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735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尤其涉及能够切换数字广播等的多种接收服务来视听的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1信道量的频带被分为13段,为了便携式电话等移动体接收机的稳定接收,进行仅利用该13段中的1段的1段部分接收服务(以下,称为1段广播)。另外,进行利用除去在1段广播中利用的1段外剩余的12段、在稳定接收方面比1 段广播差但以利用固定电视接收机的高精细(高清)节目的接收为目的的服务(以下称为 12段广播)。该12段广播和1段广播采用了种类互不相同的编码方式,但主要在同一时刻广播同一内容的节目。这样的广播方式称为同步广播(simultaneous broadcasting)。存在利用该同步广播的特征来接收数字广播的车载用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存在如下技术车载用的数字接收装置根据数字广播的接收状态等,切换12段广播和1段广播而输出到监视器(monitor)等显示装置,从而能够不依赖于数字广播的接收状态而继续进行视听对象的节目的视听。但是,在日本国内,在广播运用上,不存在将同步广播作为义务的规定,因此,有可能在12段广播和1段广播中同时刻广播不同内容的节目。因此,在以进行同步广播为前提、 无条件地切换12段广播和1段广播而输出的情况下,有可能从视听对象的节目切换为视听者不想要的节目。此时,将给视听者带来不协调感。因此,考虑这样的问题而提出如下广播接收装置判断同一信道中是否进行着同步广播,在判断为进行着同步广播时,切换12段广播和1段广播而输出(例如,专利文献 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比较12段广播中包含的声音数据的无音区间和1段广播中包含的声音数据的无音区间来检测是否为同步广播。这里,专利文献1中假定在规定时间以上的期间中无音状态继续的状况。具体而言,假定预先将广播波中包含的 TMCC(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Configuration Control)信号中有无同步广播状态作为控制信息来传送的状况。并且,假定在接收机侧参照该控制信息的状况、或12段广播和1段广播的接收状态均较差地发生了解码错误的状况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95468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广播接收装置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同步广播。即,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仅用TMCC信号中包含的部分接收标志(B27/ B26)的信息来检测出有部分接收,并判断为进行着同步广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广播站都在TMCC信号中设定表示同步广播的实施状况的信息,因此,即使进行着同步广播,也不能可靠地确定进行着同步广播。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无音状态继续的状况,仅假定没有进行面向12段广播或1段广播的广播的状况,和12段广播和1段广播的接收状态均较差地发生解码错误的状况。但是,这些状况以外,根据节目内容,同步广播状态也有无音状态继续的可能性。此时,难以与解码错误相区别,即使在没进行同步广播时也确定为同步广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能够更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并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该第一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一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一无音区间到该第一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第二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该第二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二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二无音区间到该第二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同步广播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同步广播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上述第一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本发明不仅作为装置来实现,也能作为具有这样的装置所具备的处理单元的电路或集成电路来实现,作为将构成该装置的处理单元做成步骤的方法来实现,或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这些步骤的程序来实现。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能够更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的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从声音波形中抽取声音特征数据的概念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从所抽取的无音区间生成声音特征数据的方法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同步广播判断部进行的同步广播的判断方法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用于说明直到同步广播判断部输出同步有无信息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说明直到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输出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说明考虑到12段广播与1段广播之间的广播时间的偏差的声音切换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以后,将广播接收装置作为车载用的广播接收装置来说明,但不限定于车载用,也能在家庭或便携设备等中使用。即,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不限于以下说明,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能采取各种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作为具有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功能的装置,在以下说明。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将1信道量的频带分为13个段,将其中12个段分配给面向固定的服务用,将剩余的1段分配给面向便携的服务用(例如移动体接收终端)。 即,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进行面向固定的服务即12段广播和面向便携的服务即1 段广播。12段广播中,影像和声音均采用MPEG2的编码方式。而1段广播中,影像采用 H. 264的编码方式,声音采用以低比特率也能进行高音域采样的MPEG(M0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2AAC+SBR 的编码方式。这里,12段广播的编码数据与1段广播的编码数据相比,品质高,但由于比特率高,所以耐噪声性弱,与广播站的距离远或周围有障碍物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移动体接收终端接收12段广播时有时难以继续良好的接收。