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99606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与以往相比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的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对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具备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对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第二发送单元对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除了被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命令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专利说明】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引用
[0002]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131033(申请日:2012年6月8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4]以往,对便携通信终端等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的无线基站为了进行软件功能的版本更新等,需要进行复位操作。无线基站通过复位操作来停止无线通信的中继。在相邻的多个无线基站被复位的情况下,对便携通信终端等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的影响变得更广泛。因此,需要进行控制以将相互相邻的通信区域的多个无线基站不同时复位。
[0005]提出了如下技术:在无线基站的一部分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天线的指向性而使通信区域变形,以补充通信区域(参照日本特开2007-228481号公报)。
[0006]无线基站的复位并不是频繁进行的。如果考虑复位时的影响来配置无线基站以能够补充相邻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区域,则通常时无线基站被冗余地设置。因此,存在无线基站的设置费用较高的缺点。
[0007]另一方面,控制天线的指向性而仅使通信区域变形的情况没有考虑到与相邻的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等,因此难以应对用于软件功能的版本更新等的、相邻的多个无线基站的复位。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与以往相比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的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0009]实施方式的无线管理装置对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通信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具备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对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是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无线中继装置。第二发送单元对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除了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0010]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能够与以往相比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0012]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13]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约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14]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0015]图5表示无线基站的天线为无指向性时的能够通信的范围。
[0016]图6表示无线基站的天线为指向性时的能够通信的范围。
[0017]图7表示以往的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例子。
[0018]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例子。
[0019]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整体处理的顺序的时序图。
[0020]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0021]图11表示监视装置、集约装置的硬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第一实施方式)
[0023]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n、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 ?110_n4。
[0024]监视装置150与集约装置101_1?101_n经由通信网络180连接。
[0025]集约装置101_1与配置在无线区域Area_l中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连接,发送用于控制无线基站110_11?110_14的命令等。此外,集约装置101_2与配置在无线区域Area_2中的无线基站110_21?110_24连接,发送用于控制无线基站110_21?110_24的命令等。以下的集约装置也与这些集约装置同样与无线基站连接,此外集约装置101_n与配置在无线区域Area_n中的无线基站110_nl?110_n4连接,发送用于控制无线基站110_nl?110_n4的命令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约装置101_1?101_n与大于4台的无线基站连接,但图1中省略了其他无线基站。
[0026]在通信区域Area_l ?Area_n 内,无线基站 110_11 ?110_14、110_21 ?110_24、110_nl?110_n4对来自便携通信终端(例如,120_1、120_2)的信号进行中继,由此便携通信终端能够与其他便携通信终端等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因此,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n4是无线中继装置。
[0027]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 ?110_14、110_21 ?110_24、110_nl ?110_n4 具备能够切换指向性和无指向性的天线。在相邻的无线基站被复位的情况下,无线基站通过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能够将通信区域Area_l?Area_n内补偿为能够通信。
[0028]接着对监视装置15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监视装置15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监视装置150具备调度存储部201、调度控制部202以及通信控制部203。
[0029]调度存储部201存储各无线基站的维护调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集约装置101_1?101_n所管理的无线基站分别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因此维护调度中按照处理的顺序以组为单位记载有复位等的控制命令。即,维护调度中按照处理的顺序记载有用于识别组的识别信息与控制命令的组合。
[0030]调度控制部202读出存储在调度存储部201中的维护调度进行控制,以使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n4按照维护调度进行处理。即,调度控制部202为了控制各无线基站,读出存储在调度存储部201中的维护调度,按照处理的顺序将用于识别组的识别信息与控制命令的组合发送给通信控制部203。
