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798639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专利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中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支持两种双工方式,即频分双工(FDD)方式和时分双工(TDD)方式。与频分双工方式相比,时分双工方式不需要成对的频谱资源,因而能够提供更为灵活的系统布置。目前,采用时分双工方式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可以提供7种不同的非对称上下行分配的时分双工子帧配置(参见TS
36.211),这些时分双工子帧配置可以提供40%-90%的下行子帧,并且具有灵活的业务适应特性。
[0003]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小小区间干扰和降低管理复杂度,全网的小区都会被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在同构网络下,用宏基站进行覆盖时,由于宏基站服务用户较多,覆盖区域的统计规律较为平稳一致,所以采用这种为全部小区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法是合适的。但是,在异构网络中,引入了许多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例如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等。因此,如果继续采用上述全网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式,则会影响异构网络吞吐量的提升。
[0004]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以提高接入点设备的性能,从而提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吞吐量。

【发明内容】

[0005]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异构网络中,由于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的数量较少,且多为热点覆盖,所以其覆盖区域的上下行业务量动态变化较为显著,并且不同的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会有明显差异。考虑到上述情况,本申请的发明人认识到可以根据多个接入点设备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之间的差异,为接入点设备确定相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而不是采用上述全网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式。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0007]根据上述装置,还包括:业务比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0008]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子帧配置调整单元包括:差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上行业务比例差值、或者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0009]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接入点设备集合是通过根据小区间的耦合损耗对网络中的小区进行划分而得到的接入点设备的集合。
[0010]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接入点设备集合中不包括特殊接入点设备,特殊接入点设备是这样的接入点设备:该接入点设备覆盖区域内业务量很低,其资源需求采用任意子帧配置均能满足。
[0011]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12]根据上述装置,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
[0013]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相对业务量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14]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15]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实际上行业务量为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实际下行业务量为接入点设备针对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
[0016]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实际上行业务量为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数据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实际下行业务量为接入点设备针对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
[0017]根据上述装置,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的。
[0018]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相对时延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19]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20]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上行频谱效率为通过接入点设备测量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而得到的即时上行频谱效率,下行频率效率为通过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而得到的即时下行频谱效率。
[0021]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上行频谱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由接入点设备测量的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上行频谱效率,下行频率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下行频谱效率。
[0022]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上行频谱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由接入点设备测量的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加权平均上行频谱效率,下行频率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加权平均下行频谱效率,其中,对越靠近当前时刻的SRS或CQI赋予越大的权重,对越远离当前时刻的SRS或CQI赋予越小的权重。
[0023]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上行频谱效率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接收到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上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下行频率效率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发送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下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
[0024]根据上述装置,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的相对上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
[0025]根据上述装置,其中,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加权量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以及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26]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以及其中,所述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27]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还用于:在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为接入点设备确定初始子帧配置;以及在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插值阈值的情况下,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为接入点设备确定新的子帧配置。
[0028]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子帧配置子单元还用于:在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以及在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
[0029]根据上述装置,其中,第一差值阈值和第二差值阈值为0.25-0.35的范围内的值。
[003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0031]根据上述方法,还包括:业务比例确定步骤,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子帧配置调整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巾贞配置。
[0032]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步骤包括:差值计算子步骤,计算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上行业务比例差值、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根据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0033]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是通过根据小区间的耦合损耗对网络中的小区进行划分而得到的接入点设备的集合。
[0034]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集合中不包括特殊接入点设备,所述特殊接入点设备是这样的接入点设备:该接入点设备覆盖区域内业务量很低,其资源需求采用任意子帧配置均能满足。
[0035]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36]根据上述方法,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
[0037]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相对业务量计算子步骤,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其中,在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38]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39]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实际上行业务量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所述实际下行业务量为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
[0040]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实际上行业务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数据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所述实际下行业务量为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
[0041]根据上述方法,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的。
[0042]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相对时延计算子步骤,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其中,在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43]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44]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频谱效率为通过所述接入点设备测量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而得到的即时上行频谱效率,所述下行频率效率为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而得到的即时下行频谱效率。
[0045]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频谱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由所述接入点设备测量的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上行频谱效率,所述下行频率效率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下行频谱效率。
[0046]根据上述方法,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的相对上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以及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比较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
[0047]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加权量计算子步骤,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以及其中,在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048]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49]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还包括: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插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新的子帧配置。
