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870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天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多模多频段的普及和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优化,天线作为电子设备性能和发射性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技术中,以手机为例,可以设置有多根天线,例如,在手机的下部设置有主天线,由于接收和发射信号,手机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辅天线,在手机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无线、蓝牙、定位(wifi、bluetooth、globalpositioningsystem,wifi/bt/gps)共用天线。当用户手持手机的下部天线区域时,由于天线区域被遮挡,因此会出现信号突然恶化使通信受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

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在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所述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或无线、蓝牙、定位共用天线;

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接收模式,所述接收模式包括双天线接收模式以及单天线接收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模式、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链路以及主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分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差;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接收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收发链路连通,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包括:

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移动信号天线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一目标天线,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二目标天线,所述第二目标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双刀双掷开关将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射频发射链路以及所述主集接收链路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分集接收链路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包括:

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共用天线时,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

将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

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单刀多掷开关将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天线的工作时长小于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再次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根天线,所述n根天线为折叠结构,在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

在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时,通过所述折叠结构弹出所述n根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可选地,在所述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n根天线的占用状态;

在所述占用状态为未被占用状态的天线中确定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为所述目标天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所述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或无线、蓝牙、定位共用天线;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接收模式,所述接收模式包括双天线接收模式以及单天线接收模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收模式、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链路以及主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分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接收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收发链路连通,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移动信号天线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一目标天线,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二目标天线,所述第二目标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子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双刀双掷开关将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射频发射链路以及所述主集接收链路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分集接收链路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共用天线时,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控制子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单刀多掷开关将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天线的工作时长小于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再次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根天线,所述n根天线为折叠结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时,通过所述折叠结构弹出所述n根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n根天线的占用状态;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占用状态为未被占用状态的天线中确定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为所述目标天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中,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在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并将所述当前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通过上述方案,在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较弱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表明天线区域被遮挡时,根据天线类型确定目标天线,并将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目标天线,有效解决了当前使用天线信号恶化时通信受阻的问题,保证了收发信号的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天线接收模式下确定执行天线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天线接收模式的架构图。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天线接收模式下确定执行天线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

在步骤s12中,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在步骤s13中,在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所述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或无线、蓝牙、定位共用天线;

在步骤s14中,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

在本公开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设置有天线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根天线,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分布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包含有三根天线,电子设备的下部区域设置有天线ant0,电子设备的左侧上部设置有天线ant1,电子设备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天线ant2。当然,电子设备的天线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定,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一根或多根天线。仍以上述三天线电子设备为例,当只有天线ant2工作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为天线ant2,若天线ant0和ant1同时工作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为天线ant0和ant1。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可以包括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天线区域未被遮挡的握持状态、非握持状态等。握持状态可以根据电子设备上设置的传感器来检测,如接近传感器、摄像头等,在检测到天线区域被遮挡或有物体靠近天线区域时,表明电子设备处于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另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来确定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例如,电子设备中设置有重力传感器,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由竖屏姿态转为横屏姿态时,用户很可能通过双手握持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处于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

应理解的是,在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变弱时,例如,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强度时,表明当前使用天线接收信号的性能变差,可能导致通信受阻。

本公开中,通过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来确定是否执行天线切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强度时,确定执行天线切换。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为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时,确定执行天线切换。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强度,且所述握持状态为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时,确定执行天线切换。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执行天线切换的条件,本公开不做限定。

本公开中,天线类型可以分为移动信号天线,以及无线、蓝牙定位共用天线(wifi/bt/gps天线)。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天线的类型可以仅为移动信号天线,即天线仅收发移动信号;或者一天线的类型仅为wifi/bt/gps天线,即天线仅收发wifi/bt/gps信号;或者一天线的类型既可以为移动信号天线又可以为wifi/bt/gps天线,即该天线即可收发移动信号又可以收发wifi/bt/gps信号。

