)的 下行子帧位置(PHICH位置)。如果延时为(k-l)ms处不是下行backhaul子帧,为了保证上 行调度子帧(和PHICH子帧相同位置的PDCCH位置)与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和PUSCH 子帧相同的位置)延时最小,即从下一个无线帧中对应PUSCH位置的上行子帧s,与当前无 线帧中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m之间延时中,选择对应最小延时的下行子帧作为发送反 馈信息的下行子帧。例如,假设有j个backhaul上行子帧,1个backhaul下行子帧,1 > j, 当前需确定被调度数据的子帧为上行子帧的第i个子帧,则下行子帧中的第(i-j-i+i)个 子帧为与该子帧对应的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位置,所述当前确定的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 行子帧对于的该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位置依次向后。
在确定PHICH位置即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后,如果该PHICH子帧在R8规范中没 有上行调度关系,则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backhaul子帧为被调度 PUSCH位置;如果在R8规范中存在上行调度关系,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k-l)ms(k值如表 2所示)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k-l)ms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 帧,则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度的PUSCH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行调 度子帧)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依次向后。如图5所示,给出了 TDD模式配置3用于backhaul子帧非对称时的帧结构,其中子帧#3为上行backhaul子帧,子帧#7和#8为下行backhaul子帧。根据R8规范,子帧 #3对应的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在子帧#9,但子帧#9不是下行backhaul子帧,因此 PHICH的位置存在子帧#7或#8,为了让PHICH与重传或再初传等调度的PUSCH延时最小, 子帧#8为发送调度信息的位置;如果在子帧#8发送上行调度,按照R8规范,其调度的上行 子帧在子帧#2,但子帧#2不是上行backhaul子帧,因此在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的前提下, 配置上行子帧#3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上行HARQ定时关系设计包含但并不限于上述所有实施例。下面,参考图6,该图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基站_中继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和 下行子帧位置(步骤102);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 命令(步骤104);以及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上 发送上行数据(步骤106),其中n = m+k, k > 0,表示子帧个数。在步骤102中,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继节 点根据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或者,中 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上行和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下面,对本发明作出详细说明。首先,对RN到基站的回程(backhaul)链路帧结构说明如下。对于时分双工(TDD)模式的帧结构,可以从现有时分双工(TDD)模式的帧结构中, 选择至少一个上行子帧配置为eNB到RN的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并从所述TDD模式的帧结 构中,选择至少一个的下行子帧配置为用于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当然,除选择用作回程链路的上、下行子帧之外的子帧,TDD模式帧结构中剩余的 其他子帧仍保留其原有上、下行子帧配置关系,即用于中继节点到中继用户设备(RN-relay UE)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的原有子帧配置。具体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可以参考 图4和图5的实施例。对于频分双工(FDD)模式的帧结构可以从FDD模式的帧结构中选择至少一个子帧 配置为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并从所述FDD模式的帧结构中选择预定数量的子帧配置为回 程链路的下行子帧。这里,FDD模式帧结构中剩余的其他子帧仍保留其原有上、下行子帧配 置关系。具体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可以参考图2和图3的实施例。另外,中继节点还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s(s = m-v,v> 0)上发送至少一个 上行数据包T,其中v表示子帧个数。这时,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 NACK反馈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下面,将分别结合FDD模式和TDD模式下的回程链路上、下子帧配置,对本发明无 线通信方法中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n、子帧s和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的位置 确定给出详细说明。优选地,本发明确定的backhaul链路下行子帧可以不包括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 或传呼的子帧,例如FDD帧结构中的子帧#0、#4、#5和#9。对于FDD模式的回程链路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等于下行回程链路子 帧数。如果一个上行子帧n为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发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 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eNB中发送该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m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3ms (对应3个子帧长度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为backhaul下行子帧,则优选确定该对应位置的下行子帧为 发送上行数据反馈ACK/NACK的子帧;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下行子帧,则确定延 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位置,所述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 帧对应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依次向后是指,按照子帧时间增加 的方向推移,例如从子帧#4向#5移动是向后;反之为向前。这里,发送的上行传输命令包括对上行子帧η上传的数据进行调度的信息,或者 在基站接收上行子帧η上传的数据后对中继节点的反馈信息。如果接收成功,则在下行子 帧m上发出ACK的反馈,在接收出现错误时,则发出NACK的反馈信息,以要求中继节点进行 重新上传数据。发送上行调度信息的子帧与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在相同位置,。在确定发送 上行数据反馈的PHICH位置后,根据该下行子帧位置(PHICH发送位置),RN可以确定回程 链路帧结构中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确定相对于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PDCCH位置)延时为 3ms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不是backhaul上行子帧,则 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度的PUSCH位置,该上行调度信息子帧之后的其他 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对应于PHICH位置)对应的发送被调度数据的PUSCH依次向后。对于FDD模式的回程链路非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不等于下行回程链 路子帧数,为了最小地影响RN到用户设备的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可以设置回程链路下行 子帧数大于上行子帧数,如图3实施例所示。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如果一个上行子帧为backhaul链路帧结 构中发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 结构中,eNB中发送该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 3ms (对应3个子帧长度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 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为backhaul下行子帧,则优选确定该对应位置的下行子帧为 发送上行数据反馈ACK/NACK的子帧;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下行子帧,为了保证 PHICH子帧(上行调度子帧)与重传或再初传(被调度的)PUSCH的延时最小,则下一个无 线帧内该子帧位置向前延时不小于3ms的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位置,所述上行子帧 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于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换言之,根据对应上、下行子帧之间的延 时最小来确定与发送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对应的所述发送调度信息的下行子帧。