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行车透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18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行车透视系统。

背景技术:
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是交通事故亡人数占全球的比例却达到了20%。我国交通事故亡人数居高不下,原因众多。“2005汽车安全论坛”的与会人员讨论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的混合交通现状,国外经常是车撞车,撞人的概率比较小,而国内经常是车撞人(或两轮车),撞人的概率大得多;二是国内行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多;三是不少国产车在安全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四是国内很多驾驶员没有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没掌握事故发生前后正确的操作方法;第五,国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在设计规划上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而在众多交通事故中,因为长时间占线、强行超车及紧随跟车而导致的车祸占到了1/5,因此开发一个可以观察到前方路况的设备就变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车载行车透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行车透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之相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为ARM系统核心板。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为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为NFC功能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为NFC功能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内设置有射频放大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放大芯片为TRF37D73。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为车载多媒体显示屏。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上连接有SDRAM单元。一种对车辆前方路况进行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车辆使系统上电;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器单元及信息显示模块的APP进行初始化,设置堆栈指针,开启全局中断;2)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信息显示模块的APP命令,并对命令进行处理,判断命令的含义,然后根据命令控制相应操作;3)当接收到启动命令时,信息处理模块驱动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前方图像,驱动信息接收模块工作接收前方车辆发送的信息,然后信息处理模块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对前方车辆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在信息显示模块上进行显示;4)当系统进入工作时,信息接收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定时轮询唤醒以判断前后车间距,当两车间距小于等于2m时,启动整体系统;5)信息显示模块的APP根据接收到操作人的操作信息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在车间距小于2m时显示前方车辆拍摄到的图像;当车间距大于2m时,APP进入后台运行阶段等待中断唤起。本发明提供的车载行车透视系统,在硬件方面做到了集成化和小型化,与其他电子系统公用车载显示屏并具有独立功能,在安装时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改装就可以直接安装和使用,系统硬件电源采用车载电瓶,采用低功耗元器件,并做到了性能优化;在软件方面,系统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将功耗降到最低;前车信息无线发送至后车,使用点对点无线通信方式,且无需配对,选取NFC通信方式,通信距离大。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与本发明相似的同类产品,本发明公布的车载行车透视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1)行车更加安全,在行车过程中,视觉盲点是行车过程中车祸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而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减少视觉盲点;2)易集成性;3)方便性;4)更具主动性,行车记录仪只是简单的记录行车过程中车辆前方所发生的情况,而本发明可以观察到行车记录仪所观察不到的视觉盲点;5)紧急情况预见能力强;6)兼容性、适应性强,本发明可与其他产品集成,比如在行车记录仪上安装本产品,记录行车路况的同时检测前方视觉盲点路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RM系统核心板的电路结构框图;图3为SDRAM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信息发送模块与信息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信号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行车透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之相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为ARM系统核心板(ARM系统核心板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用于图像处理、通信控制等,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传输给信息发送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通过信息发送模块将图像数据无线发送到后方车辆的信息接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为摄像头,用于拍摄车辆前方图像,并将图像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为NFC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图参考图4),用于接收前方车辆的信息发送模块所无线发送的信息,并将其传送给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为NFC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图参考图4),用于将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无线发送给后方车辆;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内设置有RF射频放大芯片,所述RF射频放大芯片为TRF37D73(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并将信号有效距离规定在2m范围内;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为车载多媒体显示屏,装载有APP软件,用于显示信息处理模块所发送来的信息,同时与其他设备共用该显示屏;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上连接有SDRAM单元(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用于存储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与ARM系统核心板进行高速通信。本实施例所采用的ARM系统核心板是NXP公司LPC17XX系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接收模块集成到同一电路板上,并进行小型化设计,放置于车辆前端(前车牌上方);信息发送模块单独设计为一块电路板,并进行小型化设计,放置于汽车后端(后车牌下方)。信息显示模块安装在车载多媒体系统中。所述无线发送方式为NFC无线发送方式。所有模块均由车载蓄电池供电。为了降低功耗及传输速率,信息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辅助在线处理及特征提取,并将数据处理打包为满足NFC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在使用时,启动车辆后,车载蓄电池为整个系统上电,信息处理模块及信息显示模块等自动进行初始化,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信息显示模块的APP的控制命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发出启动命令、关闭命令、图像采集发送命令等;当命令为启动并进行图像采集发送命令时,信息采集模块(摄像头)对车体前方进行图像信息采集;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前方车辆的信息发送模块传送的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处理信息采集模块传来的数据并发送至信息发送模块,并将信息发送至信息显示模块进行图像显示;信息接收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自动进入轮询唤醒与中断唤醒双重唤醒模式。本发明的车载行车透视系统进行工作、对车辆前方的路况进行监测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1)启动车辆使系统上电;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器单元及信息显示模块的APP进行初始化,设置堆栈指针,开启全局中断;2)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信息显示模块的APP命令,并对命令进行提取、计算、变换、解析、滤波、校验,判断命令的含义,然后根据命令控制相应操作;3)当接收到启动命令时,ARM核心板驱动摄像头工作拍摄前方图像,驱动信息接收模块工作接收前方车辆发送的信息,然后ARM核心板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计算、变换、解析、滤波、校验和特征提取,然后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对前方车辆发送的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变换、解析并在信息显示模块的APP上进行显示;4)当系统进入工作时,信息接收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定时轮询唤醒以判断前后车间距,当两车间距小于等于2m时,启动整体系统;5)信息显示模块的APP根据接收到操作人的操作信息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在车间距小于2m时显示前方车辆拍摄到的图像;当车间距大于2m时,APP进入后台运行阶段等待中断唤起。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有效解决车辆前方存在盲区的问题,且系统投资成本低、性价比高、实时性好、安全可靠、使用和安装方便;(2)本发明中的数据传送方向仅为从前方车辆传送到后方车辆,实现点对点通信,避免了信息的干扰;且通信方式采用NFC通信方式,避免了配对过程中的多种麻烦;(3)信息处理模块对信息数据经行计算、变换、解析、滤波、校验和特征提取算法,可在不影响数据真实效果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数据大小,降低了传输率和系统功耗;(4)本系统支持休眠状态,在车间距大于2米时,系统默认关闭,做到低功耗,避免出现过度浪费车载电瓶电量情况;(5)系统单独开发一款车载APP,并在需要时给予图像显示,不需要时仅为后台运行,并且APP可实现对整套系统的控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