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频段的扫频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0788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按频段的扫频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终端的扫频技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开机或者发生丢网后,都会发生对接入技术支持的频段进行扫频,然后频点强弱排序,取信号强度最高的N个频点(TOPN)进行网络同步尝试,同步上后再尝读系统消息,只有满足驻留条件后才驻留给用户提供服务。由于当前终端支持的接入模式越来越多,每个模式支持的频段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压缩频段搜网的时间,是移动终端的一个重要优化方向;而扫频时各频点信号强度计算的精确性直接导致后续TOPN的入选频点是否可靠,间接导致脱网到正常驻留所花费时间。

具体地说,以GSM为例,GSM的频段组成见下表1(3GPP45.005),每个频点间隔为200khz;一般的移动终端GSM支持4频:E-GSM 900、DCS1800、PCS 1900和GSM 850。GSM网络的小区功率是恒功率发送,其中的广播信道(BCCH、FCCH、SCH)和下行公共控制信道(CCCH,如寻呼)都是GMSK调制。

表1GSM的频段(频率单位为MHz)

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进行频段扫频时,每个频点第1次接收都使用相同的初始AGC(例如40db),数据接收处理后调整出的新的AGC,每个频点单独记录;当同一个接入模式的所有频段都扫完一轮后,再从头开始扫第二轮,每个频点第二轮接收使用的AGC都是上一轮接收调整后的AGC;如此重复M(例如3或5)轮后,每个频点的M个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折算到空口信号强度)样点进行算术平均,根据平均后的取值从强到弱排序获得TOPN频点。

由于每个频点初始接收使用相同的初始AGC,该初始AGC设置只考虑信号适中的场景才合适。当信号很强时用偏大的AGC导致基带处理的信号可能饱和,折算出的空口信号会偏小;而当信号很弱时用偏小的AGC导致基带处理的信号可能都是噪声,折算出的空口信号会偏大;这样最终导致实际偏强或偏弱(也可能无信号)的频点都要进行多次数据接收才能把AGC调整到位,才能获得准确的空口信号强度。而且,由于每个频段里的频点都很多,对于始终无信号的场景,每个频点都重复从偏小的AGC开始爬坡,扫频时间长,功耗影响较大;如果从无信号到突然恢复强信号,AGC反过来要下坡,也影响有网恢复的时间,不利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频段的扫频方法及其装置,在有效保证终 端按频段扫频时的RSSI信号精度情况下,减少射频器件的数据接收次数,减少基带的数据处理次数,压缩频段扫频的整体时间,有效地减少搜网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频段的扫频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为当前频点的初始AGC;

B、采用所述当前频点的初始AGC接收当前频点;

C、根据接收到的当前频点的信号强度,调整当前频点的AGC,得到调整到位的当前频点的AGC;

重复所述步骤A至步骤C,完成整个频段的扫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按频段的扫频装置,包含:

初始AGC获取模块,用于将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为当前频点的初始AGC;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当前频点的初始AGC接收当前频点;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频点的信号强度,调整当前频点的AGC,得到调整到位的当前频点的AGC;

其中,所述初始AGC获取模块在获取到当前频点的初始AGC后触发所述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在接收当前频点后触发所述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在得到调整到位的当前频点的AGC后,重新触发所述初始AGC获取模块,直至完成整个频段的扫频。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按频段搜网时每频点的初始AGC继承上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刚调整好的AGC;第1个频点才用固定的初始AGC,它的AGC确保调整到位后才给第2个频点使用。由于考虑到了 频段搜网时大部分频点的信号相近(无信号),而且强频点周围的邻频信号都比较强,所以进行频点数据接收时的其初始AGC继承其左邻频点刚使用的AGC,这样除了少数频点才需要尝试多次来获得精确的信号强度外,频段的其它频点都只要一次接收就可以获得精确的信号强度。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只需进行1轮的频段频点的按序接收来实现各个频点的RSSI强度计算,中间只存在少数频点尝试有限多次接收来获得精确的RSSI强度。压缩了频段搜网时间,减少了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最终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在所述步骤A之前,预先配置射频RF的接收事件,其中,所述接收事件包含待接收的各频点和默认的AGC;在所述步骤A中,在预先配置的接收事件中,将用于接收当前频点的默认的AGC修改为所述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AGC。通过提前预配置RF的扫频接收事件,让RF驱动后先安排好每个接收事件的时间点,在第i次数据接收后处理完成后,再通过RF驱动修改将进行的第i+1次收事件的频点和AGC。通过扫频接收事件的预配置,在得到准确的相邻频点的AGC后,再修改预先配置的待接收频点的AGC,进一步保证了频段中的大多数频点都只要一次接收就可以获得精确的信号强度,从而进一步缩减了频段搜网时间。

