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056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可通过数据传输来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而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前数据传输安全性主要是通过在不同终端之间设定约定好的数据传输协议,并只有在遵循该传输协议的终端之间才可以解析所传输的数据。但是,目前大部分传输协议都是开源协议,开源协议虽然应用范围广,但存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没有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数据流都是明文数据传输,假设遭受到恶意攻击,容易造成数据隐私泄露。

因此,现有的数据传输协议,没有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遭受到恶意攻击时,容易造成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安全隐患大,遭受到恶意攻击时容易造成数据隐私泄露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以获得加密标识码;

第一终端确定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预设数值,所述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预设数值,确定随机标识码中处于预设位置上的所有目标位码,所述预设位置为预设数值的整数倍的位数;

第一终端对目标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

优选地,所述随机标识码设置有特征码,所述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特征码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以获得混淆数据;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混淆数据依次拼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目标数据,并获取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二终端将字节码转换为字节长度值;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二终端将初始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初始数据为混淆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的随机标识码;

第二终端提取随机标识码中的特征码;

第二终端根据特征码对混淆数据进行数据还原,以获得初始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加密标识码,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对加密标识码的预设位置的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解密,以获得随机标识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确定模块,用于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连接模块,用于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总线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数据处理程序,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数据处理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以获得加密标识码;

第一终端确定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预设数值,所述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预设数值,确定随机标识码中处于预设位置上的所有目标位码,所述预设位置为预设数值的整数倍的位数;

第一终端对目标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

优选地,所述随机标识码设置有特征码,所述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特征码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以获得混淆数据;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混淆数据依次拼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目标数据,并获取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二终端将字节码转换为字节长度值;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二终端将初始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初始数据为混淆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的随机标识码;

第二终端提取随机标识码中的特征码;

第二终端根据特征码对混淆数据进行数据还原,以获得初始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加密标识码,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对加密标识码的预设位置的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解密,以获得随机标识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

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本发明对终端之间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极大地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了数据隐私的泄露,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处理系统一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数据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现有的数据传输协议中大多数属于开源协议,虽然实用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被黑客攻击窃取传输的数据,造成数据隐私泄露。

第一终端可先获取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数据一般以明文形式存在,为明文数据。明文数据的存在格式有多种,本实施例将明文数据的格式设置为第一格式,所述第一格式可以是ascii码格式,可以是二进制格式,也可以是十六进制格式等等。第一终端只需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转换为区别于第一格式的数据格式。例如,将utf-8格式的所有明文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格式的机器码数据,将转换过后的数据设置为初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将明文数据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格式的数据格式,能够最大化地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后直接泄露,转换为第二格式,能够增加黑客的解析成本,使得初始数据能够尽可能地保密,不至于直接被黑客读取到其真实内容。

步骤s20,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所述随机标识码是第一终端中随机生成的一个标识码,由于随机标识码是随机生成的,没有规则遵循,因此可防止黑客伪造随机标识码,从而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造成数据泄露。随机标识码同样拥有自己的数据格式,既可以与初始数据一致,也可以与初始数据的格式不同,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随机标识码是实现初始数据传输保密过程中最重要的数据源,随机标识码生成之后,第一终端将直接获取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即随机标识码在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占用的字节长度,假设随机标识码为“1234567890”,一共10个字节,则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0。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具体可细化为,

步骤s21,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以获得加密标识码;

为防止黑客通过多方面途径在窃取到目标数据后成功破解出随机标识码的现象发生,第一终端可在生成随机标识码时,对随机标识码进行进一步的保密操作,即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从而获得加密过的随机标识码,并将其设置为加密标识码。

所述加密标识码由于经过非对称性算法加密,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非对称性算法可以是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rsa算法、d-h算法和ecc算法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非对称性算法。通过非对称性算法的加密操作,将随机标识码的真实数据进行数据加密,使得黑客不容易通过一些反向工程解析出随机标识码,进行解析目标数据的真实数据。

步骤s22,第一终端确定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在获取到加密标识码之后,第一终端将确认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由于经过非对称性算法加密的随机标识码所得到的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可能出现变化,即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可能与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可能不一致,因此当前第一终端所确定的字节长度值应为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预设数值,所述步骤s21可细化为:

第一终端根据预设数值,确定随机标识码中处于预设位置上的所有目标位码,所述预设位置为预设数值的整数倍的位数;

第一终端对目标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

第一终端对随机标识码的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不一定是对整个随机标识码进行加密,还可以对预设位置上的字节进行加密,即第一终端对随机标识码的加密属于局部加密。

