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868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了IC卡和摄像头相配合的方式对特定人群进行监控。将IC卡对应的刷卡门禁与摄像头相连接,当佩戴IC卡的人员在刷卡门禁上刷卡时,摄像头便启动对佩戴IC卡的人员进行抓拍和录像。该方法可以采集到人员进入监控场所的图像,但却无法获知人员在监控场所内停留的时间,监控方不能及时根据人员在监控场所内的时间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及做出相应的措施。即现有技术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可以知道人员在该监控场所,但却不知道该人员的具体行动和停留时间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旨在解决监控过程中不能及时知道监控人员在监控区域内的停留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时,记录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所述目标对象离开所述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其中,所述身份信息携带在射频信号上,所述射频信号由置于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发出;

根据所述开始时间、所述结束时间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摄像机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并获取拍摄到的图像;

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的监控方具体包括:

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到监控方平台;

控制所述监控方平台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向所述目标对象相应的监控方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包括:

记录模块,接收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时,记录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所述目标对象离开所述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其中,所述身份信息携带在射频信号上,所述射频信号由置于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发出;

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开始时间、所述结束时间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向所述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拍摄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拍摄模块用于控制摄像机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并获取拍摄到的图像;

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子单元和第二发送子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到监控方平台;

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监控方平台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向所述目标对象相应的监控方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包括:目标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阅读器以及射频识别服务器;

所述目标电子标签佩戴在需要监控的目标对象上,用于发出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识别阅读器与所述射频识别服务器相连接,用于识别所述目标电子标签发射的射频信号,记录所述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所述目标对象离开所述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并将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发送给所述射频识别服务器;所述射频信号携带有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

所述射频识别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开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接收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开始时间、所述结束时间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射频识别服务器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对佩戴所述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

所述射频识别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摄像机发送拍摄指令,并将所述图像和所述逗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监控方法能实时获知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能根据所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目标对象的监控方能实时获知目标对象的行踪是否有逗留的情况。方便了对目标对象的监控,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另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一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二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三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四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五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中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第六种位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时,记录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目标对象离开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目标电子标签佩戴在目标对象上。其中,所述身份信息携带在射频信号上,所述射频信号由置于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发出。

目标电子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目标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的目标电子标签有可供用户写入的存储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目标电子标签佩戴或者固设于目标对象上,目标对象可以为需要监控的人、宠物、物体等。例如,可以将目标电子标签固定或者佩戴在人、宠物身上,监控人将目标电子标签与监控设备绑定,可以实时获知目标对象的位置、运动情况等信息。目标对象的移动会带动目标电子标签运动,当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运动时,射频识别阅读器能读取到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摄像机也能实时对目标对象进行拍摄。

射频识别服务器将实时接收射频识别阅读器发送的感知数据,并同时记录时间。刚开始接收到感知数据的时间点即为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运动的每一个时间,射频识别服务器都会进行记录。

目标电子标签在监控区域内移动的过程中,各个位置点的时间会与各个位置点的坐标对应起来。在向监控方反馈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也能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一区域时间段内的各个具体时间和具体坐标位置反馈给监控方。

S102根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具体的,将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相减,即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比如,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时间为T1时刻,离开监控区域的时间为Tn时刻,即将结束时间Tn与开始时间T1相减,即可得到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监控方根据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以及在逗留时间内的各个时间点及具体坐标位置,可判断出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比如,可以判断出目标对象的跑动、走路、停留等状态。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实施例中智能监控方法的步骤S201和S20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102相同,具体请参阅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S201至S202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3、当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向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目标电子标签上配置一个报警模块,由报警模块向目标对象发出提醒信息。另一种实施方式,直接在射频识别服务器上发出提醒信息。

监控方根据逗留时间可以大概判断出目标对象的情况。发出提醒信息时,可以设置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发出提醒,也可以设置目标对象离开监控区域,在其它地方的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发出提醒。

预置时间需要根据目标对象及监控区域的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当监控区域是校园、目标对象是学生时,放学后在学校逗留的预置时间可以设置为二十分钟、半小时等,超过该预置时间,射频识别服务器发现目标对象还没有离开监控区域,将会通过射频识别阅读器向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提醒目标对象及时离开监控区域。又如,当监控区域是养老院时,可以将预置时间设置为十分钟、十五分钟等,超过预置时间在监控区域检测不到该目标对象时,射频识别服务器会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目标电子标签的编号为XXX的目标对象已离开监控区域超过X时间,请相关人员及时确认或者寻找。

