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88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传输通常只能没有效果好的检测传输系统,无法适用新时代的用户对网络传输和速率的问题。光信号处理系统,检测出数据的传输的快慢,便于服务器运行商了解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参数,解决用户在网络传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检测出数据的传输的快慢,便于服务器运行商了解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参数,解决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包括壳体、第一激光二极管、显示屏、收集模块、检测模块、分析仪、微处理单元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分析仪内设有所述收集模块、所述微处理单元和所述检测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内设有数据接收器,该数据接收器内设有ISL29023芯片,所述微处理单元内设有ARM芯片,所述检测模块内设有终端传感器,所述分析仪外设有所述显示屏,所述微处理单元分别电连接数据接收器、终端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析仪外设有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数据收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析仪外还设有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且终端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激光二极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有开关按钮,且开关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分析仪内设置收集模块和检测模块,在收集模块内设置数据接收器,并通过ISL29023芯片控制接收数据,能够检测出数据的传输的快慢,便于服务器运行商了解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参数,防止数据传输时间长;再在检测模块中设置终端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数据的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的模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析仪的结构图;

图中:1、壳体;2、第一激光二极管;3、显示屏;4、收集模块;5、检测模块;6、分析仪;7、微处理单元;8、第二激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信号处理系统,包括壳体1、第一激光二极管2、显示屏3、收集模块4、检测模块5、分析仪6、微处理单元7和第二激光二极管8,分析仪6内设有收集模块4、微处理单元7和检测模块5,收集模块4内设有数据接收器,该数据接收器内设有ISL29023芯片,微处理单元7内设有ARM芯片,检测模块5内设有终端传感器,分析仪6外设有显示屏3,微处理单元7分别电连接数据接收器、终端传感器和显示屏3。

分析仪6外设有壳体1,壳体1上设有第一激光二极管2,数据收集器设置在第一激光二极管2内,第一激光二极管2的设置,便于使数据透过第一激光二极管2被数据收集器采集,从而得出数据的强度。

分析仪6外还设有第二激光二极管8,且终端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激光二极管8内,第二激光二极管8的设置,便于使数据透过第二激光二极管8被终端传感器检测,从而检测出数据的强度。

显示屏3的一侧设有开关按钮,且开关按钮电性连接显示屏3,便于通过开关按钮控制显示屏3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在使用时,服务商在使用前前,先将分析仪6的开关按钮打开,然后使数据透过第一激光二极管2和第二激光二极管8,第一激光二极管2内的数据接收器接收到数据后,ISL29023芯片控制并将信号传送到微处理单元7中,微处理单元7中的ARM芯片控制并接收ISL29023芯片的光强信号,然后ARM芯片再控制显示屏3显示数据的强度值;第二激光二极管8内的终端传感器接收到数据后,检测出数据中的的强度,然后再将终端强度的信号传送给微处理器单元7,微处理单元7中的ARM芯片再控制并接收终端强度信号,然后ARM芯片再控制显示屏3显示终端强度值,便于使人们了解外面数据强度,使服务器运行商做好信号增强准备。

该种光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在分析仪6内设置收集模块4和检测模块5,在收集模块4内设置数据接收器,并通过ISL29023芯片控制接收数据,能够检测出数据的强弱,便于便于服务器运行商了解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参数;再在检测模块5中设置终端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数据中的传输的强度,提醒服务器运行商做好抗辐射的准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