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193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区监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小区监控系统的前端为分别安置于小区内各处的摄像头,一片区域内的摄像头连入一个中继设备箱,中继设备箱内安装有为摄像头供电的监控电源以及将电信号转化为光纤信号的数字视频光端机。每个中继设备箱输出一根光纤,多个中继设备箱的光纤输入设置在监控室内的数字视频光端机。光端机连接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用于存储监控录像。

中继设备箱主要由箱体及铰接在箱体上的箱门构成,可现有的中继设备箱在进行维护时,若周围环境的光线较暗,特别是在夜晚,箱体内的光线严重不足,需要工作人员边打手电边进行操作,极为不便,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当中继设备箱在进行维护时,若周围的环境较暗,则箱体内能够自动提供光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包括中继设备箱,所述中继设备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置物容腔,所述箱门铰接于置物容腔的开口边沿,所述箱门的盖合面上延伸有挡板,所述置物容腔上靠近开口边沿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红外线是否被挡板隔断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单元;

所述置物容腔内设有用于检测箱体内的光线是否变弱以输出光线检测信号的光线感应单元;

还包括逻辑门单元,所述逻辑门单元耦接于红外线检测单元和光线感应单元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和光线检测信号并输出逻辑信号,所述逻辑门单元上耦接有响应于逻辑信号并设置于箱体内的发光装置;

当箱门打开以使红外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红外线未被挡板隔断且光线感应单元检测到箱体内的光线变弱时,所述逻辑门单元控制发光装置进行发光。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于箱门上的挡板能随着箱门的开合进行相应的位置移动,当箱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红外线未被隔断;反之,当箱门闭合时,挡板正好隔断红外线,从而通过红外线检测单元来检测箱门是否已经合上;光线感应单元能够监测箱体内的光线变化,当箱体内的光线变弱时,其能控制箱体内发光装置发光,以对箱体内部进行照明,省去了人工照明的麻烦,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完全腾出手来对中继设备箱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保持有间隔,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红外线,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而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逻辑门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共同构成了对射式红外线检测单元;对射式的红外线检测单元结构简单,在保证两者相对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两者的位置,增加了灵活性;同时对射式的红外线检测单元能够对其中的发射模块或接收模块进行单独更换,降低了维修与维护的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设置于箱门上靠近底边并且靠近铰接处的位置,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设置于置物容腔的下侧面且靠近箱门铰接处的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能够分别位于箱门和置物容腔的角落位置,避免影响置物容腔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当中继设备箱处于维修状态时,箱门处于打开状态,由于发射模块位于箱门上靠近铰接处的位置,使得工作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不易触碰到发射模块及接收模块,以减小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损坏概率;挡板的设置使得箱门在合上时能够更好地隔断红外线。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挡板的板面平行于箱门上与箱体铰接的边沿,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弯折以形成适应于箱门转动方向的圆弧。

采用上述方案,将挡板弯折成圆弧状使得箱门在进行开合的过程中,挡板的板面与发射模块以及接收模块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挡板在隔断红外线的过程中,其板面不会与发射模块或接收模块发生碰撞,防止传感器发生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耦接于逻辑门单元的延时部和耦接于延时部的发光部,所述延时部响应于逻辑信号以控制发光部延时进行发光。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延时部控制发光部延时进行发光,能够避免中继设备箱周围的光线在短时间内反复变化或者箱门的频繁开合导致发光部的发光状态发生跳变,从而延长发光部的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部设置于置物容腔的顶部。

采用上述方案,当发光部发出光亮后,光线能够从上往下进行散射,从而使箱体内的光线更加均匀;而且将发光部设置于置物容腔的顶部,能够有效防止灯光对人眼直射,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容腔的下侧面设有用于调节红外线检测单元横向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置物容腔的开口边沿方向设置的滑轨和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红外线检测单元设置于滑块的上端面。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红外线检测单元设置于置物容腔的边角位置,使得在维修或者更换红外线检测单元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利用调节机构能够将红外线检测单元的位置向外移动一段距离,使其能够更加靠近工作人员,从而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滑轨滑移配合的燕尾槽,所述滑轨的截面形状与燕尾槽的截面形状相适应。