而与此不同,1段广播的编码数据与12 段广播的编码数据相比具有如下特征,即比特率低,耐噪声性强,因此即使在与广播站的距离远或周围有障碍物时也难以受到影响。因此,移动体接收终端接收1段广播的情况与接收12段广播的情况相比能够继续良好的接收。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200具有经由电视广播接收天线10同时接收1个信道中包含的12段广播和1段广播的功能。还具有可靠地检测是否为通过接收到的12段广播和 1段广播而广播着同一节目的同步广播状态的功能。如图1所示,广播接收装置200包括调谐器/解调部20、传输解码器30、分路器 (demultiplexer) 40,AV解码器50、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 70、同步广播判断部80、视听对象选择部90和视听切换控制部100。调谐器/解调部20从利用电视广播接收天线10接收到的RF(Radi0Frequency) 信号中,抽取存在于所指定的信道的接收频带中的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调谐器/解调部20进行抽取出的OFDM信号的解调,从而取出关于所指定的特定的信道的广播波的数字信号。调谐器/解调部20从该数字信号中以包含12 段广播和1段广播这两方的13段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的形式来抽取,并输出到传输解码器30。另外,调谐器/解调部20检测电视广播接收天线10接收到的RF(Radic) Frequency)信号的接收电波灵敏度信息,并将检测出的接收电波灵敏度信息输出到视听对象选择部90。传输解码器30从利用调谐器/解调部20所抽取的13段TS中,分别抽取12段TS 和1段TS。传输解码器30将所抽取的12段TS和1段TS输出到分路器40。分路器40从由传输解码器30所输入的12段TS中,抽取12段广播所对应的12段用视频ES (Elementary Stream)和12段用音频ES。另外,分路器40从由传输解码器30 所输入的1段TS中,抽取1段广播所对应的1段用视频ES和1段用音频ES。并且,分路器 40将抽取出的12段用视频ES、12段用音频ES、1段用视频ES和1段用音频ES供给至AV 解码器50。图1中,在传输解码器30中,抽取并生成12段TS和1段TS这2条流,并输出到分路器40,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传输解码器30直接以13段TS的形式输出从调谐器 /解调部20所接收到的13段TS,并由分路器40将其分为12段用视频ES和12段用音频 ES,及1段用视频ES和1段用音频ES。AV解码器50包括12段广播用的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和12段用视频解码器53, 及1段广播用的1段用音频解码器52和1段用视频解码器M。AV解码器50能够利用这些结构对12段广播和1段广播同时进行解码处理。这里,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对从分路器40输入并以MPEG2-AAC形式编码后的12 段用音频ES进行解码。1段用音频解码器52对从分路器40输入并以MPEG2-AAC+SBR形式编码后的1段用音频ES进行解码。另外,12段用视频解码器53对从分路器40输入并以 MPEG2-Video形式编码后的12段用视频ES进行解码。1段用视频解码器M对从分路器40 输入并以H. 264形式编码后的1段用视频ES进行解码。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根据通过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所解码并输出的12 段广播用的声音数据(以下,记载为12段声音数据),生成12段声音数据的声音特征数据并输出。即,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根据从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输出的12段用声音数据,判断该声音数据是有音状态还是无音状态,进行该声音数据中包含的无音区间的抽取。并且,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计算无音区间间隔,该无音区间间隔表示该无音区间出现的间隔信息,即表示某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与下一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的时间差。另外,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输出包括抽取出的无音区间和计算出的间隔信息的 12段声音特征数据。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根据通过1段用音频解码器52所解码并输出的1段广播用的声音数据(以下记载为1段声音数据),生成1段广播的声音数据的声音特征信息并输出。即,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根据从1段用音频解码器52输出的1段用声音数据,判断该声音数据是有音状态还是无音状态,进行该声音数据中包含的无音区间的抽取。 并且,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计算间隔信息,该间隔信息表示该无音区间出现的间隔信息,即表示某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与下一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无音区间间隔。另外,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输出包括抽取出的无音区间和计算出的间隔信息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同步广播判断部80比较从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输入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和从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输入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同步广播判断部80输出同步有无信息,即在两方(12段和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类似时,输出表示同步状态(同步有信息)的信息;在两方的声音特征数据不类似时,输出表示非同步状态(同步无信息)的 fn息ο视听对象选择部90根据通过调谐器/解调部20检测出的接收电波灵敏度信息, 在12段广播和1段广播之间决定适当的视听对象。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视听对象切换有无信息和切换目标对象广播信息作为视听对象切换信息,该视听对象切换有无信息表示视听对象是否需要切换,该切换目标对象广播信息表示成为切换目标的对象的广播是12 段广播和1段广播中的哪一个。这里,作为选择适当的视听对象的方法,例如有如下这样的方法在12段广播和 1段广播的接收灵敏度均良好的情况下,为了对视听者提供更高精细的影像而将12段广播选择为视听对象。另外,作为其他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当接收灵敏度降低到12段广播的影像中发生噪声的程度时,判断为需要将视听对象从12段广播切换为1段广播,将1段广播选择为视听对象。另外,作为其他的选择的方法,例如还有如下方法经由远程控制外部输入I/F对视听对象选择部90进行指定,从而选择适当的视听对象。视听切换控制部100包括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和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 视听切换控制部100将12段广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或12段广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的某一个输出到监视器和扬声器。