具体地,第一终端中设置了一个预设数值,该预设数值代表着第一终端需要对随机标识码加密的预设位置上的位码。而预设位置则是根据预设数值计算获得的具体位数。其计算方式为根据预设数值,计算预设数值的整数倍数值,而该整数倍数值即为随机标识码上所有位码中的第整数倍数值位,从而获得第整数倍数值位上的所有目标位码。例如,假设随机标识码为2345678901,而预设数值为2,预设位置为预设数值的整数倍的位数,则预设位置包括第2,4,6,8,10位,随机标识码预设位置上的所有目标位码包括:3,5,7,9,1。即第一终端将对随机标识码中的3,5,7,9,1五个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而随机标识码中的其他位码则不进行算法加密,从而完成局部加密,使得随机标识码无法轻易被获取。若要获得真正的随机标识码,则需要对随机标识码上的第2,4,6,8,10位上的位码进行对应匹配的解密算法。

针对特定位置上的字节进行加密,从而使得最终获得的加密标识码具有独特性,相比较全局加密,局部加密可以增加黑客的解密难度,进而大幅提高随机标识码的安全性。

步骤s30,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获取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之后,可直接将该字节长度值转换为字节码,所述转换规则并不作限定,所述字节码可以是二进制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例如,如上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0,若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可转换为二进制的1010,假设预设长度为8,则字节码为00001010。或者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5,而预设长度为10,若转换为十六进制的字节码,则转换后所获取到的字节码为000000000f。

步骤s40,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同时获取到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之后,第一终端将依次拼接,以拼接成新的目标数据。例如,假设当前所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1234567890,而字节码为00001010,而初始数据为abcdefg,那么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按先后顺序进行拼接后所获取到的目标数据为“000010101234567890abcdefg”。此时,第一终端可将所获取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真正需要被第二终端所识别获取到的初始数据应为abcdefg,而字节码和随机标识码作为查找到初始数据abcdefg的根据,由于随机标识码的随机生成以及字节码的转换,以及初始数据被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格式,使得黑客无法在现有的传输协议中将目标数据正常解析出所需要的初始数据,从而大大降低了初始数据隐私泄露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本发明对终端之间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极大地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了数据隐私的泄露,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数据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随机标识码设置有特征码,所述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特征码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以获得混淆数据;

所述特征码指的是随机标识码上基于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的预设规则,其作用在于将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特征码作为混淆初始数据的预设规则,可以用各种标识符来限定规则的使用方式。例如特征码可以用001表示“字节互反”的预设规则,将二进制形式的初始数据中的1和0互反,比如二进制形式的初始数据为“10110”,则当特征码为001时,第一终端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操作后得到的混淆数据为“01001”。或者特征码用100表示“字节替换”的预设规则,将初始数据中的各个字节向后替换一位,比如初始数据为“abde”,则当特征码为100时,第一终端对初始数据中各字节替换为该字节排序的后一位得到的数据为“bcef”。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混淆操作对应的预设规则仅为解释说明,不代表本发明仅包括以上所述的预设规则。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混淆数据依次拼接。

第一终端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操作获得混淆数据之后,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符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该步骤与步骤s40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数据处理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50,第二终端接收目标数据,并获取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二终端可通过有线通道或无线通道直接接收第一终端所发送的目标数据。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直接存在数据传输通道,因此二者互为认证设备,也就是说,二者之间遵循着相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因此第二终端可获取到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步骤s60,第二终端将字节码转换为字节长度值;

步骤s70,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前预设长度与第一终端所转换生成的字节码的预设长度一致,因此第二终端可获取到完整的字节码。而完整的字节码代表着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因此第二终端可将字节码转换为字节长度值。其转换方式可以是将字节码从二进制形式转换为十进制。例如字节码为“1010”,那么转换为字节长度值即为10,字节长度值代表着当前根据先后顺序的连接规则,目标数据中随机标识码为字节码后续的10个字节。

由于第二终端所需要的数据是初始数据,即第一终端真正发给第二终端的有效数据信息,因此在此随机标识码可以不获取,而直接通过当前已获得的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操作,通过将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和前字节长度值的字节进行截取,剩下来所得到的数据即为第二终端需要获取到的初始数据。

步骤s80,第二终端将初始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

在第一终端中,初始数据被转换为第二格式,而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不一定能够被第二终端直接调用。因此,第二终端需要将第二格式转换为能够被终端直接使用的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一般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都配备有能够支持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单向或双向的格式转换器或格式转换程序。

