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520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用户数据的方式已逐渐从硬件存储(如移动硬盘、U盘)转变为云端服务器存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的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地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用户也可以将云端服务器中的用户数据分享给其他用户。目前用户将数据分享给其他用户时,需要将个人云端服器账号和密码发送给其他用户,其他用户通过该账号和密码登陆才可以获得用户数据。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其他用户看到全部用户数据,使得用户数据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分享数据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数据分享方法使用户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其包括:

获取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以及

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并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至目标用户的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分享装置,其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以及

接收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并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至目标用户的终端。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数据分享方法。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该分享方法通过将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再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当接收到云端服务器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后,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使得目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享链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该数据分享方法可以让目标用户仅能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控件称为第二控件,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控件称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与第二控件两者都是控件,但其不是同一控件。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享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分享装置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该数据分享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中,该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享系统的场景示意图,该数据分享装置具体集成在手机中,主要用于获取分享用户的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发送数据分享请求,并接收数据分享链接;再将所述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

另外,如图1所示,该数据分享系统还可以包括云端服务器,存储有大量分享用户的用户数据及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云端服务器主要用于接收并保存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数据分享请求中的待分享用户数据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并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给分享用户的移动终端;以及,当目标用户点击数据分享链接后,接收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访问数据请求,并根据访问数据请求将待分享用户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中。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数据分享方法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步骤S102: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以及

步骤S103: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并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至目标用户的终端。

下面将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做详细地说明。

在步骤S101中,当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登陆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后,根据用户的选择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获取到用户数据后,用户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在此,用户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包括编辑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例如,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将B视频的分享范围设置为“家人”等。当用户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后,“朋友”就是A图片的标识信息,电子设备将获取该A图片的标识信息,并将该A图片及其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限于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也可以为其他的起到标识作用的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用户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标识信息,即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是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A图片、B图片、C视频的分享范围均设置为“朋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用户数据的地址信息作为标识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同步数据的频率,用户在编辑用户数据时,电子设备可以生成一个标识信息列表。该标识信息列表用于保存每个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当用户将所有用户数据编辑完后,电子设备再将用户数据和该标识信息列表同步至云端服务器,使得云端服务器可以保存每个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一起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也可以分别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即先同步用户数据至云端服务器,再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获得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步骤S102和S103中,当用户需要分享自己的图片等用户数据时,用户通过点击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中的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在分享界面中,显示有用户数据,用户点击任意一个待分享用户数据后,电子设备将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其中,该数据分享请求中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

例如,用户预先设置了10张图片的标识信息为“朋友”,当用户点击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后,用户点击任意一张标识信息为“朋友”的图片,表示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的10张图片均分享出去。此时,电子设备将携带有该“朋友”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分享请求携带的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局限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数据分享请求包括“朋友”标识信息和“亲人”标识信息,即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和“亲人”的用户数据分享给目标用户。

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分享请求时,将从该数据分享请求中解析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再将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电子设备。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反馈回的数据分享链接后,根据用户的选择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从而使得目标用户通过点击该数据分享链接即可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此时,目标用户仅仅可以观看到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通过将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再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当接收到云端服务器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后,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使得目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享链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该数据分享方法可以让目标用户仅能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给分享数据提供便利性。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数据分享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数据分享方法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用户数据,并生成所述用户数据的编辑界面;通过所述编辑界面获取所述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步骤S202:获取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3: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分享请求包括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4: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并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

步骤S205:获取所述云端服务器在所述目标用户成功访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后生成的提示信息;根据所述提示信息,显示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分享状态。

下面将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做详细地说明。

在步骤S201中,当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登陆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后,根据用户的选择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获取用户数据后,电子设备将生成用户数据的编辑界面,并将该编辑界面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在该编辑界面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在此,用户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包括编辑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例如,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将B视频的分享范围设置为“家人”等等。当用户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后,该“朋友”就是A图片的标识信息,电子设备将获取该A图片的标识信息,并将该A图片及其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即电子设备通过编辑界面获取用户对用户数据设置的标识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用户数据及其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限于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也可以为其他的起到标识作用的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用户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标识信息,即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是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A图片、B图片、C视频的分享范围均设置为“朋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用户数据的地址信息作为标识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同步数据的频率,用户在编辑用户数据时,电子设备可以生成一个标识信息列表。该标识信息列表用于保存每个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当用户将所有用户数据编辑完后,电子设备再将用户数据和该标识信息列表同步至云端服务器,使得云端服务器可以保存每个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一起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页可以分别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即先同步用户数据至云端服务器,再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获得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步骤S202至S203中,当用户需要分享自己的图片等用户数据时,用户通过点击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中的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在分享界面中,显示出用户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标识信息,用户点击任意一个待分享用户数据后,电子设备将获取到该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请求,再将生成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

