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016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需要进行图像采集以将当前的信息进行留存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图像采集的应用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最普通的拍照留念。图像采集设备一般包括照相机、摄像机等,因分类标准的不同,照相机又分为多种类型,如单反相机、双反相机、旁轴相机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像采集的设备已经不再拘于这几种了,在给终端配备了相应的拍摄设备之后,用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终端随时随地地进行拍摄了,例如使用手机、平板、pda等设备。

为了让图像采集设备提供更好拍摄质量,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各种图像采集设备的生产者,特别是终端生产者都在各自生产的设备上进行了激烈的竞争,除了大多数品牌追求的更高的像素以外,也有不少品牌关注着更方便的拍摄方式,因此,总体来说,新生代图像采集设备相对于较早的设备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目前还是有不少细节亟待完善。例如,闪光灯最初的出现是为了让用户在夜晚也能够进行拍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单反相机、数码相机或具有拍摄功能的终端在进行拍摄时,闪光灯的闪光能量基本都固定的,无法根据拍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使在2015年3月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4394329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根据当前环境因素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仅仅考虑了当前环境因素的影响,依然没有提供根据被拍摄对象对闪光灯进行调整的方案,这给用户的拍摄造成了相当多的麻烦:

第一、尽管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闪光灯,但被拍摄对象处于不同的场景下,需要的闪光灯提供的光照强度并不相同。闪光灯的闪光能量都比较高,一般不会存在曝光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被拍摄画面曝光过 度,例如当被拍摄人物所处环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光照强度时,依然使用很高的闪光能量进行曝光,就会引起人脸面部过曝的现象,从而降低拍照质量。

第二、上面已经提及了闪光灯的闪光能量比较高,因此,如果被拍摄的对象是人,且其处在非常黑暗的环境中,当采用很高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时,被拍摄的人需要在瞬时接受强烈的照度变化,由于初始的环境光照强度与闪光灯瞬时亮度反差大,很容易会刺伤被拍摄者的眼睛。

在上述两个问题都是由于现有拍摄方案中没有将被拍摄对象纳入考虑的范畴,没有根据被拍摄对象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调节而引起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拍摄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被拍摄对象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拍摄方法,包括:

在需要启动闪光灯的拍摄情况下,判断利用摄像模块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为预先设置的需要进行闪光灯防护的对象;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控制所述摄像模块采用所述控制后的闪光能量完成拍摄。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包括:

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

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摄像模块能识别所述第一对象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值;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光线补偿;

捕获光线补偿下的所述待拍摄画面;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直接捕获所述待拍摄画面。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光线补偿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

利用发射可见光的光源进行补偿;

利用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进行补偿。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的方式包括以下两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对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对象判断模块,用于在需要启动闪光灯的拍摄情况下,判断利用摄像模块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为预先设置的需要进行闪光灯防护的对象;

能量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拍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模块采用所述控制后的闪光能量完成拍摄。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对象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在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对象前,判断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摄像模块能识别所述第一对象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值;

光线补偿模块,用于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进行光线补偿;

补偿捕获模块,用于捕获光线补偿下的所述待拍摄画面;

直接捕获模块,用于当判断结果为是,则捕获所述待拍摄画面。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补偿模块包括:

可见光补偿子模块,用于利用发射可见光的光源进行补偿;

红外光补偿子模块,用于利用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进行补偿。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

照度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对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距离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在进行拍摄之前首先判断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需要进行闪光灯防护的第一对象,当判断存在的时候,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能量进行控制。这种拍摄方式中对闪光灯进行控制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拍摄对象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第一对象,也就是说,最终拍摄时的闪光能量会根据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来确定,当待拍摄画面中有第一对象存在时,不再以固有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使第一对象得到了保护,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拍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拍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拍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对象判断模块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对象判断模块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能量控制模块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能量控制模块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拍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光线补偿模块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光线补偿模块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请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

s101、在需要启动闪光灯的拍摄情况下,判断利用摄像模块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

设置闪光灯的目的是方便在环境光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因此,在光照条件足够好的时候,例如白天的户外、灯光明亮的房间里都不需要开启闪关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拍摄方法进行拍摄之前,可以先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闪光灯。