当然, 该最小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在确定PHICH位置即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后,优选确定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 3ms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3ms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帧,则延 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度的PUSCH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行调度子帧) 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依次向后。对于TDD帧结构模式,优选地本发明确定的backhaul链路下行子帧可以不包括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或传呼的子帧,例如TDD帧结构中的子帧#0、#1、#5和#6。对于TDD模式的回程链路对称设计,即上行回程链路子帧数等于下行回程链路子 帧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 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如果一个上行子帧为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发 送上行数据的PUSCH信道的对应子帧,则根据该位置RN可以确定backhaul链路帧结构中, eNB中发送该上行数据对应反馈的下行子帧位置,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不小于3ms (对应 3个子帧长度延时)的下行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子帧延时可以满足R8规范,即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k-1) ms,其中k值如表1所示。优选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 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k-Ι长度与LTE技术规范相同。这里的LTE技 术规范为3GPP TS 26. 213,对应R8规范。确定相对于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延时满足R8规 范的下行backhaul子帧为对应的ACK/NACK反馈发送位置。当然,如表1所示,对于TDD模 式的不同配置k也不同。如果延时(k-l)ms的位置或者不小于3ms的位置对应非backhaul下行子帧,则确 定延时不小于3ms或者满足R8规范的(k-l)ms的第一个下行backhaul子帧为PHICH位置, 所述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应的PHICH位置依次向后。这里,eNB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与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在相同位置。在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位置,即PHICH发送位置后,可以确定发送调度 信息子帧位置,根据发送调度信息子帧的位置,可以确定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不小于3ms,或 者不小于(k-l)ms(k值如表2所示)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k-l)ms 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帧,则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确定为被调度的PUSCH 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行调度子帧)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 依次向后。对于TDD模式的非对称设计,即backhaul链路上的下行子帧数不等于上行子帧 数,为了最小地影响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TDD配置的帧结构中下行子帧数多于上行子帧 数(配置6除外)。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如果一个上行子帧发送上行数据(PUSO^i 置),则根据该位置可以确定发送该上行数据的反馈的下行子帧,即在相对于该上行子帧延 时为(k-l)ms(k值如表1所示)的下行子帧位置(PHICH位置)。如果延时为(k-l)ms处不 是下行backhaul子帧,为了保证上行调度子帧(和PHICH子帧相同位置的PDCCH位置)与 被调度数据的上行子帧(和PUSCH子帧相同的位置)延时最小,即从下一个无线帧中对应 PUSCH位置的上行子帧,与当前无线帧中发送上行数据反馈的子帧之间延时中,选择对应最 小延时的下行子帧作为发送反馈信息的下行子帧。例如,假设有m个backhaul上行子帧,η 个backhaul下行子帧,n>m,当前需确定被调度数据的子帧为上行子帧的第i个子帧,则 下行子帧中的第(η-m-i+l)个子帧为与该子帧对应的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位置,所述当前 确定的上行子帧之后的其他上行子帧对于的该发送调度信息的子帧位置依次向后。在确定PHICH位置即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子帧后,如果该PHICH子帧在R8规范中没 有上行调度关系,则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backhaul子帧为被调度 PUSCH位置;如果在R8规范中存在上行调度关系,相对于该子帧延时为(k-l)ms(k值如表2所示)的上行子帧为被调度的PUSCH位置;如果延时(k-l)ms的位置非backhaul上行子 帧,则延时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子帧被调度的PUSCH位置,所述PHICH子帧(或上行调 度子帧)之后的其他PHICH位置对应的被调度的PUSCH依次向后。图7给出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基站端,基站在一个回程链 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步骤202);并且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 上行子帧n(n = m+k,k > 0)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步骤204),其中k表示子 帧个数。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并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 资源分配。
另外,基站还可以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 (s = m-ν, ν > 0)上接收中继节 点发送的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Τ,ν表示子帧个数。这时,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 ACK/NACK反馈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当ACK/NACK反馈为NACK时,基站在回 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通过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上行和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所 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子帧m。、s和η所在的回程链路子帧位置。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时,基 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 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 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基站 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 间的延时k-Ι为3个子帧长度。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时,基 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 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并且,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 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 长度,优选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 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同样,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时,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 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 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与LTE技术规范相 同。并且,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k-Ι与LTE技术规范 相同。上文中提到的LTE技术规范均为3GPP TS 26. 213,对应R8规范。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时,基 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 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延时v-1与LTE技术规范相同。并且, 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优选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 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本发明针对基站-中继节点之间回程链路,确定了上行数据发送子帧位置、上行 数据反馈发送子帧位置、调度信息发送子帧位置以及被调度数据发送子帧位置,从而解决 了一些无法采用现有R8规范的定时关系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和/或调度的问题。