[0050]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还包括: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以及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
[0051]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差值阈值和所述第二差值阈值为0.25-0.35的范围内的值。
[005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和下行链路状况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以及通信单元,用于发送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53]根据上述装置,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所述装置还包括:业务比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0054]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子帧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相比较而得到的。
[0055]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56]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子帧配置至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
[0057]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业务比例计算步骤,根据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和下行链路状况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以及通信步骤,发送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58]根据上述方法,所述通信步骤包括:接收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业务比例确定步骤,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子帧配置调整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0059]根据上述方法,所述通信步骤还包括:接收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子帧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相比较而得到的。
[0060]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61]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步骤还包括:发送子帧配置至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006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从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子帧配置,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以及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子帧配置对该用户设备进行配置,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63]根据上述装置,其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发送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冲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和/或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
[0064]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6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通信步骤,从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子帧配置,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以及配置步骤,根据所接收到的子帧配置对该用户设备进行配置,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66]根据上述方法,其中,通信步骤还包括:向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发送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冲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和/或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
[0067]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68]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0069]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业务比例计算步骤,根据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和下行链路状况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以及通信步骤,发送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70]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通信步骤,从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子帧配置,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以及配置步骤,根据所接收到的子帧配置对该用户设备进行配置,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0071]采用本发明,可以根据多个接入点设备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之间的差异,为接入点设备确定相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从而可以提高接入点设备的性能,进而提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吞吐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2]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7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0074]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示意图;
[0075]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一个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076]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另一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077]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又一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078]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0079]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的一个例示性配置的框图;
[0080]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0081]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0082]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0083]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0084]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0085]图13是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0086]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0087]下面结合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0088]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100可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和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104。
[0089]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可以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90]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可以分别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并且将计算得到的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发送出去。接入点设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计算其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例如,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0091]如上所述,由于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的数量较少,且多为热点覆盖,所以其覆盖区域的上下行业务量动态变化较为显著,并且不同的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会有明显差异。接入点设备集合可以包括覆盖一定区域的多个接入点设备,其中,每个接入点设备可以为多个用户设备提供服务。针对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多个用户设备,每个用户设备到该接入点设备都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这两条链路。一般,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指的是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所有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的整体,而接入点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指的是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所有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的整体。
[0092]通常,每个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相对关系,例如,有的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可能大于下行链路状况,有的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可能小于下行链路状况,或者有的接入点设备上行链路的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可能基本上相同。每个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用每个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间的相对比例来表示。针对每个接入点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相对于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和的比率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者可以通过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相对于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和的比率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另外,针对接入点设备集合,可以通过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相对于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和的比率作为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者可以通过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相对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和的比率作为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09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计算第一上行业务比例、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的方式仅是例示性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计算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例如,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与上行链路状况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之比作为上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点设备的下行链路状况与上行链路状况之比作为上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等等。
[0094]下面参考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集合。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示意图。
[0095]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接入点设备集合是通过根据小区间的耦合损耗对网络中的小区进行划分而得到的接入点设备的集合。