[0031]通信控制部203对监视装置150与集约装置101_1?101_n之间的数据的收发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部203按照维护调度,对集约装置IOlj?101_n发送各种命令。即,通信控制部203将从调度控制部202发送的用于识别组的识别信息与控制命令的组合发送给集约装置101_1?101_n。
[0032]接着对集约装置101_1?101_n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集约装置101_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集约装置101_1具备对应组存储部301、组提取部302以及通信控制部303。另外,集约装置101_2?101_n的结构与集约装置101_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0033]通信控制部303对集约装置101_1与监视装置150之间的数据的收发、以及集约装置101_1与无线基站110_11?110_14之间的数据的收发进行控制。
[0034]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部303从监视装置150接收按照维护调度的命令。
[0035]并且,通信控制部303对无线基站110_11?110_14发送各种命令。
[0036]对应组存储部301将用于识别组的识别信息与属于该组的无线基站建立对应来存储。即,对应组存储部301将属于第一组的多个无线基站与表示第一组的第一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此外将属于第二组的多个无线基站与表示第二组的第二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因而,对应组存储部301是将属于第一组的多个无线基站与表示属于第一组的多个无线基站的第一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并且将属于第二组的多个无线基站与表示属于第二组的多个无线基站的第二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的存储单
J Li ο
[0037]基于与相邻的无线基站间的距离、以及将无线基站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来进行无线基站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分组。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至少将天线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比无线基站间的距离长。
[0038]因而,为了维护而第一组无线基站群被复位并停止的情况下,第二组无线基站群通过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能够补偿第一组无线基站群的通信区域。此外,在第二组无线基站群被复位而停止的情况下,第一组无线基站群通过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能够补偿第二组无线基站群的通信区域。
[0039]在集约装置101_1从监视装置150接收到对各组的控制命令的情况下,组提取部302从对应组存储部301提取被指定的组中包含的无线基站群。并且,通信控制部303对提取的无线基站群发送控制命令。
[0040]例如,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一组无线基站群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复位命令(停止命令)。即,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一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停止命令的第一发送单
J Li ο
[0041]作为其他例,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二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即,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二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切换命令的第二发送单元。这里,第二组无线基站群是集约装置101_1所管理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中的、除了被发送停止命令的第一无线基站群以外的无线基站群。[0042]接着,对无线基站110_11 ?110_14、110_21 ?110_24、110_nl ?110_n4 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无线基站110_1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无线基站110_11具备通信接口部401、基带部402、调制解调部403、信号处理部404、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42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422、ROM (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423、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NVRAM(Non-voIatilerandom access memory:非易失随机存储器)424以及将这些连接的总线425。
[0043]通信接口部401在无线基站110_11与集约装置101_1之间收发数据。
[0044]基带部402将经由通信接口部401接收到的IP包变换为作为载到无线上的基带信号的OFDM信号。调制解调部403对OFDM信号进行正交调制解调。
[0045]信号处理部404具备切换部451和旋转控制部452,进行用于对接收的信号以及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
[0046]切换部451切换天线的指向性和无指向性。在通信控制部441经由通信接口部401从集约装置101_1接收到切换命令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451进行切换天线的指向性的切换控制。切换控制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或者将天线从指向性切换为无指向性。
[0047]在由切换部451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452进行天线的指向方向的旋转控制。换言之,旋转控制部452进行能够通信的范围的旋转控制。
[0048]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具备两个天线409。对两个天线409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的信号处理能够实现指向性的天线以及无指向性的天线。即,信号处理能够对天线的指向性和无指向性进行切换。进而,在实现指向性的天线的信号处理中,能够在任意方向的椭圆形状等的范围中实现数据的收发。
[0049]进而,无线基站110_11具备两个高频部431、432。高频部431、432分别具备D/A变换部405、升频变换器406、功率放大部407、天线开关408、天线409、放大器417、降频变换器416以及A/D变换部415。另外,无线基站110_12?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n4具备与无线基站110_1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0050]所发送的信号由D/A变换部405变换为模拟信号,由升频变换器406进行升频变换,由功率放大部407放大,然后从天线409发送。
[0051]此外,接收到的信号由放大器417放大,由降频变换器416进行降频变换,然后由A/D变换部415变换为数字信号。由此,数字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部404。
[0052]此外,无线基站110_11的CPU421读入存储在R0M423内的控制程序,将RAM422作为工作区域来使用,实现通信控制部441的结构。
[0053]通信控制部441对经由通信接口部401进行的数据的收发进行控制。并且,在通信控制部441接收到切换命令的情况下,CPU441将切换命令发送给切换部451。此外,在通信控制部441接收到复位命令的情况下,CPU421将无线基站110_11主体复位。即,通信控制部441是接收停止命令或切换命令的接收单元。此外,CPU421是将本装置复位的控制单
