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4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



背景技术:

CAN接口、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三种通讯接口,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在需要使用CAN接口、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其中任意两种的情况下,使用集成CAN接口和RS-485接口的收发器模块、集成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以及集成CAN接口和RS-232接口的模块将有效地减小产品体积,降低用户设计难度,加快用户设计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然而这些多协议的收发器模块的引脚众多,采用传统的封装工艺出来的引脚排布混乱,外部电路设计困难。

因此,现有的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引脚排布混乱,模块外部电路设计困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引脚排布混乱,模块外部电路设计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

所述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封装外壳作为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

所述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

所述输入侧引脚与所述输出侧引脚平行;

所述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电源输入引脚、电源接地端引脚和收发器模块接收发送引脚;

所述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引脚、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接地端引脚、收发器模块信号引脚。

优选方案一为: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具体为集成CAN接口和RS-485接口的收发器模块;

所述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RS-485接口的接收脚RXD1、CAN接口的发送脚TXD2、CAN接口的接收脚RXD2;

所述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七个引脚,依次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RS-485接口的B引脚、RS-485接口的A引脚、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CAN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CAN接口的CANL脚、CAN接口的CANH脚。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出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入侧引脚与所述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优选方案二为: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具体为集成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

所述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RS-485接口的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RS-232接口的接收脚RXD2;

所述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七个引脚,依次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RS-485接口的B引脚、RS-485接口的A引脚、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和RS-232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RS-232接口的RIN脚、RS-232接口的TOUT脚。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出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入侧引脚与所述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优选方案三为: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具体为集成CAN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

所述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CAN接口的发送脚TXD1、CAN接口的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RS-232接口的接收脚RXD2;

所述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CAN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CAN接口的CANL脚、CAN接口的CANH脚和RS-232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RS-232接口的RIN脚、RS-232接口的TOUT脚。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出侧引脚中六个引脚三三对称,其中三个引脚与另外三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5.08mm,三个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另外三个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所述输入侧引脚与所述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所述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封装外壳作为所述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所述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所述输入侧引脚与所述输出侧引脚平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与标准DIP引脚封装兼容,引脚分布能够有效降低CAN接口、RS-485接口以及RS-232接口增加外部电路设计的难度,方便与外部通信接口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引脚排布混乱,模块外部电路设计困难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功能说明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功能说明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脚功能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引脚排布混乱,模块外部电路设计困难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多协议收发器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

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封装外壳作为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

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平行;

所述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电源输入引脚、电源接地端引脚和收发器模块接收发送引脚;

所述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引脚、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接地端引脚、收发器模块信号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输入引脚具体为输入电源正VCC引脚;电源接地端引脚具体为输入电源地GND;收发器模块接收发送引脚具体包括RS-485接口的发送脚、RS-485接口的接收脚、CAN接口的发送脚、CAN接口的接收脚、RS-232接口的发送脚、RS-232接口的接收脚这些引脚中的四个引脚。

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引脚具体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收发器模块输出电源接地端引脚具体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地、CAN接口的输出电源地、RS-232接口的输出电源地中的两个引脚;收发器模块信号引脚具体为RS-485接口的B引脚、RS-485接口的A引脚、CAN接口的CANL脚、CAN接口的CANH脚、RS-232接口的RIN脚、RS-232接口的TOUT脚中的四个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引脚1至6为输入侧引脚,引脚10至16为输出侧引脚。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实体图。引脚设置于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下面。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为一种集成RS-485接口和CAN接口的多协议收发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

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封装外壳作为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

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平行;

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RS-485接口的接收脚RXD1、CAN接口的发送脚TXD2、CAN接口的接收脚RXD2;

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七个引脚,依次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RS-485接口的B引脚、RS-485接口的A引脚、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CAN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CAN接口的CANL脚、CAN接口的CANH脚。

请参阅图3(a)和图3(b),输入侧引脚为引脚1至6,输出侧引脚为引脚10至16,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和输入电源地GND;

引脚3和引脚4分别为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和接收脚RXD1;

引脚5和引脚6分别为CAN接口的发送脚TXD2和接收脚RXD2;

引脚10、引脚11和引脚12分别为CAN接口的CANH脚、CANL脚和输出电源地G2;

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和引脚16分别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A引脚、B引脚和输出电源地G1。

