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34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式电子装置均朝着轻、薄、短、小、成本低的方向设计,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终端,这类装置几乎已将照相功能列为基本配备。其中,除了设置照相所需要的镜头以外,同时还设置有补光作用的闪光灯。一般地,电子装置中的闪光灯采用单一的点状方式,在进行照明补光时,尤其在比较昏暗的环境中进行照明补光时,闪光灯所产生的光会造成光线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影像的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能够实现多点补光,以提高补光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

主板;

闪光灯,安装在所述主板上;

闪光灯罩,所述闪光灯罩包括基座及至少两个导光柱,所述基座罩扣在所述闪光灯的外部,并支撑在所述主板上,各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向远离所述主板的方向凸出。

优选地,在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闪光灯与各所述导光柱围成的区域相对。

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所述闪光灯与各所述导光柱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各所述导光柱均匀排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圆周的圆心与所述闪光灯的中心在主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合。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与各所述导光柱相对的部分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有锯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部分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雾面区域。

优选地,所述基座具有顶壁及侧壁,所述顶壁的外壁面上凸出设置有各所述导光柱,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主板上,在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主板上与所述顶壁相对的部分上设置有反光层。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反光层。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柱相配合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导光柱的高度,所述高度为所述导光柱在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在所述导光柱与所述安装通孔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闪光灯罩具有至少两个导光柱,通过多个导光柱可实现闪光灯的多点补光,以提高补光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在a-a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中,闪光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中,闪光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中,闪光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板;

12-闪光灯;

14-闪光灯罩;

140-基座;

140a-锯齿状结构;

142-导光柱;

16-壳体;

160-安装通孔;

18-摄像头。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可为具有摄像头18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

电子装置包括主板10、闪光灯12及闪光灯罩14。该闪光灯12安装在主板10上,具体地,该闪光灯12可通过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固定在主板10上。而闪光灯罩14包括基座140及至少两个导光柱142,基座140罩扣在闪光灯12的外部,并支撑在主板10上,各导光柱142设置在基座140上并向远离主板10的方向凸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闪光灯罩14的基座140上设置多个导光柱142,可使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从不同位置导出,以实现闪光灯12的多点补光,从而提高补光效果,继而提高电子装置的成像质量。

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导光柱142可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四个,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闪光灯罩14的导光柱142不仅仅限于图3至图5中所示的个数,该导光柱142的个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电子装置内的空间及电子装置的外观质感等。

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壳体16,主板10、闪光灯12及闪光灯罩14均位于此壳体16内。其中,壳体16上设置有与导光柱142相配合的安装通孔160,即:闪光灯罩14中的导光柱142可定位在安装通孔160内。通过在壳体16上设置安装通孔160,一方面可以使导光柱142与壳体16的外部连通,从而能够顺利地将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导出,另一方面,便于实现闪光灯罩14的定位安装。

优选地,上述安装通孔160的深度等于导光柱142的高度,一方面可以保证闪光灯罩14与壳体16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缓解光线从各导光柱142之间的壳体16露出的情况,从而可提高电子装置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导光柱142的高度为导光柱142在主板1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该主板10的厚度方向为图2中所示的x方向。

可选地,电子装置还包括密封胶,该密封胶可为双面背胶。其中,密封胶填充在导光柱142与安装通孔160之间,这样设计不仅便于导光柱142与安装通孔160之间的定位安装,而且还可缓解外部粉尘从导光柱142与安装通孔16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体16内部的情况。

在主板10的厚度方向上,上述闪光灯12与各导光柱142围成的区域相对,以保证各导光柱142的导光强度,从而提高补光效果。

优选地,在垂直于主板10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闪光灯12与各导光柱142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保证各导光柱142的补光效果一致,从而提高补光效果。

进一步地,各导光柱142均匀排布在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圆心与闪光灯12的中心在主板10的厚度方向上重合,这样设计可提高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补光效果。另外,各导光柱142均匀排布在同一圆周上,还可提升电子装置的外观质感,从而提升用户使用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各导光柱142之间的排布方式不仅仅限于上述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电子装置的外观效果、各导光柱142的补光效果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座140的内表面上与各导光柱142相对的部分为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形成有锯齿状结构140a,当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照射到锯齿状结构140a上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从而使得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更加集中地通过导光柱142并发射出壳体16,以达到更好的补光效果。

优选地,基座140的内表面上除第一区域之外的部分为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为雾面区域,也就是说,该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是粗糙的,当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射到雾面区域上时,会发生漫反射,这样设计可提高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补光效果。

其中,上述基座140具有顶壁及侧壁,顶壁的外壁面上凸出设置有各导光柱142,侧壁的一端与顶壁连接,侧壁的另一端支撑在主板10上。需要说明的是,该基座140能够完全或部分罩住闪光灯12。在主板10的厚度方向上,主板10上与顶壁相对的部分上设置有反光层,该反光层可将上述漫反射至自身上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导光柱142并经导光柱142导出至壳体16的外部,提高补光效果。

优选地,反光层为金属反光层,这样设计在提高补光效果的同时,还可提高闪光灯12的静电防护作用,提高闪光灯12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金属反光层可以通过对主板10进行露铜处理的方式形成,这样设计在使主板10上形成反光层的同时,还有效减小了主板10所占用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