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产生装置及图像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797215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产生装置及图像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特别是涉及将深度图像群组化以及自动调整立体图像以增进视觉效果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立体显示器的发展,立体图像的处理也愈来愈重要。一般而言,立体图像的取得可通过几种方式,例如利用可得到深度信息的深度摄影机进行拍摄、由模拟人类双眼视觉的双摄影机进行拍摄、或是由二维图像经过适当的图像处理以得到立体图像。如图1A所示,由二维图像转换至立体图像的处理过程可约略分为几个步骤:图像缩小、边缘检测(edge detection)、线划追踪(line tracing)、深度指派(depth assignment)、深度图像放大及平滑化、横向偏移(lateral shifting),当深度图像建立之后,即可与原本的二维图像结合以产生立体图像(stereoscopic image)。传统由二维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的算法也可通过建立空间模型、边缘检测、计算消失点等方式,通过对一张或多张图像的分析来建立深度图像。如图1B所示,视觉深度感知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一般而言,二维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的深度图往往是针对几项心理因素以进行算法的运算。举例来说,在心理因素上往往会认为黄色物体、移动量大的物体或大物体的景深最浅,反过来说,在心理因素上也会认为蓝色物体、移动量小的物体或小物体的景深最深,而且材质接近会视为景深相同。更进一步,景深信息为立体图像显示技术中的关键,然而当深度图产生之后,仅能定义出图像中的各物体的相对关系,但传统立体图像显示技术往往只着重于如何产生正确景深的产生方式,但却鲜少利用景深信息以进一步处理立体图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以及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套用对应的的一深度参数,以据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一图像调整器,用以对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一立体图像绘制器,用以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的上述多个群组,将该第一图像对应地划分为上述多个群组;对该第一图像中的上述多个群组套用的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以及依据该第二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其中该图像分类器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的上述多个群组,将该第一图像对应地划分为上述多个群组;一图像调整器,用以对该第一图像中的上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图像调整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以及一立体图像绘制器,依据该第二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其中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与一显示装置的一相对位置;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一图像调整器,用以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其中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与一显示装置的一相对位置,其中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将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一立体图像绘制器,用以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可将深度图像群组化并自动调整立体图像,从而增进视觉效果。


图1A是显示将二维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的传统算法的流程图。图1B是显示视觉深度感知因素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产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3A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深度图像的区域式划分的示意图。图3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深度图像的深度式划分的示意图。图3C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深度图像的对象式划分的示意图。图3D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深度图像中的遮蔽物体的示意图。图4A 图4C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5A 图5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整观赏位置的示意图。图6A 图6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7A 图7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深度参数及图像参数的图表。主要附图标记说明200:图像产生装置;210:深度分析器;220:立体图像绘制器;230:深度分类器;240:图像调整器;300 350、500 570:深度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产生装置200。图像产生装置200还包括一深度分析器210及一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深度分析器210接收输入图像(可为纯二维图像或立体图像),并依据输入图像产生一二维图像及对应的深度图像。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接收由深度分析器210所产生的二维图像及对应的深度图像,以产生对应的立体图像。在一实施例中,图像产生装置200还包括一深度分类器230及一图像调整器240,深度分类器230是依据深度图像中的图像特征,将深度图像的图像内容划分为多个组别(或区域),其中各组别的内容包括分类组数,以及各组号对应的像素(或是各像素所对应的组数),图像调整器240并通过一判断机制或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取得分类组数、深度参数以及图像参数。在立体图像绘制器220绘制立体图像前,图像调整器240依据所取得的深度参数及图像参数,分别对深度图像或二维图像进行调整,使得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所绘制出的立体图像具有不同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深度分类器230具有三种方式将深度图像的图像内容划分为多个群组。第一种划分方式为区域式,意即在深度图像中以二维空间直接划分。举例来说,若图像的大小为1920x1080,深度图像的群组划分可为上方1/4、中间1/2、下方1/4共三个群组(如图3A的深度图像320),或是在深度图像的中间划分出一宽度为800且高度为500的一区域,其余部分为另一区(如图3A的深度图像300),亦或是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对深度图像进行划分(如图3A中的深度图像31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种划分方式为深度式,意即对深度图像进行分析,抓取出特定灰阶值所对应的群组。举例来说,深度图像为一灰阶图像,在一实施例中,深度分类器230可撷取深度图像中的灰阶值介于180至255的区域,并将其标示为一区域,深度图像的其他部分则另成一区域,图3B中的深度图像330、340及350是显示不同灰阶值范围所对应的划分区域,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三种划分方式为对象式,意即深度分类器230检测深度图像中的全域的景深内容,并通过前景检测(foreground detection)以划分出前景对象及背景对象,亦或是结合前后二维图像所对应的多张深度图像,检测出灰阶范围相同的区域的移动,以分析出动态对象或重复对象,例如动态大的对象、动态小的对象及不动的对象。