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767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其便于收纳与随身携带,且在收缩展开时具有优越的操作性。耳机连结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结部,每个耳机单元分别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可移动地装在每个连结部,每个上下移动机构包含两个悬挂元件、保持装置及两个回旋元件。这些悬挂元件以可彼此朝反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每个连结部的两侧,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每个耳机单元,每个耳机单元配置在这些悬挂元件间,每个回旋元件的其中一端通过同步旋转机制旋转地装在保持装置,每个回旋元件的其中的另一端旋转地装在各个悬挂元件。保持装置通过这些回旋元件相对于这些悬挂元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
【专利说明】耳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的耳机,其在听取音乐等媒体时装设于头部以供个人使用。
【背景技术】
[0002]耳机一般由耳机连结带及耳机单元所构成,耳机连结带具有弹性且呈弯曲状,耳机单元组装在耳机连结带的两端。熟知技术的耳机在不使用而需收纳或随身携带时,为了不占用空间并达到方便携带的效果,通常采用折叠式的设计。
[0003]此类折叠式的耳机,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表2005-527134号公报(下称专利文献I)及日本实用新型公开S62-044589号公报(下称专利文献2)的记载内容。其中,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耳机将耳机单元组装在呈弯曲状的耳机连结带的两端,耳机单元从耳机连结带的两侧朝耳机连结带的弯曲方向进行二段式折叠。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耳机,其耳机连结带朝另一方向进行三段式折叠,另一方向正交于耳机连结带的弯曲方向。
[0004]然而,由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折叠式耳机,其耳机连结带是采用二段式折叠的设计,因此,折叠后的耳机其整体大小将会受到限制。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式耳机,其耳机连结带是采用三段式折叠的设计,因此,在折叠状态下,专利文献2的耳机虽然比专利文献I的耳机折叠的更为紧密,但专利文献2的耳机却会带来折叠操作过于复杂及操作难度过高的问题。此外,耳 机的折叠式设计也会对耳机单元的应用造成影响,专利文献I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耳机虽然可以搭配使用构造简单的耳机单元,但一般高阶的耳机单元由于体积较大,反而不适合应用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中。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其可在不使用的时候收缩的更为紧密,不仅容易收纳且容易携带,在伸缩耳机时还具有优秀的操作性。此外,本发明的耳机还能充分应用于体积较大的高阶耳机单元。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内容,本发明的一种耳机是在耳机连结带的两端分别可伸缩地组装有耳机单元,耳机的特征在于,耳机连结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结部,每个耳机单元分别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可移动地组装在每个连结部,每个上下移动机构包含两个悬挂元件、保持装置及两个回旋元件。这些悬挂元件以可彼此朝反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每个连结部的两侧,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每个耳机单元,每个耳机单元配置在这些悬挂元件之间,每个回旋元件的其中一端通过同步旋转机制旋转地组装于保持装置,每个回旋元件的其中的另一端旋转地组装在每个悬挂元件,其中,保持装置通过这些回旋元件相对于这些悬挂元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
[0007]接着,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内容,耳机连结带是由两个弹性滑动带状部及收纳部所构成,这些弹性滑动带状部收纳在收纳部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内容,每个悬挂元件分别通过单向移动机制彼此朝反方向滑动地组装在各个连结部。
[0009]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内容,每个单向移动机制分别包含轴心部、柱塞部、滑动圆筒部及多个弹性手段。轴心部设在连结部的两端,柱塞部固设于轴心部,柱塞部收纳在滑动圆筒部的内部,滑动圆筒部可朝左右方向滑动,这些弹性手段弹性设置在滑动圆筒部及柱塞部之间。
[0010]最后,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内容,同步旋转机制由两个齿轮所构成,这些齿轮彼此互相咬合。