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根据从同步广播判断部80输入的同步有无信息和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入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选择由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解码后的12段用声音数据和由1段用音频解码器52解码后的1段用声音数据中的某一个,作为声音数据输出到扬声器。另外,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作为广播切换信息而向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输出广播种别信息和广播切换定时信息,该广播种别信息表示输出的声音数据所对应的广播是12段广播和1段广播中的哪一个,该广播切换定时信息用于与声音数据的输出联动而在12段影像和1段影像间切换影像数据输出。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根据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输入的广播切换信息, 选择由12段用视频解码器53解码后的12段用影像数据和由1段用视频解码器M解码后的1段用影像数据中的某一个,作为影像数据输出到监视器。广播接收装置200如上述那样构成。接着,说明分别在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中生成12段声音特征数据、在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中生成1段声音特征数据的方法的1例。另外,1段声音特征数据和12段声音特征数据用于在同步广播判断部80中判断是否属于同步广播。图2是用于说明从声音波形抽取声音特征数据的概念的图。如上所述,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根据从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输出的12 段用声音数据判断该声音数据是有音状态还是无音状态。另外,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 70根据从1段用音频解码器52输出的1段用声音数据判断该声音数据是有音状态还是无音状态。如图2(a)所示,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将从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输出的 12段用声音数据转换为声音波形信息,在该声音波形处于相当于无音状态的声级以下时, 判断为无音状态。由此,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进行无音区间的检测。另外,如图2(b) 所示,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与12段声音数据同样地进行1段用声音数据的判断。由此,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进行无音区间的检测。另外,关于无音状态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是其他检测方法。这里,图2(a)和图2(b)中,在比1段用声音数据及其波形晚的时刻记载12段用声音数据及其波形。这是由于现在日本国内所实施的同步广播的运用就是那样,图示出符合该状况的记载。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抽取出的无音区间生成声音特征数据的方法的图。图3(b)所示的表(a)是抽取出关于无音区间的信息的12段声音无音区间管理表,该无音区间是利用将图3(a)所示的12段用声音数据转换而得到的声音波形来检测出的。图3(d)所示的表(b)是抽取出关于无音区间的信息的1段声音无音区间管理表,该无音区间是利用将1段用声音数据转换而得到的声音波形来检测出的。这里,关于抽取出的无音区间的信息,对于12段声音数据和1段声音数据,分别用按检测出的顺序升序分配的区间No、属于区间No的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即无音区间开始时刻、属于区间No的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即无音区间结束时刻这3个信息来管理。另外, 无音区间的表现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无音区间开始时刻和表示该期间的信息的组合来表现等其他方法。图3(b) 图3(e)中,无音区间开始时刻和无音区间结束时刻用16进制的数值来表现。图3(b) 图3(e)中,关于记载为OxFFFFFFFF的项目,表示相应的无音区间已不存在。另外,图3 (c)所示的表(c)是由图3(b)所示的表(a)生成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 另外,表(c)是对12段声音特征数据中包含的12段的声音无音区间长度和声音无音区间间隔进行管理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用该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来管理的信息通过图3(b)所示的表(a)、即12 段声音无音区间管理表而生成。具体而言,图3(c)的表(c)所示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中,按每个以升序分配的区间No来管理无音区间长度和无音区间间隔。根据12段声音无音区间管理表表(a)的对应的区间No中的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和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的差信息来计算无音区间长度。根据12段声音无音区间管理表表(a)的对应的区间 No+1中的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和区间No的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的差信息来计算无音区间间隔。这样生成的图3(c)的表(c)所示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的数据从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作为12段声音特征数据而被输出。另一方面,图3(e)所示的表(d)是由图3(d)所示的表(b)生成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另外,表(d)是对1段声音特征数据中包含的1段的声音无音区间长度和声音无音区间间隔进行管理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图3(e)所示的表(d)的生成方法和用1 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来管理的信息由于与上述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这样生成的图3(e)的表(d)所示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的数据从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作为1段声音特征数据而输出。接着,说明同步广播判断部80进行的同步广播的判断方法。同步广播的判断用从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输出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数据)和从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输出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数据) 来进行。