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智能交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8971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智能交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智能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智能家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例如人们可以利用电视机等显示终端与各种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联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当电视机与智能设备连接之后,若用户想要通过电视机查看该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如设备属性信息,设备使用信息等)时,往往需要将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调出来,再在电视机中进行显示操作才能查看到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

以上所述方法需要用户手工操作智能设备和电视机的配置信息,导致操作过程过于复杂,步骤繁琐冗余,极大地伤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无法体现出智能家居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智能交互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连接后,显示终端无法智能地显示识别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导致操作流程复杂,步骤繁琐冗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显示终端,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显示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连接请求中包括了接口指令,所述智能显示终端还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并根据接口类型提供对应的接口;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智能设备发送对应接口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供智能设备连接;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并存储为第一连接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接口连接指令,判断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是否一致;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并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

同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显示终端,所述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连接请求中包括了接口指令,所述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并根据接口类型提供对应的接口;

向智能设备发送对应接口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供智能设备连接;

获取智能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并存储为第一连接信息;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包括:

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接口连接指令,判断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是否一致;

当检测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并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系统,所述智能交互系统包括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显示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发送连接请求、用于接收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用于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智能显示终端用于接收第三发送模块发送的连接请求、用于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第一获取模块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接着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然后当第一发送模块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预存的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最后当显示模块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本发明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发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协议的整合,使智能设备在系统层就能够进行直接对接,从而直接获取设备信息,而不必人为手动地去进行配置,从而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减少繁琐的操作步骤,提高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数据交换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显示终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显示终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设备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设备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智能交互系统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系统实物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智能交互系统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系统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考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和/或智能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视、ipad、手机等具有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既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装置。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显示终端,在智能显示终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智能显示终端作为连接智能设备的中枢装备,在连接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成功连接上智能设备。一个智能显示终端可与多个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但一个智能设备在同一时间内智能连接到一个智能显示终端上。因此第一获取模块10需要实时检测在智能显示终端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当第一获取模块10检测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由于智能显示终端一般属于固定终端,一旦确定其位置便不会轻易更改,因此智能显示终端的检测到的范围一般是一个比较固定的预设范围,如5米,10米等,其预设范围根据智能显示终端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智能设备会事先发射出其本身所支持的连接请求,该连接请求是沟通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请求指令,智能显示终端在获取到该连接请求后,才能执行后续的操作功能。

当前的智能设备主要有三种形式:WIFI连接设备、蓝牙设备、USB HID设备。对智能设备的检测主要依靠是对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进行搜索扫描,例如,对于WIFI设备的发现使用局域网的UDP、MDNS等协议在智能显示终端中进行广播搜索;对于蓝牙设备使用通用的蓝牙4.0协议进行蓝牙搜索;对于USB-HID设备通过对USB的设备节点进行搜索扫描。

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所述连接请求中一般包括有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如WIFI协议、蓝牙协议、红外协议等通讯协议)和第一连接信息(即本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验证校验信息、连接兼容性等等)等等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可能在之前与该智能设备存在过历史连接记录,并且智能显示终端将该历史连接记录中的连接信息保留了下来。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20在智能显示终端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通过分析该连接请求,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存储信息进行检索,从而判断智能显示终端是否存在过与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例如,智能设备在三天前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然后智能设备又与智能显示终端断开连接了,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断开之前,智能显示终端会保存有三天前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信息。该第一连接信息就会作为下一次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时进行判断的参考数据源。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连接信息的判断一般是通过对第一连接信息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MAC地址等等身份标识数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假设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有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则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曾经与智能设备进行过连接,且智能显示终端保存有该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即智能设备已经获得智能显示终端允许连接的权限,那么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成为智能显示终端的免验证校验连接设备,进行自动连接,而不需要进行密码或身份验证校验了,以便实现智能化连接,简化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重新验证校验的流程。

显示模块4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涉及到智能显示终端本身,因此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连接。一旦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模块4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所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完成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即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所连接的智能设备是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的智能设备,在智能显示终端中保存的第一连接信息依旧适用于当前状况下智能设备,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显示所述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进行其他的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第一获取模块1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接着第一判断模块20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然后当第一发送模块3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预存的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最后当显示模块4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本发明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发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协议的整合,使智能设备在系统层就能够进行直接对接,从而直接获取设备信息,而不必人为手动地去进行配置,从而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减少繁琐的操作步骤,提高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数据交换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智能显示终端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显示终端第二实施例,参考图2,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连接请求中包括了接口指令,所述智能显示终端还包括:

分析模块5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并根据接口类型提供对应的接口;

若智能显示终端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则证明该连接请求的发出源(即对应的智能设备)并未与智能显示终端存在过连接历史,或者其连接历史信息并未被智能显示终端存储。也就是说,此时的智能设备对于智能显示终端是新的未知设备,需要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智能设备能够以正确的路径顺利地连接到智能显示终端上。

