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858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包括第二CAN控制器、与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进行双向通信的基站模块和用于与布设在井下的上位读卡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第二CAN收发器,基站模块和第二CAN收发器均与第二CAN控制器相接;上位读卡设备为读卡分站,读卡分站包括第一CAN控制器和第一CAN收发器;第二CAN控制器为芯片SJA1000;识别卡包括卡壳和布设在卡壳内的电子线路板,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二主控芯片和与第二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收发模块CC1101。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煤矿井下读卡子站存在的数据传输距离较短、传输效率不高、信息传输量有限等问题。
【专利说明】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人员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

【背景技术】
[0002]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煤国家,煤矿众多,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尽管国家非常重视矿工的生命安全,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因为技术方面和煤矿管理不到位的原因,煤矿事故屡次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矿井下工作人员定位查询等功能的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现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一般包括地面控制总站以及布设在井下的读卡子站和读卡分站,其中读卡分站与人员识别卡无线通信并与地面控制总站进行通信,而读卡子站与人员识别卡无线通信并与读卡分站进行通信,读卡子站通过读卡分站将数据传送至地面控制总站。实际使用时,现有的读卡子站之间信息传输的并发数量少,信息传输量有限,容易造成信息传输延误而导致事故损失更严重,并且存在数据传输距离较短、传输效率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电路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煤矿井下读卡子站存在的数据传输距离较短、传输效率不高、信息传输量有限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 CAN控制器、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进行双向通信的基站模块和用于与布设在井下的上位读卡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第二 CAN收发器,所述基站模块和第二 CAN收发器均与第二 CAN控制器相接;所述上位读卡设备为读卡分站,所述读卡分站包括第一 CAN控制器和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相接的第一 CAN收发器,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之间通过第二 CAN收发器和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为芯片SJA1000 ;所述基站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发射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发射芯片和与所述发射芯片相接的发射天线,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接收芯片和与所述接收芯片相接的接收天线,所述发射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均为无线数传芯片CCllOl且二者均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所述识别卡包括卡壳和布设在所述卡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二主控芯片和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无线收发模块CCl 101。
[0005]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 CAN收发器为芯片CTM8250,芯片SJA1000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第二 CAN收发器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
[0006]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控芯片为芯片ATMEGA88,芯片ATMEGA88的RXD和TXD引脚分别与芯片SJA1000的TXD和RXD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D6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D7、PD3和PD4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5和PD5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T13、电感LT14、电感LT15和电容CT23后与所述发射天线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T16后与电感LT13和电感LT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发射天线为天线TCA07FR ;
[0007]所述接收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C3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3、PD2和PCl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O和PC4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R13、电感LR14、电感LR15和电容CR23后与所述接收天线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R16后与电感LR13和电感LR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接收天线为天线 TCA07FR。
[0008]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基站模块为深圳市瑞迪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基站模块DW962。
[0009]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主控芯片为单片机MSP430F2012,所述无线收发模块CCllOl包括无线收发芯片和与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相接的天线TCA07FR,所述无线收发芯片为芯片CC11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SCLK引脚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4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SO(⑶01)和⑶00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3和Pl.2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1和Pl.5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13、电感L14、电感L15和电容C23后与天线TCA07FR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16后与电感L13和电感L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
[0010]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0引脚经开关SWl后接地。
[0011 ] 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为ARM芯片,且所述ARM芯片为芯片LPC2364 ;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为芯片CTM8250,芯片LPC2364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所述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的CANH和CANL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9。