图4是用于说明在同步广播判断部进行的同步广播的判断方法的图。图4示出具体的判断方法。即,同步广播判断部80按对1段声音特征数据和12段声音特征数据进行管理的各管理表的每个区间No,分别对无音区间长度和无音区间间隔进行比较。并且,同步广播判断部80对管理1段声音特征数据和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中包含的所有区间 No,仅在确认了一致时判断为同步广播。这样,基于对声音特征数据进行比较的类似度,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另外,关于同步广播判断方法,作为比较声音特征数据的类似的具体方法,可以用该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判断。接着,说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中作为输出对象的声音数据的选择方法的一例。图5是用于说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最初,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取得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并且,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根据取得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来判断是否发生了从12 段用声音数据向1段用声音数据切换、或从1段用声音数据向12段用声音数据切换的切换请求(SlO)。这里,表示SlO的判断方法的一例。即,在广播接收装置200中的某存储区域中预先确保声音数据输出对象存储区域,作为当前输出对象的声音数据为1段用声音数据时记录为“0”,为12段用声音数据时记录为“1”。另外,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也用这2值来表现。此时,在SlO中,当声音数据输出对象存储区域的值与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的值不一致时,判断为发生视听对象的切换,进入 S11,当一致时结束处理。接着,在判断为发生了切换请求时,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用从同步广播判断部80输出的同步有无信息,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状态(Sll)。另外,在判断为没有发生切换请求时,结束处理。这里,表示Sll中的判断方法的一例。即,同步有无信息在由同步广播判断部80 判断为同步状态时输出“1”,在判断为不是同步状态时输出“0”。此时,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根据该2值信息,在来自同步广播判断部80的输出中取得“1”时,用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的值对SlO中取得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的值进行改写处理,然后进入S12。另外,在来自同步广播判断部80的输出中取得“0”时,结束处理。对同步广播判断部80输出的同步有无信息进行输出的处理,将在后面说明,因此这里省略说明。接着,在Sll中判断为是同步广播状态时,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确定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是12段广播还是1段广播(S12)。这里,表示S12的确定方法的一例。即,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根据Sll中取得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进行确定,当视听对象切换信息为“1”时,进入S13,当视听对象切换信息为“0”时,进入S14。在确定了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是12段广播时,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进行向12 段声音数据输出的切换处理(S13)。这里,S13中的该切换处理是例如对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向与外部连接的扬声器等设备输出的声音数据进行切换的处理。具体而言,首先,将从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输出的12段用声音数据、和从1段用音频解码器52输出的1段用声音数据这两方输入到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接着,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在被这样输入的状态下,使以往输出的1段用声音数据的输出停止,取而代之,进行仅将12段用声音数据输出的处理,由此进行S13中的切换处理。接着,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将输出的声音数据切换为12段用声音数据后,进入S15。另外,停止1段用声音数据的输出后开始12段用声音数据的输出这一过程可以是该方法以外的方法。另一方面,在确定了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为1段广播时,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 进行向ι段声音数据输出的切换处理(S14)。这里,S14中的该切换处理是这样的处理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将以往输出的 12段用的声音数据的输出停止,取而代之进行仅输出1段用的声音数据的处理。然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将输出的声音数据切换为1段用声音数据后,进入S15。另外,停止12段用声音数据的输出后开始1段用声音数据的输出这一过程也可以是该方法以外的方法。接着,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进行广播切换发生信息的生成(S15)。该广播切换发生信息的生成是生成用于进行影像数据输出控制的信息的处理。并且,用于进行影像数据输出控制的信息为了向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传递而生成。用于进行影像数据输出控制的信息包括根据从同步广播判断部80输出的同步有无信息、和从视听对象选择部90输出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的信息而发生了视听对象切换的情况。另外, 还包括声音数据的输出从12段用声音数据切换为1段用声音数据的情况,或从1段用声音数据切换为12段用声音数据的情况。这里,表示S14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的生成方法的一例。即,输出对象的声音数据为1段用声音数据时用“0”、为12段用声音数据时用“1”这2值来表现,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将某一个输出到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如以上那样进行处理。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作为判断某时刻的输出对象声音并根据需要切换输出声音的处理来说明了图5的处理。但是,实际上,需要不间断地或以一定周期监视来自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的视听对象切换信息,在需要监视的时刻进行图5的处理。另外,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中的输出声音选择方法,只要反映出判断同步广播的有无的结果,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方法以外的方法。