分析模块50主要用于分析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从其连接请求中分析出该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例如蓝牙设备的连接请求必定是遵循蓝牙协议,其接口类型必定是蓝牙接口;USB-HID设备的连接请求必定是遵循USB-HID协议,其接口类型必定是USB接口等等。通过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将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接口服务协议调整为对应的接口类型,即智能显示终端将主流的接口通信协议进行了集中整合,使得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完成对智能设备不同接口的统一连接。只需要分析模块50分析出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再将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接口类型与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进行调整适配,智能显示终端便能够提供智能设备以相对应的接口类型。

第二发送模块60,用于向智能设备发送对应接口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供智能设备连接;

智能显示终端将接口类型调整为智能设备所适配的接口类型之后,向智能设备发送出调整后的接口类型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便智能设备能够据此进行连接。

第二获取模块70,用于获取智能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并存储为第一连接信息;

在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其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之后,智能显示终端可以获取到智能设备发送过来的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将被预设为智能显示终端中该智能设备的第一连接信息的参考数据源,以供下一次连接智能设备时进行判断的数据记录。

所述显示模块40还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涉及到智能显示终端本身,因此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连接。一旦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模块4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的接口类型完成了二者之间的连接,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显示所述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进行其他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在智能设备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在智能设备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80,用于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智能设备连接到智能显示终端上需要现在起周围的预设范围内发出连接请求,只有第三发送模块80发出连接请求,才证明该智能设备属于可连接设备,智能显示终端才能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从而执行接下来的连接流程。

第二判断模块9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智能显示终端在发出自动连接请求时,则证明该智能设备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接下来需要智能设备进行判断,即假设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进行过连接,那么智能设备中也应该保存有与该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第二连接信息。将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进行匹配判断,若二者一致,则证明智能设备确实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连接过,反之,则证明智能设备未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或智能显示终端不承认智能设备连接的合法性。

连接模块100,用于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若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那么证明智能设备具有与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历史记录。即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二者皆拥有对方的连接信息,可以是连接密码,设备名称,连接协议类型等等,这些信息是在上一次连接过程中就已经配置好的信息,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无需进行再次配置。因此连接模块100能够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起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智能设备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智能设备第二实施例,参考图4,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20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接口连接指令,判断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是否一致;

假设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不是自动连接请求指令,而是接口连接指令,则证明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不兼容,且智能显示终端已经根据智能设备之前发送的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配智能设备的连接前提。由于需要重新调整智能显示终端的接口类型,证明智能显示终端中并没有与该智能设备有过连接历史记录,那么二者之间需要重新协调配置。接口连接指令是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验证,也可以是获得智能设备允许连接权限的指令。由于连接请求是智能设备发出的,因此在智能显示终端完成接口类型的调整之后,需要进行再一次的确认,因此智能设备在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的接口连接指令时,需要对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本身的接口类型进行判断,若一致,则证明二者进行连接的前提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所述连接模块100还用于当检测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并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

若接口连接指令中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中的接口类型一致时,那么证明智能设备能够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连接。因此连接模块100能够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起连接,智能设备需要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本身的设备信息,以便智能显示终端将该设备信息存储为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第一连接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该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显示终端上,在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智能显示终端作为连接智能设备的中枢装备,在连接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成功连接上智能设备。一个智能显示终端可与多个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但一个智能设备在同一时间内智能连接到一个智能显示终端上。因此智能显示终端需要实时检测在智能显示终端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当检测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由于智能显示终端一般属于固定终端,一旦确定其位置便不会轻易更改,因此智能显示终端的检测到的范围一般是一个比较固定的预设范围,如5米,10米等,其预设范围根据智能显示终端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智能设备会事先发射出其本身所支持的连接请求,该连接请求是沟通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请求指令,智能显示终端在获取到该连接请求后,才能执行后续的操作功能。

当前的智能设备主要有三种形式:WIFI连接设备、蓝牙设备、USB HID设备。对智能设备的检测主要依靠是对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进行搜索扫描,例如,对于WIFI设备的发现使用局域网的UDP、MDNS等协议在智能显示终端中进行广播搜索;对于蓝牙设备使用通用的蓝牙4.0协议进行蓝牙搜索;对于USB-HID设备通过对USB的设备节点进行搜索扫描。

