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838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具有摄像、拍照等功能。为了能在暗光下取得较好的摄像效果,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一般会有闪光灯的功能,且闪光灯的位置一般设置在摄像头附近。当开启拍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处于暗光环境时,通常需要开启闪光灯,闪光灯的亮光会通过导光柱传导到外部环境中,改善周围的环境光。由于导光柱与外壳的粘合存在缝隙,因此静电极易从该合缝的缝隙处串进到PCB板上的闪光灯和闪光灯周围的走线以及电子元件上,这样会导致闪光灯极易损坏或者主板上的其它元件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能够避免导光柱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处产生静电释放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闪光灯组件,所述闪光灯组件包括电路板、闪光灯及导光柱,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导光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光柱完全覆盖于所述闪光灯的上表面,所述闪光灯组件还包括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环绕所述闪光灯设置的露铜层,所述露铜层接地,所述导光柱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露铜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包括位于所述闪光灯上的出光部及凸伸于所述出光部下表面的两个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部抵接所述露铜层的上表面,所述两个支撑部分别对称的位于所述闪光灯的两侧,所述出光部与所述两个支撑部环绕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闪光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部具有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对称的位于所述出光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部背离所述闪光灯的一侧分别凸伸有一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露铜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上。

进一步地,所述露铜层与所述闪光灯之间具有空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屏幕及壳体,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闪光灯组件,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屏幕之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光柱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部具有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对称的位于所述出光部的两侧,所述壳体抵靠于所述两个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部中每个支撑部背离所述闪光灯的一侧分别凸伸有一凸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与所述凸台对应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抵靠于所述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露铜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投影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通过在所述闪光灯的周围设置一圈接地的露铜层,可以使得从导光柱与壳体的缝隙处进入的静电被所述露铜层泄放到大地,从而避免了导光柱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处产生静电释放的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为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闪光灯组件3包括电路板10、闪光灯20、导光柱30及露铜层40,闪光灯20和导光柱30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电路板10上,导光柱30完全覆盖于闪光灯20的上表面,其用于将闪光灯20发出的光导出。露铜层40铺设于电路板10上并环绕闪光灯20设置,露铜层40接地,导光柱3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位于露铜层4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上。

具体的,电路板10上设置有用于焊接闪光灯20的焊盘(图未标),闪光灯20通过与焊盘焊接而固定于电路板10上。优选的,闪光灯2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位于导光柱3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的中心区域即闪光灯20与导光柱10的中心区域对应,这样可以将闪光灯20发出的光均匀的导出。露铜层40通过表面沉金工艺形成于电路板10上,露铜层4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与导光柱3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未重叠的区域的宽度大于1.5mm,优选的,露铜层4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与导光柱3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未重叠的区域的宽度大于3mm。露铜层40与闪光灯20的焊盘之间具有空隙,优选的,该空隙的宽度为0.5mm。露铜层40上还设置有多个过孔(图未标),露铜层40通过过孔与电路板10上的接地层连接,在露铜层40上设置多个过孔可以保证露铜层40表面的静电的泄放路径内阻较小、泄放通路较多,使得泄放效果最优化。

为了增加导光柱30的稳定性,导光柱30包括出光部30a及凸伸于出光部30a的下表面的两个支撑部30b,其中,出光部30a位于闪光灯20上,出光部30a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这里不做限定。两个支撑部30b分别对称的位于闪光灯20的两侧,两个支撑部30b分别抵接露铜层40的上表面,出光部30a与两个支撑部30b环绕形成一收容空间,闪光灯20收容于该收容空间中。这里,支撑部30b也可以环绕出光部30a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此时,支撑部30b呈闭合环状结构,其环绕闪光灯20设置,其与出光部30a将闪光灯20包覆,其中,支撑部30b和出光部30a分别与闪光灯20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的,出光部30a具有两个限位部100,两个限位部100分别对称的位于出光部30a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00可以环绕出光部30a的边缘设置。

为了进一步增加导光柱30的稳定性,两个支撑部30b背离闪光灯20的一侧分别凸伸出一凸台101,优选的,凸台101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位于露铜层40在电路板10上的投影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屏幕1、壳体2及上述闪光灯组件3,屏幕1与壳体2围合成一容置腔,电路板收容并固定于容置腔中,壳体2与屏幕1相对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容纳导光柱30的限位槽2a。

具体的,电路板10为移动终端的主板,其上面还设置有摄像头(图未标)。壳体2与屏幕1相对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摄像头的开孔(图未示)。开孔位于限位槽2a的正上方,通过闪光灯20可以改善摄像头拍摄的环境光。为了将导光柱30固定于限位槽2a中,壳体2抵靠于两个限位部100上,从而将出光部30a固定。移动终端还包括两个抵持部2b,两个抵持部2b设置于壳体2上,两个抵持部2b分别抵靠于两个凸台101上,从而进一步的将导光柱30进行固定。

通过在闪光灯20的周围设置一圈接地的露铜层40,可以使得从导光柱30与壳体2的缝隙处进入的静电按照图2中箭头的指向到达露铜层40再经过露铜层40泄放到大地(如图2所示),从而避免了导光柱30与壳体2之间的空隙处产生静电释放的现象,避免静电破坏闪光灯20及闪光灯20周围的其他电子元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