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60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期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更好的体验大自然,潜水既是其中一种。然而,大部分潜水胜地都是远离城市的海岛等地,对于大部分人而已,如果要体验潜水,则需要长途奔波到旅游景点才能实现,而现有的潜水景点众多,如果要逐一体验这些不同景点的不同潜水景象,则需要到不同的地点进行潜水,这明显成本高昂,不利于大众普及。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虚拟现实技术,希望将虚拟现实技术搬到水下,使得人们在潜水的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来模拟出不同的水下场景,从而让人在同一个地方就能体验不同潜水景象。然而,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水下应用,待需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水下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位于岸上的主服务器和至少一个潜水时穿戴的头部防护装置,对应每个头部防护装置设置有一个位于岸上的岸上处理器,所述头部防护装置包括潜水镜或潜水头盔,头部防护装置上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分别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的通讯端口、虚拟现实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经通讯端口连接至岸上处理器,所述岸上处理器从主服务器获取相应的影像数据并传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影像数据来生成用于虚拟现实装置的显示数据。

其中,所述头部防护装置还包括呼救按钮,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呼救按钮被触发时经通讯端口向岸上处理器发出求救信号。

其中,所述头部防护装置经连接线缆连接岸上处理器,所述连接线缆括外缆和设置于外缆内腔中的内缆,所述外缆是强度足以承载体验者的牵引线缆,内缆包括通信线缆,所述通信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通信端口,另一端连接岸上处理器。

其中,所述内缆还包括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的前端连接至头部潜水装置的供氧口。

其中,所述通信线缆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供氧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岸上处理器从主服务器获取相应的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经通讯端口传送至头部防护装置的控制装置,然后控制装置根据影像数据来生成显示数据并通过虚拟现实装置显示在潜水者眼中,从而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水下应用,让人在同一个地方就能体验不同潜水景象。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线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头部防护装置、11——控制装置、12——定位模块、13——陀螺仪模块、14——显示模块、15——通讯接口、16——水深检测装置、17——呼救按钮、18——耳骨耳机、2——主服务器、3——岸上处理器、4——心律监测装置、51——供氧管道、52——通信线缆、53——牵引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所述头部防护装置包括潜水镜或潜水头盔,潜水镜或潜水头盔上设有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虚拟现实潜水体验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位于岸上的主服务器2和至少一个潜水时穿戴头部防护装置1,对应每个头部防护装置1设置有一个位于岸上的岸上处理器3,其中头部防护装置1包括潜水镜或潜水头盔,头部防护装置1还包括由显示模块14、定位模块12和陀螺仪模块13组合而成的虚拟现实装置,虚拟现实装置与设于头部防护装置1上的控制装置11通讯连接,控制装置11与通讯端口通讯连接,显示模块14、定位模块12和陀螺仪模块13通过通讯接口15与设置于岸上/水池边的岸上处理器3进行有线数据通信,具体地,定位模块12和陀螺仪模块13将数据发送给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将数据上传给岸上处理器3后,岸上处理器3根据收到的数据实时调整要显示的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11,再由控制装置11发送给显示模块14进行显示。通过设立岸上处理器3,将实时要求高的数据处理工作给岸上处理器3负责,将控制装置11从庞大的数据处理任务中解放出来,实现头部防护装置1的反应速度提高,给人以更好地水下虚拟现实体验。

岸上处理器3还与主服务器2通讯连接,岸上处理器3从主服务器2获取相应的影像数据,这样,岸上处理器3仅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发,无需存储,因此无需为多台岸上处理器3配置较大的存储空间,仅需对主服务器2一台配置存储器,从而减少成本。

具体地,定位模块12由GPRS感应器构成,GPRS感应器将位置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11;显示模块14是由显示屏和设于显示屏表面的光学器件构成,光学器件将显示屏的显示图像传递至人眼,从而在人眼中形成3D图像。本系统还设有位于头部防护装置1外壁的水深检测装置16,水深检测装置16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11输入端。穿戴本系统进行水下游动时,GPRS感应器实时定位体验者的水平位置(下文简称定位信号)并经控制装置11发给岸上处理器3,陀螺仪模块13实时检测体验者的头部倾斜情况(下文简称陀螺仪信号)并经控制装置11发给岸上处理器3,同时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收到的水下压力(下文简称水深信号)并经控制装置11发给岸上处理器3。岸上处理器3根据水深信号计算出体验者的潜水深度后,根据潜水深度、定位信号和陀螺仪信号的不同实时调整从主服务器2获取相影像数据,并传输给显示模块14进行显示。

本系统在头部防护装置1外壁上还设有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的呼救按钮17,体验者在紧急情况下按下呼救按钮17,使控制模块经通讯端口向岸上处理器3发送求救信号。本系统在水上跨还设有横向走道和纵向走道,横向走道和纵向走道将场地分割成多个潜水区,每个潜水区上方都连接有连接线缆,连接线缆包括外缆和设置于外缆内腔中的内缆,其中外缆是强度足以承载体验者的牵引线缆53,内缆包括通信线缆52和供氧管道51,具体地,通信线缆52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供氧管道51,供氧管道51外面包裹通信线缆52,通信线缆52外面包裹牵引线缆53。牵引缆与设于潜水服上面的接口环连接,牵引缆里面的通信线缆52则通过接口环与头部防护装置1的通讯接口15可插拔地电连接,从而实现通讯接口15与岸上处理器3的数据通信,供氧管道51伸入到头部防护装置1的供氧口,给头部防护装置1内部供氧。岸上/水池边设有牵引机,牵引机与牵引缆连接,在岸上处理器3在接收到求救信号后,岸上处理器3控制牵引机拉起牵引缆从而将体验者拉出水面。此外,头部防护装置1与体验者的太阳穴之间还设有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的心律监测装置4,该心律监测装置4实时监测体验者的心律,在心律异常时自动发送求救信号。

本系统还设有耳骨耳机18,该耳骨耳机18设于头部防护装置1与体验者的人耳中间,并通过通讯接口15与设于岸上/水池边的岸上处理器3进行有线数据通信。在体验者水下游动的过程中,岸上处理器3将音频信号通过耳骨耳机18播放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岸上处理器3从主服务器2获取相应的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经通讯端口传送至头部防护装置1的控制装置11,然后控制装置11根据影像数据来生成显示数据并通过虚拟现实装置显示在潜水者眼中,从而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水下应用,让人在同一个地方就能体验不同潜水景象。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