步骤S20,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所述连接请求中一般包括有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如WIFI协议、蓝牙协议、红外协议等通讯协议)和第一连接信息(即本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验证校验信息、连接兼容性等等)等等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可能在之前与该智能设备存在过历史连接记录,并且智能显示终端将该历史连接记录中的连接信息保留了下来。本实施例中,在智能显示终端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通过分析该连接请求,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存储信息进行检索,从而判断智能显示终端是否存在过与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例如,智能设备在三天前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然后智能设备又与智能显示终端断开连接了,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断开之前,智能显示终端会保存有三天前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信息。该第一连接信息就会作为下一次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时进行判断的参考数据源。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连接信息的判断一般是通过对第一连接信息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MAC地址等等身份标识数据信息。

步骤S3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假设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有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则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曾经与智能设备进行过连接,且智能显示终端保存有该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即智能设备已经获得智能显示终端允许连接的权限,那么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成为智能显示终端的免验证校验连接设备,进行自动连接,而不需要进行密码或身份验证校验了,以便实现智能化连接,简化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重新验证校验的流程。

步骤S4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涉及到智能显示终端本身,因此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连接。一旦智能显示终端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所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完成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即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所连接的智能设备是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的智能设备,在智能显示终端中保存的第一连接信息依旧适用于当前状况下智能设备,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显示所述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进行其他的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接着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然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预存的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最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本发明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发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协议的整合,使智能设备在系统层就能够进行直接对接,从而直接获取设备信息,而不必人为手动地去进行配置,从而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减少繁琐的操作步骤,提高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数据交换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二实施例,参考图6,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连接请求中包括了接口指令,所述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并根据接口类型提供对应的接口;

若智能显示终端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不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则证明该连接请求的发出源(即对应的智能设备)并未与智能显示终端存在过连接历史,或者其连接历史信息并未被智能显示终端存储。也就是说,此时的智能设备对于智能显示终端是新的未知设备,需要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智能设备能够以正确的路径顺利地连接到智能显示终端上。

本实施例主要是分析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从其连接请求中分析出该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例如蓝牙设备的连接请求必定是遵循蓝牙协议,其接口类型必定是蓝牙接口;USB-HID设备的连接请求必定是遵循USB-HID协议,其接口类型必定是USB接口等等。通过分析连接请求的接口类型,将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接口服务协议调整为对应的接口类型,即智能显示终端将主流的接口通信协议进行了集中整合,使得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完成对智能设备不同接口的统一连接。只需要分析出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再将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接口类型与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进行调整适配,智能显示终端便能够提供智能设备以相对应的接口类型。

步骤S60,向智能设备发送对应接口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供智能设备连接;

智能显示终端将接口类型调整为智能设备所适配的接口类型之后,向智能设备发送出调整后的接口类型的接口连接指令,以便智能设备能够据此进行连接。

步骤S70,获取智能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并存储为第一连接信息;

在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其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之后,智能显示终端可以获取到智能设备发送过来的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将被预设为智能显示终端中该智能设备的第一连接信息的参考数据源,以供下一次连接智能设备时进行判断的数据记录。

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涉及到智能显示终端本身,因此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连接。一旦智能显示终端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所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的接口类型完成了二者之间的连接,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显示所述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进行其他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该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设备上,在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述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包括:

步骤S80,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智能设备连接到智能显示终端上需要现在起周围的预设范围内发出连接请求,只有发出连接请求,才证明该智能设备属于可连接设备,智能显示终端才能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从而执行接下来的连接流程。

步骤S9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智能显示终端在发出自动连接请求时,则证明该智能设备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接下来需要智能设备进行判断,即假设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进行过连接,那么智能设备中也应该保存有与该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第二连接信息。将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进行匹配判断,若二者一致,则证明智能设备确实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连接过,反之,则证明智能设备未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或智能显示终端不承认智能设备连接的合法性。

步骤S100,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若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那么证明智能设备具有与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历史记录。即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二者皆拥有对方的连接信息,可以是连接密码,设备名称,连接协议类型等等,这些信息是在上一次连接过程中就已经配置好的信息,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无需进行再次配置。因此能够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起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第二实施例,参考图8,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0,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接口连接指令,判断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是否一致;

假设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不是自动连接请求指令,而是接口连接指令,则证明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不兼容,且智能显示终端已经根据智能设备之前发送的连接请求中的接口类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配智能设备的连接前提。由于需要重新调整智能显示终端的接口类型,证明智能显示终端中并没有与该智能设备有过连接历史记录,那么二者之间需要重新协调配置。接口连接指令是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的连接验证,也可以是获得智能设备允许连接权限的指令。由于连接请求是智能设备发出的,因此在智能显示终端完成接口类型的调整之后,需要进行再一次的确认,因此智能设备在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的接口连接指令时,需要对该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本身的接口类型进行判断,若一致,则证明二者进行连接的前提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当检测到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的接口类型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基于接口连接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并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

若接口连接指令中的接口类型与智能设备中的接口类型一致时,那么证明智能设备能够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起连接,智能设备需要向智能显示终端发送本身的设备信息,以便智能显示终端将该设备信息存储为智能显示终端本身的第一连接信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在智能交互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所述智能交互系统包括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智能显示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