接着,说明S15中的对是否为同步广播状态的判断处理的1例。图6是用于说明直到同步广播判断部输出同步有无信息为止的处理的1例的流程图。最初,同步广播判断部80对1段和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进行比较(SllO)。即,同步广播判断部80对从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输入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和从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输入的1段声音特征数据进行比较。接着,同步广播判断部80判断12段和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是否类似(Slll)。同步广播判断部80在12段和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类似时(S111中的“是”时), 判断为同步广播(同步有)(SlU)。同步广播判断部80在12段和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不类似时(S111中的“否”时),判断为不是同步广播(同步无)(S113)。这里,表示Slll的判断方法的一例(图4的例)。即,同步广播判断部80按管理1段声音特征数据和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各管理表的每个区间No,分别比较无音区间长度和无音区间间隔。并且,同步广播判断部80对管理1段声音特征数据和12段声音特征数据的管理表中包含的所有区间No,仅在确认了一致时判断为同步广播(S112)。另外,关于Slll中的判断方法,只要是对声音特征数据的类似进行比较的方法, 也可以用该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判断。例如,即使12段与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的类似度没有达到一致,只要比预先确定的基准值高,就可以判断为同步广播。另外,例如,作为声音特征数据的类似度,可以根据无音区间间隔中的声音数据或波形数据的类似度来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另外,无音区间间隔也是有音区间,所以也可以进一步取得表示无音区间间隔中的声音数据或声音波形数据的类似度的程度的有音区间类似度信息,根据有音区间类似度信息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接着,同步广播判断部80将Slll的判断结果作为同步有无信息来输出(S114)。如上所述,同步广播判断部80进行输出同步有无信息的处理。接着,说明SllO中的1段和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的计算方法。图7是用于说明直到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输出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为止的处理的1例的流程图。最初,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监视通过12段用音频解码器51解码后的12 段声音数据的状态(SllOO)。接着,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判断12段用声音数据是否为无音状态 (SllOl)。在判断为不是无音状态(有音状态)时(S1101中“否”的情况),返回到S1100。接着,当判断为12段用声音数据是无音状态时,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进行该声音数据中包含的无音区间的抽取(S1102)。接着,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计算抽取出的无音区间的长度即无音区间长度(S1103)。然后,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计算无音区间间隔(S1104),该无音区间间隔表示抽取出的无音区间的开始时刻和前一个抽取出的无音区间的结束时刻的差。接着,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将S1103和S1104计算出的结果即无音区间长度和无音区间间隔作为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之一,输出到同步广播判断部80(S1105)。如上所述,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进行直到输出12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为止的处理。另外,直到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输出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为止的处理与图 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接着,说明在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中作为输出对象的影像数据的选择方法的一例。图8是用于说明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最初,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取得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输出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并且,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根据所取得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来判断是否发生了从12段用影像数据向1段用影像数据的声音输出切换请求、或从1段用影像数据向12 段用影像数据的声音输出切换请求(S20)。这里,表示S20中的判断方法的一例。即,在广播接收装置200中的某存储区域中预先确保影像数据输出对象存储区域,在作为当前输出对象的影像数据为1段用影像数据时记录为“0”、为12段用影像数据时记录为“1”。另外,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输出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也由该2值来表现。此时,S20中,当影像数据输出对象存储区域的值与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输出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的值不一致时,判断为发生视听对象的切换并发生了声音输出切换请求,进入S21,当一致时结束处理。接着,当在S20中判断为发生了声音输出切换请求时,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确定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是12段广播还是1段广播(S21)。这里,表示S21的确定方法的一例。即,根据从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1输出的广播切换发生信息来确定,当视听对象切换信息为“1”时,进入S22,当视听对象切换信息为 “0”时,进入S23。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在确定了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为12段广播时,进行向12 段影像数据输出的切换处理(S22)。这里,S22中的该切换处理,是例如对从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输出到与外部连接的监视器等设备的影像数据进行切换的处理。