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675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 统及天线单元。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系统中,通信基站的天线子系统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RU, Radio Remote Unit)和天线单元,RRU与天线单元相连,用于实现无线信号 的接收和发送。
目前存在双频段组网的情况,即上述天线子系统中包括两个分别工作在 不同频段的RRU。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支持双频段的RRU与天线单元组 成的天线子系统,该图示出的是八通道的情况。
RRU1和RRU2分别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均具备9个射频端口,具体包 括与各通道相对应的8个通道端口和1个校准端口 ,各个射频端口的接口连 接器采用N型接头。
天线单元101提供9个射频端口 ,具体包括8个通道端口和1个校准端 口,各个射频端口的接口连接器采用N型接头。天线单元101的内部设置 有天线耦合盘(图1未示出),该天线耦合盘以所述天线单元101的9个射 频端口作为对外接口 ,用于耦合各通道的信号,对智能天线的信号进行校准。 该天线耦合盘连接天线单元101内部用于接收和输出射频信号的馈电点。
分路合路器102内部有9个二合一/一分二装置,共提供27个射频端口 , 各个射频端口的接口连接器采用N型接头。
如图1所示,天线单元101上的射频端口与RRU1及RRU2上的射频端 口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跳线连接,施工时需要对每根跳线的接头进行对接、锁紧及结合处防水等处理。天线单元101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103上,RRU 1和RRU2也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103上,之后,RRU1和RRU2分别 通过射频线缆104与分路合路器102上对应的9个射频端口跳线连接,分路 合路器102上的另外9个射频端口通过射频线缆104与天线单元101的9个 射频端口跳线连接。
图1所示的天线子系统按照如下方式工作RRU1和RRU2输出的两个 频段的9路射频信号经分路合路器102合路后,输出给天线单元101对应的 9个射频端口;相反天线单元101的9个射频端口输出的信号经过分路合路 器102的分路后分别传送给RRU1和RRU2。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天线子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 两个不同频段的RRU通过外置分路合路器加射频线缆跳线的方式与 天线单元连接时,施工难度和工作量大大增加,尤其对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TD-SCDMA)系统中的多通道智能天线子系统,容易产生施工质量及可靠 性问题,且不便于拆装与维护,增加了成本。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 线子系统为例,工作在两个频段的RRU分别有9根射频线缆与分路合路器 跳线连接,分路合路器也有9根射频线缆与天线单元跳线连接,因此每个扇 区共需要27根射频线缆, 一般一个宏覆盖站点要三个扇区,则共需要81根 射频线缆,施工时每根射频线缆两端的接头都需要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在三 扇区情况下,天线单元、分路合路器和两个RRU有共162个接头需做防水 处理,施工工作量极大,可靠性方面也存在严重隐患。另外在拆装和维护时, 对每个RRU都需拆掉9个接头的防水胶带或冷缩套管,不仅施工难度非常 大,还使得安装、维护成本急剧增加。
2、 天线单元和每个RRU之间要经过两次射频线缆跳接,增加了转接次 数,导致额外增加了射频信号的损耗。
3、 两个RRU、分路合路器都属于相互分立的模块,施工时要分别考虑 如何安装,加上射频跳线较多,对安装环境、安装空间的要求较高。
4、 由于天线子系统中的射频线缆较多,使得视觉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能够 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单元,能够克服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工作在不同频段 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关键在于,
所述天线单元中设置有与天线单元内部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及作为所 述接入装置对外接口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三插拔连接件;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上设置有作为对外接口的第二插拔连接件,所述第 二射频拉远单元上设置有作为对外接口的第四插拔连接件;
所述第 一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中对应的 第 一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第四插拔连接件与所 述天线单元中对应的第三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具有天线子系统 的通道数加一个对接端口 ,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拔连 接件的对接端口数量相等、位置对应、且接头对接;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分别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 加一个对接端口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对
接端口数量相等、位置对应、且接头对接。
较佳地,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第二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 路器;
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ii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与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相连;
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与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其中两组对接端口分别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 述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接,第三组对接端 口连接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
较佳地,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天 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
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射频拉 远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
较佳地,所述接入装置包括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 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其中一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 接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第三组对接 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 接;所述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 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相 连接。
较佳地,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分 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 体。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 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 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接口端 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 频拉远单元的一侧;
或者,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 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 第 一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 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包括涵盖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一子 天线、及涵盖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二子天线;
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