由于当照相机或终端在进行拍照之前,都会将待拍摄的画面通过预览的方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方便用户根据预览画面对各种拍摄参数进行调整,这里所说的拍摄参数包括取景角度、构图、景深、聚焦参数等。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预览画面调整自己的拍摄角度、距离等,当被拍摄对象为人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调整被拍摄者的位置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可以判断当前的被拍摄对象在进行拍摄时,是否需要对闪光灯进行调整。

第一对象是为预先设置的需要进行闪光灯防护的对象,如动物,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所说的“动物”都是生物学概念,其中主要包括人。但在其他示例当中,第一对象也可以包括古董、珍贵的书画作品等,因为尽管不同的相机闪光灯型号不一样,波长也有长有短。但总体都应是低于700纳米的可见光,而普通的可见光波长是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能量很大,容易被物体吸收,从而使物体变质,或多或少会对高分子结构的文物有破坏。而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 容易受光、电的影响而变质、损坏。例如,我国古建筑大都是木质的,容易损坏,上面的彩漆也容易褪色、脱落,拍照时,闪光灯的反复照射对其破坏很大。因此,由于这些古董或者书法作品珍贵且稀少、价值不菲,所以在博物馆中,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画等文物,都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故,在一些情景下,珍贵的文物等也属于第一对象。

下面以第一对象为人的情况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很多技术能够实现生物特征图像识别,如最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在这里,我们只需要使用到广义的人脸识别,即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不需要对人脸细节进行分析比对等处理。现有很多终端上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进行人物拍摄时,终端能够自动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的至少一个人脸,进而对识别出的人脸进行自动聚焦等调整。

s102、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在确定待拍摄画面中存在人脸的时候,需要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例如,根据当前的环境因素或者根据识别出的人脸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的亮度进行调节。

现在阐述根据被拍摄者的脸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当被拍摄者与闪光灯距离较近,那么照射到该被拍摄者身上的闪光灯能量相对距离闪光灯较远的被拍摄者来说就会比较多,这时候,闪光灯可能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能量就能够让被拍摄者处于较好的光照条件下。因此,此时可以将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适度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摄像模块能拍摄到照度适宜的画面,同时也因为降低了闪光灯的闪光能量,所以降低了图像采集设备的功耗。

若捕获到的人脸与闪光灯距离足够远,需要闪光灯提供较高的能量才能让摄像模块清楚的拍摄出待拍摄画面,这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闪光灯的闪光的能量,以使被拍摄者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足够。

如果根据当前的环境因素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关注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当拍摄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比较低,那就说明用户当前处于比较黑暗的情况下,应该很难适应较高的闪关能量,这时候需要将闪光能量进行大幅度的降低。而若是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比较高,则闪光灯的闪光能量降低的幅度可以减小,甚至还可以用闪光灯最高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

s103、控制摄像模块采用控制后的闪光能量完成拍摄。

根据控制后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能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被拍摄者处于光照较差的环境下,为了进行拍摄而不得不接收较高的闪光能量,从而造成其眼睛不适的问题。

实施例二:

下面对本发明的拍摄方法提出第二实施例,根据更多细节对本发明的拍摄方法进行阐述,请结合图2:

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之前还包括:

s201、判断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203,否则进入s202。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定义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设面元ds上的光通量为dφ,则此面元上的照度e为:

e=dφ/ds

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平方米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它的照度是1勒克斯,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

进行这一判断过程主要是为了后续过程中能够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因为如果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过低,以至于根本无法对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进行判断,那么这样的待拍摄画面就是无效的。所以,为了保证后续过程中能够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需要根据第一阈值进行判断,以确保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是有效的。

第一阈值为摄像模块能识别第一对象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值,其大小与摄像模块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摄像模块可能在光照较差时依然具有较高的辨识率,但有的摄像模块可能只能在光照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

s202、对当前拍摄环境进行光线补偿。

这里所说的光线并不仅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当利用发射可见光的光源进行光线补偿时,方式较多,例如可以在捕获待拍摄画面的一瞬间,控制某个普通的白炽灯或led灯开启,利用该白炽灯或led灯发出的光线对当前拍摄环境进行曝光补偿。

现有具备摄像功能的终端上都有预闪功能,闪光灯进行预闪的时候能量较低,一般不会对被拍摄者造成损伤。在预闪过程中,用户可以初步进行自动对焦、色温调整以及白平衡校正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利用闪光灯的预闪光线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曝光补偿。