S204、控制摄像机对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并获取拍摄到的图像。

摄像机接收到射频识别服务器发送的拍摄指令时,对目标对象拍摄,每次拍摄以摄像机的视角范围为对目标对象拍照的区域范围。当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移动时,摄像机会随着目标对象的运动而转动,以便能拍摄到目标对象。

摄像机将拍摄到的图像发送到射频识别服务器进行保存或者进行其它的操作。即射频识别服务器获取到的既包括图形,也包括影像。

当监控区域较大时,一个摄像机无法将整个监控区域进行清晰拍摄时,需要将监控区域划分为若干感知区域。为了方便地进行监控,每个感知区域均布设有一个射频识别阅读器和一个摄像机。布设在该感知区域的摄像机只负责对该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同理,布设在该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只读取该感知区域的目标电子标签。当目标对象由一个感知区域移动到另一个感知区域时,相应的,读取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的射频识别阅读器也由感知区域的变更而进行变换。

目标对象处于运动状态,会从一个感知区域运动到另一个感知区域。为了便于说明将目标对象将要运动到的两个相邻的感知区域命名为第一感知区域和第二感知区域。当目标对象在第一感知区域运动时,由第一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对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进行感知,并向射频识别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由射频识别服务器控制第一感知区域的摄像机进行拍摄。当目标对象由第一感知区域运动到第二感知区域时,由第二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读取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并向射频识别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由射频识别服务器控制第二感知区域的摄像机对目标对象进行拍摄。

在执行过程中,步骤S203和步骤S204并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之分,可以先执行S203再执行S204,也可以先执行S204,再执行S203。

S205、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给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监控方可以是监控平台,目标对象的监控人、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的第三方等。

例如,当监控方为监控平台时,在监控平台内可以实时查看到进入监控区域的所有佩戴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的行踪。又如,当监控方为目标对象的监控人时,射频识别服务器仅会将该监控人需要监控的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佩戴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的行踪发送给该监控人,其它目标对象的行踪该监控人将接收不到。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骤S205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给目标对象的监控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51、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到监控方平台。

S2052、控制监控方平台通过监控方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口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向目标对象相应的监控方发送。

API接口能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些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该API接口可以是各种社交软件的接口,例如,微信的API接口、QQ的API接口、校讯通的API接口等。

各个目标电子标签由不同的目标对象佩戴,因此,各个目标电子标签所对应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都会不一样。射频识别服务器接收到各个目标电子标签的信息后,需要将所有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与相应的目标电子标签对应起来,在监控方的平台进行显示。或者,将各个目标对象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发送给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监控方。此时,目标对象的监控方只能实时查看到有权限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对象的实时行动情况。

该监控方法能够使监控方及时获知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或者在监控区域外的逗留时间,方便监控方及时做出有效的措施。同时,实时获取的时间或者图像通过API接口向监控方发送,可以节约更多网络带宽,为用户减少网络设备投入和流量使用费。同时,采用微信API接口推送监控视频和监控图片给监控方的移动端用户,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该监控系统包括记录模块301和计算模块302。各模块的详细说明如下:

记录模块301,接收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时,记录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目标对象离开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目标电子标签佩戴在目标对象上。其中,所述身份信息携带在射频信号上,所述射频信号由置于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发出。

目标电子标签在监控区域内移动的过程中,各个位置点的时间会与各个位置点的坐标对应起来。在向监控方反馈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也能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一区域时间段内的各个具体时间和具体坐标位置反馈给监控方。

计算模块302,根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具体的,将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相减,即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比如,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时间为T2时刻,离开监控区域的时间为Tx时刻,则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为Tx-T2。

监控方根据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以及在逗留时间内的各个时间点及具体坐标位置,可判断出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比如,可以判断出目标对象的跑动、走路、停留等状态。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该监控系统包括记录模块301、计算模块302、拍摄模块401、发送模块402和报警模块403。其中,记录模块301和计算模块302的功能与监控系统中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一致,相关的说明请参阅监控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其它模块的详细说明如下:

报警模块403,用于当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向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

监控方根据逗留时间可以大概判断出目标对象的情况。发出提醒信息时,可以设置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超过预置时间时发出提醒,也可以设置目标对象离开监控区域超过预置时间时发出提醒。

预置时间需要根据目标对象及监控区域的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当监控区域是校园、目标对象是学生时,放学后在学校逗留的预置时间可以设置为二十分钟、半小时等,超过该预置时间,射频识别服务器发现目标对象还没有离开监控区域,将会通过射频识别阅读器向目标电子标签发出提醒信息,提醒目标对象及时离开监控区域。又如,当监控区域是养老院时,可以将预置时间设置为十分钟、十五分钟等,超过预置时间在监控区域检测不到该目标对象时,射频识别服务器会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目标电子标签的编号为XXX的目标对象已离开监控区域超过X时间,请相关人员及时确认或者寻找。