[001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耳机通过上述构成,在不使用的时候可收缩的更为紧密,在收缩时不仅容易进行收缩操作,而且从收缩状态伸展时也易于进行伸展操作。此外,本发明的耳机还能充分应用于体积较大的高阶耳机单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耳机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斜视图。
[0013]图2为图1所示的耳机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斜视图。
[0014]图3为图2所示的耳机从收缩状态进行伸展操作,或者是从伸展状态进行收缩操作时,说明操作途中状态的斜视图。 [0015]图4为图3所示的耳机从收缩状态进行伸展操作,或者是从伸展状态进行收缩操作时,说明操作途中状态的斜视图。
[0016]图5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分解斜视图。
[0017]图6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说明图。
[0018]图7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运作方式的说明图。
[0019]图8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运作方式的说明图。
[0020]图9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运作方式的说明图。
[0021]图10为本发明的耳机的连结部的斜视图。
[0022]图11为沿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a)观看本发明的耳机的上下移动机构的部分斜视图。
[0023]图12为图6沿A-A线段的剖面图。
[0024]图13为本发明的耳机的柱塞部的斜视示意图,其中(a)表示从其中一侧观看到的柱塞部,(b)表示从其中另一侧观看到的柱塞部。
[0025]图14表示本发明的耳机的滑动圆筒部,其中(a)为滑动圆筒部的斜视图,(b)为滑动圆筒部的侧视图。
[0026]图15为本发明的耳机的悬挂元件的斜视图,其中(a)表示从其中一侧观看到的悬挂元件,(b)表示从其中另一侧观看到的悬挂元件。
[0027]图16为本发明的耳机的连结片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从其中一侧观看到的连结片,(b)表示从其中另一侧观看到的连结片。
[0028]图17为从内侧观看本发明的耳机的上部保持元件的斜视图。
[0029]图18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下部保持元件的部分放大斜视图。
[0030]图19为本发明的耳机的保持元件的斜视图。
[0031]图20为本发明的耳机的旋转支轴的斜视图。[0032]符号说明
[0033]I:耳机
[0034]10:回旋元件
[0035]IOa:曲折部
[0036]10b、12a、19a:变形组装孔
[0037]10c、13a、16g、16h、7e:组装孔
[0038]11:轴心部
[0039]11a:变形组装部
[0040]12:柱塞部
[0041]12bU6c,7b,7d:组装螺丝
[0042]12c:弹簧收纳部
[0043]12d:覆盖部
[0044]12e:导沟 部
[0045]12f:基板部
[0046]13:滑动圆筒部
[0047]13b:组装部
[0048]13c、2c:导沟
[0049]13d:覆盖元件
[0050]13e:突状部
[0051]13f,2b:收纳部
[0052]14:弹性手段
[0053]15:连结片
[0054]15a、15b:连结孔
[0055]15c:连结凹部
[0056]16:保持元件
[0057]16a:上部保持元件
[0058]16b:下部保持元件
[0059]16d、7f:沟槽
[0060]16e:梯状孔
[0061]16f:支轴
[0062]17:组装元件
[0063]17a:突起部
[0064]18:旋转支轴
[0065]18a:凸缘部
[0066]18b:圆形短径部
[0067]18c:变形短径部
[0068]18d:轴承孔
[0069]19:齿轮
[0070]2:耳机连结带[0071]2a:弹性滑动带状部
[0072]20:组装销
[0073]20a: E 型环
[0074]3:上下移动机构
[0075]4:耳机单元
[0076]5:连结部
[0077]6:单向移动机制
[0078]7:悬挂元件
[0079]7a、7c:连结销
[0080]8:保持装置
[0081]9:同步旋转机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82]以下将参照相关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耳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0083]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耳机的整体斜视图。图1是耳机伸展为使用状态时的斜视图,图2是耳机在非使用时处于收缩状态的斜视图,而图3及图4分别是耳机进行收缩操作或伸展操作时,说明上下移动机构的运作方式的斜视图。
[008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耳机I是由耳机连结带2及耳机单元4、4所构成,耳机单元4、4分别通过上下移动机构3、3可上下移动地组装在耳机连结带2的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上下移动机构3、3分别由悬挂元件7与7、保持装置8以及回旋元件10与10所构成。其中,耳机连结带2的两端分别设有连结部5、5,悬挂元件7、7分别通过单向移动机制6、6组装于连结部5。保持装置8、8分别用于保持耳机单元4、4,每个耳机单元4配置在悬挂元件7、7之间。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一端通过同步旋转机制9可旋转地组装于每个保持装置8,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另一端分别可旋转地组装于悬挂元件7、7。由此,保持装置8、8各自相对于悬挂元件7、7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