J Li ο
[0054]例如,在需要变更无线基站110_11 ?110_14、110_21 ?110_24、110_nl ?110_n4的信号处理部404的程序的情况下,从集约装置101_1?101_n发送复位命令。
[0055]具体说明发送复位命令的状况。例如,网络管理者在监视装置150中保存信号处理部404的更新程序。并且,监视装置150利用已知的协议,经由集约装置101_1~101_η将更新程序发送给所有的无线基站110_12~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η4 的 NVRAM424。
[0056]如果更新程序的转送结束,则CPU421的通信控制部441经由通信接口部401,将更新程序的转送结束的情况经由集约装置101_1~101_η向监视装置150通知。
[0057]监视装置150在判断为对所有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η4的更新程序的转送结束了的情况下,对集约装置101_1~101_η发送用于通过更新程序使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η4启动的复位命令。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η4复位,则便携通信终端120_1、120_2无法进行通信。因此,将无线基站110_11~110_14、110_21~110_24、110_nl~110_η4分为两个组,在一个组中将天线从无指向性替换为指向性来覆盖另一个组的通信区域,并且在另一个组中将无线基站复位。
[0058]图5表示在无线基站110_11的天线409为无指向性时无线基站110_11能够通信的范围。图5所示的例中,半径r的圆形区域501以内为在无指向性时无线基站110_11能够通信的范围。
[0059]图6表示在无线基站110_11的天线409为指向性时无线基站110_11能够通信的范围。图6所示的例中,长边方向的直径为2.5r的椭圆形区域601以内为在指向性时无线基站110_11能够通信的范围。并且,无线基站110_11通过对指向性时的能够通信的范围601进行旋转控制,能够在区域602内进行通信。在区域602中,天线增益不会均匀。但是,通过进行控制以使天线409的指向性向便携通信终端120_1的方向旋转,实质上能够将区域602的全方位看作能够通信的范围。
[0060]另外,无线基站110_11中,利用指向性能够通信的距离比无线基站110_11与作为复位对象的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长。并且,与作为复位对象的无线基站相邻的多个无线基站通过将天线409切换为指向性,能够补偿作为复位对象的无线基站的能够通信的范围。
[0061]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中,通过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能够通信的区域的半径成为无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通信的区域的半径的2.5倍。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维护时,将无线基站适当地分组为要复位的无线基站的组、以及要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无线基站的组。由此,利用将天线切换为指向性的无线基站补偿要复位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区域。
[0062]另外,利用多个天线409使天线具有指向性,或者使指向性旋转,这能够通过已知的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因此省略其说明。
[006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考虑指向性天线和指向性的旋转来配置无线基站,由此能够通过比以往少的台数的无线基站实现与以往相同的覆盖区域。
[0064]接着,对以往的通信区域的补充方法进行说明。图7表示以往的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例子。集约装置702按照从监视装置701通知的调度,对通信区域Area_702中包含的各无线基站IA~3A、1B~3B、1C~3C、1D~3D、IE~3E分别进行控制。
[0065]该以往的通信系统中,如果将无线基站IA~3A、IB~3B、IC~3C、ID~3D、IE~3E—齐复位,则位于该通信区域Area_702中的便携通信终端不能继续进行通信或者开始新的通信。因此,在以往的通信区域的补偿方法中,以在通信区域Area_702中尽量不出现不能通信的范围的方式将无线基站分为两个组,按每个组执行复位。由此,在以往的通信区域的补偿方法中,如图7所示,通常时,无线基站配置成能够通信的范围相互重叠。
[0066]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基站IA?3A、1B?3B、1C?3C、1D?3D、IE?3E之中,在维护等时将一半复位,而使其他一半工作,由此使得在通信区域Area_702中尽量不出现不能通信的区域。也就是说,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将无线基站2A、1B、3B、2C、1D、3D、2E复位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A、3A、2B、1C、3C、2D、1E、3E被配置成补偿无线基站 2A、1B、3B、2C、1D、3D、2E 所覆盖的范围 710_2A、710_1B、710_3B、710_2C、710_1D、710_3D、710_2E。由此,用户能够在通信区域Area_702内使用便携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0067]像这样,在图7所示的以往的例子中,为了在维护等时也使通信区域Area_702能够通信,需要15台无线基站。但是,维护并不是频繁进行的,通常无线基站彼此的能够通信的范围重复,因此需要很多无线基站,维持成本增大。
[0068]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过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实现了无线基站的设置台数的削减。
[0069]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图。图8所示的例子中,集约装置101_1按照从监视装置150通知的调度,对通信区域Area_l中包含的各无线基站1A、3A、2B、1C、3C、2D、1E、3E分别进行控制。另外,附图标记与图1的无线基站110_11?110_14不同是为了明确与作为以往的结构的图7的不同点,关于无线基站的结构等,与上述的说明相同。另外,图7的通信区域Area_702和图8的通信区域Area_l是相同范围的区域。
[0070]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维护等时将无线基站1A、3A、2B、1C、3C、2D、1E、3E的一半复位、而使其他一半工作来进行控制,以使得在通信区域Area_l中尽量不出现不能通信的区域。也就是说,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将无线基站2B、1C、3C、2D复位的情况下,将无线基站1A、3A、1E、3E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以补偿无线基站2B、1C、3C、2D所覆盖的范围820_2B、820_1C、820_3C、820_2D,并且对指向性时能够通信的范围810_1A、810_3A、810_1E、810_3E的旋转进行控制。由此,只要是区域830_1A、830_3A、830_1E、830_3E以内,则能够从便携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0071]此外,在将无线基站1A、3A、1E、3E复位的情况下,将无线基站2B、1C、3C、2D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以补偿无线基站ΙΑ、3A、IE、3E所覆盖的范围,并且对指向性时能够通信的范围的旋转进行控制。
[0072]在将无线基站IA与无线基站3A之间的距离设为2R的情况下,无线基站IA或无线基站3A与无线基站2B之间的距离为V 2R。并且,在无线基站2B被复位的情况下,通过将无线基站IA及无线基站3A的能够通信的范围的半径增大到2.5倍,能够补偿无线基站2B所覆盖的范围。
[0073]此外,将无线基站IA或无线基站IE与无线基站IC之间的距离设为2R。并且,在无线基站IC被复位的情况下,通过将无线基站IA及IE的能够通信的范围的半径增大到
2.5倍(只要至少是2倍以上),能够补偿无线基站IC所覆盖的范围。