举例来说,如图3C所示,深度分类器230可依据动态将不同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群组,在深度图像360、370及380中,人物、车子、地面可分别为前景对象。如图3D所示,对象A在深度图像中遮住对象B及对象C,深度分类器230可由此相对关系得知对象A为前景对象。对象的辨识方式可参考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仅采用遮挡辨识及动态程度辨识的方法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又一实施例中,深度分类器230还可结合区域式及深度式的划分方式以划分深度图像的群组,举例来说,深度分类器230可在图3A中的深度图像300的中间区域寻找一特定深度范围(例如灰阶值介于150至200之间的深度范围)以进一步划分群组,深度分类器230也可使用区域式及深度式所划分区域的交集。又,深度分类器230还可交叉配合对象式、区域式及深度式的划分方式,以划分深度图像的群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当深度分类器230将深度图像划分为不同区域后,也可得知在深度图像中所划分的各群组在二维图像中也有一对应群组(或对应的群组区域),图像调整器240即可对深度图像中的不同群组套用深度参数,及/或对深度图像所对应的二维图像的对应群组套用图像参数,意即图像调整器240可针对深度图像及/或二维图像进行调整。举例来说,深度参数为调整深度图像的对比、亮度、Gamma、锐利度(sharpness)或抑制噪声(noise reduction)等参数,而图像参数为调整二维图像的对比、亮度、Gamma、锐利度、抑制噪声、饱和度、色调、R/G/B增益、R/G/B偏移、或是二维图像的移动及变焦(zoom),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深度图像及二维图像的调整参数可为各区域各自独立进行调整,意即各区域可具有一组独立的调整参数,图像调整器240可依深度分析器210的分析结果或是外部信号(例如缩放器scalar所输出的信号、外界感测使用者装置或环境装置(例如光感测器)所输出的信号、或是静态图像检测的外部信号)以选择特定或相对应的深度参数、图像参数或图像设定档(image profile)。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针对深度图像及二维图像中的不同群组可分别套用不同群组调整参数(包括深度参数及图像参数),亦或是全部群组一起套用同一组群组调整参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当使用者观赏立体影片(由二维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所构成),深度分析器210会先分析各二维图像的图像内容的深度,当检测到一主要对象(例如:车子)在第I至10张图像中持续地由右往左移动,且景深为中间深度,深度分类器230还检测到另一对象(例如:人)的移动量少,因此可将主要对象定义为第一群组,另一主要对象(例如:人)定义为第二群组,深度图像的其余部分则定义为第三群组。图像调整器240在第I至10张图像中,对于深度图像的不同区域分别使用各自的深度参数,例如将第一群组的灰阶范围由120至160调整为70至140,并维持10张图像;将第二群组的灰阶范围由O至40调整为20至40,并维持10张图像;将第三群组的灰阶范围由160至255调整为220至255,并维持10张图像。图像调整器240还对二维图像中的不同区域使用各自的二维图像参数,例如提升第一群组的饱和度、第二群组不变、以及将第三群组模糊化。经由调整深度图像及二维图像,动态的车子在移动时的立体层次明显且图像清晰,背景则较模糊且景深较深,人则画质维持不变但深度略为往后移。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使用者观赏三维游戏(非二维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并暂停其图像时,当深度分析器210判断出输入图像为静态图像时,深度分类器230则开始对深度图像进行区域划分,例如将游戏主角(近物)划分为第一群组,其他部分则为第二群组。图像调整器240则进一步对不同群组套用各自的深度参数。举例来说,在深度图像中,增加第一群组的Ga_a值,并将第二群组的灰阶值设定为O。在二维图像中,第一群组不进行调整,而将第二群组设定为灰阶子图像。如此一来,暂停中的游戏主角可凸出于屏幕,而其他内容则在屏幕最深处且为灰阶子图像。图4A-图4C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以图4A为例,在步骤S400,深度分析器210接收输入图像,并依据输入图像产生一第一图像(二维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其中输入图像可为纯二维图像或立体图像,立体图像例如是二维图像与对应的深度图像、或是左眼图像及对应的右眼图像,上述深度图像也可通过分析左眼/右眼图像所产生。在步骤S410,深度分类器230将第一深度图像划分为至少2个群组,并依据第一深度图像的群组,对应地将第一图像划分为上述群组,其中划分群组的方式可为区域式、深度式或对象式。在步骤S420,图像调整器240对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在步骤S430,图像调整器240对第一图像中的群组分别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在步骤S440,立体图像绘制器220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并将该输出图像于一显示装置(图1未示出)播放。
图4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4B与图4A差异之处在于图4B的流程仅对深度图像进行调整。故在步骤S450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是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图4C是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4C与图4A差异之处在于图4C的流程仅对第一图像进行调整。故在步骤S450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是依据第二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值得注意的是,图4A 图4C中的输出图像可为一二维图像或一立体图像,且播放输出图像的显示装置可接收二维图像及立体图像。图5A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整观赏位置的示意图。因使用者在显示装置所观赏到的画面的内容为平面内容,当使用者在显示装置的正前方观赏影片时,深度分类器230使用前述图4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将图像中的内容对象进行划分群组(或区域),然而当使用者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的相对位置改变,例如使用者往左/右移或前后移动,或是屏幕的位置移动时,使用者所观赏到的图像内容也会随着相对位置的改变而移动,且本发明的图像调整器240还可针对划分出的区域或群组,分别进行偏移量的调整。举例来说,当使用者移动其位置时,深度较深的群组相对移动的距离较短,深度较浅的区域相对移动的距离较长。在一实施例中,图像调整器240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以让图像调整器240得知目前使用者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的相对关系(例如:上下左右偏移量、角度及距离等)。在另一实施例中,外部控制信号可由一图像检测装置(图2未示出,例如摄影机)产生,图像检测装置可检测使用者与屏幕之间的相对移动,当相对移动大于一预定距离时,图像检测装置送出一外部控制信号至图像调整器240,并重复持续检测的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深度图像520是表示使用者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正前方观赏到的画面所对应的深度图像,且房子的景深最深、人的景深最浅,车子的景深则介于房子及人之间。如深度图像510及500所示,当使用者往左移动,则会看到画面中的物体相对往右移动,且房子及车子的移动距离相对于人的移动距离较短。如深度图像530及540所示,当使用者往右移动,则会看到画面中的物体相对往左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深度图像560为使用者位于正常距离所观赏的画面所对应的深度图像。如深度图像550所示,当使用者往后移动,图像调整器240则会将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缩小,使用者此时会看到画面中的物体均相对地缩小。