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胶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908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画胶压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画胶冶具,尤其涉及一种画胶压板。



背景技术:

在摄像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镜头底座与PCB板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这时候需要用到画胶压板在画胶的同时对PCB板进行压合。画胶压板一般包括安装板和压板,压板上设有画胶区域,在使用过程中,画胶压板的安装板会对画胶用的胶筒造成干涉摩擦,导致靠近安装板的画胶区域在画胶产生不良,或者靠近安装板的画胶区域不能进行画胶,造成画胶压板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画胶压板将安装板和压板相错开,两者从上往下投影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镂空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在画胶时,所述安装板对胶筒造成干涉摩擦,导致的画胶不良,或者能够有效提高画胶压板的利用率;尤其是将多个画胶压板拼板进行大规模的画胶时,可以有效降低画胶的不良率,提高画胶的效率和画胶压板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画胶压板,包括安装板、压板和连接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且与压板相错开,使该画胶压板从上往下投影时,所述安装板的投影与压板的投影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镂空间隔;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和压板之间不相互靠近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压板和连接板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压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包括外框和压筋,所述外框位于压筋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压筋由若干纵横垂直的若干直筋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压筋的厚度大于外框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画胶压板将安装板和压板相错开,两者从上往下投影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镂空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在画胶时,所述安装板对胶筒造成干涉摩擦,导致的画胶不良,或者能够有效提高画胶压板的利用率;尤其是将多个画胶压板拼板进行大规模的画胶时,可以有效降低画胶的不良率,提高画胶的效率和画胶压板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画胶压板从上往下投影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画胶压板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胶压板的从上往下投影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胶压板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3和4所示,一种画胶压板,包括安装板1、压板2和连接板3,所述安装板1位于压板2的上方,且与压板2相错开,使该画胶压板从上往下投影时,所述安装板1的投影与压板2的投影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镂空间隔;所述连接板3连接所述安装板1和压板2之间不相互靠近的侧面上。

为了便于理解,将所述安装板1的四个侧面分为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其中,第一侧面11靠近压板2,第二侧面12对应于所述压板2的边缘,第三侧面13远离所述压板2,第四侧面14对应于所述压板2的画胶区域;所述压板2的四个侧面也分为第五侧面21、第六侧面22、第七侧面23和第八侧面24,其中,第五侧面21靠近所述安装板1,第六侧面22位于所述压板2的边缘、第七侧面23远离所述安装板1,第八侧面(图中未示出)位于所述压板2的画胶区域的远端。

如图3和4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画胶压板包括安装板1’和压板2’,所述压安装板1’位于压板2’的上方,且所述安装板1’的第一侧面11’和压板2’的第五侧面21’之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台阶形的结构,在对所述压板2’内比较靠近安装板1’的画胶区域进行画胶时,由于胶筒4’的筒身较大,所述安装板1’会对胶筒4’造成干涉摩擦,导致画胶不良,或者靠近安装板1’的画胶区域不能进行画胶,造成画胶压板的利用率不高。

本技术方案中的画胶压板将安装板1和压板2相错开,两者的从上往下投影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镂空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在画胶时,所述安装板1对胶筒4’造成干涉摩擦,导致的画胶不良,或者能够有效提高画胶压板的利用率;尤其是将多个画胶压板拼板进行大规模的画胶时,可以有效降低画胶的不良率,提高画胶的效率和画胶压板的使用率。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的第二侧面12,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板2的第六侧面22,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所述连接板3不是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的第一侧面11和所述压板2的第五侧面21上即可。

所述连接板3和压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1,进一步提高所述连接板3和压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画胶压板在压胶时受力形变损坏;优选地,所述安装板1、压板2和连接板3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压板2包括外框24和压筋25,所述压筋25由若干纵横垂直的若干直筋组成,并形成画胶区域,所述外框24位于压筋25的外围;所述压筋25的厚度大于外框24的厚度。

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