[0085]其中,耳机连结带2在伸展状态时,整体呈弯曲状。耳机连结带2由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及收纳部2b所构成,每个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的其中一端分别组装于连结部
5、5且具有弹性,每个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的其中另一端可伸缩地收纳于收纳部2b。此外,收纳部2b之中设有导沟2c、2c (图式仅标示其中一边),其分别用于收纳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接着,在耳机I处于非使用状态而需收缩时,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分别通过收纳部2b的导沟2c、2c (图式仅标示其中一边)收纳至收纳部2b之中。而在需要使用耳机I时,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则分别通过导沟2c、2c (图式仅标示其中一边)从收纳部2b中拉出,形成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呈弯曲状的耳机连结带2。
[0086]另外,位于左右两边的耳机单元4、4,其上下移动机构3、3的构造是相同的,因此,接下来仅说明其中一边的上下移动机构3的构造。如附图所示,特别如图5至图20所示,上下移动机构3包括单向移动机制6与6、悬挂元件7与7、保持装置8、回旋元件10与10以及同步旋转机制9。其中,每个单向移动机制6、6的其中一端分别设置于连结部5其中一端的两侧,连结部5的其中另一端则组装有弹性滑动带状部2a。悬挂元件7、7分别通过连结片15、15连结于单向移动机制6、6。保持装置8用于保持耳机单元4,耳机单元4配置在悬挂元件7、7之间。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一端分别连结于悬挂元件7、7,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另一端则连结于保持装置8的保持元件16。此外,为了使回旋元件10、10同步旋转,同步旋转机制9组装在回旋元件10、10连结于保持装置8的一侧。
[0087]详细地说,单向移动机制6、6还分别包括轴心部11与11、柱塞部12与12、滑动圆筒部13与13以及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其中,轴心部11、11分别设置在连结部5的自由端的两侧。轴心部11、11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变形组装部lla、lla,柱塞部12、12的轴心分别设置有变形组装孔12a、12a,变形组装孔12a、12a分别嵌入变形组装部I la、I Ia且分别通过组装螺丝12b、12b固设于轴心部11、11。滑动圆筒部13、13分别收纳柱塞部12、12,且滑动圆筒部13、13可朝轴心部11、11的轴方向进行滑动。在此,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各自由三条压缩线圈弹簧所组成,且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分别弹性设置在滑动圆筒部13、13及柱塞部12、12之间。
[0088]更进一步地说,柱塞部12、12以各自的轴心为中心点,分别从基板部12f、12f等间隔且放射状地设置有三个弹簧收纳部12c、12c、12c与12c、12c、12c以及一个覆盖部12d、12d。弹簧收纳部12c、12c、12c与12c、12c、12c以及覆盖部12d、12d之间设置有导沟部12e、12e、12e、12e与12e、12e、12e、12e。另外,滑动圆筒部13、13除了在外周缘分别设有组装部13b、13b以外,每个滑动圆筒部13、13的内部还分别设有突状部13e、13e、13e、13e与13e、13e、13e、13e。其中,组装部13b、13b分别设有组装孔13a、13a,突状部13e、13e、13e、13e与13e、13e、13e、13e 分别嵌入柱塞部 12,12 的导沟部 12e、12e、12e、12e 与 12e、12e、12e、12e,突状部 13e、13e、13e、13e 与 13e、13e、13e、13e 以及导沟部 12e、12e、12e、12e 与 12e、12e、12e、12e通过互相嵌合而使滑动圆筒部13、13不会在柱塞部12、12的周围旋转。另外,每个滑动圆筒部13、13的 外周缘的其中一部分分别还设有在滑动时可供连结部5卡入的导沟13c、13c,其中,在柱塞部12、12分别设置覆盖部12d、12d的目的是为了在导沟13c、13c脱离连结部5时,使滑动圆筒部13、13的内部构造不会被看见。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符号标示为13d的元件是覆盖元件,而符号13f、13f、13f所标示的元件则是收纳部。此外,弹簧收纳部12c、12c、12c与12c、12c、12c分别收纳由压缩线圈弹簧所形成的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其分别用于使滑动圆筒13、13朝连结部5的方向滑行移动。