本发明 可以实现基站与中继节点通过该定时关系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和/或调度,因此在接收 出现错误时可实现数据的重传,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和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基站-中继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和下行子帧位置;b)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以及c)中继节点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n=m+k,k>0)上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s(s = m-v, v > 0)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 T,其中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n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o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 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1等于3个子帧长度。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 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 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 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k-Ι长度与LTE技术规范 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 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 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长度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 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 帧s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 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中继节点接收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 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
1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 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n = m+k,k > 0)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在一个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 (s = m-v, ν > 0)上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 上行数据包Τ,ν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站向中继接点发送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和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 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 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为3个子帧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 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 数据的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 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与LTE技术规 范相同。
3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 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与LTE技术规范相 同。
3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 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的上行子帧s与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与LTE技术规 范相同。
3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k-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以及所述基站发送上行传输命令的下行子帧m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上行 数据包的上行子帧n之间的延时最小。
3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中继节点和基站所述中继节点,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 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n = m+k,k > 0)上根据所 述的上行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所述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以及在回程链 路的上行子帧n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进一步在回程链路的上行 子帧s (s = m-v, v > 0)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T,v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 子帧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基站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配置信肩、ο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基站的回程链路上行 和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中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45.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46.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以及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
47.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4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等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49.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上行子帧s与所述下行子帧m之间的延时v-1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5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工作模式下,所述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数目小于下行子帧数目; 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k-Ι不小于3个子帧长度; 以及所述下行子帧m与所述上行子帧η之间的延时最小。
51.一种中继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接收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η (n = m+k,k > 3)上根据所述的上行 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 (s = m-v,v> 3)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数 据包Τ,ν表示子帧个数;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ACK/NACK反馈为NACK ;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5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 (n = m+k,k > 3)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 数据传输,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上行调度信息;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传输;所述上行调度信息包括中继节点上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和频域资源分配。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s (s = m-v,v> 3)上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 至少一个上行数据包Τ,ν表示子帧个数; 所述上行传输命令为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传输。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ACK/NACK反馈为NACK ;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η上所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为所述数据包T的重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中继节点和基站中继节点用于确定回程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子帧配置;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下行子帧m上接收基站的上行传输命令;在回程链路的一个上行子帧n(n=m+k,k>0)上根据所述的上行传输命令发送上行数据,其中k表示子帧个数。基站在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m上给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传输命令;以及在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n上接收中继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本发明可以实现基站与RN通信的安全、可靠性。
文档编号H04W56/00GK101877881SQ20091008311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张文健, 沈祖康, 潘学明, 王立波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