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窜货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191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识别窜货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识别窜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窜货是经商网络中的公司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利益驱动,把所经销的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剩余的恶性营销现象,在移动终端销售领域,窜货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由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存在差异,生产厂商往往会针对不同的市场区域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如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等。经销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把所经销的产品从低价格的市场运输到高价格的市场区域进行销售,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市场竞争,扰乱生产厂商的销售策略,对本地经销商和生产厂商的经营带来损失。

生产厂商要想减少窜货带来的损失,针对窜货现象改变销售策略,必须详细了解产品的窜货状况,一般的识别窜货的方法是通过为产品设置防窜货标识,检测该标识是否正确来识别产品是否为窜货产品。但防窜货标识很容易被伪造,根据防窜货标识得到的窜货识别结果并不准确,可信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的识别窜货的方法可信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识别窜货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识别窜货的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检测在预设时间内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

若保持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

一种识别窜货的装置,包括:

计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第一区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内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

窜货判定模块,用于若保持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

上述识别窜货的方法和装置,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若保持一致,则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则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来对移动终端进行窜货识别。由于每个sim卡的卡号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包含的区域信息无法被伪造,而且所有移动终端在使用初期都将进行窜货识别,覆盖范围广、采样丰富,因此得到的窜货结果可信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解除功能限制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再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网络接口、内存储器、输入装置。其中该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包括一种识别窜货的装置,该移动终端的识别窜货装置用于实现一种移动终端的识别窜货的方法。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指出整个终端的运行。移动终端中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用于与服务器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如当移动终端进行点击操作可以产生控制命令发送到服务器或者其他终端等。输入装置可以是实体按键或触摸屏等。具体的,移动终端的识别窜货的装置可以获取sim卡归属地区,并检测与移动终端的预设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若sim卡归属地区与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一致或保持不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则可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或窜货产品。其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识别窜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本实施例中,每张sim卡上都储存有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码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标识,总长度不超过15位,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和MSIN(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移动用户识别码)组成。其中MCC码可以用于识别该sim卡所属的国家和地区,共3位,比如460代表中国,466代表中国台湾,310代表美国,302代表加拿大。针对未经过窜货识别的移动终端,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移动终端会读取该sim卡的中存储的IMSI码,分析其中的MCC码获取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步骤204,检测在预设时间内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在不同地区销售的移动终端区分开来,移动终端设置有目标销售区域属性,该属性中存储有目标销售地区的地区代号。比如在美国销售的移动终端,其目标销售区域属性中储存的地区代号为US,在中国销售的 移动终端储存的地区代号为CN。根据sim卡中储存的IMSI码能够获取sim卡所属的国家和地区,从而可以得到sim卡所属国家和地区的代号。检测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即检测sim卡归属地区的代号是否与移动终端目标销售区域属性中储存的地区代号是否一致。为了避免误判,防止用户插错卡导致错误地将移动终端判定为窜货产品,故将识别窜货的时间延长为预设时间,使得识别结果更加可靠。还可以为了防止恶意经销商利用规则躲避窜货识别,定期调整预设时间的长度。

步骤206,若保持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第一次被使用时,插入的sim卡一般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卡。而用户最常使用的sim卡归属地区一般与用户生活或工作地区相同。若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则可认为该移动终端原本就是在本地销售的,即非窜货产品。若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不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则可认为该移动终端原来不是在本地销售,而是经过窜货到达本地进行销售的,即窜货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预设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一致,若保持一致,则可以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则可以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由于每张sim卡都有其独特的IMSI码,其中包含的国家和地区信息可信度较高,根据比较sim卡的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而得到的识别窜货的结果可信度也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之后,包括:若预设时间内检测到该sim卡被卸下,则清除计时数据,并返回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若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一致或不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即可以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或窜货产品。但如果sim卡在预设时间内被卸下,则会中止窜货识别过程。此时,尚未完成对移动终端的窜货识别,当再次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便会再次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 并重新开始计时,因此需要清除计时数据,防止计时出错。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部分恶意用户每经过一定时间便把sim卡拔出然后重新插入来躲避窜货识别,也可以在完成窜货识别之前,不清除计时数据,将该计时数据与该sim卡的IMSI码关联并保存。在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先检测该sim卡的IMSI码是否保存过,若保存过,则读取与该sim卡的IMSI码关联的计时数据,继续计时,直到累计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完成对该移动终端的窜货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之后,还包括:对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

本实施例中,为了打击窜货现象,减少窜货给移动终端制造厂商带来的损失,可以对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这里的功能限制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禁用电话功能、禁用短信功能、禁用数据连接功能等处理。

许多移动终端提供有飞行模式的功能,开启飞行模式后,移动终端会关闭sim卡的信号收发功能,使移动终端处于不发射和接受信号的状态,而又不影响移动终端的其他功能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对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具体的,可以是开启移动终端的飞行模式,并禁用所有可以关闭飞行模式的开关,使移动终端无法发送或接收信号,移动终端将无法使用打电话、发短信、利用数据连接上网等功能。对窜货产品的功能进行限制后,窜货产品的销售必会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实现打击窜货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之后,包括:

