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和通信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1940发布日期:2018-06-08 22:0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和通信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和通信程序。



背景技术:

诸如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等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通过使用与通信环境相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例如,调制和编码方式(MCS))来进行通信。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方法:基站装置存储与从终端装置发送来的通信环境有关的通信环境信息,并且根据错误的发生状况、使用最近的多个类型的通信环境信息来确定调制分类(当前调制分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4-216872A

专利文献2:WO 2013/14627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存在如下情况:由于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导致基站装置无法正确地接收从终端装置发送来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终端装置再次发送该信号的情况。存在如下情况:在终端装置再次发送该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使用与最初向基站装置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相同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在终端装置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低于在终端装置最初向基站装置发送该信号时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存在基站装置不能正确地接收再次发送的信号的可能性。因此,重复进行再次发送,这导致无线资源的浪费以及用于发送该信号的装置的负荷的增加。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由于基于基站装置中所存储的过去通信环境信息来确定调制分类,因此无法考虑到再次发送信号时的通信环境来确定调制分类。因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因而,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要实现的目的之一是考虑到再次发送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装置接收与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是基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一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二信息所确定出的;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示例实施例,可以考虑到再次发送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MCS索引和调制方式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9是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第五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3是ABS模式的示例。

图14是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16是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SINR计算单元的框图。

图17是示出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MCS确定单元的框图。

图18是示出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20是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框图。

图21是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具体的示例实施例。在各附图中,将同样的附图标记赋予同样或相应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化说明而在需要时省略冗余说明。

以下所要说明的多个示例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它们的适当组合来实现。多个示例实施例具有彼此不同的新特征。因此,多个示例实施例有助于解决彼此不同的目的或问题,并且有助于获得彼此不同的效果。

第一示例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100至少具有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1。

通信单元10与各种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11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注意,将控制单元11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应用于在第一定时所发送的信号和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的信号这两者。

只要与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表示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就足够了。例如,该信息包括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此外,只要调制和编码方式表示每一个符号可发送的位数就足够了,诸如MCS等。此外,调制和编码方式可以是由MCS索引表示的信息。MCS索引唯一地表示调制方式或数据速率。调制方式例如包括频移键控(FSK)、最小频移键控(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8相移键控(8PSK)、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64QAM和256QAM等。

接着,将使用图2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00的操作。

通信单元10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步骤S10)。

控制单元11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步骤S11)。

由此,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100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这样,可以考虑到再次发送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第二示例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基站装置考虑到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另一方面,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与第一通信质量和第二通信质量中的质量低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图3示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20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20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2。

通信单元10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通信单元相同。

控制单元12选择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中的与质量低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此外,基于所选择的与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或者与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控制单元12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例如,在第二通信质量低于第一通信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2基于与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此外,在第一通信质量低于第二通信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2基于与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以下将基于与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假定为第一调制和编码方式,以及将基于与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假定为第二调制和编码方式。在第二通信质量低于第一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只要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式相比、第二调制和编码方式是每一个符号可发送的位数更小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就足够了。例如,在第二通信质量低于第一通信质量并且由第一调制和编码方式表示的调制方式是256QAM的情况下,由第二调制和编码方式表示的调制方式例如是FSK、MSK、GMSK、BPSK、QPSK、8PSK、16QAM和64QAM中的任一种。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的操作。

首先,根据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控制单元12选择与第一通信质量和第二通信质量中的质量低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步骤S20)。

基于步骤S20中所选择的与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或者与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控制单元12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步骤S21)。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200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和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中的质量低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因此,除了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通信质量以外,还考虑到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通信质量,可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200中,确定与低质量的通信质量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这样,可以更可靠地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由此减少再次发送信号的次数。

第三示例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假定: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一值,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二值。然后,基站装置基于通过对第一值和第二值进行加权平均所获得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将在假定第一值是第一SINR以及第二值是第二SINR的情况下给出以下说明。

图5示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30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3。

通信单元10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通信单元相同。

控制单元13基于通过将第一SINR乘以α所获得的值以及通过将第二SINR乘以β所获得的值,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注意,α和β可以是实数或者虚数。例如,在α是0.5且β是0.5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3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平均值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例如,在α的值大于β的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3通过与第二SINR相比更多关注第一SINR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在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时,是更多关注第一SINR还是第二SINR可以根据终端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或改变,或者可以根据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或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距离来确定或改变。可选地,α和β的值可以基于终端装置是可移动终端装置还是静止终端装置来确定或改变。此外,α和β的值可以基于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的机器终端还是由用户操作的终端装置来确定或改变。

接着,将使用图6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300的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13将第一SINR乘以α(步骤S30)。