[0096]如图2所示,假设网络中存在由接入点设备a覆盖的小区1、由接入点设备b覆盖的小区2和由接入点设备c覆盖的小区3。小区1、小区2和小区3中的每个小区中存在若干个用户设备。可以测量小区1、小区2和小区3之间的耦合损耗、路损或接收信号功率等。通过测量发现,小区1、小区2和小区3之间的耦合损耗、路损或接收信号功率比较接近,因此将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和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划分为接入点设备集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小区、接入点设备和用户设备的数量仅是例示性的,其还可以具有不同于图2中所示的数量。
[0097]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接入点集合中不包括特殊接入点设备,该特殊接入点设备是这样的接入点设备:该接入点设备覆盖区域内业务量很低,其资源需求采用任意子帧配置均能满足。
[0098]如图2所示,如果由接入点设备c覆盖的小区3内的业务量很低,该小区3内的接入点设备c的资源需求采用任意子帧配置都可以满足,则可以判定小区3内的接入点设备c为特殊接入点设备。因此,可以从接入点设备集合中排除小区3内的接入点设备C,从而使接入点设备集合中仅包括小区I内的接入点设备a和小区2内的接入点设备b,而不包括小区3内的接入点设备C。
[0099]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一个示例的配置。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一个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100]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a可以包括相对业务量计算子单元302和/或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304。
[0101]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可以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下行链路状况可以与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0102]例如,相对上行业务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I)来计算:
[0103]相对上行业务量=实际上行业务量/上行频谱效率(I)
[0104]类似地,例如,相对下行业务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2)来计算。
[0105]相对下行业务量=实际下行业务量/下行频谱效率(2)
[01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实际上行业务量可为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而实际下行业务量可为接入点设备针对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其上行缓冲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发送给服务于该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
[01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实际上行业务量可为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数据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而实际下行业务量可为接入点设备针对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过去一段时间已传业务量与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的加权平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加权平均所使用的权重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01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通过接入点设备测量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而得到的即时上行频谱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通过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而得到的即时下行频谱效率。
[010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由接入点设备测量的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上行频谱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下行频谱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加权平均所使用的权重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
[0110]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接收到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上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发送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下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
[0111]如上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比较得到的。另外,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的。
[0112]如图3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a中包括的相对业务量计算子单元302可以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另外,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a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113]例如,第一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3)来计算。
[0114]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3)
[0115]类似地,例如,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4)来计算。
[0116]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4)
[0117]返回参考图2。如图2所示,通过累加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而得到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例如可为9,而通过累加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例如可为10。类似地,通过累加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而得到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例如可为9,而通过累加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例如可为9。类似地,通过累加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而得到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例如可为1,而通过累加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例如可为4。
[0118]因此,针对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可以利用上述公式(3)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9/ (9+10) ^ 0.474,可以利用上述公式(4)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0/ (9+10)~0.526。类似,针对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可以利用上述公式(3)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9/ (9+9)=0.5,可以利用上述公式(4)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 (9+9) =0.5。类似地,针对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可以利用上述公式(3)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1/ (1+4) =0.2,可以利用上述公式(4)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 (1+4) =0.8。
[011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计算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的方式仅是例示性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计算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例如,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与相对上行业务量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例如,针对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可以将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计算为9/10,可以将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为10/9。
[0120]如图3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a中包括的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304可以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另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121]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5)来计算。
[0122]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总和+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5)
[0123]类似地,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6)来计笪
ο
[0124]平均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6)
[0125]因此,针对图2中所示的接入点设备集合,可以根据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9/ (9+10)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0/ (9+10)、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9/ (9+9)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 (9+9)、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I/ (1+4)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 (1+4),利用上述公式(5)来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9+9+1)/ ((9+9+1)+ (10+9+4)) ^ 0.452,可以利用上述公式(6)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10+9+4)/ ((9+9+1) +(10+9+4)) ^ 0.548。
[0126]下面参考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另一示例的配置。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另一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127]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b可以包括相对时延计算子单元402和/或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404。
[0128]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可以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下行链路状况可以与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0129]例如,相对上行时延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7)来计算:[0130]相对上行时延=实际上行时延/上行频谱效率(7)
[0131]类似地,例如,相对下行时延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8)来计算。
[0132]相对下行时延=实际下行时延/下行频谱效率(8)
[013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通过接入点设备测量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而得到的即时上行频谱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通过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而得到的即时下行频谱效率。
[01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由接入点设备测量的上行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上行频谱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平均下行频谱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加权平均所使用的权重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
[013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行频谱效率可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接收到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上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而下行频率效率可为接入点设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以一定频率宽度发送的业务数据量除以该段时间并且除以该频率宽度而得到的下行网络平均资源效率。
