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

文档序号:759136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扰码分配的码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就是采用不同的码字来区分不同 小区的用户、信道信息,因此扰码规划和优化是CDMA系统网络规划和优化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而在TD-SCDMA中扰码长度较短,扩频加扰后形成的复合码中存在重码的可能,因此 TD-SCDMA系统的码字是以扰码组的形式进行规划和优化的,同时扰码规划还必须与下行同 步码规划同时考虑。在3GPP规范的TD-SCDMA系统中,表1给出了各种码资源的固定对应关系。在表 1中的约束关系下,扰码分配还要求相邻小区没有重复的扰码和下行导频码。在TD-SCDMA 中,基站或者移动终端在无线接口发送的信号,要先进行扩频和加扰处理后才送去调制,就 是首先用可变扩频因子(OVSF)信道化码将符号进行展宽,然后再进行比特加扰。OVSF码与 扰码按位相乘得到复合码作用在用户信息上,起到扩频作用。表1TD-SCDMA码资源间关系表
码 组对应的码字下行同步码ID上行同步码ID扰码ID基本的Midamble码ID第 1 组00...700112233第 2 组18...1544556677...第 32 组31248 …255124124125125126126127127 针对实际应用,需要首先选定扩频比(SF),目前SF通常选取2、4、8或16等。当SF =16时,128个扰码与16个扩频码相乘所得的复合码集合中,实际上只有12个不同的复合 码集合。一个集合中的任一复合码与另一集合中的任一复合码都不同,而集合内部的扰码 则可能在某些码道上的复合码为重码。相应地,根据扩频比为16的复合码集合,申请号为 200610077576. 3的中国专利申请给出了 128个扰码的12个分组情况,如表2所示。128个扰码在SF分别为1、2、4、8、16时复合码分组情况如表3所示。表2 128个扰码的分组情况(SF = 16)
权利要求
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相对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2)采用基于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对CDMA系统进行重码判定;3)采用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选择用于相邻小区的扰码组,分配性能好的码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1)中,所述进行相对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码字信号的周期N;(2)产生时延T后的信号由原信号周期移位得到;(3)假设两个复合码的码字分别为C1和C2,由如下公式得到码间的相关性NYc C晰,C2) = ^--其中,C1是一个N维向量,表示为[C11, C12,-C1N], C2是一个N维向量,表示为[C21,。22'…。2Ν]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2)中,所述采用基于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对CDMA系统进行重码判定,其具体方法如 下(1)获取相邻小区的相对距离区间[S1,S2];(2)计算该距离区间对应的相对时延区间[T1,T2];(3)计算时延区间[T1,T2]内码间互相关性;(4)在上述区间的某一时延下,若两个码字间最大互相关性为1,则认为这两个码字为 重码,因而相邻小区不能同时分配这两个码字对应的扰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3)中,所述采用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选择用于相邻小区的扰码组,分配性 能较好的码字,其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时延区间[T1,T2]内的重码分组的情况,得到可以进行分配的几个码组;(2)根据码组与下行导频码的对应关系,得到相应的几个下行导频码;(3)并根据邻小区的下行导频码分配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下行导频码;(4)在上述选择的下行导频码对应的码组中选取性能较好的码字。
全文摘要
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涉及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进行相对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采用基于时延码间相关性分析,对CDMA系统进行重码判定;采用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选择用于相邻小区的扰码组,分配性能好的码字。其突出优点在于提供了基于多时延重码的码规划方法。主要是基于相对距离对多时延码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对距离范围内的不同时延下的扰码分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码规划,避免了因时延而产生的干扰,从而提高了分配质量。因此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网络的规划质量,进而提升系统的总体运行性能。
文档编号H04J13/00GK101951608SQ201010510368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姚彦, 张远见, 袁雁南, 高志斌, 黄联芬 申请人:厦门大学;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