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87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模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相应地,消费者也期待电子产品的性能更好,使用更舒适。发声装置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发声装置的尺寸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反的,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声音效果,发声装置的功率越来越高,发声组件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发声装置内部空间不足,需要将器件设置的更加紧凑。

在现有的发声装置中,为了给发声组件传输声音信号,需要采用传输线缆将信号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传输至发声组件。线缆与发声组件的电连接方式通常是通过焊盘等触点的电连接。在发声装置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线缆也需要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为了保证线缆与发声组件的稳定电连接,所述线缆需要以特定的姿态延伸到焊盘处进行电连接,这种特定的姿态能够保证线缆自身的形变作用力不会对电连接点施加过大的拉扯作用力,保证点连接的可靠性。

但是,线缆在发声装置中通过弯折等方式获得良好装配姿态的方法会占据更多的空间,在发声装置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有可能无法实现或严重影响空间利用率。

所以,有必要对发声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或者对线缆的布线方式尽心改进,以使发声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提高发声装置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声装置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包括:

发声器组件,所述发声器组件上具有信号焊盘;

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内具有发声器装配槽,所述发声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发声器装配槽中,在所述模组壳体中靠近所述信号焊盘的位置,所述侧壁内侧设置有卡线结构;

信号引线,所述信号引线布设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信号引线的端部与所述信号焊盘固定连接并形成电连接,所述信号引线靠近端部的部分卡接固定在所述卡线结构与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信号引线沿着所述侧壁的内侧分布。

可选地,所述卡线结构为沿所述侧壁延伸的凸台。

可选地,所述卡线结构为沿所述侧壁延伸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信号焊盘位于所述模组壳体的边角位置,所述卡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的边角位置处,所述卡线结构配置为使所述信号引线沿着所述侧壁的边角弯折。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中设置有引线夹,所述信号引线夹紧固定在所述引线夹中。

可选地,所述发声器组件具有两个信号焊盘,发声装置模组具有两支所述信号引线,两支所述信号引线分别与两个所述信号焊盘电连接,至少一支所述信号引线靠近端部的部分固定在所述卡线结构与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上具有出声口,所述卡线结构靠近所述出声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靠近所述信号焊盘的卡线结构能够调整信号引线的端部的姿态,减少信号引线端部顺线占据的空间。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组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去除部分模组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发声装置模组,如图1所示,发声装置模组包括发声器组件1、模组壳体2和信号引线3。所述发声器组件1上具有信号焊盘11,所述发声器组件1和信号引线3都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2中。所述模组壳体2具有侧壁21,所述侧壁21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声器组件1的发声器装配槽23。特别地,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发声器组件1配置在发声器装配槽23中的位置,在模组壳体2中靠近所述信号焊盘11的位置处,所述侧壁21的内侧设置有卡线结构22。所述信号引线3布设在所述模组壳体2的内部,信号引线3的一端与所述信号焊盘11形成电连接,以提供信号传输的条件。在所述信号引线3上,靠近与信号焊盘11电连接的端部的部分可以卡接固定在所述卡线结构22与所述侧壁21之间,从而实现对信号引线3与信号焊盘11连接的一端的固定。

由于所述卡线结构是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相配合以卡接信号引线的,所以,信号引线的姿态在卡线结构的顺线作用下,其端部附近的线材能够自然的顺线到侧壁内侧,减少端部顺线所占据的空间。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所述卡线结构与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卡线结构的延伸方向来调整所述信号引线的端部的方向。进而使信号引线的端部以合适的姿态和方向延伸到所述信号焊盘处,这样可以提高信号引线与信号焊盘的电连接可靠性,减小信号引线自身的形变作用力对连接点的拉扯,防止焊接或粘接的连接点断开。

可选地,所述信号引线的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信号焊盘电连接,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少信号引线3占用的空间,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引线3的一部分线材可以沿着所述侧壁21的内侧分布,避让出所述发声器装配槽23的区域,为发声器组件1留出装配空间。

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所述卡线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能够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配合固定信号引线的结构均可以采用,优选地,可尽量减小所述卡线结构自身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卡线结构22可采用的具体结构,如图2、4所示,所述卡线结构22可以是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侧壁21内侧的结构上凸出,以在卡线结构22与所述侧壁21之间形成能够卡接信号引线3的区域。如图4所示,所述信号引线3的端部在所述卡线结构22和侧壁21的引导下顺线、弯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线结构还可以是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凹槽可以形成在所述侧壁内侧的凸缘上,所述信号引线可以卡在所述凹槽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所述发声装置模组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性能要求或尺寸要求将所述发声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的任意位置。图3、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发声器组件1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2中时,所述信号焊盘11位于所述模组壳体2的边角位置。模组壳体2的边角位置处的侧壁21是弯折的,所以,所述卡接结构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壁21的边角位置处,与所述侧壁21共同使所述信号引线3能够沿着侧壁21的边角弯折。所述信号引线3的弯折部分通常是为了使信号引线3的端部能够更可靠地与所述信号焊盘11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中还可以设置有引线夹,所述引线夹用于将布设在模组壳体中的所述信号引线整体进行固定、顺线。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线夹24的结构。在类似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引线3通常需要在模组壳体2中延伸一段距离,或者信号引线3的大部分线材都位于所述模组壳体2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信号引线3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信号引线3占用过多空间或者因振动而影响发声装置模组的声学效果,可以在模组壳体2的内表面上设置引线夹24。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引线3加紧固定在所述引线夹24中。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必须在模组中设置引线夹,也可以采用粘接固定等方式,对模组壳体中的信号引线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发声器组件1可以具有两个信号焊盘11,分别用作声音信号的进出,构成电路回路。相应地,所述发声装置模组也具有两支所述信号引线3,如图1、3所示。两支所述信号引线3分别与两个所述信号焊盘11固定连接并形成电连接,其中至少有一支所述信号引线3的端部附近的线材固定在所述卡线结构22与侧壁21之间,通过卡线结构22实现端部的稳定固定和端部方向的调整。进一步地,在两支信号引线的端部都需要进行稳定固定且需要调整朝向时,也可以在模组壳体上为每一支信号引线都设置一个卡线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所述模组壳体上可以具有出声口,所述发声器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通过所述出声口传至外界空间。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线结构可以靠近所述出声口所在的位置,这种结构设计可以节省模组壳体内部的空间。所述发声器组件的信号焊盘以及信号引线的端部在装配后也位于所述出声口的附近。由于卡线结构与侧壁配合能够稳定固定信号引线的端部,所以信号引线的端部不会受到空气振动的影响而发生振动或出现松动。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可以由上壳和下壳组合构成,例如,所述发声器装配槽和卡线结构可以设置在上壳上,所述侧壁也位于所述上壳上,所述下壳则盖在所述上壳上对发声器组件和信号引线进行密封。所述上壳和下壳可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固定扣合,用于进行超声焊接密封的焊接边可以形成在所述侧壁的顶部。

所述发声器组件还可以包括单体壳体、振膜、音圈以及磁路系统。所述振膜设置在所述单体壳体上,音圈与所述振膜固定连接,所述磁路系统配置为能在音圈中通入有声音信号时驱动所述音圈振动。所述单体壳体上设置有信号焊盘,所述音圈通过音圈引线与所述信号焊盘电连接。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