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69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庭综合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这会的进步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居已经转向智能化,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家居系统大多采用手持设备作为控制终端,或采用PC作为控制终端,存在布线复杂,价格高,移动不方便,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提供影视娱乐、互动教育、语音识别控制、云端语音搜索等功能的家居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包括无线话筒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话筒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单元及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的拾音器、第一单片机、天线和电源控制单元;

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Android平台及与所述Android平台连接的语音识别模块、网络连接模块、电源及电源管理模块、LCD显示 模块、第二单片机和混响模块,所述混响模块连接有音频控制及输出接口,所述第二单片机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还与所述混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还与所述LCD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还连接有语音采集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单元连接有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发射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A/D转换模块、RF发射模块和D/A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拾音器,所述D/A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有12V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于手机及语音控制结合,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适应家庭综合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庭综合系统,包括无线话筒发射 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话筒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发射单元2及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的拾音器3、第一单片机6、天线1和电源控制单元4。

所述电源控制单元4,实现拾音器中的无线话筒的开机与关机控制,或者静音与待机动作时,实现对外围电路的电源管理。

所述电源控制单元4连接有电池5,电池5负责提供电源,通常且用两节电池实现电源供给。

所述拾音器3,包括用于拾取声音的咪头。

所述第一单片机6,负责数据处理与工作方式控制,第一单片机6与无线发射单元2互相配合实现频率调整及对无线话筒工作状态的控制。

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包括相互连接的A/D转换模块、RF发射模块和D/A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拾音器,所述D/A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无线发射单元,实现对声音进行A/D转换处理,并通过RF发射模块及天线单元配合从天线1转换为无线电波辐射出去。

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Android平台7及与所述Android平台7连接的语音识别模块9、网络连接模块10、电源及电源管理模块11、LCD显示模块12、第二单片机13和混响模块15,所述混响模块15连接有音频控制及输出接口16,所述第二单片机13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14,所述无线接收模块14还与所述混响模块15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还与所述LCD显示模块12连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还连接 有语音采集电路8。

所述Android平台7,此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系统运作与指令的发送,工作状态的设定,数据处理等。

所述语音采集电路8,是用咪头采集语音点歌,然后传送到所述语音识别模块。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9,主要负责在云端进行语音的识别,然后生成相关的指令传送到Android系统控制平台。

所述网络连接模块10,与Android平台配合实现系统与以太网的连接,达到可以在以太网上播放歌曲,互动教育,搜索等功能。

所述电源与电源管理模块11,供电部分由外接12V适配器提供,电源管理可实现系统的开或关及待机等各种状态。

所述LCD显示模块12,主要显示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及相关信息,如影音模式,KTV模式,正常模式等。

所述第二单片机13,负责简单控制数据处理与接收机工作频率的设定。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14,主要是与无线发射话筒配套实现无线语音传输。

所述混响模块15,负责实现混响延迟与混响深度调节。

所述音频控制与输出模块16,音频放大与输出缓冲,最后输出到接口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