控制单元13将第二SINR乘以β(步骤S31)。

控制单元13基于通过将第一SINR乘以α所获得的值以及通过将第二SINR乘以β所获得的值,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步骤S32)。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300可以除了第一SINR以外还考虑到第二SINR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此外,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300还可以灵活地改变是更多关注第一SINR还是更多关注第二SINR。

第四示例实施例

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例。通过进一步使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具体化来获得本示例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假定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一值,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该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二值。

将在假定第一值是第一SINR以及第二值是第二SINR的情况下给出以下说明。

图7示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40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40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4。

通信单元10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通信单元相同。

控制单元14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偏差值。控制单元14基于所确定出的偏差值和基于第一SINR所要确定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来确定要应用于该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以下,将通过假定控制单元14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是由MCS索引表示的信息来说明更详细的示例。MCS索引和调制方式例如具有如图8的表中所示的关系。假定基于第一SINR所确定出的MCS索引是7。

在第一SINR和第二SINR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4确定MCS索引的偏差值。例如,将第一SINR大于第二SINR的情况下的偏差值假定为–N(N是自然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4假定MCS索引为通过从7减去N所获得的值。另一方面,将第一SINR小于第二SINR的情况下的偏差值假定为+M(M是自然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4假定MCS索引为通过将M与7相加所获得的值。

注意,在第一SINR和第二SINR彼此相等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4可以通过假定偏差值为0来确定MCS索引。

偏差值的大小可以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例如,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越大,则偏差值可以设置成越大。此外,在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小的情况下,偏差值也可以被设置成小的值(或0)。

接着,将使用图9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400的操作。

控制单元14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偏差值(步骤S40)。

控制单元14基于所确定出的偏差值和基于第一SINR所要确定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步骤S41)。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400获得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装置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接着,将说明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形例。

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对基于第一SINR所确定出的MCS索引加上(减去)MCS索引的偏差值。另一方面,以下将说明的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基站装置对第一SINR加上(减去)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所确定出的SINR的偏差值。

图10示出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基站装置41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41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5。

通信单元10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通信单元相同。

控制单元15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SINR的偏差值。控制单元15基于第一SINR和所确定出的偏差值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

在以下的具体示例中,假定控制单元15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是由MCS索引表示的信息。

在第一SINR和第二SINR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确定SINR的偏差值。例如,将第一SINR大于第二SINR的情况下的偏差值假定为–P(P是自然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假定通过从第一SINR减去P所获得的值作为第三SINR,并且基于第三SINR来确定MCS索引。另一方面,将第一SINR小于第二SINR的情况下的偏差值假定为+Q(Q是自然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将通过将Q与第一SINR相加所获得的值作为第三SINR,并且基于第三SINR来确定MCS索引。

注意,在第一SINR和第二SINR彼此相等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可以通过将偏差值假定为0来确定MCS索引。

该偏差值的大小可以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例如,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越大,则偏差值可以被设置成越大。

接着,将使用图11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410的操作。

控制单元15基于第一SINR和第二SINR之间的差来确定SINR的偏差值(步骤S42)。

控制单元15基于第一SINR和所确定出的偏差值来确定调制和编码方式(步骤S43)。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410获得与第一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装置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第五示例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例中,将针对本发明应用于LTE通信系统的情况来提供说明。

图12示出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例。该通信系统提供通信服务,例如语音通信、分组数据通信或者这两者的组合。参考图12,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500、用作基站装置500的通信区域的宏小区510、基站装置520、用作基站装置520的通信区域的小小区530、与基站装置500相通信的终端装置540、以及与基站装置520相通信的终端装置550。

在长期演进(LTE)方式中,采用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以降低小区间干扰。在eICIC中,定义几乎空白子帧(ABS)以降低小区间干扰。原则上,终端装置通过使用除了ABS子帧以外的子帧来进行数据通信,并且不使用ABS子帧来进行数据通信。

图13示出ABS模式的示例。子帧#0、#3~#5、#9~#10、#13~#15和#20被设置为ABS子帧,并且其它子帧被设置为非ABS子帧。在宏小区510和小小区530之间,假定进行帧定时同步。在宏小区510中,设置如图13所示的ABS模式。

以下将说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UL)发送;然而,以下操作可以同样适用于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DL)发送。

在宏小区510中,终端装置540通过使用非ABS子帧来进行向基站装置500的UL发送。在宏小区510中使用非ABS子帧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20和终端装置550之间的通信受到来自宏小区510的干扰。另一方面,在宏小区510中使用ABS子帧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20和终端装置550之间的通信不会受到来自宏小区510的干扰。