所述第 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一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二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
第一子天线的中部;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线的中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射频拉 远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
较佳地,所述分路合路器为微带线分路合路器或腔体分路合路器。 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单元,内部包括馈电点;关键在于,该天线 单元包括
与所述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及作为该接入装置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 接件和第三插拔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 加一个对纟妄端口 。
较佳地,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第二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 路器;
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与分^各合路器的 一组对接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与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相连;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与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其中两组对接端口分别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 述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接,第三组对接端 口连接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
较佳地,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天
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
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接入装置包括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 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其中一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 接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第三组对接 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 接;
所述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 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相 连接。
较佳地,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天线耦合盘 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15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
天线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接口端 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
或者,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 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 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 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包括涵盖所述第 一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 一子 天线、及涵盖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二子天线;
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
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一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二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 第一子天线的中部;
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线的中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
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为微带线分路合路器或腔体分路 合路器。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子系统将传统的分路合路器置于天线单元 上,并与天线单元的耦合盘进行配合构成天线单元中的接入装置,或天线单 元内置两个子天线、由两个子天线的耦合盘构成天线单元的接入装置,将工
作在两个频段的RRU均采用插拔方式与天线单元连接,这样将使得本实用 新型中的天线子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线子系统为例,工作在频段1的第一 RRU和工作在频段2的第二 RRU均通过插拔方式与天线单元连接,无需射 频线缆跳线,因此每个扇区都不需要射频线缆,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了,且 可靠性也由此提高。另 一方面,第一 RRU和第二 RRU均通过卸下安装螺栓、 直接拔出即可,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
2、 天线单元与第一RRU和第二RRU盲插连接,天线内部跳线缩短, 因此降低了射频信号的损耗。
3、 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线单元上,施工时无需考虑分路合路器的安装 问题,再加上射频线缆数量的减少,使得对安装环境、安装空间的要求较低。
4、 由于射频线缆数量的减少,使得天线子系统的视觉效果较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支持双频段组网的RRU与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 子系统;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第一插拔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b为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 工作在不同频段的第一RRU和第二RRU。其中,天线单元中设置有与天线 单元内部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该接入装置以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三插拔 连接件为对外接口;第一RRU中设置有第二插拔连接件,第二RRU中设置 有第四插拔连接件;所述第一 RRU通过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天线单 元中对应的第一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所述第二 RRU的第四插拔连接 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中对应的第三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子系统将传统的分路合路器置于天线单元上,并与 天线单元的耦合盘进行配合构成天线单元中的接入装置,或天线单元内置两 个子天线、由两个子天线的耦合盘构成天线单元的接入装置,将工作在两个 频段的RRU均采用插拔方式与天线单元连接,这样将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 天线子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线子系统为例,工作在频段1的第一 RRU和工作在频段2的第二RRU均通过插拔方式与天线单元连接,无需射 频线缆跳线,因此每个扇区都不需要射频线缆,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了,且 可靠性也由此提高。另 一方面,第一 RRU和第二 RRU均通过卸下安装螺栓、 直接拔出即可,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
2、 天线单元与第一RRU和第二RRU盲插连接,天线内部跳线缩短, 因此降低了射频信号的损耗。
3、 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线单元上,施工时无需考虑分路合路器的安装 问题,再加上射频线缆数量的减少,使得对安装环境、安装空间的要求较低。
4、 由于射频线缆数量的减少,使得天线子系统的视觉效果较好。