智能显示终端作为连接智能设备的中枢装备,在连接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成功连接上智能设备。一个智能显示终端可与多个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但一个智能设备在同一时间内智能连接到一个智能显示终端上。一个智能显示终端可与多个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但一个智能设备在同一时间内智能连接到一个智能显示终端上。因此第一获取模块10需要实时检测在智能显示终端附近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当第一获取模块10检测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由于智能显示终端一般属于固定终端,一旦确定其位置便不会轻易更改,因此智能显示终端的检测到的范围一般是一个比较固定的预设范围,如5米,10米等,其预设范围根据智能显示终端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智能设备会事先发射出其本身所支持的连接请求,该连接请求是沟通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请求指令,智能显示终端在获取到该连接请求后,才能执行后续的操作功能。

当前的智能设备主要有三种形式:WIFI连接设备、蓝牙设备、USB HID设备。对智能设备的检测主要依靠是对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进行搜索扫描,例如,对于WIFI设备的发现使用局域网的UDP、MDNS等协议在智能显示终端中进行广播搜索;对于蓝牙设备使用通用的蓝牙4.0协议进行蓝牙搜索;对于USB-HID设备通过对USB的设备节点进行搜索扫描。

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

所述连接请求中一般包括有智能设备的连接协议(如WIFI协议、蓝牙协议、红外协议等通讯协议)和第一连接信息(即本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验证校验信息、连接兼容性等等)等等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可能在之前与该智能设备存在过历史连接记录,并且智能显示终端将该历史连接记录中的连接信息保留了下来。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20在智能显示终端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通过分析该连接请求,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存储信息进行检索,从而判断智能显示终端是否存在过与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例如,智能设备在三天前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然后智能设备又与智能显示终端断开连接了,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断开之前,智能显示终端会保存有三天前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信息。该第一连接信息就会作为下一次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时进行判断的参考数据源。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连接信息的判断一般是通过对第一连接信息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MAC地址等等身份标识数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假设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有该连接请求中的第一连接信息,则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曾经与智能设备进行过连接,且智能显示终端保存有该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即智能设备已经获得智能显示终端允许连接的权限,那么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成为智能显示终端的免验证校验连接设备,进行自动连接,而不需要进行密码或身份验证校验了,以便实现智能化连接,简化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重新验证校验的流程。

显示模块4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

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涉及到智能显示终端本身,因此智能显示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与智能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连接。一旦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模块4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所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完成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即证明所述智能显示终端所连接的智能设备是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的智能设备,在智能显示终端中保存的第一连接信息依旧适用于当前状况下智能设备,那么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显示所述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进行其他的操作。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发送连接请求、用于接收第一发送模块30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用于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第一获取模块1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周围预设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获取该连接请求;接着第一判断模块20判断智能显示终端中是否存在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然后当第一发送模块3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中存在预存的该连接请求的第一连接信息时,向该智能设备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最后当显示模块40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基于自动连接请求指令的接口类型建立连接时,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智能显示终端中第一连接信息中的设备信息。本发明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发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协议的整合,使智能设备在系统层就能够进行直接对接,从而直接获取设备信息,而不必人为手动地去进行配置,从而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减少繁琐的操作步骤,提高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设备的数据交换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智能交互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交互系统第二实施例,参考图9和图10,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80,用于向智能设备周围预设范围内发送连接请求;

智能设备连接到智能显示终端上需要现在起周围的预设范围内发出连接请求,只有第三发送模块80发出连接请求,才证明该智能设备属于可连接设备,智能显示终端才能获取到智能设备的连接请求,从而执行接下来的连接流程。

第二判断模块90,用于当检测到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判断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是否一致;

智能显示终端在发出自动连接请求时,则证明该智能设备曾经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接下来需要智能设备进行判断,即假设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进行过连接,那么智能设备中也应该保存有与该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第二连接信息。将智能显示终端发送的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进行匹配判断,若二者一致,则证明智能设备确实与智能显示终端曾经连接过,反之,则证明智能设备未与智能显示终端进行过连接或智能显示终端不承认智能设备连接的合法性。

连接模块100,用于当检测到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连接;

若自动连接请求指令中的第一连接信息与智能设备中的第二连接信息一致时,那么证明智能设备具有与智能显示终端连接过的历史记录。即智能显示终端与智能设备二者皆拥有对方的连接信息,可以是连接密码,设备名称,连接协议类型等等,这些信息是在上一次连接过程中就已经配置好的信息,在本次连接过程中无需进行再次配置。因此连接模块100能够将智能设备与智能显示终端建立起连接。

所述智能显示终端用于接收第三发送模块发送的连接请求、用于发送自动连接请求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