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高效的集群呼叫控制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125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活高效的集群呼叫控制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集群通信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集群通信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它除了具备一般通信业务中的点对点呼叫功能外,还能实现点对多点的群组呼叫业务,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定义了优先级呼叫、呼叫等待等补充业务。除此之外,数字集群系统还具有呼叫建立快、延迟短、保密性高等特点。基于数字集群通信在技术上的特点和优势,被广泛引用于公安、消防、应急指挥调度等专用通信领域。

为了满足数字集群通信在系统功能和系统指标上的要求,需要呼叫控制器能够同时处理大并发呼叫,同时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设计一种呼叫控制模型,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点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多接入和复杂业务交互的呼叫控制模型。

本发明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灵活高效的集群呼叫控制模型,包括:呼叫控制模块1、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点处理模块4和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

呼叫控制模块1用于接收主叫方消息和被叫方消息,将主叫方消息发送至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将被叫方消息发送至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还用于接收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的发送给主叫方的消息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的发送给被叫方的消息,并分别一一对应转发给主叫方和被叫方;还用于接收、处理并回复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的内部消息;

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用于从呼叫控制模块1接收主叫方消息,将主叫方消息转发给收端呼叫状态模型3;还用于根据从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接收的被叫方消息产生发送给主叫方的消息,并发送给呼叫控制模块1;还用于根据从呼叫控制模块1或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接收的消息设置呼叫状态,将呼叫状态发送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还用于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的控制下处于悬置状态,并根据业务恢复消息恢复为激活状态;还用于向呼叫控制模块1发送内部消息,并接收其回复消息;

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用于从呼叫控制模块1接收被叫方消息,将被叫方消息转发给发端呼叫状态模型2;还用于根据从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接收的主叫方消息产生发送给被叫方的消息,并发送给呼叫状态模块1;还用于根据从呼叫控制模块1或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接收的消息设置呼叫状态,将呼叫状态发送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还用于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的控制下处于悬置状态,并根据业务恢复消息恢复为激活状态;还用于向呼叫控制模块1发送内部消息,并接收其回复消息;

检测点处理模块4用于根据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发送的呼叫状态,判断是否触发业务,若触发业务,则发送业务触发消息至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并将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处于悬置状态;还用于将业务恢复消息发送至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

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用于从检测点处理模块4接收业务触发消息并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处理;还用于发送业务恢复消息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

其中,集群呼叫控制模型同时在多个工作线程上运行,每个工作线程运行有呼叫控制模块1、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和检测点处理模块4;所述的工作线程包括主工作线程和多个子工作线程,主工作线程将呼叫消息分发给不同的子工作线程进行处理。

其中,在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增加业务逻辑,并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中增加相应的业务触发点,实现多种业务的呼叫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保证大并发呼叫时系统的负荷分担,防止拥塞,降低处理延迟。采用分层的处理逻辑,便于添加新的业务逻辑,且不影响基本的逻辑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呼叫控制模型的系统架构。

图2是本发明基本业务逻辑处理架构。

图3是本发明补充业务逻辑分层处理架构。

图4是本发明优先级呼叫的处理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为了实现多接入,能够同时处理大规模并发的呼叫,系统工作在多线程模式下。呼叫控制模型可以同时在多个工作线程上运行,每个工作线程运行有呼叫控制模块1、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和检测点处理模块4;在呼叫入口处,由主进程负责将呼叫分发给不同的工作线程处理,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如图2所示,呼叫控制模块1、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共同实现基本的业务逻辑,如点对点呼叫业务和点对多点呼叫业务。

实现基本业务逻辑过程中各个模块的作用和交互为:

呼叫控制模块1接收主线程发送的消息,同时根据消息类型,将主叫方发来的消息转发给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处理,将被叫方发来的消息,转发给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处理。