拍摄模块401,用于控制摄像机对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并获取拍摄到的图像。

摄像机将拍摄到的图像发送到射频识别服务器进行保存或者进行其它的操作。摄像机拍摄到的既可以是图形,又可以是影像。

当监控区域较大时,一个摄像机无法将整个监控区域进行清晰拍摄时,需要将监控区域划分为若干感知区域。为了方便地进行监控,每个感知区域均布设有一个射频识别阅读器和一个摄像机。布设在该感知区域的摄像机只负责对该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同理,布设在该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只读取该感知区域的目标电子标签。当目标对象由一个感知区域移动到另一个感知区域时,相应的,读取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的射频识别阅读器也由感知区域的变更而进行变换。每个感知区域内的射频识别阅读器与摄像机进行绑定。

目标对象处于运动状态,会从一个感知区域运动到另一个感知区域。为了便于说明将目标对象将要运动到的两个相邻的感知区域命名为第一感知区域和第二感知区域。当目标对象在第一感知区域运动时,由第一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对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进行感知,并向射频识别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由射频识别服务器控制第一感知区域的摄像机进行拍摄。当目标对象由第一感知区域运动到第二感知区域时,由第二感知区域的射频识别阅读器读取目标对象上的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并向射频识别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由射频识别服务器控制第二感知区域的摄像机对目标对象进行拍摄。

发送模块402,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给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监控方可以是监控平台,目标对象的监控人、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的第三方等。

例如,当监控方为监控平台时,在监控平台内可以实时查看到进入监控区域的所有佩戴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的行踪。又如,当监控方为目标对象的监控人时,射频识别服务器仅会将该监控人需要监控的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佩戴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的行踪发送给该监控人,其它目标对象的行踪该监控人将接收不到。

在上述智能监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模块402包括第一发送子单元和第二发送子单元。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到监控方平台。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控制监控方平台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向目标对象相应的监控方发送。

API接口可以是各种社交软件的接口,例如,微信的API接口、QQ的API接口、校讯通的API接口等。

由于各个目标电子标签由不同的目标对象佩戴,因此,各个目标电子标签所对应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都会不一样。射频识别服务器接收到各个目标电子标签的信息后,需要将所有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与相应的目标电子标签对应起来,在监控方的平台进行显示。或者,将各个目标对象的图形、影像以及逗留时间通过API接口发送给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监控方。此时,目标对象的监控方只能实时查看到有权限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对象的实时行动情况。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该监控系统包括目标电子标签501、射频识别阅读器502以及射频识别服务器504。

目标电子标签501佩戴在需要监控的目标对象上,用于发出射频信号。

射频识别阅读器502与射频识别服务器504相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射频识别阅读器502用于识别目标电子标签501发射的射频信号,记录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以及记录目标对象离开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并将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发送给射频识别服务器504。射频信号携带有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

射频识别服务器504用于存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接收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并根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在监控区域的逗留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监控系统还包括摄像机503,摄像机503与射频识别服务器504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对佩戴目标电子标签501的目标对象进行实时拍摄。

射频识别服务器504还用于向摄像机503发送拍摄指令,并将图像和逗留时间发送给目标对象的监控方。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监控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监控系统的另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图6示出了四台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和四台摄像机602、604、607,609相配合的应用场景,图7示出了两台射频识别阅读器601和603,两台摄像机602和604相配合的应用场景,图6和图7中只示意性地画出了两个目标对象605和606。

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与射频识别服务器611相连接,用于识别目标电子标签发射的射频信号,记录目标电子标签进入监控区域613的时间,以及记录目标电子标签移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点的时间,并将射频信号和时间发送给射频识别服务器611。

射频识别服务器611用于确定识别射频信号的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可以是经纬度坐标、相对坐标、地理坐标等。计算目标电子标签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的距离。射频识别服务器611还用于根据距离并结合射频识别阅读器的地理位置,计算出目标电子标签在各个位置点的地理位置,以及用于根据进入监控区域613的时间、离开监控区域613的时间、各个位置点的时间以及地理位置,计算出目标对象的移动方向、逗留时间、是否在监控区域613内徘徊等运动情况。

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分别负责监控区域613内的一个感知区域。当目标电子标签进入到射频识别阅读器601负责的感知区域时,由射频识别阅读器601读取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计算目标电子标签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的距离。当目标电子标签进入到射频识别阅读器608负责的感知区域时,由射频识别阅读器608读取目标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此时,计算目标电子标签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8、610的距离。