[0074]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维护等时使通信区域Area_l能够通信,需要8台无线基站。像这样,与图7所示的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削减近一半(7台)的无线基站的设置。
[0075]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集约装置101_1的对应组存储部301存储图8所示的组合。例如,第一组中包括无线基站1A、3A、1E、3E,第二组中包括无线基站2B、1C、3C、2D。对应组存储部301将组的识别信息与属于该组的无线基站建立对应来存储。并且,集约装置101_1按照来自监视装置150的指示,将第一组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天线409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并且将第二组所包括的无线基站2B、1C、3C、2D复位。由此,能够一边进行控制以免在通信区域Area_l中出现不能通信的状况,一边进行各无线基站的维护。
[0076]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整体的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上述处理的顺序的时序图。图9所示的时序图中,对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110_11、以及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110_12之间的时序进行说明。但是,在集约装置101_2?101_n以及其他无线基站中,也进行与图9所示的时序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另外,假设在进行图9所示的流程的处理之前,在各无线基站的NVRAM424中保存有更新程序。
[0077]首先,监视装置150的调度控制部202从调度存储部201读出以下要进行的调度(步骤 S901)。
[0078]接着,通信控制部203按照调度控制部202的控制,向集约装置101_1发送对第二组的指向性的切换命令(步骤S902-1)。
[0079]在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接收到对第二组的命令的情况下,组提取部302参照对应组存储部301,确定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步骤S903)。
[0080]然后,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例如图8的无线基站2B、1C、3C、2D)发送将天线409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步骤S905)。即,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二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的第二发送单元。
[0081]在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情况下,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例如图8的无线基站2B、1C、3C、2D)的切换部451将天线409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步骤S906)。
[0082]接着,通信控制部203按照监视装置150的调度控制部202的控制,向集约装置101_1发送对第一组的复位命令(步骤S902-2)。
[0083]在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接收到对第一组的复位命令的情况下,组提取部302参照对应组存储部301,确定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步骤S904)。另外,在以后的步骤的说明中,省略关于在通信控制部303接收到对组的命令的情况下组提取部302所进行的、确定被指定的组内的无线基站的说明。
[0084]然后,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发送复位命令(步骤S907)。S卩,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一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停止命令的第一发送单元。
[0085]在接收到该复位命令的情况下,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CPU421进行本装置的复位控制(步骤S908)。
[0086]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CPU421进行再启动,并且基于保存在NVRAM424中的更新程序进行更新(步骤S909)。此外,在该更新结束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通信控制部441经由集约装置101_1将更新结束的情况向监视装置150通知(步骤S910)。[0087]并且,监视装置150在从发送了复位命令的属于第一组的所有无线基站接收到结束了的通知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03向集约装置101_1发送对第一组的指向性的切换命令(步骤S911-1)。
[0088]在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接收到对第一组的切换命令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303对属于第一组的无线基站发送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0089]具体而言,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发送将天线409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步骤S912)。即,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一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的第四发送单元。
[0090]在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情况下,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切换部451将天线409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步骤S913)。
[0091]并且,监视装置150的通信控制部203向集约装置101_1发送对第二组的复位命令(步骤S911-2)。
[0092]然后,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例如图8的无线基站2B、1C、3C、2D)发送复位命令(步骤S914)。S卩,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二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停止命令的第三发送单元。
[0093]在接收到该复位命令的情况下,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28、1(:、3(:、2D)的CPU441进行本装置的复位控制(步骤S915)。
[0094]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例如图8的无线基站28、1(:、3(:、20)的CPU441进行再启动,并且基于保存在NVRAM424中的更新程序进行更新(步骤S916)。并且,在该更新结束的情况下,第二组内的无线基站(例如图8的无线基站2B、1C、3C、2D)的通信控制部441经由集约装置101_1将更新结束的情况向监视装置150通知(步骤917)。
[0095]并且,监视装置150在从发送了复位命令的属于第二组的所有无线基站接收到结束了的通知的情况下,对集约装置101_1发送对切换为指向性的第一组的切换命令(步骤S918)。
[0096]并且,接收到对第一组的切换命令的集约装置101_1的通信控制部303对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发送切换命令(步骤S919)。S卩,通信控制部303包括对第一组无线基站群发送将天线从指向性切换为无指向性的切换命令的第五发送单元。
[0097]由此,第一组内的无线基站(图8的无线基站1A、3A、1E、3E)的切换部451将天线409从指向性切换为无指向性(步骤S920)。
[0098]通过以上的步骤,进行各无线基站的程序的更新。