如深度图像570所示,当使用者往前移动,图像调整器240则会将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放大,使用者此时会看到画面中的物体均相对地放大。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者的移动可视为沿着平行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屏幕的法线移动或是垂直于法线移动,当使用者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法线时,外部控制信号也会做出对应的调整以告知图像调整器240调整深度图像中的群组朝使用者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若使用者的移动方向平行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法线时,当使用者靠近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时,外部控制信号也会做出对应的调整以告知图像调整器240将深度图像中的群组放大。相反地,当使用者远离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时,外部控制信号也会做出对应的调整以告知图像调整器240将深度图像中的群组缩小。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者的移动可能朝着上、下、左、右的方向,也可能结合靠近或远离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图像调整器240均可对深度图像中的群组进行对应的调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6A 图6B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图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以图6A为例,在步骤S600,深度分析器210接收输入图像,并依据输入图像产生一第一图像(二维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其中输入图像可为纯二维图像或立体图像(二维图像与对应的深度图像)。在步骤S610,深度分类器230将第一深度图像划分为至少2个群组,其中划分群组的方式可为区域式、深度式或对象式。在步骤S620,图像调整器240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其中外部控制信号是表示一使用者与显示该第一深度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一相对位置。在步骤S630,当相对位置改变时,图像调整器240对应地将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第二深度图像。在步骤S640,立体图像绘制器220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值得注意的是,立体图像绘制器220所产生的输出图像可为立体图像或二维图像。图6B的步骤与图6A不同之处在于图6B的步骤S650中,图像调整器240是对第一图像中的各群组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且立体图像绘制器220依据第二图像以产生输出图像。本领域技术人员当了解,本发明可对深度图像及/或二维图像中的群组进行调整,以产生一输出图像(包括立体图像或二维图像),且也可将立体图像及/或二维图像在至少一显示装置播放(意即可同时输出立体图像及/或二维图像),且用于播放输出图像的显示装置可接收立体图像或二维图像。图6A、图6B的流程与图4A 图4C的流程
相似,差别在于图6A、图6B是接收外部控制信号以对第一图像及/或第一深度图像进行调
M
iF.0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 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以及 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套用对应的一深度参数,以据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在接收该第一深度图像的步骤前包括: 接收至少一输入图像;以及 依据该输入图像,产生该第一图像及对应于该第一图像的该第一深度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 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以及 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还包括: 依据在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对应地划分该第一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对该第一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二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产生该输出图像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的一移动方向; 当该移动方向为上、下、左、右、前或后时,对应地调整所述多个群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借以产生一第三深度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三深度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7.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 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 一图像调整器,用以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一立体图像绘制器,用以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还包括一深度分析器,用以接收至少一输入图像,并依据该输入图像,产生该第一图像及对应于该第一图像的该第一深度图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并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依据在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对应地划分该第一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该图像调整器还对该第一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且该立体图像绘制器,还依据该第二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调整器还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的一移动方向,其中当该移动方向为上、下、左、右、前或后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调整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借以产生一第三深度图像,且该立体图像绘制器还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三深度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13.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 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 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的所述多个群组,将该第一图像对应地划分为所述多个群组; 对该第一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套用的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二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在接收该第一深度图像的步骤前包括: 接收至少一输入图像;以及 依据该输入图像,产生该第一图像及对应于该第一图像的该第一深度图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 、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以及 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还包括: 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立体图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还包括: 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的一移动方向; 当该移动方向为上、下、左、右、前或后时,对应地调整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借以产生一第三深度图像;以及依据该第二图像及该第三深度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