一般地,摄像机602、604、607和609需要分别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1、603、608和610进行绑定,以方便射频识别服务器611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摄像机602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1绑定在一起,摄像机603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4绑定在一起,摄像机607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08绑定在一起,摄像机609与射频识别阅读器610绑定在一起。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射频识别服务器611可能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612进行发送。通过监控方的API接口612发送,可以使得发送的图像和移动方向更具有针对性,并且能使该系统节约更多的网络带宽,同时,也为用户减少网络设备的投入和流量使用费。

由于在实用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控区域613对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布设。比如,需要根据监控区域613的面积、形状以及需要监控的目标对象的运动状态,设置不同数量的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一般地,至少需要两台射频识别阅读器,相应的,也至少需要两台摄像机与射频识别阅读器进行绑定。下面,列举几种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摄像机的分布情况。

第一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8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六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六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701、射频识别阅读器702、射频识别阅读器705、射频识别阅读器706、射频识别阅读器709和射频识别阅读器710,摄像机703、摄像机704、摄像机707、摄像机708、摄像机711和摄像机712。每一个射频识别阅读器绑定一台摄像机。将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六个感知区域,一台摄像机负责一个感知区域的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701与摄像机7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上部中间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2与摄像机7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上部中间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5与摄像机707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6与摄像机708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9与摄像机711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下部中间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10与摄像机712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下部中间位置。

第二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9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六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六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701、射频识别阅读器702、射频识别阅读器705、射频识别阅读器706、射频识别阅读器709和射频识别阅读器710,摄像机703、摄像机704、摄像机707、摄像机708、摄像机711和摄像机712。每一个射频识别阅读器绑定一台摄像机。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六个感知区域,一台摄像机负责一个感知区域的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701与摄像机7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左上角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2与摄像机7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右上角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5与摄像机707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部左边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6与摄像机708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部右边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09与摄像机711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左下角位置。射频识别阅读器710与摄像机712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右下角位置。

第三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10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四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四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801、射频识别阅读器802、射频识别阅读器805和射频识别阅读器806,摄像机803、摄像机804、摄像机807和摄像机808。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四个感知区域,分别为上方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上方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下方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和下方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分别使用四个摄像机在四个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1与摄像机8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上方中间位置,负责上方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2与摄像机8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上方中间位置,负责上方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5与摄像机807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下方中间位置,负责下方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6与摄像机808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下方中间位置,负责下方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

第四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11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四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四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801、射频识别阅读器802、射频识别阅读器805和射频识别阅读器806,摄像机803、摄像机804、摄像机807和摄像机808。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四个感知区域,分别为左上角的感知区域、右上角的感知区域、左下角的感知区域和右下角的感知区域,分别使用四个摄像机在四个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1与摄像机8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左上角位置,负责左上角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2与摄像机8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右上角位置,负责右上角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5与摄像机807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左下角位置,负责左下角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806与摄像机808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右下角位置,负责右下角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

第五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12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两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两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901和射频识别阅读器902,摄像机903主摄像机904。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两个感知区域,分别为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和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分别使用两个摄像机在两个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901与摄像机9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位置,负责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902与摄像机9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位置,负责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

第六种位置分布情况

如图13所示,在整个监控区域613分布有两台射频识别阅读器和两台摄像机,分别为射频识别阅读器901和射频识别阅读器902,摄像机903主摄像机904。整个监控区域613划分为两个感知区域,分别为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和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分别使用两个摄像机在两个感知区域进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901与摄像机903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左边位置,负责左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射频识别阅读器902与摄像机904绑定起来使用,置于整个监控区域613的中间右边位置,负责右边部分的感知区域的射频信号接收和拍摄。

该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根据目标电子标签进入监控区域中在各个位置点的时间、目标对象进入监控区域的开始时间和离开监控区域的结束时间、射频识别阅读器的地理位置、以及目标电子标签与射频识别阅读器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目标电子标签在监控区域内的移动方向。从而方便了监控方实时获知佩戴目标电子标签的目标对象的行动方向和在监控区域内的逗留时间,并在发现在监控区域内逗留时间过长时,能够及时做出有效措施,方便了对目标对象的监控,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采用监控方的API接口传送逗留时间、移动方向或者图像等信息给监控方能够使该系统节约更多网络带宽,为用户减少网络设备投入和流量使用费。同时,采用微信API接口推送监控视频和监控图片给监控方的移动端用户,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该智能监控方法及智能监控系统能应用于各种公共场合,比如:学校大门、工厂大门、校园内、工厂机关内、医院、养老院等要实现智能感知定位图像采集监控的场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