采用上述方案,燕尾槽与滑轨的配合使得滑块在进行滑移时能够更加顺畅,同时滑块不会从滑轨上脱离,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的上端面于靠近箱门铰接处的位置设有用于抵接滑块侧面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在对滑块进行复位的过程中,限位块能够有效限定滑块的移动位置,从而使箱门上的挡板能够直接与红外线检测单元的位置相匹配,省去了人工校对的麻烦,提高了操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上端面于远离箱门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穿孔,所述螺纹穿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滑轨的上端面,所述螺杆远离滑轨的一端固定有手柄。

采用上述方案,螺杆能够随着转动在螺纹穿孔进行相应的升降,当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滑轨的上端面时,便能将滑块限定在滑轨的特定位置,使得滑块无法再移动,从而增加了红外线检测单元的稳定性;手柄方便转动螺杆时进行着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中继设备箱的箱门处于打开状态,且箱体内的光线较弱时,发光装置能够自动发光以对箱体内部进行照明,省去了人工照明的麻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红外线检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滑块与滑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置物容腔;4、挡板;5、红外线检测单元;6、光线感应单元;7、逻辑门单元;8、发光装置;9、发射模块;10、接收模块;11、延时部;12、发光部;13、滑轨;14、滑块;15、燕尾槽;16、限位块;17、螺纹穿孔;18、螺杆;1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中继设备箱,中继设备箱包括箱体1和箱门2,箱体1上开设有置物容腔3,置物容腔3的开口呈方形,其内部用于放置数字视频光端机及其供电电源等设备。箱门2铰接于置物容腔3的开口边沿,且优选铰接于置物容腔3上呈竖直设置的边沿,使箱门2的转动方向能够平行于地面。箱门2上还设有门锁,当箱门2合上后,通过门锁能够将其锁定,使得箱门2无法打开,利用与该门锁配套的钥匙便能解除锁定。

如图1和图6所示,箱门2的盖合面上延伸有挡板4,挡板4呈长条状,其垂直于箱门2的板面,且挡板4的端部能随着箱门2的开合进行相应的移动。挡板4设置于箱门2上靠近底边并且靠近铰接处的位置,挡板4的板面平行于箱门2上与箱体1铰接的边沿,挡板4沿长度方向弯折以形成适应于箱门2转动方向的圆弧,使得挡板4在随着箱门2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其板面的圆弧能够与箱门2经过的圆弧的一致。

如图1和图6所示,置物容腔3上靠近开口边沿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红外线是否被挡板4隔断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单元5。红外线检测单元5设置于置物容腔3的下侧面且靠近箱门2铰接处的位置。红外线检测单元5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之间保持有间隔,该间隔能够供挡板4穿设,挡板4的宽度大于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所设置的高度,从而能够隔断由发射模块9所发出的红外线,且由于挡板4的圆弧设置,使得挡板4在穿设于发射模块9和接收模块10之间的过程中不会与两者相碰,从而避免了红外线检测单元5损坏。

如图3所示,发射模块9用于发射红外线,发射模块9包括NE555定时器A1、电阻R1、R2、R3、电容C1、C2和红外发射管L1;NE555定时器A1的1脚接地,电阻R1耦接于NE555定时器A1的2脚和3脚之间;红外发射管L1的阳极耦接于3脚,阴极通过电阻R3接地,电阻R3起到限流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红外发射管L1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NE555定时器A1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串联连接的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电压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NE555定时器A1的6脚耦接于电阻R2和电容C1的连接点;上述连接方式构成了555多谐振荡器,其能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波于红外发射管L1,使红外发射管L1输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作用于接收模块10。