在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则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可以为移动信号天线;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为wifi/bt/gps天线时,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可以为wifi/bt/gps天线。为了使切换后的天线性能提高,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天线可以是信号接收强度高于当前使用天线的任一天线。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天线可以是信号接收强度高于一预设强度的天线。

在确定了目标天线之后,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连接射频电路与天线之间的开关,通过开关断开射频电路与当前使用天线,并连通目标天线与射频电路,可以实现天线的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接收模式,所述接收模式包括双天线接收模式以及单天线接收模式;所述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包括:根据所述接收模式、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应理解的是,移动信号天线和wifi/bt/gps天线的天线接收模式可以为双天线接收模式和单天线接收模式中的任一种。其中,在双天线接收模式下,主天线被配置为接收和发送信号,辅天线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在单天线接收模式下,由一根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在双天线接收模式下,可以根据主天线和辅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来确定是否执行天线切换,在单天线接收模式下,可以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来确定是否执行天线切换。

如图3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天线接收模式下确定执行天线切换的方法流程图。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链路以及主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分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接收信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1中,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在步骤s32中,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在步骤s33中,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差;

在步骤s34中,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如图4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天线接收模式的架构图。在该架构中,包括射频发射链路以及主集接收链路,射频发射链路中包括发射(tx)节点,主集接收射频链路包括主接收(prx)节点,tx节点以及prx节点用于主天线的信号收发。该架构中还包括分集接收链路,分集接收链路中还包括分集接收(drx)节点,用于辅天线的信号接收。

本公开中,tx节点和prx节点可以耦合到第一天线(图4中的ant0)的节点上,drx节点可以耦合到第二天线(图4中的ant1)的节点上,实现双天线接收。为了确定当前的天线性能,分别获取第一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0,以及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1,将rssi0和rssi1做差,确定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差△rssi,并将△rssi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作为是否执行天线切换的判决参数。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的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例如,预设信号接收强度为n,那么在△rssi<a时,无论所述握持状态是何种状态,均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在△rssi≥a时,确定无须执行天线切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所述握持状态为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时,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包括: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移动信号天线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一目标天线,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二目标天线,所述第二目标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包括: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双刀双掷开关将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射频发射链路以及所述主集接收链路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分集接收链路连通。

应理解的是,双天线接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号传输下的可靠性。但是,如果主天线只作为主天线使用,辅天线只作为辅天线使用,当主天线环境变差,比如手握主天线区域时,接收性能还可以通过辅天线保证,但发射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信号断链。本公开中,在双天线接收模式下的射频链路上加入了一个双刀双掷开关(doublepoledoublethrow,dpdt),如图4所示,在当前主天线环境变差时开关会切换到辅天线上,即在ant0作为主天线,ant1作为辅天线使用时,若需要执行天线切换,通过双刀双掷开关,使ant1与tx节点以及prx节点耦合,使ant0与drx节点耦合,此时,ant1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作为主天线进行信号收发,ant0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作为辅天线进行信号接收。

如图5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天线接收模式下确定执行天线切换的方法流程图,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接收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收发链路连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51中,获取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在步骤s52中,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当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当前使用天线为单根天线,此时,获取该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2,即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将rssi2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作为是否执行天线切换的判决参数。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rssi2以及预设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例如,预设信号接收强度为b,那么在rssi2<b时,无论所述握持状态为何种状态,均确定需要执行天线切换。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所述握持状态为天线区域被遮挡的被握持状态时,确定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包括: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共用天线时,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将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包括: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单刀多掷开关将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连通。

本公开中,天线类型为共用天线且天线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为了确定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可以轮询检测电子设备中包括的n根天线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n为3,即电子设备中包括三根天线,且三根天线均可以作为共用天线使用,在天线的射频链路上设置有一单刀三掷开关,可以将三根天线分别与射频链路接通以达到天线切换的目的。在当前使用天线收发wifi/bt信号且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轮询检测电子设备的三根天线的wifi/bt信号强度,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天线作为所述目标天线;在当前使用天线收发gps信号且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轮询检测电子设备的三根天线的搜星数量和卫星平均信号能量,选取搜星数量最多和/或微型平均信号能量最大的天线作为目标天线。