[0012]上述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是:还包括与第二 CAN控制器相接的收发状态指示电路,所述收发状态指示电路包括芯片CD4093、发光二极管D22和发光二极管D33,芯片⑶4093的第I引脚和第2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RXD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3引脚与其第8引脚和第9引脚相接,芯片CD4093的第10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22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22的阳极经电阻R61后接+5V电源端;芯片⑶4093的第12引脚和第13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TXD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11引脚与其第5引脚和第6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4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33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33的阳极经电阻R62与+5V电源端相接。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电路简单、设计合理且接线方便。
[0015]2、采用基于无线数传芯片CCllOl的无线发射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进行数据传输,并与识别卡所采用的无线收发模块CCllOl配合使用,信号传输稳定可靠且传输距离远,因而能实现较远距离定位。
[0016]3、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同时与识别卡和读卡分站进行信息传输,两个信息传输网络之间运行独立,互不影响,信息传输稳定可靠,因而上传信息的传输量较大,因而不易出现信息延误。同时,本实用新型能与读卡分站建立通信连接,且其与读卡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km,因而信息传输距离较远,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工作稳定性高,且便于推广使用。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煤矿井下读卡子站存在的数据传输距离较短、传输效率不高、信息传输量有限等问题。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 CAN控制器、第二 CAN收发器和收发状态指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4为读卡分站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5为识别卡所采用第二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6为识别卡所采用无线收发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7为识别卡所采用声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一第二 CAN控制器; 2—基站模块;3—识别卡;
[0028]4一读卡分站;5—第二 CAN收发器; 6—收发状态指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二 CAN控制器1、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3进行双向通信的基站模块2和用于与布设在井下的上位读卡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第二 CAN收发器5,所述基站模块2和第二 CAN收发器5均与第二CAN控制器I相接。所述上位读卡设备为读卡分站4,所述读卡分站4包括第一 CAN控制器和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相接的第一 CAN收发器,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I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之间通过第二 CAN收发器5和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I为芯片SJA1000。所述基站模块2包括第一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发射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发射芯片和与所述发射芯片相接的发射天线,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接收芯片和与所述接收芯片相接的接收天线,所述发射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均为无线数传芯片CCllOl且二者均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所述识别卡3包括卡壳和布设在所述卡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二主控芯片和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无线收发模块CC1101。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 CAN收发器5为芯片CTM8250,芯片SJA1000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第二 CAN收发器5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
[0031]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1、基站模块2和第二 CAN收发器5均由本安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和第二 CAN收发器5之间通过物理总线连接。
[0032]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主控芯片为芯片ATMEGA88,芯片ATMEGA88的RXD和TXD引脚分别与芯片SJA1000的TXD和RXD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D6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D7、PD3和PD4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5和PD5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T13、电感LT14、电感LT15和电容CT23后与所述发射天线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T16后与电感LT13和电感LT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发射天线为天线TCA07FR。
[0033]其中,电感LT14和电感LT15之间的接线点经电容CT21后接地,电感LT15和电容CT23之间的接线点经电容CT22后接地。
[0034]实际接线时,所述发射芯片的第17引脚经电阻RT2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4引脚经电容CT4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5引脚经电容CT5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9引脚经电容CT9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18引脚经电容CT18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14引脚经电容CT14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15引脚经电容CT15后接地,发射芯片的第11引脚经电容CTll后接地。发射芯片的RF_N引脚(即第13引脚)经电容CT13后接地,发射芯片的RF_P引脚(即第12引脚)经电感LT12和电容CT12后接地。发射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与晶振YT2的两个接线端相接,且发射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经电容CT7和CT8后接地,并且发射芯片的Xl引脚分别经电容CT25后接地。本实施例中,电容CT23通过RFIO接口与所述发射天线相接。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C3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3、PD2和PCl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O和PC4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R13、电感LR14、电感LR15和电容CR23后与所述接收天线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R16后与电感LR13和电感LR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接收天线为天线TCA07FR。
[0036]其中,电感LR14和电感LR15之间的接线点经电容CR21后接地,电感LR15和电容CR23之间的接线点经电容CR22后接地。