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出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具体地,引脚1~引脚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引脚10~引脚1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需要说明的是,图3(a)中的引脚1至6为输入侧引脚,引脚10至16为输出侧引脚。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为一种集成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的多协议收发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

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封装外壳作为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

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平行;

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RS-485接口的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RS-232接口的接收脚RXD2;

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七个引脚,依次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RS-485接口的B引脚、RS-485接口的A引脚、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和RS-232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RS-232接口的RIN脚、RS-232接口的TOUT脚。

请参阅图4(a)和图4(b),输入侧引脚为引脚1至6,输出侧引脚为引脚10至16,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和输入电源地GND;

引脚3和引脚4分别为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和接收脚RXD1;

引脚5和引脚6分别为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和接收脚RXD2;

引脚10、引脚11和引脚12分别为RS-232接口的TOUT脚、RIN脚和输出电源地G2;

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和引脚16分别为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A引脚、B引脚和输出电源地G1。

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出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具体地,引脚1~引脚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引脚10~引脚1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需要说明的是,图4(a)中的引脚1至6为输入侧引脚,引脚10至16为输出侧引脚。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为一种集成RS-232接口和CAN接口的多协议收发模块,包括:预设数量的引脚、封装外壳;

预设数量的引脚的一端与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内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穿过封装外壳作为多协议收发器模块的预留端;

预设数量的引脚分为两排,其中一排为输入侧引脚,另一排为输出侧引脚;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平行;

输入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CAN接口的发送脚TXD1、CAN接口的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RS-232接口的接收脚RXD2;

输出侧引脚具体包括六个引脚,依次为CAN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1、CAN接口的CANL脚、CAN接口的CANH脚和RS-232接口的输出电源地G2、RS-232接口的RIN脚、RS-232接口的TOUT脚。

请参阅图5(a)和图5(b),输入侧引脚为引脚1至6,输出侧引脚为引脚10至16,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和输入电源地GND;

引脚3和引脚4分别为CAN接口的发送脚TXD1和接收脚RXD1;

引脚5和引脚6分别为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和接收脚RXD2;

引脚10、引脚11和引脚12分别为RS-232接口的TOUT脚、RIN脚和输出电源地G2;

引脚14、引脚15和引脚16分别为CAN接口的CANH脚、CANL脚和输出电源地G1。

输入侧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出侧引脚中六个引脚三三对称,其中三个引脚与另外三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5.08mm,三个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另外三个引脚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具体地,引脚1~引脚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引脚10~引脚12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引脚14~引脚1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引脚12和引脚14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5.08mm。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中的引脚1至6为输入侧引脚,引脚10至16为输出侧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引脚分布为两排,一排全部为输入引脚,另一排为后的输出引脚。输入侧引脚与输出侧引脚两排引脚之间的间距为12.7mm。

对于集成CAN接口和RS-485接口的收发器模块:输入侧引脚1~6按照顺序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发送脚TXD1、RS-485接口接收脚RXD1、CAN接口发送脚TXD2、CAN接口接收脚RXD2;输出引脚10~16按照顺序分别为CANH脚、CANL脚、输出电源地G2、输出电源VO1、A引脚、B引脚、输出电源地G1。

对于集成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输入侧引脚1~6按照顺序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RS-485接口的发送脚TXD1和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和接收脚RXD2;输出侧引脚10~16按照顺序分别为RS-232接口的TOUT脚、RIN脚、输出电源地G2和RS-485接口的输出电源正VO1、A引脚、B引脚、输出电源地G1。

对于集成CAN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输入侧引脚1~6按照顺序分别为输入电源正VCC,输入电源地GND,CAN接口的发送脚TXD1和接收脚RXD1,RS-232接口的发送脚TXD2和接收脚RXD2;输出侧引脚10~12,14~16按照顺序分别为RS-232接口的TOUT脚、RIN脚、输出电源地G2和CAN接口的CANH脚、CANL脚、输出电源地G1。

对于集成CAN接口和RS-485接口的收发器模块和集成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引脚间距为:引脚1~引脚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引脚10~引脚1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

对于集成CAN接口和RS-232接口的收发器模块引脚间距为:引脚1~引脚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引脚10~引脚12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引脚14~引脚16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2.54mm;引脚12和引脚14两个引脚之间的间距为5.08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协议收发器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