由于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波长为:0.38μm~0.78μm,通常波长比0.78μm长的电磁波被称为红外线。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不同,其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不同,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因此,在这里还可以利用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进行红外照射以对拍摄环境进行补偿。

使用红外led发出红外光照射到待拍摄画面上,然后由摄像模块捕获待拍摄画面中各被拍摄对象漫反射形成的红外图像,由于人眼无法见到红外线,因此,采用红外照射进行光线补偿的时候,可以完全避免对被拍摄者的伤害。

s203、捕获待拍摄画面。

如果环境的光照条件比较好,即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可以直接捕获待拍摄画面,如果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第一阈值,则表明当前的环境的光照强度比较差,如果直接捕获待拍摄画面可能会得到无效的待拍 摄画面,因此,需要对待拍摄画面进行光线补偿后再捕获待拍摄画面。

当采用可见光进行光线补偿之后,摄像模块捕获到的待拍摄画面是人眼可见的,而通过红外照射进行光线补偿后,捕获到的画面本身是人眼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红外检测技术从这些人眼看不见的画面中判断出是否存在第一对象。优选地,还可以将红外光补偿后的图像转化为人眼可见的图像,然后采用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如简单的人脸识别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方便拍摄者能够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环境下确定其要拍摄的对象在不在当前待拍摄的画面内,或者方便拍摄者对拍摄的各种参数进行初步调整。

s204、判断利用摄像模块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

若采用可见光对拍摄环境进行光线补偿,则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若果采用的是红外光对待拍摄画面进行光线,则可以直接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也可以将红外光补偿后的图像转化为人眼可见的图像后采用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判断。

s205、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即根据当前的环境因素或者根据被拍摄者当前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的亮度进行调节。

例如,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调节时,将第二阈值设置为5勒克斯,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低于5勒克斯时,则说明当前环境的照度比较黑,为了防止闪光灯刺伤被拍摄者的眼睛,或者防止被拍摄者面部被过度曝光,可以降低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时,则说明当前环境的光照条件不错,可以直接采用闪光灯的固定闪光能量进行拍摄。第二阈值的大小与当前环境的照度有关。

当通过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能量进行控制时,可以设置一个标准距离,例如2m,当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大于2m时,可以适当调高闪光灯的闪光能量,以便让被拍摄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曝光。如果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m时,可以适当降低闪光能量,避免被拍摄者因闪光能量过大而受到伤害,同时也可以降低摄像模块的降低功耗。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示例当中,预设的控制策略可以同时根据环境因素和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即可以将基于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基于距离的控制结合: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低于5勒克斯时,根据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适度降低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距离越近,最终进行拍摄时使用的闪光能量越低,反之,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越远,闪光灯能量降低的程度越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请参考图3,拍摄装置30包括对象判断模块301、能量控制模块302和拍摄控制模块303。

对象判断模块301用于在需要启动闪光灯的拍摄情况下,判断利用摄像模块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

闪光灯的设置是方便在环境光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因此,在光照条件足够好的时候,例如白天的户外、灯光明亮的房间里都不需要开启闪关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拍摄方法进行拍摄之前,可以先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闪光灯。

当照相机或终端再进行拍照之前,都会将待拍摄的画面通过预览的方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方便用户根据预览的画面对拍摄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这里所说的拍摄参数包括取景角度、构图、景深、聚焦参数等。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预览画面调整自己的拍摄的角度距离等,当被拍摄的对象为人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调整被拍摄者的位置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可以判断当前的被拍摄对象在进行拍摄时,是否需要对闪光灯进行调整。

第一对象是为预先设置的需要进行闪光灯防护的对象,如动物,这里所说的动物是生物学概念,其中主要包括人。但是其他示例当中,第一对象也可以包括古董、珍贵的书画作品等,因为尽管不同的相机闪光灯型号不一样,波长也有长有短。但总体都应是低于700纳米的可见光,而普通的可见光波长是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能量很大,容易被物体吸收,从而使物体变质,或多或少会对高分子结构的文物有破坏。而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容易受光、电的影响而变质、损坏。例如,我国古建筑大都是木质的,容易损坏,上面的彩漆也容易褪色、 脱落,拍照时,闪光灯的反复照射对其破坏很大。因此,由于这些古董或者书法作品珍贵且稀少、价值不菲,所以在博物馆中,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画等文物,都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故,在一些情景下,珍贵的文物等也属于对象判断模块301需要识别的第一对象。

