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851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包括: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以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粗调;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本发明实施例提高天线对准效率。
【专利说明】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点到点微波无线回传通信中,在选好通信双方的站址之后,需要将通信双 方的天线对准才能使双方都能获得较好质量的信号。我国微波通信广泛应用L波 段(频率在l-2GHz、波长300. 00-150. 00mm的无线电波)、S波段(频率在2-4GHz、波长 150. 00-75. 00mm的无线电波)、C波段(频率在4-8GHz、波长75. 00-37. 50mm的无线电波)、 X频段(频率在8-12GHZ、波长37. 5. 00-25mm的无线电波),K频段(频率在18-27GHZ、波长 16. 67. 00-11. 11mm的无线电波)的应用尚在开发之中。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 天线的波瓣宽度很窄,通常需要专业的工具进行对准。
[0003] 现有微波无线回传天线对准主要是两端需要有安装或维护人员等专业人员携带 必要的专业工具如扳手、万用表、指南针等攀爬至抱杆或高楼顶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天线 的手工对准。
[0004] 微波无线回传天线通过人工进行对准,对准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解决人工进行天线对准效 率低的问题。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包括:
[0007] 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以使所述对端天线确 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
[0008] 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 的第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粗调;
[0009] 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 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 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0010]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包括无线传输 通道。
[0011]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 传输通道为蜂窝无线通道或者蜂窝无线回传通道。
[0012] 根据第一方面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通过 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0013] 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所述无线 传输通道;
[0014] 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远端天线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 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近端天线时,所述 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
[0015]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 设备为终端或者中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宏站。
[0016]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 道为有线连接通道。
[0017] 根据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通 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 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 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包括:
[0018] 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 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并 在微调完成后通过天线向所述本端天线发送第二测量信号;
[0019] 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并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 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0020] 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0021]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 中,所述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 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 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包括:
[0022] 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并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 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0023] 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0024] 基于所述第一微调角度,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 对端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 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0025]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六种或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 所述预设范围包括水平角度范围和垂直角度范围;所述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 角度,包括:
[0026]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 度,基于所述各垂直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 围内的各角度;或者,
[0027]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 度,基于所述各水平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 围内的各角度;或者,
[0028] 基于以所述本端天线的当前角度为原点、以水平方向的角度为X轴、以垂直方向 的角度为y轴的坐标,在所述预设范围限定的区域内,从所述原点出发,调整所述本端天线 的角度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内到外遍历所述区域内的各角度。
[0029]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通过 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 度,包括:
[0030] 遍历完成后,根据通过天线基于各遍历的角度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 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微调角度;或者,
[0031] 在遍历过程中,若通过天线基于当前角度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 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角度作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并停止遍历。
[0032] 根据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通 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 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之前,还包括:
[0033] 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34]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i^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 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0035] 确定预先配置的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36]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确 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0037] 获取预先配置的多个频点;
[0038] 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 道质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39]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 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0040] 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
[0041] 将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 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以使所述对端天线从所述本端天 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对端天线的信 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 占.
[0042] 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43]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 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0044] 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对 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
[0045] 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
[0046] 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对端天 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 号的频点;
[0047] 将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
[0048] 根据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包括:
[0049] 当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时,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 输通道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005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对准装置,包括:交互模块,粗调模块、微调模块;
[0051] 所述交互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以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 进行粗调;
[0052] 所述粗调模块,用于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 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 行粗调;
[0053] 所述微调模块,用于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 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 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 调。
[0054]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包括无线传输 通道。
[0055]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 线传输通道为蜂窝无线通道或者蜂窝无线回传通道。
[0056]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 括:
[0057] 无线传输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 自的位置信息之前,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 的所述无线传输通道;
[0058] 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远端天线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 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近端天线时,所述 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
[0059]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 设备为终端或者中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宏站。
[0060]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 道为有线连接通道。
[0061]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微 调模块包括:
[0062]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 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 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并在微调完成后通过天线向所述本端天线发送第二测量信号;
[0063] 第一微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 信号之后,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
[0064]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 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0065] 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0066] 根据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 中,所述微调模块包括:
[0067] 第二微调单元,用于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
[0068]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天线接收的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 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0069] 第二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0070]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 调角度之后,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天线根据所述第 一测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 调。
[0071]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六种或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 所述预设范围包括水平角度范围和垂直角度范围;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具 体用于:
[0072]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 度,基于所述各垂直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 围内的各角度;或者,