[0136]如上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相比较得到的。另外,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的。
[0137]如图4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b中包括的相对时延计算子单元402可以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另外,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b可以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138]例如,第一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9)来计算。
[0139]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9)
[0140]类似地,例如,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0)来计算。
[0141]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10)
[0142]返回参考图2。如图2所示,通过累加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上行时延例如可为8,而通过累加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下行时延例如可为U。类似地,通过累加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上行时延例如可为7,而通过累加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下行时延例如可为
9。类似地,通过累加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上行时延例如可为5,而通过累加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下行时延例如可为4。
`[0143]因此,针对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可以利用上述公式(9)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8/ (8+11)^0.421,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0)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1/ (8+11)^ 0.579。类似,针对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可以利用上述公式(9)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7/ (7+9)=0.4375,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0)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 (7+9)=0.5625。类似地,针对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可以利用上述公式(9)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5/ (5+4)^ 0.556,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0)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 (5+4) ^ 0.444。
[014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计算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的方式仅是例示性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计算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例如,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也可以直接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与相对上行时延之比作为上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例如,针对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可以将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计算为8/11,可以将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为11/8。
[0145]如图4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b中包括的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404可以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另外,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404可以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146]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1)来计算。
[0147]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11) [0148]类似地,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2)来计算。
[0149]平均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12)
[0150]因此,针对图2中所示的接入点设备集合,可以根据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8/ (8+11)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1/ (8+11)、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7/ (7+9)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 (7+9)、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5/ (5+4)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 (5+4),利用上述公式(11)来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8+7+5)/ ((8+7+5)+ (11+9+4))~0.455,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2)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11+9+4)/ ((8+7+5) +(11+9+4)) ^ 0.545。
[0151]下面参考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又一示例的配置。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的又一示例的配置的框图。
[0152]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的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c可以包括加权量计算子单元502和/或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504。
[0153]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可以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的相对上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下行链路状况可以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与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关,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针对该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0154]例如,相对上行加权和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3)来计算。[0155]相对上行加权量=相对上行业务量X加权系数a+相对上行时延X加权系数b
(13)
[0156]其中,相对上行业务量可以通过上述公式(I)来计算,相对上行时延可以通过上述公式(7)来计算。另外,加权系数a+加权系数b=l。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加权系数a和加权系数b可以预先确定,或者可以根据试验来确定。
[0157]类似地,例如,相对下行加权和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4)来计算。
[0158]相对下行加权和=相对下行业务量X加权系数a+相对下行时延X加权系数b
(14)
[0159]其中,相对下行业务量可以通过上述公式(2 )来计算,相对下行时延可以通过上述公式(8)来计算。另外,加权系数a+加权系数b=l。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加权系数a和加权系数b可以预先确定,或者可以根据试验来确定。
[0160]如图5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c中包括的加权量计算子单元502可以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将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另外,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c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 行加权量之和得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0161]例如,第一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5)来计算。
[0162]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15)
[0163]类似地,例如,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6)来计算。
[0164]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 (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16)
[0165]返回参考图2。如图2所不,假设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为9,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上行时延为8,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3)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上行加权量=9X0.4+8X0.6=8.4。类似地,假设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为10,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下行时延为11,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4)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a的相对下行加权量=10X0.4+11X0.6=10.6。因此,针对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5)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8.4/ (8.4+10.6)^ 0.442,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6)来计算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0.6/ (8.4+10.6) ^ 0.558。
[0166]类似地,如图2所示,假设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为9,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上行时延为7,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3)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上行加权量=9X0.4+7X0.6=7.8。类似地,假设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为9,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下行时延为9,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4)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b的相对下行加权量=9X0.4+9X0.6=9。因此,针对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5)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7.8/ (7.8+9)^ 0.464,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6)来计算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7.8+9) ^ 0.536。
[0167]类似地,如图2所示,假设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为1,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上行时延为5,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3)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上行加权量=1X0.4+5X0.6=3.4。类似地,假设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为4,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下行时延为4,加权系数a为0.4,加权系数b为0.6,则利用上述公式(14)可以计算得到接入点设备c的相对下行加权量=4X0.4+4X0.6=4ο因此,针对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5)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3.4/ (3.4+4)^ 0.459,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6)来计算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3.4+4) ^ 0.541。
[0168]如上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相比较得到的。另外,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是根据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的。