[0089]另外,如下所述,当向下移动保持元件16时,单向移动机制6、6的设置分别使得悬挂元件7、7可自动回归到图9所示的原来的位置,改善操作上的便利性,但即使单向移动手段6、6不存在,也可以靠手动的方式使悬挂元件7、7回到原来的位置。
[0090]另外,附图中的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虽然是各由三条压缩线圈弹簧所形成,但压缩线圈弹簧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弹性装置也可以由二条或三条以上的压缩线圈弹簧所形成,本发明不限制其数量。
[0091]另外,使滑动圆筒部13、13不会在柱塞部12、12的周围旋转的构成,也并非只仅限于图中所示的态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依据构成弹性装置的压缩线圈弹簧的数量而改变设计。
[0092]接着,悬挂元件7、7分别通过连结片15、15而组装在滑动圆筒部13、13的组装部13b、13b。详细地说,每个连结片15、15分别设有连结孔15a、15b与15a、15b,连结孔15a、15a分别设置在连结片15、15的连结凹部15c、15c,连结销7a、7a分别朝着组装孔13a、13a插入连结孔15a、15a,使连结销7a、7a分别通过组装螺丝7b、7b可转动地连结于组装孔13a、13a。其中,组装孔13a、13a分别组装于滑动圆筒部13、13的组装部13b、13b,连结销7a、7a分别设置在悬挂元件7、7。悬挂元件7、7分别设置有连结销7c、7c,连结销7c、7c分别插入于另外的连结孔15b、15b,且连结销7c、7c分别通过组装螺丝7d、7d将悬挂元件7、7组装在连结孔15b、15b。另外,每个悬挂元件7、7的中央部的其中一侧不仅设置有组装孔7e、7e,而且每个悬挂元件7、7的侧面其中一侧还朝内形成沟槽7f、7f。其中组装孔7e、7e分别用于轴枢承受回旋元件10、10,沟槽7f、7f分别用于收纳回旋元件10、10。
[0093]另外,保持装置8由保持元件16及组装元件17所构成。其中,保持元件16将上部保持元件16a和下部保持元件16b重叠贴合,保持元件16并利用组装螺丝16c、16c、16c...螺固至每个组装孔16g、16g...和16h、16h...达到固定附着的效果,组装元件17组装于保持元件16,且耳机单元4组装于组装元件17。另外,互相重叠贴合的上部保持元件16a及下部保持元件16b的上方约一半高的部分形成沟槽16d,其用于让回旋元件10、10进出。保持元件16的上方可旋转地设有旋转支轴18、18,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前端分别组装于旋转支轴18、18,以使回旋元件10、10共同旋转。另外,旋转支轴18、18还分别组装有齿轮19、19,以使旋转支轴18、18共同旋转,齿轮19、19彼此互相咬合而构成上述的同步旋转机制
9。另外,旋转支轴18、18特别如图20所示,分别隔着凸缘部18a、18a在其前方及后方设置有圆形短径部18b、18b及变形短径部18c、18c,使凸缘部18a、18a分别被夹设在圆形短径部18b、18b与变形短径部18c、18c之间。位于每个旋转支轴18、18其中一侧的圆形短径部18b、18b分别与凸缘部18a、18a可旋转地轴枢承受于梯状孔16e、16e之中,梯状孔16e、16e设置在上部保持元件16a。而位于各个旋转支轴18、18其中另一侧的变形短径部18c、18c则是分别卡合于变形组装孔10b、10b与19a、19a,其中变形组装孔10b、10b分别设置在回旋元件10、10,变形组装孔19a、19a分别设置在齿轮19、19。
[0094]进一步地,变形短径部18c、18c还分别设有轴承孔18d、18d。其中,轴承孔18d、18d分别用于轴枢承受支轴16f、16f (如图17所示),支轴16f、16f设置在上部保持元件16a。由此,回旋元件10、10将分别通过同步旋转机制9的齿轮19、19而共同旋转。另外,保持装置8的构造并非只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也可以直接将耳机单元4组装在保持元件16上。
[0095]另外,回旋元件10、10呈长板状,且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一侧分别具有补强结构用的曲折部10a、10a。如上所述,每个回旋元件10、10的其中一端分别设有变形组装孔10b、10b,且旋转支轴18、18的变形短径部18c、18c分别卡合于变形组装孔10b、10b。回旋元件10、10分别通过组装销20、20穿过组装孔10c、IOc,进而可旋转地组装于组装孔7e、7e,其中组装孔7e、7e分别设置在悬挂元件7、7的邻近中央处。此外,符号标示为20a、20a的元件为E型环,其用于使组装销20、20卡止于上部保持元件16a。
[0096]以下将参照上述内容及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耳机I的作用效果。另外,需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图6至图9为本发明耳机I的上下移动机构3、3的其中一边的运作方式说明示意图,因此,图6至图9,特别是其中所示的单向移动机制6、6,并非是剖面方向完全精确的剖面图。
[0097]本发明的耳机I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1所示,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从耳机连结带2的收纳部2b被拉出,耳机单元4、4分别通过上下移动机构3、3,从连结部5、5连同保持装置8、8被拉扯至下方,其中连结部5、5分别位于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的前端。当耳机I处于非使用状态,需将其紧密地折叠起来以供收纳时,则会如下所述,利用上下移动机构3、3分别将耳机单元4、4连同保持装置8、8拉抬至连结部5、5,再将弹性滑动带状部2a、2a收纳至收纳部2b之中,如此一来,耳机I将会被折叠成如图2所示的小而紧密的形态。另外,上述耳机I在折叠时或展开时,每个个元件的运作如图3及图4所示。