基站装置500和基站装置520具有用于在发生接收错误时进行非适应性的再次发送的功能。非适应性的再次发送被定义为将再次发送的信号分配至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分配的资源相同的资源的操作。例如,假定在小小区530中,终端装置550在子帧#0进行UL发送,并且在接收UL发送的基站装置520处发生接收错误。在进行非适应性的再次发送的情况下,最初发送的子帧#0是低干扰子帧,而作为再次发送定时的子帧#8(假定再次发送紧接着最初发送的8个子帧)是高干扰子帧。

图14示出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52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52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0和控制单元16。

通信单元10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通信单元相同。

控制单元16至少包括如图15所示的SINR计算单元160和确定单元161。

将ABS模式信息输入至SINR计算单元160和确定单元161。这里,ABS模式信息是宏小区510中所使用的ABS模式信息。将从终端装置550向基站装置520的UL发送信号输入至SINR计算单元160。

SINR计算单元160基于UL接收信号和ABS模式信息来计算SINR。将所计算出的SINR作为SINR信号输出至确定单元161。

注意,UL接收信号可以是与诸如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路径损耗、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解调参考信号(DM-RS)等的质量有关的各种信息。

确定单元161基于SINR信息和ABS模式信息来确定MCS。将所确定出的MCS作为MCS信息输出。

图16示出SINR计算单元160的详细结构。

SINR计算单元160至少包括S计算单元1600、第一I+N计算单元1601、第二I+N计算单元1602、第一SINR计算单元1603和第二SINR计算单元1604。

S计算单元1600基于UL接收信号来计算来自终端装置的期望信号功率,并且输出该期望信号功率。例如,S计算单元1600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SRS来计算期望信号功率。可选地,S计算单元1600还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DM-RS来计算期望信号功率。

第一I+N计算单元1601基于UL接收信号和ABS模式信息来计算低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第二I+N计算单元1602基于UL接收信号和ABS模式信息来计算高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第一I+N计算单元1601和第二I+N计算单元1602例如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DM-RS来计算干扰噪声功率。可选地,第一I+N计算单元1601和第二I+N计算单元1602还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SRS来计算干扰噪声功率。注意,还可以将期望信号功率和干扰噪声功率作为多个子帧的平均值来计算。

第一SINR计算单元1603基于S计算单元1600中所计算出的期望信号功率以及第一I+N计算单元1601中所计算出的低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来计算第一SINR信息,并且输出第一SINR信息。

第二SINR计算单元1604基于S计算单元1600中所计算出的期望信号功率以及第二I+N计算单元1602中所计算出的高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来计算第二SINR信息,并且输出第二SINR信息。

图17示出确定单元161的详细结构。

确定单元161至少包括偏差确定单元1610和MCS确定单元1611。

偏差确定单元1610基于ABS模式信息,根据终端装置550的最初发送定时和再次发送定时各自是低干扰子帧还是高干扰子帧,来选择第一SINR信息或者第二SINR信息。例如,在最初发送定时是低干扰子帧的情况下,偏差确定单元1610选择第一SINR信息。此外,在再次发送定时是高干扰子帧的情况下,偏差确定单元1610选择第二SINR信息。然后,偏差确定单元1610将最初发送定时的SINR和再次发送定时的SINR彼此进行比较,并且在再次发送定时的SINR小于最初发送定时的SINR的情况下、输出预先决定的偏差值。另一方面,在再次发送定时的SINR等于或大于最初发送定时的SINR的情况下,偏差确定单元1610将值0输出至MCS确定单元1611。

MCS确定单元1611基于终端装置550的最初发送定时是低干扰子帧还是高干扰子帧来选择第一SINR信息和第二SINR信息中的任一信息,并且基于所选择的SINR信息来确定MCS。此外,MCS确定单元1611通过将从偏差确定单元1610输出的偏差值与所确定出的MCS相加来确定最终的MCS。然后,MCS确定单元1611最终的MCS作为MCS信息输出。

接着,将使用图1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直至MCS确定为止的操作。

S计算单元1600基于UL接收信号来计算来自终端装置550的期望信号功率(步骤S50)。

第一I+N计算单元1601基于UL接收信号和ABS模式信息来计算低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步骤S51)。

第二I+N计算单元1602基于UL接收信号和ABS模式信息来计算高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步骤S52)。

第一SINR计算单元1603基于期望信号功率和低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来计算第一SINR信息(步骤S53)。

第二SINR计算单元1604基于期望信号功率和高干扰子帧处的干扰噪声功率来计算第二SINR信息(步骤S54)。

偏差确定单元1610基于ABS模式信息,根据终端装置550的最初发送定时和再次发送定时各自是低干扰子帧还是高干扰子帧来选择第一SINR信息或第二SINR信息(步骤S55)。