下面针对接入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中天线子系统 的三个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三个实施例中,第一插拔连接件、第二插拔连接件、第三插拔 连接件和第四插拔连接件分别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对接端口 ,且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数量相等、 位置对应、接头对接,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 对接端口数量相等、位置对应、且接头对接。因此通过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
二插拔连接件可以实现第一 RRU与天线单元的盲插拔,通过第三插拔连接
件和第四插拔连接件可以实现第二RRU与天线单元的盲插拔。
上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天线子系统中包括天线单元1、工作在频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频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线单元1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 3上。天线单元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装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孔14 对应的安装孔及安装螺栓9。天线单元1的背面还设置有支撑柱17,主要在 安装第一 RRU2和第二 RRU 4时起粗定位和支撑作用,该支撑柱17的结构 属于已知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天线单元1中设置有与天线单元1内部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该接入 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ll、第二天线耦合盘12和分路合路器13。
第一天线耦合盘ll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并与第一插拔 连接件5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为天线单元1内部接口,数目与 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1内部的射频线缆与分路合 路器13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
图3a和图3b分别为一种第一插拔连接件5和一种第二插拔连接件7的 放大示意图,在这两幅图中均以天线子系统是八通道为例。如图3a所示, 第一插拔连接件5位于第一天线耦合盘11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 单元1的一侧,第一插拔连接件5的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粗导向销51,两个 精导向孔52位于靠近第一插拔连接件5的位置。如图3b所示,第二插拔连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离第一RRU 2的一侧,第二插拔连接件7的两侧还 设置有与粗导向销51配合的粗导向孔71、及与精导向孔51配合的精导向 销72。由于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的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属 于现有技术中的已知结构,因此这里不再详述。
第三插拔连接件5,及第四插拔连接件7,分别与上述第一插拔连接件5 及第二插拔连接件7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三插拔连接件5,位于第二天线耦合 盘12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1的一侧,第四插拔连接件7,的接口 端朝向背离第二RRU4的一侧。
第二天线耦合盘12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并与第三插拔连 接件5'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为天线单元1内部接口 ,数目与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1内部的射频线缆与分路合路 器13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
分路合路器13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11和第二天线耦合盘12之间、并与第二天线耦合盘12相邻且共用一 个壳体,以便于两者之间的互连和防水设计。分路合路器13上设置有三组 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相同数目的对接端口 ,其中分路合路器13的两组 对接端口分别通过天线单元1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 第二天线耦合盘12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接,分路合路器13的第三组对接 端口与天线单元l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相连接,该第三组对接端口为公共对 接端口。由于第二天线耦合盘12与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个壳体,且分路合 路器13位于天线背面中部,使第二RRU 4与第二天线耦合盘12之间、第 二天线耦合盘12之间与分路合路器13之间、分路合路器13与天线馈电点 之间跳线最短,进而减小了不必要的线缆损耗。
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天线耦合盘ll、第二天线耦合盘12和分路合路器 13是一种较佳的布置,基于不同实现手段,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天线耦合 盘11、第二天线耦合盘12和分路合路器13的具体位置也可以适当调整,
20比如,第一插拔连接件5位于第一RRU 2在图2中所示的安装状态的侧面 上部时、第三插拔连接件5'位于第二RRU 4在图2中所示的安装状态的侧 面上部时,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可以相邻设计、并设计在一 个壳体里,这样天线单元1的内部跳线较短、线缆损耗较小,此时第二天线 耦合盘12单独设计。当然,如不考虑天线单元1的内部跳线及线缆损耗问 题,可以在忽略第一插拔连接件5及第三插拔连接件5,位置的情况下,直接 将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相邻设计、并共用一个壳体。
本实施例一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第 二天线耦合盘12分别接收来自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的多通道射频信号 输出到分路合路器13,由分路合路器13进行合路后输出到天线单元1内部 的馈电点,或者分路合路器13把来自天线单元l馈电点的多通道宽频带信 号进行——分路,再由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第二天线耦合盘12输出给第一 RRU2和第二 RRU4。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天线子系统中包括天线单元1、工作在频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频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线单元1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 3上。天线单元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装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孔14 对应的安装孔及安装螺栓9。天线单元1的背面还设置有支撑柱17,主要在 安装第一 RRU2和第二 RRU4时起粗定位和支撑作用,该支撑柱17的结构 属于已知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天线单元1中设置有与天线单元1内部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该接入 装置包括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
天线耦合盘11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天线耦合盘11上 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 相等、并与天线单元l内部的馈电点相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与分路合路器13的公共对接端口相连接。
分路合路器13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与天线耦合盘ll位置相邻, 且天线耦合盘11与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个壳体设计,以便于两者之间的互 连和防水设计。分路合路器13上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为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其中一組对接端口通过天线单元1内 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天线耦合盘11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该组对接端口也 称为分路合路器13的公共对接端口。分路合路器13的另一组对接端口通过 天线单元1内部的射频线缆与第三插拔连接件5,连接,第三组对接端口与第 一插拔连接件5连接。由于第一天线耦合盘11与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个壳 体,且天线耦合盘11位于天线背面靠近中部,使第一RRU2与分路合路器 13之间、分路合路器13与天线耦合盘11之间、天线耦合盘ll与天线馈电 点之间跳线最短,进而减小了不必要的线缆损耗。
