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248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以解决现有的仿真方法通用性较低,仿真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1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1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将循环变量S1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本申请的仿真方法通过简单地参数设置即可满足多种不同的仿真需求,通用性较高,仿真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静态仿真是评估两个系统间互干扰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基于蒙特卡罗原则实现。仿真中涉及两个系统:系统A和系统B,因此在仿真过程中既要考虑系统A对系统B的干扰情况,也要考虑系统B对系统A的干扰情况,但是两个方向的分析和仿真原理都是相同的,因此本申请中仅以系统A干扰系统B为例来说明其仿真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系统A称为干扰系统,系统B称为受扰系统。
[0003]系统A对系统B干扰的严重程度通过系统B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性能损失来评估,即需要首先计算出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不考虑干扰系统的干扰)该性能指标的取值,然后计算出互干扰条件下(考虑干扰系统的干扰)同一性能指标的取值,最后通过比较这两个取值的差异(即性能损失)来评估干扰的严重程度。
[0004]目前,常用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为通过执行针对多次快照记录的计算,得到受扰系统性能指标的性能损失平均值来进行评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0005]1、初始化,设置快照参数的初始值为0,最大值为n,并规定以性能指标a的性能损失进行评估。
[0006]2、分布基站,设置各个基站的坐标。
[0007]3、判断快照参数的值是否达到最大值n,若否,则执行步骤4,若是,则执行步骤8。
[0008]4、分布终端,并为每个终端选择合适的基站。
[0009]5、计算单系统条件下性能指标a的取值&1。
[0010]6、计算互干扰条件下性能指标a的取值a2。
[0011]7、将快照参数的值加1,并返回步骤3。
[0012]8、统计上述快照参数为不同取值的情况下得到的和a2,并分别计算和a2的平均值,依据所述a:和a2的平均值计算性能指标a的性能损失。
[0013]在仿真过程中,有时需要评估受扰系统的特定性能指标在某一仿真参数的多个不同取值下的损失情况,例如不同邻信道干扰比(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ACIR)取值下的互干扰仿真,不同系统间偏移距离下的互干扰仿真等。为了提高仿真效率,通常通过在图1所示仿真过程中添加相应的循环,依次取对应仿真参数的不同值来实现。但是,不同的仿真参数对仿真过程中各模块的影响不同,因此相应的循环应当添加到仿真过程的不同位置上。
[0014]因此,目前的仿真方法只是针对某种特定的仿真参数场景下的仿真,一旦仿真需求发生变化,则需要采用不同的仿真流程,由于仿真流程直接涉及平台的内部实现,因此需要修改核心代码。如果需要同时评估多个不同类型的仿真参数下的系统间干扰情况,利用现有的仿真方法和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运行多个仿真才能得到最终结果。因此,目前的仿真方法通用性较低,导致仿真效率低下,同时修改程序的核心代码也会带来某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发明内容】

[0015]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仿真方法通用性较低,并且仿真效率低下的问题。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包括:
[0017]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
[0018]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 ;
[0019]将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所述计算包括:
[0020]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base,以及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int f ;
[0021]依据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在单系统条件下的取值Cbase和在互干扰条件下的取值Cint f,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0022]优选的,所述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包括:
[0023]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I时,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3为常量;
[0024]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3时,设置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I为常量;
[0025]当设置循环变量SI和S3时,分别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以及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
[0026]优选的,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为单个性能指标或者为一组性能指标。
[0027]优选的,所述仿真流程包括:
[0028]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I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并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2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并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3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然后S3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并返回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0029]如果S3循环结束,则将所述循环变量S2的取值加1,并返回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0030]如果循环变量S2的取值超过所述最大值,S2循环结束,则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并返回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0031]如果SI循环结束,则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0032]优选的,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之前,还包括:
[0033]依据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建立数据统计表;
[0034]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I的一个取值;[0035]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行中,从第三列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3的一个取值;
[0036]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0037]所述数据统计表从第三列开始,循环变量SI与S3交叉的每个单元格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和S3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
[0038]优选的,所述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0039]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基站。
[0040]优选的,所述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0041]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终端;
[0042]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0043]将计算出的所述Cbase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base相加,将相加后的Cbase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0044]优选的,所述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0045]计算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
[0046]将计算出的所述Cint f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int f相加,将相加后的Cint f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兀格中。
[0047]优选的,在所述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之前,还包括:
[0048]将数据统计表的单元格中记录的每个Cbase和Cint f均除以所述循环变量S2的最大值得到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均值记录在对应的原单元格中。
[0049]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装置,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包括:
[0050]分类模块,用于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
[0051]设置模块,用于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 ;
[0052]仿真模块,用于将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其中,所述计算包括: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_,以及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int f ;以及依据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在单系统条件下的取值Cbase和在互干扰条件下的取值Cint f,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0053]优选的,所述设置模块包括:
[0054]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I时,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3为常量;
[0055]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3时,设置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i为常量;
[0056]第三设置单元,用于当设置循环变量SI和S3时,分别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以及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0057]优选的,所述仿真模块包括:
[0058]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
[0059]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结束时,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0060]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
[0061]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当循环变量S2的取值超过所述最大值,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结束时,将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第一判断单元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
