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952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音箱一则设有一个风管,以使音箱内外的空气流通,由于风管的出口朝上并与功放的安装位置间隔设置,不能对功放进行有效散热,功能单一,而且功放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功放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降低功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散热的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包括安装在箱体内壁一侧且间隔对称并竖直设置的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一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箱体内壁相距的立板,两所述连接板底部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平板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所述平板沿其长度方向另一侧与所述立板底部连接,所述箱体内壁、两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立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侧面连接有功放模块,所述箱体下端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箱体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通道底部的开口连通后形成一用于使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的倒相孔。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端向外弯折并呈圆弧状。

优选地,所述立板的材料为铝合金。

一种音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连接有扬声器,所述箱体内壁安装有至少一如上所述的散热风管,所述散热风管上安装有功放模块,所述功放模块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功放模块包括功放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功放电路板电连接的功放芯片。

具体地,所述功放芯片与所述散热风管触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与功放芯片对应设置的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其在箱体内安装有散热风管,散热风管由箱体内壁、两连接板和立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在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与功放芯片对应设置的散热孔,由于立板与功放芯片触接,并且立板的材料为铝合金,功放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立板,同时还经散热孔传递到通道内,并由通道内流动的空气将立板上的热量和通道内的热量带到箱体外,可以对功放芯片及时散热,即延长了功放模块的使用寿命,又比密闭音箱更高的功率承受能力和更低的失真,量感足、灵敏度高,既适用于一般家庭,也可用于大厅或专业场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包括安装在箱体1内壁一侧且间隔对称并竖直设置的连接板2,两连接板2之间连接有一竖直设置且与箱体1内壁相距的立板3,两连接板2底部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平板4,平板4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与箱体1内壁连接,平板4沿其长度方向另一侧与立板3底部连接,本实施例中平板4与立板3一体成型,箱体1内壁、两连接板2和立板3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通道6,通道6的侧面连接有功放模块5,箱体1下端开设有一贯穿箱体1的进气口11,进气口11与通道6底部的开口连通后形成一用于使箱体1内外的空气流通的倒相孔(未示出)。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3上端向外弯折并呈圆弧状,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增大通道6上端的开口,便于空气快速流通。

优选地,所述立板3的材料为铝合金,铝合金散热快。

一种音箱,包括一箱体1,箱体1连接有扬声器(未示出),箱体1内壁安装有上述的散热风管,散热风管上安装有用于与电源(未示出)电连接的功放模块5,功放模块5与扬声器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功放模块5包括功放电路板51以及与功放电路板51电连接的功放芯片52。

具体地,所述功放芯片52与散热风管的立板3触接,散热风管的立板3上开设有至少一与功放芯片52对应设置的散热孔(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以及用于音箱的散热风管,其在箱体1内安装有散热风管,散热风管由箱体1内壁、两连接板2和立板3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在立板3上开设有至少一与功放芯片52对应设置的散热孔,由于立板3与功放芯片52触接,并且立板3的材料为铝合金,功放芯片52工作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立板3,同时还经散热孔传递到通道6内,并由通道6内流动的空气将立板3上的热量和通道6内的热量带到箱体1外,可以对功放芯片52及时散热,即延长了功放模块5的使用寿命,又比密闭音箱更高的功率承受能力和更低的失真,量感足、灵敏度高,既适用于一般家庭,也可用于大厅或专业场所。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