19.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 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其中该图像分类器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的所述多个群组,将该第一图像对应地划分为所述多个群组;一图像调整器,用以对该第一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图像调整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以及 一立体图像绘制器,依据该第二图像以产生一输出图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还包括一深度分析器,用以接收至少一输入图像,并依据该输入图像,产生该第一图像及对应于该第一图像的该第一深度图像。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并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依据在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对应地划分该第一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该图像调整器还对该第一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且该立体图像绘制器,还依据该第二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调整器还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表不一使用者的一移动方向,其中当该移动方向为上、下、左、右、前或后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调整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借以产生一第三深度图像,且该立体图像绘制器还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三深度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25.一种图像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 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 少二个群组; 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其中该外部控制信号是表示一使用者与一显示装置的一相对位置; 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对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分别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以及 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对应地调整在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包括: 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往垂直于该显示装置的一法线的一方向移动时,对应地调整所述多个群组在该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对应地调整在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的步骤还包括: 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沿着平行于该显示装置的一法线以远离该显示装置时,对应地将所述多个群组缩小,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沿着平行于该显示装置的该法线以靠近该显示装置时,对应地将所述多个群组放大,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调整方法,其中产生该输出图像的步骤还包括: 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对应地将该第一图像划分为所述多个群组;以及 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对该第一图像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并据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31.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包括: 一图像分类器,用以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并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 一图像调整器,用以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其中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一使用者与一显示装置的一相对位置,其中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将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各群组套用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 一立体图像绘制器,用以依据该第一图像及该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依据一预定区域位置、一预定深度范围或其组合, 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检测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至少一前景对象,并依据该前景对象,划分该第一深度图像为所述多个群组。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往垂直于该图像产生装置的一法线的一方向移动时,该图像调整器还对应地调整所述多个群组在该方向的一反方向移动,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沿着平行于该显示装置的一法线以远离该图像产生装置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将所述多个群组缩小,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且当该外部控制信号表示该使用者沿着平行于该显示装置的该法线以靠近该显示装置时,该图像调整器对应地将所述多个群组放大,以产生该第二深度图像。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产生装置,其中该图像分类器还依据该第一深度图像中的所述多个群组,对应地将该第一图像划分为所述多个群组,且当该相对位置改变时,该图像调整器还对该第一图像的所述多个群组分别套用一图像参数,以产生一第二图像,且该立体图像绘制器并依据该第二图像以产生该输出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及图像调整方法,该图像调整方法包括接收一第一图像及对应的一第一深度图像;划分第一深度图像为至少二个群组;对第一深度图像中的群组分别套用对应的一深度参数,以产生一第二深度图像;以及依据第一图像及第二深度图像,产生一输出图像。本发明可将深度图像群组化并自动调整立体图像,从而增进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H04N13/00GK103108198SQ20111035961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柯杰斌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