如图3所示,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而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包括红外接收管L2、电阻R4、R5、R6、R7、R8、R9、电容C3、C4、二极管D1、比较器A2和反相器N;红外接收管L2的阳极接地,阴极耦接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4与电阻R6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一端耦接于电压E,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另一端耦接于反相器N的输入端,反相器N的输出端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

如图3所示,电阻R7和R8构成了分压电路,为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基准电压值由电阻R8在电压E中所占的比值来决定;当红外接收管L2接收到红外线时会产生电流,并且随着红外线的从弱变强,电流也会跟着从小变大,使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逐渐升高;当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A2依次通过电阻R9和反相器N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

反之,当红外接收管L2没有接收到红外线或者红外线很弱时,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接近于零,这时比较器A2依次通过电阻R9和反相器N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中二极管D1起到整流作用,电容C4起到滤波作用,电阻R6起到限流作用,防止输入比较器A2的电流过大而导致比较器A2损坏,电阻R9也起到限流作用,防止比较器A2输出的电流过大。

如图2所示,置物容腔3内设有用于检测箱体1内的光线是否变弱以输出光线检测信号的光线感应单元6。光线感应单元6包括电阻R10、R11、R12、光敏电阻Rg、电容C5、NPN型的三极管Q1和PNP型的三极管Q2。电阻R10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正极耦接于电阻R10和光敏电阻Rg的连接点,负极接地。电阻R11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电阻R10和光敏电阻Rg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耦接于电压V1,基极耦接于电阻R11和三极管Q1的连接点,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用于输出光线检测信号。

如图2所示,电阻R10与光敏电阻Rg构成了分压电路,光敏电阻Rg的阻值会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当外界光线变强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就会变小,其与电阻R10连接点的电压也就相应地减小;相反地,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就会变大,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就相应地增加,其中电容C5起到稳压作用。优选将光敏电阻Rg设置于箱体1的内壁,使其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箱体1内的光线变化。

如图2所示,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接收电阻R10与光敏电阻Rg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其与电阻R1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为零(低电平);反之,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截止,其与电阻R1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即为电压V1(高电平)。

如图2所示,三极管Q2用于接收电阻R11和三极管Q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截止,其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为零(低电平);反之,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导通,其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即为电压V1(高电平)。

如图2所示,还包括逻辑门单元7,逻辑门单元7耦接于红外线检测单元5和光线感应单元6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和光线检测信号并输出逻辑信号,逻辑门单元7优选为“与”门,“与”门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其具有两个及以上的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高电平(逻辑1)时,输出才为高电平,否则输出为低电平(逻辑0)。这里采用具有两个输入端的“与”门,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接收模块10和光线感应单元6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与光线检测信号,输出端根据输入的信号情况输出相应电平的逻辑信号。

如图2所示,逻辑门单元7上耦接有响应于逻辑信号并设置于箱体1内的发光装置8,发光装置8包括耦接于逻辑门单元7的延时部11和耦接于延时部11的发光部12,延时部11响应于逻辑信号以控制发光部12延时进行发光。发光部12设置于置物容腔3的顶部。

如图2所示,延时部11包括得电延时型的时间继电器KT、NPN型的三极管Q3和续流二极管D2,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2,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逻辑门单元7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信号,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与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反并联。

如图2所示,发光部12包括时间继电器KT的延时闭合瞬时断开常开触点KT-1和节能灯B,时间继电器KT的延时闭合瞬时断开常开触点KT-1串联于节能灯B的供电回路。节能灯B设置于置物容腔3的顶部。

当箱门2打开以使红外线检测单元5检测到红外线未被挡板4隔断且光线感应单元6检测到箱体1内的光线变弱时,逻辑门单元7控制发光装置8进行发光。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中继设备箱的箱门2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挡板4正好伸入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之间,以隔断由发射模块9所发出的红外线,使接收模块10无法接收到,从而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逻辑门单元7的输入端,使逻辑门单元7输出低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3的基极,使三极管Q3截止,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处于失电状态,其对应的延时闭合瞬时断开常开触点KT-1处于断开状态,以切断节能灯B的供电回路,使节能灯B不发光。