[0062]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
[0063]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然后将S3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第三判断单元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结束时,将所述循环变量S2的取值加I,第三判断单元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
[0064]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0065]建立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之前,依据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建立数据统计表;
[0066]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I的一个取值;
[0067]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行中,从第三列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3的一个取值;
[0068]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0069]所述数据统计表从第三列开始,循环变量SI与S3交叉的每个单元格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和S3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
[0070]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0071]第一分布子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未结束时,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基站。
[0072]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
[0073]第二分布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终端;
[0074]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0075]第一记录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将计算出的所述Cbase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base相加,将相加后的Cbase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0076]优选的,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包括:
[0077]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计算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0078]第二记录子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将计算出的所述Cint f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int f相加,将相加后的Cint f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0079]优选的,所述仿真模块还包括:
[0080]计算单元,用于在第二处理单元将所述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之前,将数据统计表的单元格中记录的每个cb_和Cint f均除以所述循环变量S2的最大值得到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均值记录在对应的原单元格中。
[00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0082]首先,本申请通过对仿真过程中的仿真循环变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通过上述分类,在一次仿真过程中,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如果同时设置SI和S3两重循环,则可以只通过一次仿真就计算出多组不同的(SI,S3)取值下的性能损失,如果只需要其中的一重循环,只需将另一重循环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为常量即可。因此,利用本申请所述的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对于不同的仿真需求,无需修改核心代码或者执行多次仿真,只需通过简单地参数设置即可满足多种不同的仿真需求,仿真方法通用性较高,仿真效率高。
[0083]其次,本申请对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将其循环过程设置在为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终端的步骤之后,从而解决了由于终端分布的随机性而导致的仿真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使仿真结果更加准确。
[0084]再次,本申请还将对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的循环过程设置在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的步骤之后,避免了对于所述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的重复计算,进一步提高了仿真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85]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008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008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008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具体的仿真流程图;
[0089]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0090]图6是现有技术中针对ACIR循环条件下的仿真流程图;
[0091]图7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广播系统干扰蜂窝系统的仿真拓扑示意图;
[0092]图8是现有技术中针对系统间偏移距离循环条件下的仿真流程图;
[0093]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装置的结构框图;
[0094]图10那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装置中的仿真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5]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96]本申请所述的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中将仿真需求中的仿真循环变量进行了归并分类,通过对各类需求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通用性的仿真流程。基于该方法,只需通过简单的参数设置即可满足多种不同的仿真需求,而无需修改核心代码,提高了仿真效率。同时该方法还对仿真过程中仿真循环变量的循环位置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无效的重复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仿真效率和仿真的准确性。
[0097]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
[0098]需要说明的是,仿真中涉及两个系统:系统A和系统B,因此在仿真过程中既要考虑系统A对系统B的干扰情况,也要考虑系统B对系统A的干扰情况,但是两个方向的分析和仿真原理都是相同的,因此本申请中仅以系统A干扰系统B为例来说明其仿真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系统A称为干扰系统,系统B称为受扰系统。
[0099]由于网络制式的纷繁复杂,使得系统间的静态互干扰仿真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场景,例如,相同或不同制式的多个蜂窝系统之间的互干扰仿真;蜂窝系统与广播系统之间的互干扰仿真;蜂窝系统与卫星系统之间的互干扰仿真,等等,本申请对于具体的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并不加以限制。
[0100]所述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包括:
[0101]步骤S201,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0102]在仿真过程中需要评估受扰系统的特定性能指标在某一仿真参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仿真参数设置为仿真循环变量)的多个不同取值下的性能损失情况,如不同ACIR取值下的互干扰仿真,不同系统间偏移距离下的互干扰仿真,等等。
[0103]为了提高仿真效率,通常通过在仿真总体流程中添加相应的循环依次取该仿真参数的不同取值来实现。由于不同的仿真参数对仿真流程中各模块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仿真参数,应将与其相应的循环过程添加到仿真流程的不同位置上。
[0104]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根据仿真场景需求,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0105]其中,所述快照循环变量S2为特定循环变量,该循环变量S2主要是为了在仿真过程中针对多次快照进行计算,然后取多次快照记录的平均值,从而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0106]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I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为可选循环变量,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设置针对SI和/或S3执行循环或者不执行循环。
[0107]步骤S202,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
[0108]针对本次仿真,首先要设置仿真过程中所需的各个参数。
[0109]其中,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的过程为:设置所需的仿真循环变量(例如ACIR或者系统间偏移距离),并确定该循环变量的分类,即确定所设置的仿真循环变量为SI还是S3。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仿真循环变量(SI或S3 ),还可以同时设置两个仿真循环变量(SI 和 S3)。
[0110]设置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的过程为:根据上述设置的循环变量SI和/或S3,设置具体的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
[0111]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的过程为:对于本次仿真过程,设置需要的快照记录的次数。通常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为0,其最大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例如设置其最大值为20 ),本申请对具体的数值并不加以限制。
[0112]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的过程为:设定在本次仿真过程中,通过哪些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来评估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干扰的严重程度。
[0113]对于不同的系统,其关注的性能指标可能是不同的,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 LTE )系统主要关注系统的平均吞吐量;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SCDMA)系统主要关注系统容量(用户数);广播系统主要关注终端掉话率以及覆盖性能,等等。对于具体的指定性能指标C,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即可,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0114]其中,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可以为单个性能指标,也可以为一组性能指标,即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可以同时对一组性能指标进行计算。