步骤302,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

步骤304,检测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

步骤306,若是,则解除对该移动终端的功能限制。

本实施例中,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和非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仅在目标销售区域属性上存在不同,若对窜货移动终端进行的功能限制处理后使得该移动终端的大部分重要功能永远无法使用,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本实施 例中,当被识别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满足某些条件,如当移动终端在目标销售区域内使用时,便解除功能限制。

具体的,当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预设的目标销售区域一致时,解除对该移动终端的功能限制。当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目标销售区域一致时,可认为该移动终端是在目标销售范围内使用的,此时可以解除功能限制。当sim卡被卸下后,移动终端将保持sim卡卸下之前的功能状态。插入sim卡后,根据sim卡归属地区对移动终端进行初始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定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之后,还包括:将该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的IMEI上传至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与每台移动设备一一对应,且是全世界唯一的。每台移动设备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用于记录从生产到交付使用的全部过程。在判定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后,将该移动终端的IMEI上传至服务器,制造厂商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的IMEI对窜货状况进行统计,并调查窜货产品的来源,从而为打击窜货提供数据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sim卡归属地区包括国家或地区,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国家或地区;检测在预设时间内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包括:检测在预设时间内sim卡归属地区是否在预设的移动终端目标销售区域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针对国际上的移动终端窜货现象,故将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设置为国家或地区。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中包括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目标销售区域为整个欧洲,那么其目标销售区域就包括欧洲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此时可以将目标销售区域属性设置为一个数组,其中包含了目标销售区域中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代号。检测sim卡归属地区是否与目标销售区域一致,即检测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内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代号中是否包含有sim卡归属地区的国家或地区的代号。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识别窜货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402,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本实施例中,每张sim卡上都储存有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码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标识,总长度不超过15位。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和MSIN(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移动用户识别码)组成。其中MCC码可以用于识别该sim卡所属的国家和地区,共3位,比如中国的为460,中国台湾的为466,美国的为310,加拿大的为302。针对未经过窜货识别的移动终端,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移动终端会读取该sim卡的中存储的IMSI码,分析其中的MCC码获取sim卡归属地区信息,并开始计时。

步骤404,判断预设时间内检测到sim卡被卸下,若是,则进入步骤406,否则,进入步骤408。

步骤406,清除计时数据,并返回步骤402。

本实施例中,识别移动终端是否为窜货产品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在预设时间内,sim卡被卸下,则会中止识别窜货的过程。此时尚未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识别,该移动终端仍处于未经过窜货识别的状态,在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会再次获取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所以需要在检测到sim卡被卸下时,清楚计时数据,防止重新计时出现错误。

步骤408,检测在预设时间内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若是,则进入步骤410,否则进入步骤412。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可能包含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将目标销售区域设置为一个数组,用于存储所有目标销售区域内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代号。检测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即检测目标销售区域内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代号中是否有sim卡归属地区的地区代号。

步骤410,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

步骤412,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

本实施例中,用户插入移动终端中使用的sim卡一般是用户最常用的卡。而用户最常使用的sim卡归属地区一般与用户生活或工作的区域相同,若插入 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则可认为该移动终端是在本地销售的,即非窜货产品。若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保持不一致达到预设时间,则可认为该移动终端是经过窜货到达本地进行销售的,即窜货产品。

步骤414,将移动终端的IMEI上传至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IMEI中记录了该移动终端从生产到交付使用的全部过程,将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的IMEI上传至服务器后,生产厂商可以根据上传的数据统计窜货状况,并调查窜货产品的来源,为打击窜货提供数据支持。

步骤416,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

本实施例中,为了打击窜货现象,可以对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经过功能限制的移动终端无法使用与sim卡相关的功能,即使在卸下sim卡后,移动终端也会保持卸下sim卡前的状态。

步骤418,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

步骤420,检测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

步骤422,若一致,则解除对该移动终端的功能限制。

本实施例中,被判定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经过功能限制后,无法使用与sim卡相关的功能,但是如果检测到插入的sim卡归属地区与该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一致时,即可认为该移动终端正在目标销售区域范围内使用,此时可以解除对该移动终端的功能限制。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识别窜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计时模块502,用于当检测到有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并开始计时。

第一区域检测模块504,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内该sim卡归属地区与预设的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保持一致。

窜货判定模块506,用于若保持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非窜货产品,若保持不一致,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窜货产品。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还包括:

数据清除模块508,用于若预设时间内检测到该sim卡被卸下,则清除计时数据,返回计时模块502,否则进入第一区域检测模块504。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还包括:

功能限制模块510,用于对被识别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

sim卡属性获取模块512,用于针对被识别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当检测到sim卡插入时,获取该sim卡归属地区。

第二区域检测模块514,用于判断sim卡归属地区与该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是否一致。

功能限制解除模块516,用于若sim卡归属地区与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一致,则接触对该移动终端的功能限制。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还包括:

功能限制模块510,用于对被识别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进行功能限制处理。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窜货的装置还包括:

IMEI上传模块518,用于将被识别为窜货产品的移动终端的IMEI上传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sim卡归属地区包括国家或地区,移动终端的目标销售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区域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内sim卡归属地区是否在预设的移动终端目标销售区域范围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