[0037]并且,所述接收芯片的第17引脚经电阻RR2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4引脚经电容CR4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5引脚经电容CR5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9引脚经电容CR9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18引脚经电容CR18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14引脚经电容CR14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15引脚经电容CR15后接地,接收芯片的第11引脚经电容CRll后接地。接收芯片的RF_N引脚(即第13引脚)经电容CR13后接地,接收芯片的RF_P引脚(即第12引脚)经电感LR12和电容CR12后接地。接收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与晶振YR2的两个接线端相接,且接收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经电容CR7和CR8后接地,并且接收芯片的Xl引脚分别经电容CR25后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R23与所述接收天线之间接有芯片B3550,芯片B3550的OUT引脚经电感L2后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50后接地且另一路与电容CR23相接;芯片B3550的IN引脚经电感L3后分两路,一路与用于连接所述接收天线的RFIO接口相接,一路经电容C51后接地。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吴块2为深圳市瑞迪丰科技有限公司生广的基站|吴块腳62。
[0039]并且,所述基站模块2还包括芯片SP3481E和两个数据传输接口,两个所述数据传输接口分别为JP2接口和JP3接口,JP2接口第3和第4引脚分别与芯片SP348IE的第7和第6引脚相接,芯片SP3481E的第7和第I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ll,芯片SP3481E的第6和第4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12,芯片SP3481E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l后接地且另一路经电阻Rl后与VCC电源端相接,芯片SP3481E的第2和第3引脚相接后与JP3接口的第3引脚相接,芯片SP3481E的第I和第4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RXD和TXD引脚相接,芯片ATMEGA88的MI和MO引脚分别与JP3接口的第2和第I引脚相接,芯片ATMEGA88的PC6引脚分三路,一路经电容C9后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lO后接VCC电源端,第三路与JP3接口的第4引脚相接。JP2接口的第I引脚接+5V电源端,JP2接口的第6和第7引脚相接后分三路,一路经发光二极管D2和电阻R4后与芯片ATMEGA88的PB2引脚相接,另一路经发光二极管Dl和电阻R3后与芯片ATMEGA88的PBl引脚相接,第三路经电阻R5后接VCC电源端,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4之间的接线点与JP2接口的第8引脚相接,发光二极管Dl和电阻R3之间的接线点与JP2接口的第5引脚相接。芯片ATMEGA88的Xl和X2引脚之间接有晶振Y1,芯片ATMEGA88的Xl和X2引脚分别经电容C4和C5后接地,晶振Yl上并接有电阻R20。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基站模块2的电源模块包括芯片LP298,芯片LP298的VIN引脚接+5V电源端且其VOUT引脚为VCC电源端,芯片LP298的VOUT引脚分别经电容C7和C8后接地,芯片LP298的第I和第3引脚相接,VCC电源端经电阻R6后为VDD_48电源端,VDD_48电源端经电容C2后接地。VCC电源端经电感L5后为VDD_TX电源端,VDD_TX电源端经电容C9后接地。VCC电源端经电感L6后为VDD_RX电源端,VDD_RX电源端经电容ClO后接地。
[004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第二 CAN控制器I相接的收发状态指示电路6。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发状态指示电路6包括芯片⑶4093、发光二极管D22和发光二极管D33,芯片⑶4093的第I引脚和第2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RXD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3引脚与其第8引脚和第9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10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22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22的阳极经电阻R61后接+5V电源端;芯片⑶4093的第12引脚和第13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TXD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11引脚与其第5引脚和第6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4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33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33的阳极经电阻R62与+5V电源端相接。
[004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为ARM芯片,且所述ARM芯片为芯片LPC2364。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为芯片CTM8250,芯片LPC2364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所述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的CANH和CANL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9。
[0044]同时,所述读卡分站4还包括与芯片LPC2364相接的编码开关SW-DIP8,芯片LPC2364的第33、34、35、第36、37、38、39和40引脚分别与编码开关SW-DIP8的第1、2、3、
4、5、6、7和8引脚相接,所述编码开关SW-DIP8的第9、10、11、12、13、14、15和16引脚均接地。
[0045]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主控芯片为单片机MSP430F2012,所述无线收发模块CCllOl包括无线收发芯片和与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相接的天线TCA07FR,所述无线收发芯片为芯片0:11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50^引脚与单片机10343(^2012的?1.4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SO (⑶01)和⑶00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3和Pl.2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1和Pl.5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13、电感L14、电感L15和电容C23后与天线TCA07FR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16后与电感L13和电感L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0引脚经开关SWl后接地。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还设置有声报警电路,详见图7,所述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l和蜂鸣器BUZZER,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6引脚经电阻R66后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端稳压芯片AS1360的VOUT引脚经蜂鸣器BUZZER和电阻R55后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接。
[0048]实际接线时,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17引脚经电阻R2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4引脚经电容C4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5引脚经电容C5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9引脚经电容C9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18引脚经电容C18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14引脚经电容C14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15引脚经电容C15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11引脚经电容Cll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N$脚(即第13引脚)经电容C13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P引脚(即第12引脚)经电感L12和电容C12后接地。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与晶振Y2的两个接线端相接,且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Xl和X2引脚分别经电容C7和CS后接地。
