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698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在不增加频率开销的前提下进行基站扩容,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以下简称GSM)基站基带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以下简称DSP)引入了单时隙自适应多语音业务复用(Voice services over Adaptive Multi-user channel on One Slot ;以下简称VAM0S)算法,VAMOS 是一种在单时隙可同时容纳2个用户通话的技术,其使得一个半速率信道可以支持4个用户进行通话,从而使得用户容量加倍。但由于VAMOS本身是频率复用的,其对于手机的解调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现有技术中,当手机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Single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以下简称SAIC)解调时,可以得到较好的下行性能,则基站在打开VAMOS时能够不影响用户感知。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获取手机支持能力的可靠方式,导致当手机上报的支持能力与实际不相符时,其下行解调性能变差,最终出现掉话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避免手机掉话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包括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包括交织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并在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的触发下生成上行数据,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为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并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得到的;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以使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通过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处理,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到终端,再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来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使得手机上报的支持能力与实际相符,不会对下行解调性能产生影响,避免了手机掉话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图4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的呼叫建立之后,启动对终端的检测,此处的终端可以具体为手机,本实施例具体为SAIC手机检测,即检测手机是否为SAIC问题手机。本步骤为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基站发往待检测终端的下行数据按照正常流程完成编码,在将数据发送给逻辑之前,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交织处理,此处的虚拟脉冲可以具体为SAIC虚拟脉冲(Dummy Burst)。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的步骤可以具体为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其中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占偶比特,所述虚拟脉冲占奇比特,所述虚拟脉冲的格式如下0x76f8,0x9283, 0x4483,0xc7c0,Oxdldl,0x9751,0xe662,0x7cbc,0xafa4,0x00d6。
步骤102,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基站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本实施例具体可以采用阿尔法(Alpha)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以下简称QPSK)调制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在本实施例中, 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该上行数据会受到基站下发的调制处理后的下行数据的影响,由于该下行数据经过与特定虚拟脉冲的交织处理,触发终端可以将反映终端自身问题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基站便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频偏,而现有技术中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可能无法真正反映终端的问题,因此无法准确地实现频偏检测。步骤103,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当基站完成向终端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后,在上行方向,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对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根据频偏检测结果来对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即如果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后,产生较大的频偏值,则基站通过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检测到频偏较严重时,表明该终端为SAIC问题终端,即该终端不支持SAIC。如果终端未产生频偏,或产生的频偏值较小,则基站通过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检测到频偏较轻时,表明该终端为SAIC非问题终端,即该终端支持SAIC。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具体采用自动频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 以下简称AFC)算法来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由于本实施例中的SAIC检测过程是在终端的呼叫建立之后发起的,则AFC算法的初始频偏可以设为0。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的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以预设的检测次数重复执行上述步骤 101-103,根据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根据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当在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SAIC的能力;当在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其中,第二次数门限值可以具体为1,第一次数门限值也可以与第二次数门限值相等,或者大于第二次数门限值。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处理,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到终端,再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来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使得手机上报的支持能力与实际相符,不会对下行解调性能产生影响,避免了手机掉话现象。图2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终端建立呼叫后,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
在本步骤中,在终端的呼叫建立之后,基站对待发往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设定的虚拟脉冲进行交织处理,此处的虚拟脉冲可以具体为SAIC Dummy Burst,优选地,其可以具体采用如下格式0x76f8,0x9283,0x4483,0xc7c0,Oxdldl, 0x9751,0xe662,0x7cbc,0xafa4,0x00d6。在进行交织时,可以具体将下行数据与SAIC Dummy Burst按比特交织,下行数据占偶比特,SAIC Dummy Burst占奇比特,即下行数据占 I路,SAIC Dummy Burst占Q路。经过测试表明,采用上述格式的SAIC Dummy Burst与下行数据进行交织后,在后续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SAIC检测过程中,SAIC检测的准确度较高。步骤202,基站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在完成对下行数据的交织处理后,基站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具体可以采用Alpha QPSK调制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终端生成上行数据。步骤203,基站采用AFC算法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基站在向终端发送调制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后,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以及解调等处理,并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基站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具体可以采用 AFC算法来检测频偏,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在较开阔场景中,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大多为直达径或较强的反射径,移动台的运动将导致其接收信号的频率发生搬移,称为多普勒频偏。AFC技术是一种针对快速移动的特点设计的基站频率校正算法。该算法采用对上行接收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上行频率偏差,并自动的校正两者之间的频率偏差,从而可以高效地补偿告诉移动下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SAIC终端检测时在终端呼叫建立起来之后发起的,因此此处SFC算法中的初始频偏为0。步骤204,基站以预设的检测次数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01-203。本实施例通过重复执行多次SAIC终端检测过程,即重复执行步骤201-203,以得到多个频偏检测结果,以更加准确地对终端进行检测。本实施例具体以预设的检测次数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即假设预设的检测次数为N,选择N个SAIC Dummy Burst来分别与下行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对终端进行N次频偏检测,通过N次频偏检测结果来最终对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判定。步骤205,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基站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 SAIC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终端的频偏检测次数达到预设的检测次数后,对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进行分析,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基站判定该终端不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即该终端为SAIC问题终端。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多次频偏检测后, 即使总的检测次数未达到预设的检测次数,如果连续超出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已经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此时基站可以直接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无需再重新执行后续的检测过程。