另外,在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且天线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也可以轮询检测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并将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

本公开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由应用处理器和通信处理器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时,移动信号天线的切换可以由通信处理器控制完成,无需与应用处理器进行信令交互。在天线类型为共用天线时,共用天线的切换可以由应用处理器完成,无需与通信处理器进行信令交互,简化了控制流程。对于移动信号天线来说,针对不同的模式,例如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cmd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有些模式支持双天线接收,有些模式支持单天线接收。例如,有些全模式都支持双天线接收,有些只支持lte和wcdma模式下的双天线接收。同样的,对于共用天线来说,可以是双天线接收模式,也可以是单天线接收模式,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天线的工作时长小于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再次执行天线切换。

为了避免出现乒乓切换现象,本公开中在天线切换和回退时设置有一迟滞区,即,在天线切换后,即使切换后的天线性能变差,也不会立即回退,需要等待所述预设时长后才会再次进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根天线,所述n根天线为折叠结构;在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在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第三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时,通过所述折叠结构弹出所述n根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本公开中,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可以为折叠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天线处于折叠状态时,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都较弱,即使是信号接收强度最强的天线也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需求,此时,可以通过折叠结构将n根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弹出电子设备,以提高天线性能。当然,在弹出天线之前,电子设备可以生成一提醒信息来提醒用户是否弹出天线,在用户确认后再将天线弹出。

可选地,在所述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n根天线的占用状态;在所述占用状态为未被占用状态的天线中确定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为所述目标天线。

应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中移动信号天线和wifi/bt/gps共用天线会存在天线共用的问题,当移动信号天线与wifi/bt/gps共用天线频率相近或相同时,二者的射频接收链路都会收到干扰,造成信号阻塞,降低接收灵敏度。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公开中,可以获取电子设备中的n根天线的占用状态,占用状态可以通过寄存器来标记,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设置有三根天线,使用寄存器中的三位来分别表示三根天线的占用状态,其中,0表示未占用,1表示占用,寄存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读写访问。本公开中,可以设置移动信号天线的优先级高于wifi/bt/gps共用天线,即移动信号天线进行切换时,无须查询寄存器中的占用状态,直接占用,而wifi/bt/gps共用天线进行切换时,需要查询寄存器中的天线占用状态,当发现天线被占用时,会选择其他未被占用的信号较好的天线作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

如图6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61,被配置为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状态;

第一确定模块6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第二确定模块63,被配置为在需要执行天线切换时,根据当前使用天线的天线类型,确定切换后的目标天线,所述天线类型为移动信号天线、或无线、蓝牙、定位共用天线;

切换模块64,被配置为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接收模式,所述接收模式包括双天线接收模式以及单天线接收模式;

第一确定模块62,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收模式、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链路以及主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分集接收链路连通,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差;

第一确定模块62,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差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所述当前接收天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射频收发链路连通,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使用天线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62,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所述握持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双天线接收模式时,第二确定模块62,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移动信号天线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一目标天线,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天线为切换后的第二目标天线,所述第二目标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切换模块64,包括:

第一控制子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双刀双掷开关将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射频发射链路以及所述主集接收链路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分集接收链路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时,第二确定模块62,包括: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天线类型为所述共用天线时,轮询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n根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确定为切换后的目标天线;

切换模块64,包括:

第二控制子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单刀多掷开关将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天线的工作时长小于一预设时长时,停止再次执行天线切换。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根天线,所述n根天线为折叠结构,在将所述当前使用天线切换为所述目标天线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一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时,通过所述折叠结构弹出所述n根天线中的至少一根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n根天线的占用状态;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占用状态为未被占用状态的天线中确定信号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为所述目标天线。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