进一步地,第二终端所获取到的初始数据可以是经过数据混淆操作的混淆数据,故第二终端无法直接使用。因此第二终端需要对混淆数据进行解析还原。具体地,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的随机标识码;第二终端提取随机标识码中的特征码;第二终端根据特征码对混淆数据进行数据还原,以获得初始数据。由于特征码的来源是随机标识码,因此第二终端需要获取到随机标识码。通过已获取到预设长度以及字节长度值,第二终端能够确定完整的随机标识码的具体数据,并提取出随机标识码中的特征码,由于特征码在第一终端中代表着对初始数据的数据混淆规则,那么在第二终端中,特征码指代数据混淆规则,第二终端可通过该特征码混淆规则的反规则,重新将混淆数据还原成初始数据,即第二终端将特征码的预设规则按照相反操作步骤重新执行一遍,即可获得初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加密标识码,则第二终端需要对加密标识码进行数据解密,才能调用真正的随机标识码。加密标识码是对预设位置的位码进行加密,因此第二终端对加密标识码的预设位置的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解密,即可获得随机标识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的非对称性算法解密操作与第一终端的非对称性算法加密操作均使用同一种非对称性算法,如rsa加密算法对应rsa解密算法,从而保障所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不发生错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转换模块10,用于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现有的数据传输协议中大多数属于开源协议,虽然实用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被黑客攻击窃取传输的数据,造成数据隐私泄露。

转换模块可先获取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数据一般以明文形式存在,为明文数据。明文数据的存在格式有多种,本实施例将明文数据的格式设置为第一格式,所述第一格式可以是ascii码格式,可以是二进制格式,也可以是十六进制格式等等。转换模块只需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转换为区别于第一格式的数据格式。例如,将utf-8格式的所有明文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格式的机器码数据,将转换过后的数据设置为初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将明文数据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格式的数据格式,能够最大化地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后直接泄露,转换为第二格式,能够增加黑客的解析成本,使得初始数据能够尽可能地保密,不至于直接被黑客读取到其真实内容。

生成模块20,用于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所述随机标识码是生成模块中随机生成的一个标识码,由于随机标识码是随机生成的,没有规则遵循,因此可防止黑客伪造随机标识码,从而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造成数据泄露。随机标识码同样拥有自己的数据格式,既可以与初始数据一致,也可以与初始数据的格式不同,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随机标识码是实现初始数据传输保密过程中最重要的数据源,随机标识码生成之后,生成模块将直接获取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即随机标识码在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占用的字节长度,假设随机标识码为“1234567890”,一共10个字节,则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0。

确定模块30,用于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确定模块获取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之后,可直接将该字节长度值转换为字节码,所述转换规则并不作限定,所述字节码可以是二进制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例如,如上述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0,若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可转换为二进制的1010,假设预设长度为8,则字节码为00001010。或者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为15,而预设长度为10,若转换为十六进制的字节码,则转换后所获取到的字节码为000000000f。

连接模块40,用于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连接模块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同时获取到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之后,连接模块将依次拼接,以拼接成新的目标数据。例如,假设当前所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1234567890,而字节码为00001010,而初始数据为abcdefg,那么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按先后顺序进行拼接后所获取到的目标数据为“000010101234567890abcdefg”。此时,连接模块可将所获取到的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真正需要被第二终端所识别获取到的初始数据应为abcdefg,而字节码和随机标识码作为查找到初始数据abcdefg的根据,由于随机标识码的随机生成以及字节码的转换,以及初始数据被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格式,使得黑客无法在现有的传输协议中将目标数据正常解析出所需要的初始数据,从而大大降低了初始数据隐私泄露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本发明对终端之间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极大地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了数据隐私的泄露,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参照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数据处理系统一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如图4所示,该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5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该数据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rf(radio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数据处理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数据处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数据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1005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数据处理系统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在图4所示的数据处理系统中,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以下步骤:

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以获得加密标识码;

第一终端确定加密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预设数值,所述对随机标识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预设数值,确定随机标识码中处于预设位置上的所有目标位码,所述预设位置为预设数值的整数倍的位数;

第一终端对目标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加密。

优选地,所述随机标识码设置有特征码,所述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特征码对初始数据进行数据混淆,以获得混淆数据;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混淆数据依次拼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目标数据,并获取目标数据中前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二终端将字节码转换为字节长度值;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二终端将初始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初始数据为混淆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根据预设长度和字节长度值确定目标数据中的随机标识码;

第二终端提取随机标识码中的特征码;

第二终端根据特征码对混淆数据进行数据还原,以获得初始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的随机标识码为加密标识码,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对加密标识码的预设位置的位码进行非对称性算法解密,以获得随机标识码。

.本发明数据处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

第一终端将第一格式的明文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初始数据;

第一终端生成随机标识码,并确定随机标识码的字节长度值;

第一终端将字节长度值转换为预设长度的字节码;

第一终端将字节码、随机标识码和初始数据依次拼接,以获得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