[0098]接着说明上下移动机构3、3的运作方式。因为每个个上下移动机构3、3的构造相同,运作方式也相同,因此,以下仅针对图1所示的耳机I的右侧上下移动机构3的运作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99]首先,在上下移动机构3开始运作前,如图6所示,保持元件16处在靠近连结部5的一方,悬挂元件7、7夹设保持元件16并且抵接于保持元件16的两侧。在运作前的状态下,回旋元件10、10分别收纳在悬挂元件7、7的沟槽7f、7f及保持元件16的沟槽16d之中。此时,在单向移动机制6、6之中,滑动圆筒部13、13会分别相对于轴心部11、11彼此朝左右相反的方向滑动,使弹性手段14、14、14与14、14、14分别在滑动圆筒部13、13及柱塞部12、12之间呈现压缩状态,进而让滑动圆筒部13、13朝连结部5的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元件16通过其两侧夹设在悬挂元件7、7之间,而不会自动往下方移动。需补充说明的是,此处将回旋元件10、10连结于同步旋转机制9的一侧令为上方,并且将回旋元件10、10分别连结于悬挂元件7、7的一侧令为下方。
[0100]在上述运作前的状态下,若将设置在保持装置8的组装元件17上的突起部17a、17a (图式仅标示其中一边)用手指夹住并分别从左右方向往下拉扯,回旋元件10、10将会通过同步旋转机制9而同时开始旋转。此时,如图7所示,回旋元件10、10会以支点为中心朝左右方向开启,且保持元件16会开始下降,其中支点是指悬挂元件7、7分别对于组装部13b、13b的组装处。接着,若再进一步向下拉扯组装元件17,如图8所示,回旋元件10、10将会持续旋转下去,直到保 持元件16下绕至悬挂元件7、7的下端才停止旋转。然后,如图9所示,由于阻挡悬挂元件7、7相互朝中央移动的保持元件16被移开,悬挂元件7、7将会分别通过单向移动机制6、6的弹性装置14、14、14与14、14、14的弹力而自动回归到原来的位置,直到悬挂元件7、7互相抵接才停止动作。如此一来,通过对另一边的耳机单元4再度进行相同的操作,本发明的耳机I将会从收纳或随身携带时的收缩状态伸展为如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根据前述内容,本发明的每个保持元件16通过上下移动机构3的同步旋转机制9及回旋元件10、10,而跟每个耳机单元4以左右对称不摇晃的状态共同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
[0101]若要将上述处于使用状态的耳机I再度紧密地折叠起来,首先需将悬挂元件7、7的其中一个向外展开,如此一来,悬挂元件7、7的其中的另一个便会通过同步旋转机制9而向外展开,让保持元件16通过回旋元件10、10而向上抬升,之后,因为保持元件16被向上抬起,悬挂元件7、7将会被向外撑开而容许保持元件16继续抬升,直到保持元件16的两端抵接回旋元件10、10才停止抬升动作而回到收缩位置。接下来,将弹性滑动带状部2a收纳至收纳部2b,其中一边的耳机单元4的折叠操作即宣告完成,最后再对其中另一边的耳机单元4进行相同的操作,即可将耳机I紧密地折叠为如图2所示的状态。
[010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耳机通过上述构成,而可在非使用时紧密地折叠起来,以供收纳或随身携带。另外,本发明的耳机还大幅改善了使用时或非使用时的伸缩操作的操作性,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耳机,其在耳机连结带的两端分别可伸缩地组装有耳机单元,该耳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连结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结部,每个所述耳机单元分别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可移动地组装在每个所述连结部,每个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含: 两个悬挂元件,所述悬挂元件以可彼此朝反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每个所述连结部的两侧; 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每个所述耳机单元,每个所述耳机单元配置在所述悬挂元件之间;以及 两个回旋元件,每个所述回旋元件的其中一端通过同步旋转机制旋转地组装于所述保持装置,每个所述回旋元件的其中的另一端旋转地组装在每个所述悬挂元件, 其中,所述保持装置通过所述回旋元件相对于所述悬挂元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耳机连结带由两个弹性滑动带状部及收纳部所构成,所述弹性滑动带状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每个所述悬挂元件分别通过单向移动机制彼此朝反方向滑动地组装在每个所述连结部。
4.如权利要求3 所述的耳机,其中每个所述单向移动机制分别包含轴心部、柱塞部、滑动圆筒部及多个弹性装置,所述轴心部设在所述连结部的两端,所述柱塞部固设于所述轴心部,所述柱塞部收纳在所述滑动圆筒部的内部,所述滑动圆筒部可朝左右方向滑动,所述弹性装置弹性设置在所述滑动圆筒部及所述柱塞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同步旋转机制由两个齿轮所构成,所述齿轮彼此互相咬合。
【文档编号】H04R1/10GK104023287SQ20141006828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本杉英树 申请人: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