第一插拔连接件5、第二插拔连接件7、第三插拔连接件5'及第四插拔 连接件7,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只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拔连接件 5位于分路合路器13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1的一侧,第二插拔 连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离第一RRU 2的一侧,第三插拔连接件5,具有壳 体设计、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1的一侧, 第四插拔连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离第二RRU4的一侧。
本实施例二中,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是一种较佳的布置,基 于不同实现手段,根据实际RRU在天线背面的安装位置,各插拔连接件的 上下位置、线缆的损耗大小等情况,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的具体 位置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天线耦合盘11和分路合路器13也可以位于第 二RRU4—侧,此时第一插拔连接件5具有壳体设计。
本实施例二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分路合路器13分别接收 来自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的多通道射频信号进行合路,再由天线耦合 盘11将合路后的信号输出到天线单元1内部的馈电点;或者天线耦合盘11 将来自天线单元1内部馈电点的多通道宽频带信号输出给分路合路器13,由分路合路器13进行分路后分别输出给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天线子系统中包括天线单元1、工作在频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频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线单元1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 3上。天线单元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装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孔14 对应的安装孔及安装螺栓9。天线单元1的背面还设置有支撑柱17,主要在 安装第一RRU2和第二RRU4时起粗定位和支撑作用,该支撑柱17的结构 属于已知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天线单元1中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天线15和第二子天线16,第一 子天线15的工作频率涵盖第一 RRU 2的工作频率,第二子天线16的工作 频率涵盖第二RRU4的工作频率。
天线单元1中设置的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11和第二天线耦 合盘12。其中,与第一子天线15对应的为第一天线耦合盘11、与第二子天 线16对应为第二天线耦合盘12。
第一天线耦合盘11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尽量靠近第一子天线 15的中部位置,以减小第一子天线15的馈电点到第一天线耦合盘11的跳 线损耗。第一天线耦合盘11上设置有第一插拔连接件5和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第一插拔连接件5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第一天线耦合盘11的一 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并与第 一插拔连接件5 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相同,与第一子天 线15的馈电点连接。
第二天线耦合盘12位于天线单元1背面的外侧、并靠近第二子天线16 的中部。第一天线耦合盘12设置有第三插拔连接件5'及两组对接端口,其 中第三插拔连接件5'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 子系统的通道数N加一个、并与第三插拔连接件5'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N相同,与第二子天线16的馈电点相连接。
本实施例三中的天线子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天线耦合盘11接收 来自第一RRU2的多通道射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子天线15的々责电点,或者 第一天线耦合盘11接收来自第一子天线15的馈电点的多通道宽频带信号并 输出至第一RRU2;第二天线耦合盘12接收来自第二RRU4的多通道射频 信号并输出至第二子天线16的馈电点,或者第二天线耦合盘12接收来自第 二子天线16的馈电点的多通道宽频带信号并输出至第二RRU4。
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第一插拔连接件为插座端、第二插拔连接件为插 头端为例,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将第一插拔连接件作为插头端、第二 插拔连接件作为插座端,只要它们能够相互配合实现插拔即可。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分路合路器可以采用微带线方式或腔体方 式实现,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实现方式,把来自不同频段RRU 的多通道射频信号分别进行合路,或把来自天线单元的多通道宽频带信号进 行——分路。当选用不同实现方式的分路合路器时,需对应选择不同的安装 方式将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线单元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 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2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工作在不同频段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中设置有与天线单元内部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及作为所述接入装置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三插拔连接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上设置有作为对外接口的第二插拔连接件,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上设置有作为对外接口的第四插拔连接件;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中对应的第一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第四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中对应的第三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对接端口 ,所述第一 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数量相等、位置对应、 且接头对接;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分别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 加一个对接端口 ,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数量相等、位置对应、且接头对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 一天线耦合盘、第二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分路合路器的 一组对接端口相连;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与天线子述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接,第三组对接端 口连接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 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 侧;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 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 一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包括天 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其中一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 接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第三组对接 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 接;所述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相 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 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 侧、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 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 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接口端 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 频拉远单元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 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 第 一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 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一側。