另外,预先配置的各接收事件之间设有预设的时间间隔。保证了射频器件进行频点切换后数据接收的稳定性,同时为当前接收频点的初始AGC是前一个接收频点(即当前接收频点的左邻频点)的调整后的AGC,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在所述预先配置射频RF的接收事件的步骤中,将各频点和默认的AGC配置在指定地址中;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指定地址中,将所述默认的AGC修改为所述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AGC。通过修改指定地址里的值,完成频点和AGC值的修改,实现简单,简化了终端的处理,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另外,在完成整个频段的扫频后,删除所有已配置的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接收事件,以释放终端内部的资源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频段的扫频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频段的扫频方法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事件配置模块与数据接收后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按频段的扫频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频点arfcn(i)的初始AGC继承邻频点arfcn(i-1)使用的AGC,并且,需要提前预配置RF的扫频接收事件,让RF驱动后先安排好每个接收事件的时间点;当第i次数据接收后处理完成后,再通过RF驱动修改将进行的第i+1次接收事件的频点和AGC。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相邻频点”,均指“物理上的相邻频点”。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射频RF根据接收事件中的频点和AGC,接收频点arfcn(i)。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预先配置射频RF的接收事件,其中,所述接收事件包含待接收的各频点和默认的AGC。具体地说,通过帧中断触发接收事件的预配置,其中,在当前帧的帧头时间点配置下一帧时间段内的接收事件。也就是说,由帧中断触发,通过在第N帧的帧头配置第N+1帧的接收事件,提前一帧预配置RF的接收事件。各接收事件之间设有预设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射频器件进行频点切换后能够稳定地接收数据,另一方面还要保证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数据后处理完成后还来得及调整下一个将要进行接收的频点和AGC值。由于RSSI的算法处理很简单,其它的后处理也很简单,所以一般只要满足前者需求就能满足后者需求。在把N+1帧的接收事件安排好后,把整帧事件下载到RF;RF的驱动把事件逐个解析后放在等待队列中,当接收事件的时间到来时(有微秒级别的提前量),即进入到步骤101,RF通过接收事件里的频点和AGC地址获得其具体值来进行数据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频段中的左边界频点(即第1个扫频的频点),本步骤中的接收事件内的AGC,并非是提前一帧配置时设置的默认的AGC,而是前一个接收的相邻频点的AGC(将在后文中具体说明)。而对于频段中的左边界频点,在第一次进入步骤101时,接收事件内的AGC为默认AGC。频段的边界频点指的是物理层上的,不是逻辑上的;例如上表1,E-GSM 900频点的1023频点和0频点实际物理上是相邻的(间隔200kHz)。

接着,在步骤102中,对接收到的频点的数据进行RSSI的计算。RSSI的计算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步骤103中,判断计算的RSSI是否在基带理想值附近,如果在基带理想值附近,则进入步骤104,如果不在基带理想值附近,则进入步骤106。由于在AGC没有调整到位的情况下,会导致接收数据误差很大,而空口的实际信号强度与基带计算信号强度(即接收到的频点数据的RSSI)满 足以下关系式:

空口信号强度=基带计算信号强度-AGC

因此,需要调整信号接收AGC,使得计算的频点数据的RSSI接近于基带理想RSSI强度(dbm)。也就是说,如果接收使用的AGC,可使得基带里计算的信号RSSI在基带理想值附近一个范围:[基带理想RSSI-M,基带理想RSSI+M],那么就说明AGC已经调整到位,进入步骤104,否则进入步骤106。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判断计算的RSSI是否在基带理想值附近。基带理想RSSI和M门限设定与前端接收AD转换有关;例如基带理想RSSI为-33dbm时,M值可以设5db;基带理想RSSI为-18dbm时,M值可以设3db。

在步骤104中,接收的频点是否为频段的右边界。如果为频段的右边界频点,则说明当前接收的频点已是频段中的最后一个频点,结束本流程。如果不是频段的右边界频点,则进入步骤105。

在步骤105中,记录调整到位的AGC,修改下一个待进行的接收事件中的AGC。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前一个接收的相邻频点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为当前频点的初始AGC,即每个扫频的频点的初始AGC是继承其左邻频点的调整到位的AGC。因此,在得到arfcn(i)的AGC后,需将提前一帧配置的接收事件中的AGC(即arfcn(i+1)的默认AGC),修改为arfcn(i)的调整到位的AGC。在步骤105后,回到步骤101,继续根据接收事件中的频点和AGC,接收频点。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频段搜网时每频点的初始AGC继承其左邻频点刚调整好的AGC;第1个频点才用固定的初始AGC,它的AGC确保调整到位后才给第2个频点使用。