[009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监视装置150管理调度,集约装置101_1?101_n管理无线基站的组。不限于这样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由监视装置150和集约装置101_1?101_n中的某一方管理调度以及无线基站的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集约装置101_1?101_n具备作为对无线基站的组进行管理的无线管理装置的功能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监视装置150侧具备作为对无线基站的组进行管理的无线管理装置的功能。
[010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能够与以往相比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0101](第二实施方式)
[0102]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天线的指向性形成和旋转。但是,实现指向性形成和旋转的处理不受信号处理技术的限制。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各无线基站具备无指向性天线和指向性天线、根据需要将所使用的天线从一方切换为另一方的例子。另外,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03]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的结构的框图。图10所示的结构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104]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中,新具备I/O部1002、天线切换部1003以及指向性天线1004。
[0105]CPU1001通过读入保存在R0M423中的控制程序,实现切换部1051、旋转控制部1052以及通信控制部441。
[0106]切换部1051经由I/O部1002控制天线切换部1003,对利用无指向性的天线409和指向性天线1004中的哪一方进行切换。
[0107]旋转控制部1052经由I/O部1002进行指向性天线1004的旋转控制。
[0108]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10_11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109]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无线基站的天线进行控制,以在通常时为无指向性,在覆盖其他无线基站能够通信的范围的情况下为指向性。
[0110]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示,在将各无线基站进行分组、并停止属于一个组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将属于另一个组的无线基站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由此能够降低在通信区域中出现不能通信的区域的情况。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以往的通信系统相比,能够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
[0111]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管理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能够与以往相比降低无线基站的配置数量。
[0112]图11是表示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n各自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11所示,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n包括CPU1101、ROMl 102、RAMl 103、通信 I/F1104、HDD1105、以及将这些连接的总线 1106。
[0113]由上述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n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以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记录在⑶-ROM、软盘(FD)、⑶-R、DVD (DigitalVersatile Disk)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而被提供。
[0114]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上述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η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保存在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来提供。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上述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11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来提供或发布。
[0115]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η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预先装入到ROM等中来提供。
[0116]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50、集约装置101_1?101_η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由包括上述各部的模块构成,作为实际的硬件,通过由CPU1101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出通信控制程序并执行,上述各部装载到RAM1103上,生成上述的各结构。
[0117]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来提出的,并不谋求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管理装置,对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具备: 第一发送单元,对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是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无线中继装置;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对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除了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管理装置, 在将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各自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比与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中的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管理装置,还具备: 第三发送单元,在按照上述第一发送单元所发送的上述停止命令而停止的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启动了的情况下,对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停止命令;以及 第四发送单元,在按照上述第一发送单元所发送上述停止命令而停止的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启动了的情况下,对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管理装置, 