[0073]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 度,基于所述各水平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 围内的各角度;或者,
[0074] 基于以所述本端天线的当前角度为原点、以水平方向的角度为X轴、以垂直方向 的角度为y轴的坐标,在所述预设范围限定的区域内,从所述原点出发,调整所述本端天线 的角度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内到外遍历所述区域内的各角度。
[0075]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 一接收单元或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0076] 在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遍历完成后,根据通过天线基于各遍历的角 度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微调角度;或者,
[0077] 在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的遍历过程中,若通过天线基于当前角度接 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角度作为所 述第一微调角度,并停止遍历。
[0078]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 括:
[0079] 频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微调模块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 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 进行微调之前,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0]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频 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预先配置的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1]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频 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多个频点;从所述获取预先配置的多个频点中各频 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 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2]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频点确定模块,还包括:
[0083] 信道质量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 质量;
[0084]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 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以使所述对端 天线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多个频点中 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 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5]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 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6]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频点确定模块,包括:
[0087]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 述多个频点中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
[0088] 频点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 频点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 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0089]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 所述对端天线。
[0090]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 交互模块具体用于:
[0091] 当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时,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 输通道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0092]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天线对准系统,包括:本端天线和对端天线,所述本 端天线和所述对端天线中均设置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天线对准装置。
[0093]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预先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 各自的位置信息,根据各自的位置信息进行所述本端天线和所述对端天线的角度粗调,进 而在粗调的基础上,通过天线交互测量信号进行角度微调,使得所述本端天线和所述对端 天线可以自动微调调至最佳角度,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天线对准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9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9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的流程图;
[009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中步骤114的流程示意图;
[009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中步骤114的流程示意图;
[009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中步骤113的流程示意图;
[010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天线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10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天线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102]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所提供的天线对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104] 实施例一
[010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天线对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 在微波无线通信天线需对准的情况。该方法由天线对准装置执行,该装置通常以硬件和/ 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集成在微波无线通信天线(以下简称天线)中。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0106] 步骤110、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以使所述对 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
[0107] 为描述方便,将集成了作为本实施例执行主体的天线对准装置的天线称为本端天 线。具体地,对端天线是指需与本端天线对准的微波无线通信天线。在步骤110中,本端天 线还未与对端天线对准,无法通过天线进行通信,因此,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交互各自 的位置信息。
[0108]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包括无线传输通道。所述无线传输通道为蜂 窝无线通道或者蜂窝无线回传通道。
[0109] 相应地,在步骤110之前,还包括:
[0110] 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所述无线传输通道。
[0111] 具体地,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远端天线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 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近端天线 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 连接。即,通过所述本端天线、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有线连 接,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无线传输通道,建立所述本端天线和所述对 端天线之间的传输通道。
[01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或中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宏站。
[0113] 所述宏站一般在高楼上提供大范围的覆盖,对应的,小基站一般在抱杆上提供热 点区域的覆盖。所述回传近端天线为靠近网络侧,即所述宏站附近的天线;而所述回传远端 天线为远离网络侧,即所述小基站附近的天线,与所述小基站为有线连接。
[0114] 所述宏站与所述小基站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业务通信,可以为全球移动通讯 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 GSM)、码分多址 2000 通信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0,简称 CDMA2000)、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简称LTE)以及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系统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 Wimax)等任意通信系统。
[0115] 所述终端可以为普通终端、简化的终端。所述终端支持有线网络连接,以与所述回 传远端天线可以通过网线连接而进行数据传输;又支持无线网络的连接,以与所述宏站建 立起无线链路连接,如移动通信传输链路。
[0116] 所述终端在所述回传远端天线所在的抱杆上,该终端与所述回传远端天线为有线 连接,所述回传近端天线与所述宏站为有线连接。该终端与宏站属于同一个通信系统,以 使双方可以建立无线传输链路,进行位置信息的交互,如宏站为LTE通信系统宏站,终端也 为LTE通信系统终端;宏站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GSM等通信系统宏站,终端为UMTS、GSM等通信系统终端。
[0117] 可替代的,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为有线连接通道。
[0118] 相应地,可替代的,在步骤110之前,还包括:
[0119] 通过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远端天线之间的有线网络连接,建立所述有线连接通 道,即,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
[0120] 通常,本端天线在安装时,或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影响使得本端天线偏离原 来方向时,需要与对端天线对准。若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影响使得本端天线偏离原来 方向,则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会出现故障。对应地,步骤110可以包括:
[0121] 当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时,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 输通道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0122] 信号传输故障通常表现为信号传输中断,或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理论值 等。具体地,本端天线可以通过检测自身通过天线接收的信号,来确定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 的信号传输是否故障;也可以是所述对端天线检测到信号传输故障后,通过所述预先建立 的传输通道将故障指示发送给所述本端天线,所述本端天线根据接收到的故障指示确定与 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
[0123] 进一步地,本端天线可以在预先配置的固定时间点,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固定 时间间隔,检测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是否故障,以尽可能的避免由于外界影响 (如大风等)造成的回传近端和回传远端天线没有对准而造成的链路信号传输故障,从而避 免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0124] 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是本端天线和对端天线分别通 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得各自的位置信息,如纟韦度、经 度和海拔等。
[0125] 进一步地,所述对端天线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所述本端天线 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的步骤,即步骤112和步骤114。
[0126] 步骤112、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本端天 线需调整的第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粗调。
[0127] 具体的,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二粗调角度是,当所述本端天线和所述对端天 线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时,所述本端天线所具有的角度;所述角度分为水平方向角度和垂 直方向角度。该水平方向角度可以是所述本端天线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与正东方向的 夹角,也可以是与正西、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本实施例以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例进行说 明;垂直方向角度为所述本端天线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0128] 举例来说,当所述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如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为(Χ(ι,、 Ζ(ι),所 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如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为(Xl,yi, Zl),其中Χ(ι,?Xl,yi的单位为 度,的单位为米。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角度和垂直方向角度分别以Θ。和表 示,所述对端天线的水平方向角度和垂直方向角度分别以9 1和牝表示。
[0129] 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角度Θ ^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权利要求】