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收到呼叫控制模块1转发的消息后,会设置为主被叫的呼叫状态,并按照呼叫流程处理。当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有消息发送给主被叫方的时候,会将消息发送给呼叫控制模块1,由呼叫控制模块1将消息转发给呼叫的主叫方或者被叫方。

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会交互主被叫的呼叫状态信息,同步对端的呼叫状态。

如图3所示,一种灵活高效的集群呼叫控制模型,包括:呼叫控制模块1、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检测点处理模块4和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

呼叫控制模块1用于接收主叫方消息和被叫方消息,将主叫方消息发送至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将被叫方消息发送至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还用于接收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的发送给主叫方的消息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的发送给被叫方的消息,并分别一一对应转发给主叫方和被叫方;还用于接收、处理并回复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的内部消息。

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用于从呼叫控制模块1接收主叫方消息,将主叫方消息转发给收端呼叫状态模型3;还用于根据从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接收的被叫方消息产生发送给主叫方的消息,并发送给呼叫控制模块1;还用于根据从呼叫控制模块1或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接收的消息设置呼叫状态,将呼叫状态发送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还用于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的控制下处于悬置状态,并根据业务恢复消息恢复为激活状态;还用于向呼叫控制模块1发送内部消息,并接收其回复消息;所述的内部消息包括资源分配请求消息、用户信息请求消息等,可根据具体业务处理来设定。

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用于从呼叫控制模块1接收被叫方消息,将被叫方消息转发给发端呼叫状态模型2;还用于根据从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接收的主叫方消息产生发送给被叫方的消息,并发送给呼叫状态模块1;还用于根据从呼叫控制模块1或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接收的消息设置呼叫状态,将呼叫状态发送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还用于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的控制下处于悬置状态,并根据业务恢复消息恢复为激活状态;还用于向呼叫控制模块1发送内部消息,并接收其回复消息。

检测点处理模块4用于根据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发送的呼叫状态,判断是否触发业务,若触发业务,则发送业务触发消息至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并将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处于悬置状态;还用于将业务恢复消息发送至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

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用于从检测点处理模块4接收业务触发消息并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处理;还用于发送业务恢复消息至检测点处理模块4。

补充业务的实现是建立在基本业务的基础之上的,由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控制。在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增加业务逻辑,并在检测点处理模块(4)中增加相应的业务触发点,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呼叫控制。当呼叫触发补充业务后,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会根据预先设定的业务逻辑,对呼叫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将基本业务逻辑和补充业务逻辑分开,结构更加清晰,不会因为增加补充业务而影响基本的业务逻辑。增加新的业务逻辑。

下面结合附图4,以优先级呼叫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步骤1:主线程将一个呼叫请求发送到呼叫控制模块1;

步骤2:呼叫控制模块1将呼叫请求转发给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

步骤3: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将状态置为O_激活状态,将呼叫请求转发给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

步骤4: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收到呼叫请求后将状态置为T_激活状态,同时发送呼叫资源分配请求消息到呼叫控制模块1;

步骤5:呼叫控制模块1根据系统内资源使用情况,返回资源分配响应消息,指示当前没有空闲资源;

步骤6: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将当前的呼叫状态信息报告给检测点处理模块4;

步骤7:检测点处理模块4判断触发优先级呼叫业务,向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发送资源监控请求消息;

步骤8:检测点处理模块4向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发送悬置消息,将其状态置为T_悬置;

步骤10:内嵌业务逻辑模块5监控到当前有空闲资源后,从等待资源队列中取出排在队首的呼叫,向检测点处理模块4发送呼叫恢复消息;

步骤11:检测点处理模块4将呼叫恢复消息分别转发给发端呼叫状态模块2和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其状态置为T_激活;

步骤13:收端呼叫状态模块3收到呼叫恢复消息后,再次发送资源分配请求消息到呼叫控制模块1;

步骤14:呼叫控制模块1发送资源分配响应消息,将资源分配给该呼叫;

步骤15:进行进本呼叫业务流程。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应用示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