还具备第五发送单元,在按照上述第三发送单元所发送的上述停止命令而停止的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启动了的情况下,该第五发送单元对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指向性切换为无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管理装置, 还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将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与表示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的第一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并且将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与表示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的第二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 上述第一发送单元对由上述第一装置识别信息表示的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停止命令, 上述第二发送单元对由上述第二装置识别信息表示的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切换命令。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中继装置群以及对该无线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的无线管理装置, 上述无线管理装置具备: 第一发送单元,对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是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无线中继装置;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对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除了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所包含的无线中继装置分别具备: 接收单元,从上述无线管理装置接收上述停止命令或上述切换命令; 控制单元,在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停止命令的情况下,将本装置复位;以及切换部,在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述切换命令的情况下,将上述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所包含的无线中继装置还分别具备旋转控制部,该旋转控制部对具有上述指向性的天线的指向方向进行旋转控制。
8.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是在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中继装置群与对该无线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的无线管理装置之间执行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具有: 第一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管理装置对上述无线中继装置群中的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是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无线中继装置; 第二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管理装置对除了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第一接收步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从上述无线管理装置接收上述停止命令;停止步骤,在上述第一接收步骤接收到上述停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 第二接收步骤,上述第二多 个无线中继装置从上述无线管理装置接收上述切换命令;以及 切换步骤,在上述第二接收步骤接收到上述切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将上述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还具有: 第三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管理装置对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 第四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管理装置对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 第三接收步骤,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从上述无线管理装置接收上述切换命令;切换步骤,在上述第三接收步骤接收到上述切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将上述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 第四接收步骤,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从上述无线管理装置接收上述停止命令;以及 停止步骤,在上述第四接收步骤接收到上述停止命令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
10.一种无线管理装置,对形成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无线中继装置群进行监视, 无线管理装置具备: 对应组存储部,将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与表示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的第一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并且将除了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与表示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的第二装置识别信息建立对应来存储,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是基于相邻的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将该无线中继装置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而确定的无线中继装置; 调度存储部,存储维护调度,该维护调度包含装置识别信息与控制命令的组合,上述装置识别信息包含上述第一装置识别信息或第二装置识别信息; 调度控制部,从上述调度存储部读出上述维护调度,提取上述装置识别信息和上述控制命令; 组提取部,基于上述调度控制部所提取的上述装置识别信息,从上述对应组存储部提取上述调度控制部所提取的上述装置识别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或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以及 通信控制部,对上述组提取部所提取的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或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上述调度控制部所提取的上述控制命令, 上述维护调度包含上述第一装置识别信息与使无线通信的中继停止的停止命令的组合、以及上述第二装置识别信息与将中继无线的天线从无指向性切换为指向性的切换命令的组合, 上述通信控制部对上述第一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停止命令,并且对上述第二多个无线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切换命令。`
【文档编号】H04W24/04GK103491563SQ201310033835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铃木宗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