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366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终端音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具有语音通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电视机TV、手机、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C等)上,在正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接收到语音通话或者视频通话请求时,可能会采用声音独占的方式输出音频,即在开始进行语音通话时,自动关闭或暂停游戏或者暂停正在播放的音视频,无法提供一边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一边进行语音通话的功能。或者,也可能会采用混合输出的方式,这样,正在进行的游戏或者音视频的声音和通话的语音混合在一起,导致声音混乱,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通话语音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分流,使得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可以同时进行语音通话,用户体验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频输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流。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音频输出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设置单元,用于在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分流单元,用于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进行音频输出的分流,可以实现通话语音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分流,使得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可以同时进行语音通话,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音频输出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音频输出控制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各类具有语音通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电视机TV、手机、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C、连接有游戏机手柄的电视机等终端。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S101、在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语音通话模式可以包括电话呼叫的语音通话、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的语音通话、游戏中的即时语音通话等。当处于语音通话模式时,从对应的通信网络或者互联网中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S102、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对S101中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需要创建音轨(AudioTrack),在创建通话语音的AudioTrack时,设置该通话语音的流类型标识,例如,流类型标识为AudioSystem.STREAM_VOICE_CALL等,用以标识通话语音。

S103、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 流。

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将具有第一流类型标识(如流类型标识为AudioSystem.STREAM_VOICE_CALL)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相应地,将不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其中,第一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是耳机,包括有线耳机以及蓝牙耳机等无线耳机。第二音频输出设备包括终端上的音频播放设备(喇叭、音箱或扩音器等扩音设备),例如电视机的音箱,手机或pad的扩音器等,也可以是通过连接线输出到其他终端的扩音设备上。

举个例子,在具有语音通话的智能TV终端设备上,游戏手柄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数据线与TV相连接,游戏手柄上带有声音输出端口,耳机可插入在这个输出端口中。

在非语音通话模式时,声音(例如:游戏声音,影视声音)都从TV的HDMI输出,利用TV的音箱播放出来。当用户连接上游戏手柄,插上耳机时,声音都从耳机里面输出。

在语音通话模式时,首先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创建声音音轨时,设置该声音(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以及声音的采样率等属性信息,作为该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唯一标识,再根据这些标识进行分流,从待播放的音频流中区分通话语音和其他背景声音,通话语音从耳机输出,其他声音从TV的HDMI输出,利用TV的音箱播放出来,从而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可以满足用户一边游戏一边通话的需求,或者,满足用户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通话的需求。

可选地,S102中设置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声音采样率,所述第一声音采样率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

采样率是计算机每秒钟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是描述声音文件的音质、音调,衡量声卡、声音文件的质量标准。对于采用耳机设备输出的音频流 可以采用第一声音采样率来进行采样,而对于采用扩音设备输出的其他音频流则可以采用第二声音采样率来进行采样,其中,第一声音采样率和第二声音采样率是不同的采样率,由所在终端(如TV等)的硬件或软件来决定。

因此,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还可以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为第一声音采样率。则,在S103中,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则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和第一声音采样率的音频流。

这样,通过设置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等属性信息进行音频输出的分流,可以有效实现将通话语音与背景音乐分流到不同端口输出,使得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可以同时进行语音通话,一边玩游戏(或者看影视)一边进行语音通话,用户体验好。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S201、判断是否有第一音频输出设备存在,若是,则进入S202,否则,进入S207。

S202、判断是否接收到进入语音通话模式的请求或者处于语音通话模式,若是,则进入S203,否则,进入S206。

S203、在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S204、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S205、根据待播放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流。

上述步骤S203~S205与图1中步骤S101~S103对应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S206、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S207、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S201也可以设置在S202之后,当S202判断到处于非通话模式时,判断是否有第一音频输出设备存在,若是,则进入S206,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否则进入S207,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当S202判断到接收到进入语音通话模式的请求或者处于语音通话模式时,判断是否有第一音频输出设备存在,若是,则进入S206,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否则进入S207,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用户可以在接到语音通话请求时,插入耳机,那么在语音通话接通时,将通话语音的音频流从耳机中分流输出给用户,其他声音从原有的音频播放设备中输出。

可选地,在判断到接收到进入语音通话模式的请求时,终端可以弹出用于选择的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采用分流的输出方式或普通的输出方式。当用户选择采用分流的输出方式时,则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处理,将通话语音采用耳机输出,而背景音采用扩音设备输出。当用户选择普通的输出方式时,则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混合输出的方式,将通话语音和背景音在同一输出设备中混合输出,或者,采用声音独占的方式,暂停背景音,只输出通话语音。

当然,用户还可以设置默认选项,在通话语音和其他语音同时存在时,采用分别输出的方式输出,则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设置成不分流的输出方式,则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处理,将通话语音和背 景音在同一输出设备中混合输出,或者,暂停背景音,只输出通话语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通过设置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等属性信息进行音频输出的分流,可以实现通话语音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分流,使得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可以同时进行语音通话,用户体验好。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音频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301、设置单元302和分流单元303。

接收单元301用于在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设置单元302用于在对接收单元301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分流单元303用于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304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305输出。

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设置单元302设置的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流。

其中,第一音频输出设备304为耳机,第二音频输出设备305为终端的音频输出设备,例如电视机的音箱,手机或pad的扩音器等。

可选地,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还包括第一声音采样率,所述第一声音采样率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设置单元302还用于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那么,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则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和第一声音采样率的音频流。

上述各单元的功能可对应于图1详细描述的上述音频输出控制方法的处理步骤,于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音频输出控制装置包括:设备判断单元401、通话判断单元402、接收单元403、设置单元404和分流单元405。

设备判断单元401用于判断是否有第一音频输出设备存在,若是,则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否则,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在设备判断单元401判断到存在第一音频输出设备之后,将待播放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输出之前,还利用通话判断单元402判断是否处于语音通话模式。

通话判断单元402用于判断是否请求进入语音通话模式或者处于语音通话模式,若是,则利用接收单元403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接收单元403用于当通话判断单元402判断到处于语音通话模式时,接收通话语音的音频流。

设置单元404在对接收单元403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第一流类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

分流单元405用于根据待播放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设备406输出,将其他音频流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407输出。

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为具有设置单元404设置的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的音频流。

其中,第一音频输出设备406为耳机,第二音频输出设备407为终端的音频输出设备,例如电视机的音箱,手机或pad的扩音器等。

可选地,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属性信息还包括第一声音采样率,所述第一声音采样率为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设置单元404还用于在对接收到的通话语音的音频流创建音轨时,设置所述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采样率。那么,所述属性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音频流则为具有所述第一流类型标识和第一声音采样率的音频流。

上述各单元的功能可对应于图2详细描述的上述音频输出控制方法的处理步骤,于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在语音通话模式时,通过设置通话语音的音频流的流类型标识进行音频输出的分流,可以实现通话语音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分流,使得用户在进行游戏或者音视频播放时,可以同时进行语音通话,用户体验好。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 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