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包括涵盖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一子天线、及涵盖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工作频率的第二子天线;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 所述第 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一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二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子天线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线的中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 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 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插拔连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的 一侧。
12、 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 为微带线分路合路器或腔体分路合路器。
13、 一种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单元,内部包括馈电点;其特征在于, 该天线单元包括与所述馈电点连接的接入装置、及作为该接入装置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 接件和第三插拔连接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 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对接端口 。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 一天线耦合盘、第二天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与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 对接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 与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相连;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与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其中两组对接端口分别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 述第 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的 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接,第三组对接端 口连接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 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 侧;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天线耦 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 单元的一侧。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包括天 线耦合盘和分路合路器;所述分路合路器设置有三组对接端口 ,每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均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其中一组对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 接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第三组对接 端口通过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线缆与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一组对接端口跳线连 接;所述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线子 系统的通道数加一个、并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组对接端口连接,另一组对接 端口的数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天线单元内部各通道的馈电点相 连接。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 侧、与所述分路合路器相邻且共用一个壳体。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 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接口端 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具有壳体、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 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 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 的一侧。
21、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包括涵盖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工作频率的第一子天线、及涵盖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工作频率的第二子天线;所述接入装置包括第一天线耦合盘和第二天线耦合盘; 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一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设置有两组对接端口 ,其中 一组对接端口的数目为天 线子系统的通道数加一、并与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连接,另一组对接端口的数 目与天线子系统的通道数相同、并与第二子天线的馈电点连接。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位 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子天线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背面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线的中部。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
24、如权利要求15或18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为微带线分路合路器或腔体分路合路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双频段组网的天线子系统和天线单元。其中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工作在不同频段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均采用盲插拔方式与天线单元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施工难度和工作量小,施工质量及可靠性高,便于拆装与维护,射频信号的损耗相对较小,对安装环境、安装空间的要求较低,且视觉效果好。
文档编号H04W88/08GK201430214SQ2009201097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史文学, 维 周, 周瑞军, 寇新忠, 崔明波, 左克锋, 跃 李, 昕 王, 王大鹏, 王晓东, 王晓峰, 王溪澄, 窦志刚, 健 肖, 健 苏, 辛中华, 毅 金, 磊 金, 欣 马 申请人: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