例如,用户预先设置了10张图片的标识信息为“朋友”,当用户点击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后,用户点击任意一张标识信息为“朋友”的图片,表示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的10张图片均分享出去。此时,电子设备将携带有该“朋友”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分享请求携带的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局限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数据分享请求包括“朋友”标识信息和“亲人”标识信息,即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和“亲人”的用户数据分享给目标用户。

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分享请求时,将从该数据分享请求中解析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并将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发送至电子设备。

在步骤S204至S205中,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由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后,将发送该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这样目标用户通过点击该数据分享链接并输入数据访问密码即可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此时,目标用户仅可以观看到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从而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地保护用户数据,数据访问密码设置为具有一定使用期限。例如,从生成该数据访问密码开始到预设时间段内,该数据访问密码为有效,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该数据访问密码成功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当超过该预设时间段内,则该数据访问密码将无效,此时输入该数据访问密码将无法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

当目标用户成功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后,云端服务器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并将提示信息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获取到该提示信息后,将根据该提示信息显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分享状态。例如,根据该提示信息显示一对话框,对话框内显示出待分享用户数据已经分享成功的字样,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知道目标用户已经成功浏览了待分享用户数据。

为了更加清晰地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说明。

在该应用场景中,第一用户打开手机中的云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成功登陆该应用程序后,第一用户点击导入数据按钮,使得该应用程序可以获取到手机中的用户数据。

当获取完用户数据后,应用程序将弹出用户数据的编辑界面。在该编辑界面中,显示出用户数据。在每个用户数据的旁边都设有选择栏。该选择栏内存有分享用户预先设置的标识信息,例如“朋友”、“家人”、“工作”、“生活”等等标识信息。第一用户通过选择栏设定每个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例如第一用户在图片A对应的选择栏中选择“朋友”,此时手机将保存该图片A的标识信息为“朋友”,并将图片A及其标识信息“朋友”同步至云端服务器,以此类推,可以完成对每个用户数据标识信息的设置,并将用户数据及其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当第一用户需要分享标识信息为“家人”的用户数据给第二用户时,第一用户通过点击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在该分享界面内,将显示出用户数据以及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第一用户点击标识信息为“家人”的任意一个用户数据,此时,手机将发送一个携带有“家人”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

云端服务器通过解析该数据分享请求获取到“家人”标识信息,并获取其内存储的带有“家人”标识信息的所有用户数据,根据该带有“家人”标识信息的用户数据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并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发送给第一用户。

第一用户将接收到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转发给第二用户。第二用户点击数据分享链接时,首先呈现一个输入访问密码的对话框,第二用户输入数据访问密码后,将可以成功浏览第一用户分享的用户数据。

上述应用场景仅仅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不能用于限制本实施例中数据分享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方法,通过将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再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当接收到云端服务器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后,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使得目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该数据分享方法可以让目标用户仅能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同时,通过数据访问密码可以进一步保护用户数据,增加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数据分享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300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300包括获取单元301、发送单元302和接收发送单元303。其中,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发送单元302用于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所述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接收发送单元303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并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至目标用户的终端。

下面将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300做详细地说明。

当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登陆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后,获取单元301根据用户的选择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获取单元301获取到用户数据后,用户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在此,用户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包括编辑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例如,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将B视频的分享范围设置为“家人”等。当用户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后,获取单元301将获取该A图片的分享范围“朋友”,并将该“朋友”保存为A图片的标识信息,再将该A图片及其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限于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也可以为其他的起到标识作用的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用户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标识信息,即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是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A图片、B图片、C视频的分享范围均设置为“朋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用户数据的地址信息作为标识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同步数据的频率,用户在编辑用户数据时,获取单元301可以生成一个标识信息列表。该标识信息列表用于保存每个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当用户将所有用户数据编辑完后,获取单元301再将用户数据和该标识信息列表同步至云端服务器,使得云端服务器可以保存每个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

当用户需要分享用户数据时,用户通过点击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中的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在分享界面中,显示有用户数据及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用户点击任意一个待分享用户数据后,发送单元302将获取该带分享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

例如,用户点击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后,用户点击标识信息“朋友”的一张图片,这表示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的所有用户数据分享给好友。此时,发送单元302将获取该图片的标识信息,并将携带有该“朋友”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分享请求携带的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局限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数据分享请求包括“朋友”标识信息和“亲人”标识信息,即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和“亲人”的用户数据分享给目标用户。

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分享请求时,将从该数据分享请求中解析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再将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电子设备的接收发送单元303。

