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642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声转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回路的电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手机,音乐播放器,复读机、助听器等。一般来说,具有音频传播功能的电子设备都需要电声转换装置来产生声音。对于便携式电声转换装置耳机来说,耳机受限于尺寸不能有很好的发音效果,例如,无法提供独立的高低音发声单元。通常的电声转换装置一般为单回路结构,如图I所示,该电声转换装置4包括单一 磁路系统及与所述磁路系统对应匹配的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仅包括一磁碗41、设于磁碗41内的单一磁钢42和极片43。所述磁钢42及极片43与所述磁碗41之间仅形成单一磁间隙44。该电声转换装置4中的振动系统也仅包括悬置于磁间隙44的单一音圈45及与所述音圈45相连的单一振膜46。为满足电声转换装置的功能多样化,在传统单回路结构电声转换装置4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设置双回路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以满足高音及低音共存的电声转换装置。然而,现有的双回路结构的电声转换装置所需元器件繁多,并且,要对双回路中的两个磁钢分别充磁增加了厂家的生产工序和成本。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结构以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数目的双回路电声转换
>J-U装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及同时满足高音及低音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一种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包括盆架、具第一磁碗的第一扬声器单元、支撑框体、具第二磁碗第二扬声器单元和盖体,支撑框体配合盆架和盖体分别形成收容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和收容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第二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一磁碗和第二磁碗的开口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体的二相对侧表面,所述支撑框体其中一侧表面设置有台阶结构,以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对应嵌合固定,所述支撑框体的另一相对侧表面对应设置有卡合结构,对应卡合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还包括第一振膜,所述第一磁碗固定在所述盆架,所述支撑框体的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一振膜对应嵌合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二磁碗及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二磁碗及第二振膜,所述第二磁碗与所述支撑框体嵌合设置,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盖体嵌合设置。优选地,所述盆架同样包括另一台阶结构,其与所述支撑框体的台阶结构对应嵌
口 o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体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形成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侧壁同样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自所述圆柱形结构及所述本体形成气体的吸入或泄出产生声音。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体还收容至少一第三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叠合设置,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并列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兀包括一磁碗,所述磁碗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及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磁碗开口方向相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通过将第二扬声器单元设置在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支撑框体中,节省了元件和空间,方便组装,同时具有独立的高低音扬声单元,使得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效果。


图I是与本发明相关的一种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声转换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电声转换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兀、第二扬声器单兀和基座,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前盖部,所述前盖部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收容空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是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声转换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声转换装置I包括盆架11、第一扬声器单元13、支撑框体15、第二扬声器单元17及盖体19。所述盆架11配合所述支撑框体15围成第一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所述盖体19配合所述支撑框体15围成另一第二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所述盖体19盖合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开口处。再请参阅图4,是图2所示电声转换装置I的侧面剖视图。所述盆架11是一塑胶框体,其包括侧壁111及一底座113。所述侧壁111呈圆柱体结构,其垂直于所述底座113。所述底座113是一具中空区域的支撑挡板,所述底座113的中空区域与所述侧壁111包围的中心区域相对应,二者的中空部分围成具开口的第一收容空间。在所述底座113与所述侧壁111交界处,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底座113的外围边缘设置有一台阶115。所述台阶115上设置有通气孔(未标示),所述通气孔用于实现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5发声时,气体的吸入和泄出。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是用以产生高音单元的微型扬声器模组,其包括第一磁碗131、第一磁钢132、第一极片133、第一音圈135及第一振膜136。所述第一磁碗131收容所述第一磁钢132及第一极片133,其端部与所述盆架11的卡合结构对应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极片133与所述第一磁钢132相互叠合设置。所述第一磁碗131的内壁表面与所述第一磁钢132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一间隙,即所谓第一磁间隙134。所述第一音圈135 —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振膜136的其中一侧表面,而另一端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134内。其工作时,所述第一振膜136振动带动气体自所述盆架11的侧壁111上的通气孔吸入或者泄出至所述支撑框体15的本体151外侧。所述支撑框体15是一盖合在所述盆架11的第一收容空间开口处的盖体,同时又 是围成另一第二收容空间收容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的架体。所述支撑框体15包括一本体151及一自所述本体151延伸形成的圆柱状结构153。所述本体151 —侧临近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的第一振膜136设置。所述支撑框体15的端部同样设置有台阶结构,以实现与所述盆架11的台阶结构对应嵌合夹设所述第一振膜136。在远离所述盆架11 一侧的表面对应延伸形成一圆柱形结构,在该圆柱形结构的端部设置有卡合结构(未标示)和另一台阶结构155,所述卡合结构固定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于所述支撑框体15的第二收容空间内。