[0115]步骤S203,将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
[0116]其中,所述计算包括:
[0117]步骤1,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b_,以及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int f ;
[0118]步骤2,依据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在单系统条件下的取值Cbase和在互干扰条件下的取值Cint f,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0119]由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干扰的严重程度通过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的性能损失来评估,因此,需要首先计算出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不考虑干扰系统的干扰)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然后计算出在互干扰条件下(考虑干扰系统的干扰)同一性能指标的取值,最后通过比较这两个取值的差异(即性能损失)来评估干扰的严重程度。
[0120]所述性能损失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计算:
[0121]
【权利要求】
1.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方法,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 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 ; 将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所述计算包括: 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b_,以及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int f ; 依据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在单系统条件下的取值Cbase和在互干扰条件下的取值Cint f,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包括: 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I时,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3为常量;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3时,设置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I为常量;当设置循环变量SI和S3时,分别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以及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为单个性能指标或者为一组性能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流程包括: 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I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并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2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并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如果S3循环未结束,则执行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然后S3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并返回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如果S3循环结束,则将所述循环变量S2的取值加1,并返回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如果循环变量S2的取值超过所述最大值,S2循环结束,则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并返回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的步骤; 如果SI循环结束,则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之前,还包括: 依据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建立数据统计表;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I的一个取值;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行中,从第三列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3的一个取值;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所述数据统计表从第三列开始,循环变量SI与S3交叉的每个单元格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和S3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终端; 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将计算出的所述Cbase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b㈣相加,将相加后的Cbase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包括: 计算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 将计算出的所述Cint f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int f相加,将相加后的Cint f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之前,还包括: 将数据统计表的单元格中记录的每个f均除以所述循环变量S2的最大值得到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均值记录在对应的原单元格中。
10.一种静态互干扰仿真装置,用于干扰系统对受扰系统的干扰仿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类模块,用于将仿真循环变量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响系统拓扑结构的循环变量S1、快照循环变量S2以及与系统拓扑结构无关的循环变量S3 ; 设置模块,用于针对本次仿真,设置循环变量SI和/或S3,以及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设置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并设置受扰系统的指定性能指标C ; 仿真模块,用于将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循环变量S2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及指定性能指标C,带入仿真流程进行计算;其中,所述计算包括: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b_,以及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的取值Cint f ;以及依据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在单系统条件下的取值Cbase和在互干扰条件下的取值Cint f,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I时,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3为常量;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当仅设置循环变量S3时,设置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并设置循环变量SI为常量; 第三设置单元,用于当设置循环变量SI和S3时,分别设置循环变量SI的一组取值以及循环变量S3的一组取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I循环相关的操作;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结束时,计算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性能损失;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2循环相关的操作;当循环变量S2的取值超过所述最大值,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结束时,将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第一判断单元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执行与S3循环相关的操作,然后将S3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第三判断单元判断S3循环是否结束;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结束时,将所述循环变量S2的取值加1,第三判断单元判断S2循环是否结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SI循环是否结束之前,依据循环变量SI和S3的取值建立数据统计表;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I的一个取值;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一行中,从第三列开始,每个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循环变量S3的一个取值; 所述数据统计表的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个单元格中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所述数据统计表从第三列开始,循环变量SI与S3交叉的每个单元格用于记录在对应的循环变量SI和S3的条件下,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分布子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SI循环未结束时,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分布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分别为所述干扰系统和受扰系统分布终端;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计算受扰系统在单系统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base ; 第一记录子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S2循环未结束时,将计算出的所述Cbase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base相加,将相加后的Cbase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计算受扰系统在互干扰条件下所述指定性能指标C的取值Cint f ; 第二记录子单元,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S3循环未结束时,将计算出的所述Cint f与数据统计表中的对应单元格中记录的Cint f相加,将相加后的Cint f记录在所述对应单元格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模块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第二处理单元将所述SI循环带入下一个取值之前,将数据统计表的单元格中记录的每个Cbase和Cint f均除以所述循环变量S2的最大值得到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均值记录在对应的原单 元格中。
【文档编号】H04B17/00GK103634057SQ20121030706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郭志瑜, 童鑫, 杨宇, 唐业明 申请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