当接收发送单元303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反馈回的数据分享链接后,根据用户的选择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从而使得目标用户通过点击该数据分享链接即可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此时,目标用户仅仅可以观看到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300,其通过获取单元301获取用户数据及其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由发送单元302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当接收发送单元303接收到云端服务器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后,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使得目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享链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该数据分享装置可以让目标用户仅能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给分享数据提供便利性。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数据分享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400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设备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享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1、发送单元402、接收发送单元403和提示单元404。

当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登陆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后,获取单元401根据用户的选择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获取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获取单元401获取用户数据后,获取单元401将生成用户数据的编辑界面,并将该编辑界面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在该编辑界面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在此,用户对用户数据进行编辑包括编辑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例如,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将B视频的分享范围设置为“家人”等等。当用户将A图片的分享范围设置为朋友后,获取单元401将获取该A图片的分享范围“朋友”,并将该“朋友”保存为A图片的标识信息,再将该A图片及其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即获取单元401通过编辑界面获取用户对用户数据设置的标识信息,并将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限于用户数据的分享范围,也可以为其他的起到标识作用的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用户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标识信息,即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是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A图片、B图片、C视频的分享范围均设置为“朋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用户数据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将用户数据的地址信息作为标识信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同步数据的频率,用户在编辑用户数据时,获取单元401可以生成一个标识信息列表。该标识信息列表用于保存每个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当用户将所有用户数据编辑完后,获取单元401再将用户数据和该标识信息列表同步至云端服务器,使得云端服务器可以保存每个用户数据对应的标识信息。

当用户需要分享自己的图片等用户数据时,用户通过点击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中的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在分享界面中,显示有用户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标识信息,用户点击任意一个待分享用户数据后,发送单元402将获取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请求,再将生成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中,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分享请求包括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

例如,用户点击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后,用户点击标识信息为“朋友”的任意一张图片,即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的所有用户数据分享给好友。此时,发送单元402将携带有该“朋友”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分享请求携带的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不局限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数据分享请求包括“朋友”标识信息和“亲人”标识信息,即用户希望将标识信息为“朋友”和“亲人”的用户数据分享给目标用户。

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分享请求时,将从该数据分享请求中解析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并将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发送至接收发送单元403。

当接收发送单元403接收到由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后,将发送该数据分享链接和数据访问密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这样目标用户通过点击该数据分享链接并输入数据访问密码即可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此时,目标用户仅可以观看到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从而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地保护用户数据,数据访问密码设置为具有一定使用期限。例如,从生成该数据访问密码开始到预设时间段内,该数据访问密码为有效,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该数据访问密码成功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当超过该预设时间段内,则该数据访问密码将无效,此时输入该数据访问密码将无法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

当目标用户成功访问待分享用户数据后,云端服务器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并将提示信息发送给提示单元404。提示单元404获取到该提示信息后,将根据该提示信息显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分享状态。例如,提示单元404根据该提示信息显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显示出待分享用户数据已经分享成功的字样,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知道目标用户已经成功浏览了待分享用户数据。

本实施例的数据分享装置400,其通过获取单元401获取用户数据及其标识信息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当用户分享用户数据时,发送单元402发送携带有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的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当接收发送单元403接收到数据分享链接后,将该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使得目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享链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同时,在目标用户成功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后,提示单元404可以提示用户待分享用户数据的分享状态。该数据分享装置可以让目标用户仅能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用户可以及时得知待分享用户数据的分享状态。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500,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设备510;至少一个输出设备520;至少一个处理器530、存储器540和电源550。其中,处理器53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输入设备510、输出设备520、处理器530、存储器540和电源550通过总线连接。其中,输入设备510具体可为触控面板或者物理按键等。输出设备520具体可为显示屏。存储器54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为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4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电源550用于向输入设备510、输出设备520、处理器530和存储器540提供电压。输入设备510、输出设备520和处理器530用于调用存储器5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处理器530用于获取用户数据,具体地,根据用户的选择从移动终端500获取用户数据。处理器530还用于获取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将用户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标识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当用户需要分享用户数据时,用户通过点击云端服务器应用程序中的分享入口进入分享界面,用户在分享界面中选择待分享用户数据。处理器530用于获取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该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请求,发送数据分享请求至云端服务器。

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该数据分享请求时,将从该数据分享请求中解析出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数据分享链接,再将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发送至移动终端500。

处理器530还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根据待分享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数据分享链接,并发送数据分享链接至目标用户的终端。从而使得目标用户通过点击该数据分享链接即可以浏览待分享用户数据。此时,目标用户仅仅可以观看到待分享用户数据,而无法观看其他的用户数据,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输入设备510、输出设备520和处理器530可执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享方法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500,其处理器530执行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享方法对应的程序代码,使得该移动终端500可以仅将待分享用户数据呈现给目标用户,而其他用户数据则不会呈现给目标用户,增强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具体的移动终端500可以包括比图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上述的各装置或系统,可以执行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