1. 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以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 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粗调; 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 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粗调; 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 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 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包括无线传输 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道为蜂窝无线通道或者 蜂窝无线回传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 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所述无线传输 通道; 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远端天线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 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近端天线时,所述本端 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或者中继设备,所述 第二设备为宏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为有线连接通 道。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 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 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 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包括: 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 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并在微 调完成后通过天线向所述本端天线发送第二测量信号; 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并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 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 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 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 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包括: 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并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 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基于所述第一微调角度,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 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 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包括水平角度范围和垂 直角度范围;所述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包括: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度,基 于所述各垂直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 各角度;或者,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度,基 于所述各水平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 各角度;或者, 基于以所述本端天线的当前角度为原点、以水平方向的角度为X轴、以垂直方向的角 度为y轴的坐标,在所述预设范围限定的区域内,从所述原点出发,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 度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内到外遍历所述区域内的各角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 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包括: 遍历完成后,根据通过天线基于各遍历的角度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 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微调角度;或者, 在遍历过程中,若通过天线基于当前角度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角度作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并停止遍历。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 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 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确定预先配置的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多个频点; 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 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 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 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 将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通 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以使所述对端天线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 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 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 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 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包括: 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对端天 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 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 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对端天线的 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 频点; 将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 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时,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 道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17. -种天线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模块,粗调模块、微调模块; 所述交互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以使 所述对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一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粗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 粗调; 所述粗调模块,用于根据本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 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二粗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粗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粗 调; 所述微调模块,用于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述本端天线需调 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微调,并使所述对 端天线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包括无线传 输通道。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通道为蜂窝无线通道或 者蜂窝无线回传通道。
20. 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无线传输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与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 位置信息之前,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所 述无线传输通道; 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远端天线时,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 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当所述对端天线为回传近端天线时,所述本端 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所述对端天线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有线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或者中继设备,所 述第二设备为宏站。
22.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为有线连接 通道。
23. 根据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天线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 角度进行微调并在微调完成后通过天线向所述本端天线发送第二测量信号; 第一微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 之后,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天线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本 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24. 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模块 包括: 第二微调单元,用于在预设范围内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天线接收的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第二测量信号,以确定所述 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 第二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度;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固定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为所述第一微调角 度之后,通过天线向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第一测量信号,以使所述对端天线根据所述第一测 量信号确定自身需调整的第二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微调角度对自身角度进行微调。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包括水平角度范围 和垂直角度范围;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具体用于: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度,基 于所述各垂直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 各角度;或者, 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以遍历所述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各垂直角度,基 于所述各水平角度,分别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垂直方向的角度遍历所述垂直角度范围内的 各角度;或者, 基于以所述本端天线的当前角度为原点、以水平方向的角度为X轴、以垂直方向的角 度为y轴的坐标,在所述预设范围限定的区域内,从所述原点出发,调整所述本端天线的角 度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由内到外遍历所述区域内的各角度。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或第二接收单元,具 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遍历完成后,根据通过天线基于各遍历的角度接 收到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微调角度;或者, 在所述第一微调单元或第二微调单元的遍历过程中,若通过天线基于当前角度接收到 的所述第二测量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角度作为所述第 一微调角度,并停止遍历。
27. 根据权利要求17-2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频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微调模块通过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测量信号,确定所 述本端天线需调整的第一微调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微调角度对所述本端天线的角度进行 微调之前,确定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28. 根据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预 先配置的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29. 根据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 预先配置的多个频点;从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和所述对 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均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中,确定一个频点为所述测量信 号的频点。
30. 根据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点确定模块,包括: 信道质量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多个频点中各频点对应的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 量;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的至少一个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对端天线,以使所述对端天线 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和所述多个频点中所述 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为所述 测量信号的频点;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测 量信号的频点。
31. 根据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点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对端天线发送的所述多 个频点中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 频点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本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 和所述对端天线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的至少一个频点的交集中选择一个频点 为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信号的频点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 对端天线。
32. 根据权利要求17-31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本端天线与所述对端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故障时,通过所述预先建立的传输通 道与所述对端天线交互各自的位置信息。
33. -种天线对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端天线和对端天线,所述本端天线和所 述对端天线中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32任一所述的天线对准装置。
【文档编号】H04B7/02GK104113363SQ20131014035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阳建军, 陈卫民, 夏林峰, 刘云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