当箱门2完全打开后,挡板4随着箱门2的张开而抽离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之间的间隔,从而使接收模块10能够接收到由发射模块9所发出的红外线,使接收模块10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逻辑门单元7的输入端。

此时若中继设备箱周围的光线较强,那么安装于箱体1内的光敏电阻Rg就会因检测到外界的光线而使阻值减小,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减小,从而输出低电平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三极管Q1与电阻R11的连接点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2也截止,进而使三极管Q2与电阻R12的连接点输出低电平的光线检测信号至逻辑门单元7的另一输入端,使逻辑门单元7输出低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3的基极,使三极管Q3截止,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处于失电状态,对应的延时闭合瞬时断开常开触点KT-1处于断开状态,以切断节能灯B的供电回路,使节能灯B不发光。

反之,若中继设备箱周围的光线较强,那么安装于箱体1内的光敏电阻Rg就会因检测不到外界的光线而使阻值增大,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增加,从而输出高电平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进而三极管Q1与电阻R11的连接点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Q2也导通,进而使三极管Q2与电阻R12的连接点输出高电平的光线检测信号至逻辑门单元7的输入端。此时由于逻辑门单元7(即“与”门)的两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则其输出高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3的基极,使三极管Q3导通,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吸合,开始进入计时状态,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若箱门2没有关上或者中继设备箱周围的光线没有变强,以使三极管Q3始终保持在导通状态,则当设定的时间一到,时间继电器KT的延时闭合瞬时断开常开触点KT-1闭合,导通节能灯B的供电回路,使节能灯B进行发光,以对箱体1的内部进行照明。

置物容腔3的下侧面设有用于调节红外线检测单元5横向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滑轨13和滑块14,如图1和图6所示,滑轨13设置于置物容腔3的下侧面,且沿着该侧面的边沿方向设置。滑块14滑移连接于滑轨13上,红外线检测单元5设置于滑块14的上端面,使得红外线检测单元5能够随滑块14沿着滑轨13的长度方向进行相应的横向平移。且挡板4的高度应高于滑块14的上端面,使得在箱门2合上时,挡板4能够顺利插入发射模块9与接收模块10之间,而不会受到滑块14的阻挡。同时滑轨13的长度优选等于箱体1的宽度,使得滑块14能够滑移至箱体1下侧面的任意位置,增加了适用范围。

如图4所示,滑块14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滑轨13滑移配合的燕尾槽15,滑轨13的截面形状与燕尾槽15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且滑轨13的上端面宽度大于其底面的宽度,使得滑块14通过燕尾槽15滑移连接至滑轨13上时,滑块14无法从滑轨13上脱离,从而增加了滑块14滑移时的稳定性。滑轨13的上端面于靠近箱门2铰接处的位置设有用于抵接滑块14侧面的限位块16,当滑块14滑移至挡板4的端部与发射模块9及接收模块10之间的间隔相对的位置时,滑块14的侧面正好与限位块16相抵接,从而将滑块14限定在该位置。如图5所示,滑块14的上端面于远离箱门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穿孔17,螺纹穿孔17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8,螺杆18的端部抵接于滑轨13的上端面,螺杆18远离滑轨13的一端固定有手柄19,手柄19优选呈圆盘状,其端面的圆心固定于螺杆18的端部。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更换或者检修红外线检测单元5时,先利用手柄19拧松螺杆18,使螺杆18的端部离开滑轨13的上端面,使滑块14解除锁定,然后将滑块14滑移至合适的位置,以对红外线检测单元5进行相应的操作。当操作完成后,只需将滑块14往回移,直至滑块14的侧面与限位块16相抵接,再通过手柄19转动螺杆18,使螺杆18拧紧,直至螺杆18的端部抵接在滑轨13的上端面,便重新完成了滑块14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