[0049]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基站模块2与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3进行双向通信,并且能分别通过第二 CAN收发器5与读卡分站4进行双向通信。工作人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向识别卡3发送报警信号,识别卡3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控制声报警电路报警。井下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识别卡3向本实用新型发送报警信号,如发生意外情况时,井下工作人员按动开关SWl后,通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将持有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本实用新型,并对持卡人的位置进行确定。
[00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 CAN控制器(I)、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3)进行双向通信的基站模块(2)和用于与布设在井下的上位读卡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第二 CAN收发器(5),所述基站模块(2)和第二 CAN收发器(5)均与第二 CAN控制器(I)相接;所述上位读卡设备为读卡分站(4),所述读卡分站(4)包括第一 CAN控制器和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相接的第一 CAN收发器,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⑴与所述第一 CAN控制器之间通过第二 CAN收发器(5)和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 CAN控制器⑴为芯片SJA1000 ;所述基站模块(2)包括第一主控芯片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发射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发射芯片和与所述发射芯片相接的发射天线,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接收芯片和与所述接收芯片相接的接收天线,所述发射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均为无线数传芯片CCllOl且二者均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相接;所述识别卡(3)包括卡壳和布设在所述卡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二主控芯片和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相接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无线收发模块CCl 10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AN收发器(5)为芯片CTM8250,芯片SJA1000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第二 CAN收发器(5)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为芯片ATMEGA88,芯片ATMEGA88的RXD和TXD引脚分别与芯片SJA1000的TXD和RXD引脚相接;所述发 射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D6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H)7、PD3和PD4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5和PD5引脚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T13、电感LT14、电感LT15和电容CT23后与所述发射天线相接,所述发射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T16后与电感LT13和电感LT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发射天线为天线 TCA07FR ; 所述接收芯片的SCLK引脚与芯片ATMEGA88的PC3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SO(⑶01)、⑶00和⑶02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3、PD2和PCl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芯片ATMEGA88的PCO和PC4引脚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R13、电感LR14、电感LR15和电容CR23后与所述接收天线相接,所述接收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R16后与电感LR13和电感LR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所述接收天线为天线 TCA07FR。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模块(2)为深圳市瑞迪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基站模块DW962。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为单片机MSP430F2012,所述无线收发模块CCllOl包括无线收发芯片和与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相接的天线TCA07FR,所述无线收发芯片为芯片CC11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SCLK引脚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4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SO(⑶01)和⑶00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3和Pl.2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CSn和SI引脚分别与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1和Pl.5引脚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N引脚经电感L13、电感L14、电感L15和电容C23后与天线TCA07FR相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RF_P引脚经电容C16后与电感L13和电感L14之间的接线点相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MSP430F2012的Pl.0引脚经开关SWl后接地。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AN控制器为ARM芯片,且所述ARM芯片为芯片LPC2364 ;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为芯片CTM8250,芯片LPC2364的RXDA和TXDA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的TXDA和RXDA引脚相接,所述所述第一 CAN收发器的CANH和CANL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9。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本安型读卡子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二CAN控制器(I)相接的收发状态指示电路(6),所述收发状态指示电路(6)包括芯片CD4093、发光二极管D22和发光二极管D33,芯片⑶4093的第I引脚和第2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RXD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3引脚与其第8引脚和第9引脚相接,芯片⑶4093的第10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22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22的阳极经电阻R61后接+5V电源端;芯片CD4093的第12引脚和第13引脚均与芯片SJA1000的TXD引脚相接,芯片CD4093的第11引脚与其第5引脚和第6引脚相接,芯片CD4093的第4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33的阴极相接,发光二极管D 33的阳极经电阻R62与+5V电源端相接。
【文档编号】H04L29/08GK203858750SQ20142028716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何晶, 张殿英 申请人:山西众鑫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