具体而言,首先,从12段用视频解码器53输出的12段用影像数据、和从1段用视频解码器M输出的1段用影像数据这两方被输入到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接着,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在被这样输入的状态下,使以往输出的1段用影像数据的输出停止, 取而代之进行只输出12段用影像数据的处理,从而进行S22中的切换处理。接着,在将来自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的输出切换为12段用影像数据后,结束处理。另外,停止1段用影像数据的输出后开始12段用影像数据的输出的这一过程,也可以是该方法以外的方法。另一方面,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在确定了切换目标对象的广播为1段广播时, 进行向1段影像数据输出的切换处理(S23)。S23中的该切换处理是如下处理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将以往输出的12段用的影像数据的输出停止,取而代之仅输出1段用的影像数据。然后,在将来自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的输出切换为1段用的影像数据后,结束处理。另外,停止12段用影像数据的输出后开始1段用影像数据的输出的这一过程,也可以是该方法以外的方法。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如以上那样进行处理。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示的广播接收装置200根据12段和1段的声音特征数据是否类似,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状态。因此,即使是存在例如在TMCC信号中不设置表示同步广播的实施状况的信息、不进行同步广播的广播站的情况下,也能判断12段广播和1段广播是否属于同步广播。另外,即使是无音状态继续的同步广播状态,在属于同步广播时, 也能可靠地判断是同步广播,能够将视听对象从12段广播切换为1段广播,或从1段广播切换为12段广播。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实现能够更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的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实施方式2)接着,实施方式2中,说明用实施方式1的结构进行同步广播状态下的从12段广播向1段广播的视听切换时,考虑两者的时间偏差,不给视听者带来不协调感的从12段广播向1段广播切换的方法。
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上所述,当前日本国内正实施的同步广播的运用中,12段广播和1段广播的广播时间有偏差。并且,同步广播状态的12段广播与1段广播间的广播时间的偏差可以作为在判断是否属于同步广播的过程中(例如图3(a) 图3(e))生成的无音区间结束时刻与无音区间开始时刻的差信息来抽取。图9是用于说明考虑了 12段广播和1段广播之间的广播时间的偏差的声音切换例的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2中,在12段声音输出时,当发生了将视听切换为1段声音输出的切换请求时,不立即切换到1段声音输出,而是在经过暂时不输出声音的静音状态后,开始1段声音输出。此时的静音期间由计算无音区间间隔时抽取出的12段声音特征数据与1段声音特征数据的无音区间开始时刻的差来决定。即,计算出的该差的时间的静音过后开始1段声音输出。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不仅能够判断为属于同步广播状态并识别为同一内容的节目而进行视听对象的切换,还能够防止通过12段广播已输出的声音被切换为1段广播后再一次被输出而重复听到的现象。另外,关于从1段广播向12段广播的切换,由于1段广播与12段广播相比相对滞后地被广播,所以在发生了视听对象切换请求时,也可以立即进行切换。还可以以1段广播或12段广播中的某一方进入了无音区间的定时来进行切换。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派生,以声音输出为基准,对与声音对应的影像也防止相同影像通过12段广播和1段广播而被显示2次的重复,从而能够进一步消除从12段广播切换为1段广播时的视听者的不协调感。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实现能更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的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并且,通过在从12段广播向1段广播切换时进行静音处理,能够消除视听者的不协调感。另外,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说明了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更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同步广播的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但不限于此。对于海外,在电视广播标准中采用了同步广播方式的情况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电路,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实施于本实施方式,或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筑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用于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尤其能用于能够切换数字广播等的特定信道中的12段广播和1段广播来进行视听的广播接收电路和广播接收装置。符号说明10电视广播接收天线20调谐器/解调部30传输解码器40分路器
50AV 解码器5112段用音频解码器521段用音频解码器5312段用视频解码器541段用视频解码器60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80同步广播判断部90视听对象选择部100视听切换控制部101声音数据输出控制部102影像数据输出控制部200广播接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广播接收电路,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该第一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一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一无音区间到该第一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第二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该第二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二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二无音区间到该第二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同步广播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同步广播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上述第一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广播判断部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所表示的时间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所表示的时间,在类似度高于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广播波是同步广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同步广播判断部还进行如下动作抽取上述第一间隔信息所表示的时间的有音区间中的上述第一声音数据; 