下面以第一对象为人的情况对本实施例的对象判断模块301做进一步说明,对象判断模块301的设置形式为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4,对象判断模块301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3011,第一判断子模块3011用于通过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很多技术能够实现生物特征图像识别,如最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在这里,第一判断子模块3011只需要使用到广义的人脸识别,即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不需要对人脸细节进行分析比对等处理。现有很多终端上都可以做到,例如在进行人物拍摄时,终端能够自动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的至少一个人脸,进而对识别出的人脸进行自动聚焦等调整。

如图5所示,对象判断模块301也可以包括第二判断子模块3012,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人。

由于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波长为:0.38μm~0.78μm,通常波长比0.78μm长的电磁波被称为红外线。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不同,其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不同,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因此,和人脸识别不一样,红外检测技术检测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人的时候,利用的是人体向外辐射红外线能量的能力与其他对象不同,所以第二判断子模块3012的优势在于,不必关心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无论拍摄环境的光照条件好或差都能正常进行。

对象判断模块301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3011和第二判断子模块3012。

能量控制模块302用于当对象判断模块30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在对象判断模块301确定待拍摄画面中存在人脸的时候,能量控制模块302需要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图6所示出的能量控制模块302包括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用于根据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对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对闪光灯的能量控制主要基于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当拍摄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比较低,那就说明用户当前处于比较黑暗的情况下,应该很难适应较高的闪关能量,这时候需要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将闪光能量进行大幅度的降低。而若是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比较高,则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降低的幅度可以减小。

如图7,能量控制模块302包括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当被拍摄者的脸与闪光灯距离较近,那么照射到该被拍摄者身上的闪光灯能量相对距离闪光灯较远的被拍摄者来说就会比较多,这时候,闪光灯可能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能量就能够让被拍摄者处于较好的光照条件下。因此,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可以将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适度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摄像模块能拍摄到照度适宜的画面,同时也因为降低了闪光灯的闪光能量,所以降低了图像采集设备的功耗。

若捕获到的人脸与闪光灯距离足够远,需要闪光灯提供较高的能量才能让摄像模块清楚的拍摄出待拍摄画面,这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闪光灯的闪光的能量,以使被拍摄者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足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能量控制模块302中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同时包括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和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

拍摄控制模块303用于控制摄像模块采用控制后的闪光能量完成拍摄。根据控制后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能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被拍摄者处于光照较差的环境下,为了进行拍摄而不得不接收较高的闪光能量,从而造成其眼睛不适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请结合图8:

拍摄装置30包括对象判断模块301、能量控制模块302和拍摄控制模块303以外,还包括第一阈值判断模块304、直接捕获模块305、光线补偿模块306和 补偿捕获模块307。

第一阈值判断模块304用于判断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定义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设面元ds上的光通量为dφ,则此面元上的照度e为:

e=dφ/ds

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平方米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它的照度是1勒克斯,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

进行这一判断过程主要是为了后续过程中能够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因为如果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过低,以至于根本无法对捕获的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进行判断,那么这样的待拍摄画面就是无效的。所以,为了保证后续过程中能够识别出待拍摄画面中是否有人脸存在,第一阈值判断模块304需要根据第一阈值进行判断,以确保当前捕获的待拍摄画面是有效的。

第一阈值为摄像模块能识别第一对象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值,其大小与摄像模块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摄像模块可能在光照较差时依然具有较高的辨识率,但有的摄像模块可能只能在光照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环境当前的自然光照强度比较好,即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可以直接由直接捕获模块305捕获待拍摄画面,如果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第一阈值,则表明当前的环境的光照强度比较差,如果直接捕获待拍摄画面可能会得到无效的待拍摄画面,因此,需要光线补偿模块306对待拍摄画面进行光线补偿后,补偿捕获模块307再捕获待拍摄画面。

由于光不仅包括可见光,还包括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所以,如图9所示,光线补偿模块306可以包括可见光补偿子模块3061,用于采用可见光对待拍摄画面进行光线补偿,可见光补偿子模块3061进行光线补偿的方式较多,例如可以在捕获待拍摄画面的一瞬间,控制某个普通的白炽灯或led灯开启,利用该白炽灯或led灯发出的光线对当前拍摄环境进行曝光补偿。