[0169]如图5所示,业务比例计算单元102-c中包括的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504可以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得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通过累加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得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另外,第三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504可以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之和得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0170]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7)来计算。
[0171]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17)
[0172]类似地,例如,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18)来计算。
[0173]平均下行业务比例=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 (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加权量+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加权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加权量+ Σ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加权量)(18)
[0174]因此,针对图2中所示的接入点设备集合,可以根据小区I中的接入点设备a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8.4/ (8.4+10.6)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10.6/ (8.4+10.6)、小区2中的接入点设备b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7.8/ (7.8+9)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9/ (7.8+9)、小区3中的接入点设备c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3.4/ (3.4+4)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4/ (3.4+4),利用上述公式(17)来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8.4+7.8+3.4)/((8.4+7.8+3.4)+ (10.6+9+4)) ^ 0.454,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8)计算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下行业务比例=(10.6+9+4) / ((8.4+7.8+3.4)+ (10.6+9+4))~0.546。
[0175]返回参考图1,装置100中的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104可以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0176]目前,采用时分双工方式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可以提供7种不同的非对称上下行分配的时分双工子帧配置,具体如下面的表1所示。表1示出TDD-LTE标准中规定的不同子帧配置。
[0177]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 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业务比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单元包括: 差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上行业务比例差值、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 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 相对业务量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 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 相对时延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 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 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插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新的子帧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以及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
13.—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 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根据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业务比例确定步骤,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步骤包括: 差值计算子步骤,计算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上行业务比例差值、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根据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上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实际下行业务量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 相对业务量计算子步骤,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其中,在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 第一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业务量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除以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业务量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业务量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户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状况与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所述相对上行时延是通过将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上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所述下行链路状况与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相关,每个用户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是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实际下行时延除以该用户设备的下行频谱效率而得到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 相对时延计算子步骤,用于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 行时延,将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的总和作为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 其中,在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中,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比例计算步骤包括: 第二平均业务比例计算子步骤,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通过累加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得到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以及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通过将所述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除以该接入点设备的相对上行时延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相对下行时延之和得到所述平均下行业务比例。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插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确定新的子帧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帧配置调整子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以及 在所述上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上行子帧;或者在所述下行业务比例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相反数的情况下,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或两个下行子帧。
2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 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和下行链路状况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 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比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子帧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相比较而得到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根据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子帧配置至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
30.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 业务比例计算步骤,根据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和下行链路状况计算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通信步骤,发送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步骤包括:接收所述初始子帧配置,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业务比例确定步骤,确定与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 子帧配置调整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所述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步骤还包括:接收该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子帧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相比较而得到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步骤还包括:发送子帧配置至所述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
3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子帧配置,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以及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子帧配置对该用户设备进行配置, 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发送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冲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和/或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的。
38.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 通信步骤,从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子帧配置,其中,该子帧配置与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以及 配置步骤,根据所接收到的子帧配置对该用户设备进行配置, 其中,该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用以计算所述接入点设备所在的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从而确定与该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初始子帧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步骤还包括:向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接入点设备发送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冲中将要传输的业务数据量和/或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缓存中等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实际上行时延。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是通过将该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状况与下行链路状况相比较得到 的。
【文档编号】H04W72/04GK103857039SQ20121049564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崔琪楣, 付婷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