由此,所述支撑框体15的两相对侧分别对应界定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在所属本体151上外围区域设置有多个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相互隔绝。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侧壁上同样设置有通气孔,当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工作时,气体自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侧壁的通气孔吸入或者泄出,并进而贯穿入所述本体151的通气孔,实现气体的吸入或者泄出,产生声音。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用以产生高音单元的微型扬声器模组,其包括第二磁碗171、第二磁钢172、第二极片173、第二音圈175及第二振膜176。所述第二磁碗171收容所述第二磁钢172及第二极片173,其端部与所述支撑框体15的圆柱状结构153的台阶结构对应卡合设置。所述第二极片173与所述第二磁钢172相互叠合设置。所述第二磁碗17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磁碗131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磁碗171的内壁表面与所述第二磁钢172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一间隙,即所谓第二磁间隙174。所述第二音圈175 —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振膜176的其中一侧表面,而另一端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174内。所述盖体19盖合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第二扬声器单元17及所述盖体19均具有圆形截面形状和/或结构。当组装所述电磁转换装置I时,其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所述支撑框体15、所述盆架11及第一扬声器单元13。在该步骤中,所述支撑框体15与所述盆架11相互卡合设置围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空架内,形成一回路。其次,提供第二扬声器单元17及所述盖体19。在该步骤中,所述支撑框体15与所述盖体19对应围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居在所述支撑框体15的二相对侧表面,形成另一回路。至此,形成具双回路的电声转换装置2。
当所述电声转换装置I工作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分别形成所述电声转换装置I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且第一扬声器单兀13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兀17的出声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兀13的振膜136振动,推动气体自所述支撑框体15的本体151表面的通气孔吸入或者泄出。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的振膜176振动,推动气体自所述支撑框体15的圆柱形结构153的侧面通气孔吸入或者泄出,进而再经所述本体151的通气孔实现发声,即,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及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均朝所述第一磁碗131及第二磁碗171的开口方向传播辐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是高音发声单元,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
17是低音发生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的尺寸。第一扬声器单兀13和第二扬声器单兀17独立发声,且二者的出声方向一致。在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尺寸和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I通过将第二扬声器单元17设置在支撑框 体15与盖体19中,使得所述支撑盖体同时兼具第一扬声器11的盖体部分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座体部分,所述第一磁碗131固定在所述盆架,所述支撑框体15与所述第一振膜136对应嵌合。所述第二磁碗172与所述支撑框体15嵌合设置,所述第二振膜176与所述盖体19嵌合设置设置,如此节约使用单独的框架来支撑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7,换句话说,省去使用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3的盖体部分,节省了元件和空间,方便组装。同时具有独立的高低音扬声单元,使得本发明电声转换装置I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效果。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依据实际产品加工需要,所述双回路的电声转换装置2还可以是包括多个扬声器单元,即,进一步包括第三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叠合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并列设置。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兀同样包括一第三磁碗,所述第三磁碗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兀及第二扬声器单兀的磁碗开口方向相同,使得三个扬声器单兀的发生方向趋于一致,所述电声转换装置2具有较大的发生功率及较宽的音域。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盆架、具第一磁碗的第一扬声器单元、支撑框体、具第二磁碗第二扬声器单元和盖体,支撑框体配合盆架和盖体分别形成收容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和收容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第二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一磁碗和第二磁碗的开口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体的二相对侧表面,所述支撑框体其中一侧表面设置有台阶结构,以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对应嵌合固定,所述支撑框体的另一相对侧表面对应设置有卡合结构,对应卡合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还包括第一振膜,所述第一磁碗固定在所述盆架,所述支撑框体的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一振膜对应嵌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二磁碗及第二振膜,所述第二磁碗与所述支撑框体嵌合设置,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盖体嵌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同样包括另一台阶结构,其与所述支撑框体的台阶结构对应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延伸形成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侧壁同样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自所述圆柱形结构及所述本体形成气体的吸入或泄出产生声音。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还收容至少一第三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叠合设置,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扬声器单元包括一磁碗,所述磁碗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兀及第二扬声器单兀的磁碗开口方向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包括盆架、第一扬声器单元、支撑框体、第二扬声器单元和盖体,支撑框体配合盆架和盖体分别形成收容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和收容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第二收容空间。本发明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H04R1/24GK102711011SQ2012100010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屈世民, 席丽殊 申请人: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