步骤206,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基站判定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终端的频偏检测次数达到预设的检测次数后,对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进行分析,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基站判定所述终端具有支持 SAIC的能力,即该终端为SAIC非问题终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次数门限值与第二次数门限值可以设置为相等,或者,第一次数门限值可以设置为高于第二次数门限的值。另外,第二次数门限值还可以具体设置为1,此时相当于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均未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处理,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到终端,再通过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重复执行上述多次终端检测过程,根据多个频偏检测结果来判定终端的支持能力;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使得手机上报的支持能力与实际相符,不会对下行解调性能产生影响,避免了手机掉话现象。图3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终端向基站发送呼叫建立成功消息,表明终端已完成呼叫建立。步骤302,基站对待发往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步骤303,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虚拟脉冲可以具体采用如下格式:0x76f8,0x9283,0x4483,0xc7c0,Oxdldl,0x9751,0xe662,0x7cbc, 0xafa4,0x00d6。步骤304,基站对交织后的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步骤305,基站将调制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终端生成上行数据。步骤306,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步骤307,基站采用AFC算法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步骤308,基站以预设的检测次数重复执行上述步骤302-307。步骤309,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基站判定终端不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步骤310,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均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基站判定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图4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该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可以具体位于基站上,其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可以具体包括交织模块401、第一发送模块402和检测模块403。其中,交织模块401用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在终端的呼叫建立之后,交织模块401对待发往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设定的虚拟脉冲进行交织处理,此处的虚拟脉冲可以具体为SAIC Dummy Burst. 在进行交织时,可以具体将下行数据与SAIC Dummy Burst按比特交织,下行数据占偶比特, SAIC Dummy Burst占奇比特,即下行数据占I路,SAIC Dummy Burst占Q路。经过测试表明,采用上述格式的SAIC Dummy Burst与下行数据进行交织后,在后续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SAIC检测过程中,SAIC检测的准确度较高。第一发送模块402用于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第一发送模块402具体可以采用Alpha QPSK调制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终端生成上行数据。检测模块403用于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检测模块403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具体可以采用AFC算法来检测频偏,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在较开阔场景中,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大多为直达径或较强的反射径,移动台的运动将导致其接收信号的频率发生搬移,称为多普勒频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SAIC终端检测时在终端呼叫建立起来之后发起的,因此此处SFC算法中的初始频偏为0。图5为本发明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各个步骤, 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在上述图4所示的基础之上,交织模块401可以具体用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其中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占偶比特,所述虚拟脉冲占奇比特,所述虚拟脉冲的格式如下0x76f8,0x^83, 0x4483,0xc7c0,Oxdldl,0x9751,0xe662,0x7cbc,0xafa4,0x00d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403可以具体包括检测单元413和获取单元 423。其中,检测单元413用于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获取单元423用于根据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本实施例具体以预设的检测次数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即假设预设的检测次数为N, 选择N个SAIC Dummy Burst来分别与下行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对终端进行N次频偏检测, 通过N次频偏检测结果来最终对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判定。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获取单元423可以具体包括第一判定子单元4231和第二判定子单元4232。其中,第一判定子单元4231用于当在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SAIC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终端的频偏检测次数达到预设的检测次数后,获取单元423对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进行分析,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获取单元423获取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即该终端为 SAIC问题终端。第二判定子单元4232用于当在所述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即该终端为SAIC非问题终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通过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处理,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到终端,再通过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重复执行上述多次终端检测过程,根据多个频偏检测结果来判定终端的支持能力;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使得手机上报的支持能力与实际相符,不会对下行解调性能产生影响,避免了手机掉话现象。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可以具体包括上述图4或图5所示的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图6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具体包括接收模块601和第二发送模块602。其中,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并在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的触发下生成上行数据,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为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并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得到的。第二发送模块602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以使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其中,基站可以包括上述图4或图5所示的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具体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包括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其中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占偶比特,所述虚拟脉冲占奇比特,所述虚拟脉冲的格式如下 0x76f8,0x9283,0x4483,0xc7c0,Oxdldl,0x9751,0xe662,0x7cbc,0xafa4,0x00d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包括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 根据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包括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SAIC的能力;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
5.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织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其中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占偶比特,所述虚拟脉冲占奇比特,所述虚拟脉冲的格式如下 0x76f8,0x9283,0x4483,0xc7c0,Oxdldl,0x9751,0xe662,0x7cbc,0xafa4,0x00d6。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并记录频偏检测结果;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频偏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判定子单元,用于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第一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不具有支持单天线干扰抵消SAIC的能力;第二判定子单元,用于当在预设的检测次数内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的频偏超出预设的频偏门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终端具有支持SAIC的能力。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并在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的触发下生成上行数据,所述调制处理后的数据为基站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并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得到的;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以使所述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能力的检测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方法包括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与虚拟脉冲进行按比特交织;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终端,以触发所述终端生成上行数据;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频偏检测,根据频偏检测结果对所述终端的支持能力进行检测。装置包括交织模块、第一发送模块和检测模块。基站包括上述终端能力的检测装置。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地检测终端的支持能力,避免了手机掉话现象。
文档编号H04L1/00GK102356584SQ201180001668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朱虹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