MCS确定单元1611基于所选择的SINR信息来确定MCS(步骤S56)。

MCS确定单元1611通过将从偏差确定单元1610输出的偏差值与所确定出的MCS相加来确定最终的MCS。然后,MCS确定单元1611将最终的MCS作为MCS信息输出(步骤S57)。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520可以通过使用ABS模式信息来预测最初发送和再次发送的通信质量。然后,基于所预测出的通信质量,基站装置520可以确定MCS。因此,即使在设置了ABS模式的环境中,也可以减少再次发送信号的次数。

第六示例实施例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具有将与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的功能。

图19示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600的结构的示例。

基站装置600至少包括通信单元17和控制单元18。

通信单元17将与控制单元18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610。

控制单元18进行上述的控制单元11至控制单元16的操作中的任一操作。

图20示出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装置610的结构的示例。

终端装置610至少包括接收单元20和发送单元21。

接收单元20从基站装置600接收与控制单元18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

发送单元121基于接收单元20所接收到的与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基站装置600发送或再次发送信号。

接着,将使用图21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基站装置600的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18进行上述的控制单元11至控制单元16的操作中的任一操作(步骤S60)。

通信单元17将与控制单元18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610(步骤S61)。

接着,将使用图22来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装置610的操作。

首先,接收单元20从基站装置600接收与控制单元18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步骤S62)。

发送单元121基于接收单元20所接收到的与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基站装置600发送或再次发送信号(步骤S63)。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基站装置600将与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因此,基于与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终端装置可以相对于基站装置进行UL发送。

注意,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与基站装置600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终端装置610进行UL发送;然而,基于与基站装置600所确定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基站装置600还可以相对于终端装置610进行DL发送。

注意,在上述的各示例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利用与在第一定时(或者最初发送)和第二定时(或者再次发送)的两个定时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然而,控制单元还可以利用与直至第N定时(N是自然数)为止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例如,N可以是再次发送的最大次数。此外,控制单元还可以在直至N次为止的发送定时,基于用作高干扰子帧的子帧数(或者高干扰子帧的比率)来设置偏差值。

此外,上述的各示例实施例的各处理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即,可以通过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包括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来读取并执行用于进行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尽管使用该程序来进行各处理,但是还可以进行具有与上述示例实施例的处理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处理。上述程序还可以存储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闪速存储器等的半导体存储装置或者诸如光盘、磁盘和磁光盘等的非暂时性介质中。

上述的各示例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可以说明为以下的补充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补充说明1)一种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

(补充说明2)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补充说明3)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一值并且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二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平均值来确定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补充说明4)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一值并且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二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根据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所确定出的偏差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值所确定出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补充说明5)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一值并且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第二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通过将偏差值与所述第一值相加所获得的值来确定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其中所述偏差值是基于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所确定的。

(补充说明6)根据补充说明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确定以下调制编码方式作为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该调制编码方式的每一个符号能够发送的位数小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确定出的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位数。

(补充说明7)根据补充说明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基站装置是小小区基站装置,并且与该基站装置邻接的相邻基站装置是宏小区基站装置,在所述宏小区基站装置中设置几乎空白子帧、即ABS子帧和非ABS子帧,第一定时是所述ABS子帧的定时,第二定时是所述非ABS子帧的定时,与所述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与在所述ABS子帧的定时在终端装置和所述小小区基站装置之间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是与在所述非ABS子帧的定时、在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小小区基站装置之间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

(补充说明8)根据补充说明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补充说明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发送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以及所述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

(补充说明10)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补充说明1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于从基站装置接收与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是基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一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二信息所确定出的;以及基于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补充说明12)一种程序,其中,在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时能够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控制方法: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补充说明13)一种程序,其中,在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时能够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控制方法:基于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要应用于所述信号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以及基于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补充说明14)一种存储介质,其是计算机中可读的信息存储介质并且用于存储根据补充说明12所述的程序。

(补充说明15)一种存储介质,其是计算机中可读的信息存储介质并且用于存储根据补充说明13所述的程序。

(补充说明16)一种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装置接收与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是基于在第一定时发送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一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一信息以及与在第二定时再次发送所述信号时的预测的第二通信质量有关的第二信息所确定出的;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尽管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别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如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方面的各种改变。

本发明要求并基于2015年9月30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3436的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0,17 通信单元

11,12,13,14,15,16,18 控制单元

20 接收单元

21 发送单元

100,200,300,400,410,500,520,600 基站装置

160 SINR计算单元

161 确定单元

510 宏小区

530 小小区

540,550,610 终端装置

1600 S计算单元

1601 第一I+N计算单元

1602 第二I+N计算单元

1603 第一SINR计算单元

1604 第二SINR计算单元

1610 偏差确定单元

1611 MCS确定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