现有具备摄像功能的终端上都具备预闪功能,闪光灯预闪的时候能量较低, 一般不会对被拍摄者造成损伤。在预闪过程中,可以初步进行自动对焦、色温调整以及白平衡校正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可见光补偿子模块3061可以利用闪光灯的预闪光线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曝光补偿。

由于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波长为:0.38μm~0.78μm,通常波长比0.78μm长的电磁波被称为红外线。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不同,其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不同,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当中,如图10所示,光线补偿模块306可以包括红外光补偿子模块3062利用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进行红外照射以对拍摄环境进行补偿。

红外光补偿子模块3062使用红外led发出红外光照射到待拍摄画面上,然后由摄像模块捕获待拍摄画面中各被拍摄对象漫反射形成的红外图像,由于人眼无法见到红外线,因此,采用红外照射进行光线补偿的时候,可以完全避免对被拍摄者的伤害。

当采用可见光补偿子模块3061进行光线补偿之后,补偿捕获模块307利用摄像模块捕获到的待拍摄画面是人眼可见的,而通过红外光补偿子模块3062进行红外照射后,补偿捕获模块307捕获到的画面本身是人眼不可见的,但补偿捕获模块307可以将红外光补偿后的图像转化为人眼可见的图像。然后由对象判断模块301采用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技术,如简单的人脸识别判断待拍摄画面中是否存在第一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方便拍摄者能够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环境下确定其要拍摄的对象在不在当前待拍摄的画面内,或者方便拍摄者对拍摄的各种参数进行初步调整。

能量控制模块302用于当对象判断模块301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控制。

请结合实施例三中的图6,能量控制模块302包括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 用于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对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进行调节,例如,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将第二阈值设置为5勒克斯,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低于5勒克斯时,则说明当前环境的照度比较黑,为了防止闪光灯刺伤被拍摄者的眼睛,或者防止被拍摄者面部被过度曝光,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可以降低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若当前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时,则说明当前环境的光照条件不错,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可以使摄像模块直接采用闪光灯的固定闪光能量进行拍摄,第二阈值的大小与当前环境的照度有关。

在另外一种示例当中,请结合实施例三中的图7,能量控制模块302包括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根据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对闪光灯能量进行控制,例如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设置一个标准距离,例如2m,当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大于2m时,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可以适当调高闪光灯的闪光能量,以便让被拍摄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曝光。如果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m时,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可以适当降低闪光能量,避免被拍摄者因闪光能量过大而受到伤害,同时也可以降低摄像模块的降低功耗。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较为优选的示例当中,能量控制模块302中可以同时设置照度控制子模块3021和距离控制子模块3022,即,能量控制模块302可以将基于环境因素的控制与基于距离的控制结合:若拍摄环境的光照强度低于5勒克斯时,根据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适度降低闪光灯的闪光能量,距离越近,最终进行拍摄时使用的闪光能量越低,反之,被拍摄者与闪光灯的距离越远,闪光灯能量降低的程度越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如图11,终端10至少包含摄像模块101、闪光灯102、人脸识别模块103、光线传感模块104、闪光灯控制模块105以及比对模块106。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阐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上运行本发明提供的拍摄方法:

运行相机apk,开启摄像模块101和人脸识别模块103,同时使闪光灯102进行预闪,其中,预闪照度为l1,人脸识别模块103检测摄像头101预览取景范围中是否有人脸。

当人脸识别模块103检测到摄像模块101预览取景范围中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确定人脸与终端10之间的距离d。光线传感模块104获取预闪后的环境照 度l1,比较模块106比较光线传感模块104获取周围环境的环境照度l1与预设环境照度阈值l0。当光线传感模块104获取周围环境的环境照度l1小于预设环境照度阈值l0时,闪光灯控制模块105控制闪光灯主闪时的电流值以降低主闪光灯的闪光能量,此时闪光灯主闪光能量可以根据物体距摄像头的距离d设定。当光线传感模块104获取周围环境的环境照度l1大于预设环境照度阈值l0时,闪光灯控制模块105保持主闪光灯的闪光能量,完成拍照。

当人脸识别模块103检测到摄像模块101预览取景范围中不存在人脸,则闪光灯控制模块105控制闪光灯102以原有的闪光能量进行拍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