抽取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所表示的时间的有音区间中的上述第二声音数据;以及根据有音区间类似度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该有音区间类似度信息表示对抽取出的该第一声音数据和抽取出的该第二声音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的类似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广播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控制部还进行如下动作在进行从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影像声音数据向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影像声音数据的输出切换时,根据上述第一抽取部抽取出的上述第一声音数据的第一无音区间、 与上述第二抽取部抽取出的上述第二声音数据中与该第一无音区间成对的第二无音区间之间的差信息,对从上述第一声音数据向上述第二声音数据切换声音输出的期间的声音输出进行静音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播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对从上述第一声音数据向上述第二声音数据切换声音输出的期间的声音输出进行了静音处理时,上述切换控制部对从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影像数据向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影像数据切换影像输出的期间的影像输出进行静止图像输出处理,该静止图像输出处理输出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是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影像数据的影像的一个画
6. 一种广播接收装置,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该第一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一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一无音区间到该第一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第二抽取部,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该第二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二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二无音区间到该第二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同步广播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同步广播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上述第一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广播接收方法,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抽取步骤,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该第一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一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一无音区间到该第一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第二抽取步骤,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该第二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二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二无音区间到该第二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同步广播判断步骤,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切换控制步骤,根据上述同步广播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上述第一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
9.一种程序,用于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并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第一抽取步骤,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该第一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一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一无音区间到该第一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第二抽取步骤,根据包含在上述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该第二无音区间表示,表示声音大小的声级在预先确定的声级以下的区间,该第二间隔信息表示,从上述第二无音区间到该第二无音区间的下一无音区间为止的时间;同步广播判断步骤,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间隔信息和上述第二间隔信息,来判断上述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切换控制步骤,根据上述同步广播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上述第一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广播接收装置(200)接收包含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的广播波并输出上述第一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和上述第二服务中包含的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包括第一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60),根据包含在第一服务中的第一声音数据,抽取第一无音区间和第一间隔信息;第二声音数据特征抽取部(70),根据包含在第二服务中的第二声音数据,抽取第二无音区间和第二间隔信息;同步广播判断部(80),对第一间隔信息和第二间隔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广播波是否为同步广播;以及视听切换控制部(100),根据同步广播判断部(80)的判断结果,进行输出第一影像声音和第二影像声音中的某一个的输出的切换。
文档编号H04N5/46GK102210142SQ20098014423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
发明者河合宏纪, 高山秀一, 黑田惠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