如果在步骤103中,判定计算的RSSI不在基带理想值附近,则进入步骤106,判断该频点的AGC的调整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最大调整次数。为了 保证频点的尝试接收次数为有限次,因此需要预先设置AGC的最大调整次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频段的左边界频点arfcn(0)因为是第1个扫频的频点,未继承有其前一个频点的AGC,因此设定的最大调整次数,应大于该频段中其他频点的最大调整次数。

如果在本步骤中,判定AGC的调整次数达到了预设的最大调整次数,则进入步骤108,如果未达到预设的最大调整次数,则进入步骤107。

在步骤107中,调整AGC,将接收事件中的AGC修改为调整后的AGC。之后,回到步骤101,继续根据接收事件中的频点和AGC,接收频点。

如果AGC的调整次数达到了预设的最大调整次数,则在步骤108中,判断接收的频点是否为频段的右边界频点,如果是,则说明当前接收的频点已是频段中的最后一个频点,结束本流程。如果不是频段的右边界频点,则进入步骤109。

在步骤109中,将最后一次调整后的AGC作为调整到位的AGC,修改下一个待进行的接收事件中的AGC。具体地说,由于AGC的调整次数已达到预设的最大调整次数,并且存在下一个待接收的频点,因此,在本步骤中,直接将最后一次调整的AGC作为调整到位的AGC,将提前一帧配置的下一个频点的接收事件中的AGC(即arfcn(i+1)的默认AGC),修改为arfcn(i)的调整到位的AGC。之后,回到步骤101,继续根据接收事件中的频点和AGC,接收频点。如图2所示,图2(b)中的a表示arfcn(i)接收数据后处理模块运行时间,b为修改已下载RF的第i+1次收事件的频点和AGC的时间提前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整个频段的扫频后,需要删除所有已配置的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接收事件,以释放终端内部的资源空间。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实现,可由两个模块构成,一个是接收事件配置模块,另一个是数据接收后处理模块。接收事件配置模块由一个较 高优先级的任务实现,它由三部分组成:帧中断触发提前一帧预配置RF的接收事件,(前一个事件接收数据处理后)调整预配置接收的频点和AGC(通过更改频点和AGC值来修改将要进行的接收),以及删除正在进行和还未进行的所有扫频接收事件,即当接收到数据后处理模块(任务)的全部频点完成消息后,该模块立即删除RF正在进行的和接收队列里还未进行的所有接收事件。

数据接收后处理模块由一个比接收事件配置模块(任务)优先级低的任务实现。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并利用了频段搜网时大部分频点的信号相近(无信号或弱信),以及强频点的邻频点因为邻频干扰信号强度不会很低,可以利用强频点的左邻频接收完成AGC的下坡,所以进行频点数据接收时的其初始AGC继承其左邻频点刚使用的AGC,只进行1轮的频段频点的按序接收来实现各个频点的RSSI强度计算,中间只存在少数频点尝试有限多次接收来获得精确的RSSI强度,压缩了频段搜网时间,减少了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最终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以扫频顺序为从左往右的顺序为例进行说明的,如果在实际应用中,是以从右往左的顺序进行扫频,则实现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按频段的扫频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提前一帧进行接收事件的配置时,将各频点和默认的AGC配置在指定地址中,通过修改指定地址中的值,将默认的AGC修改为前一个接收的相邻频点的AGC。

具体地说,接收事件配置模块在接收到数据后处理模块(任务)的消息后,接收事件配置模块通过更改频点和AGC值来修改将要进行的接收事件; 这里频点和AGC值的修改,是通过修改指定地址里的值来完成的。通过修改指定地址里的值,完成频点和AGC值的修改,实现简单,简化了终端的处理,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按频段的扫频装置,包含:

初始AGC获取模块,用于将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为当前频点的初始AGC。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当前频点的初始AGC接收当前频点。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频点的信号强度,调整当前频点的AGC,得到调整到位的当前频点的AGC。

其中,所述初始AGC获取模块在获取到当前频点的初始AGC后触发所述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在接收当前频点后触发所述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在得到调整到位的当前频点的AGC后,重新触发所述初始AGC获取模块,直至完成整个频段的扫频。

本实施方式的按频段的扫频装置,还包含预配置模块,用于预先配置射频RF的接收事件,其中,所述接收事件包含待接收的各频点和默认的AGC。其中,预配置模块在预先配置的射频RF的接收事件中,各接收事件之间设有预设的时间间隔。

初始AGC获取模块在所述预配置模块预先配置的接收事件中,将用于接收当前频点的默认的AGC修改为所述前一个接收的物理上相邻频点的 AGC。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