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15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磁性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连接装置(MAGNETIC CONNECTING DEVICE),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以如下形式构成的磁性连接装置:其使得磁性连接器模块通过磁力结合,从而产生电连接,因而在近距离实现数据的收发。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指的是类似移动终端、PMP、智能电视等使用者可以接触到多种内容的设备。在所述电子装置中可设置有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和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可以传递或接收电源、收发数据、识别外部设备。

另一方面,近来,与数据的收发相关针对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所谓近距离无线通信指的是,类似蓝牙、红外线无线通信、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Shared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等能够在电子装置间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无线接口规格。在进行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装置中,通过内置于所述装置的集成电路而形成RF(射频,Radio Frequency)场,从而和其他装置实现数据收发。

由于近距离无线通信只在使用者自身的电子装置间进行通信,因而优点在于,不仅强化安保,而且电力消耗非常低,并可以高速传送数据。然而,现有的连接器装置只是设置为结合于电子装置并和外部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来进行数据的收发,并非设置为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相互接近的位置通过无线进行数据的收发,因而存在未能灵活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多种优点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16-0002182号(2016.01.07)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连接装置,所述磁性连接装置能够使得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间可以通过无线收发数据,并且可以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连接装置,以任意一个磁性连接器模块为基准将其他磁性连接器模块在任意的角度下自由地结合及解除结合,结合后还使其能够旋转360度,从而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内侧,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针端子,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部为针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子以1:1对应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的形式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形态,或形成为间断的形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针端子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一面的孔而向外部凸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铁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并以和所述第一磁铁相对应的形式配置,所述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中央,所述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中央,同时和所述第一RF通信部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

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一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周围,与所述多个第三磁铁分别磁耦合的多个第四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以便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于所述 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所述第四磁铁以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对应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磁铁小的尺寸,所述第四磁铁形成为比所述第二磁铁小的尺寸,且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形成为相同的尺寸。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下部,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为线圈。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并以和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相对应的形式配置,所述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中央,所述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中央,同时和所述第一RF通信部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得到电连接。

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 相互得到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相同的距离上,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周围,与所述多个第三磁铁分别磁耦合的多个第四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同的距离上,以便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所述第四磁铁以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对应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极部间(或无线充电部间)进行电连接的情况下,RF通信部在相互靠近的距离以执行无线通信的形式构成,据此,可以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并强化安保,较少地消耗电力,因而具有经济效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磁铁的恰当配置,可以以任意一个磁性连接器模块为基准将其他磁性连接器模块在任意的角度下自由地结合及解除结合,结合后即使使其旋转360度也能进行电连接及无线通信,因而使用者在给设备充电及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以获得使用上的便利性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图6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连接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7的C-C’线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E-E’线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15是沿着图14的F-F’线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相同的参照标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且在有关多种实施例的说明中针对与所述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可简略或省略其记载。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并且,图5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磁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第一电极部110设置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第一磁铁120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110的内侧,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所述第一磁铁120的周围。

第一主体100可以由印刷电路基板(PCB)、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形成,其中,印刷电路基板PCB的情况,可以在其表面直接形成端子,因而可以利于磁性连接器模块的制作。

第一电极部110与电子装置(未图示)连接从而可以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称的电子装置指的是,如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机、智能电视一样,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可以向外部设备供给电源的电子电器设备。

第一电极部110电连接于第二电极部210的情况,使得从所述电子装置接收到的电 源向外部设备传递。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称的外部设备指的是,与所述电子装置类似,如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机、智能电视一样的电子·电器设备。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用新型的理解及说明的便利,所述电子装置定义为供给电源的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定义为接收电源的设备。

第一电极部110可以由电源端子111(V)、112(GND)及ID端子113构成。在电源端子111(V)、112(GND)与后述的第二电极部210的电源端子211(V)、212(GND)电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电源从电源装置供给至外部设备,在ID端子113与后述的第二电极部210的ID端子213电连接的情况下,使得在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相互间进行模块识别。

如图1所示,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端子可以是同心圆形状。在此,虽然同心圆形状的端子111~113可以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形态,但是也可以形成为间断的形态。同心圆形状的端子为间断的形态的情况下,相比连续的形态的情况,在使得后述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以任意的角度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上可能会受制约,但如同专利文献1所述,相比沿着一个方向插入及解除的情况,电连接具有有利的一面。

或者,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端子可以是通过形成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的槽而向外部凸出的针端子。如此,针对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针端子将在后面对图7的说明中进行叙述,在此,只对作为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第一电极部110可以使用针端子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电极部110的内侧。换句话说,第一磁铁120内置于第一主体100,且在第一主体100的内部可以额外设置对所述第一磁铁12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未图示)。

第一RF通信部130设置有用于RF通信的电路及天线,且位于第一磁铁120的周围,即,以邻近第一磁铁120的形式设置。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的情况下(即,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电连接的情况下),就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而言,优选地,第一RF通信部130和后述的第二RF通信部230相互位于最近的距离。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如下构成:以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为基准可以将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在任意的角度下自由地结合及解除结合,在结合后还使其能够旋转360度。考虑到本实用新型想要实现的如上所述的技术特征,为了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相互位于最近的距离,而要求在各个磁性连接器模块 10、20的中心部以相互对应的形式设置。

为此,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磁铁120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所述第一磁铁120的中央。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一磁铁120的中央的情况下,即使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后发生旋转,所述第一RF通信部130也始终位于模块10的中央。并且,在与所述相同的宗旨下,优选地,后述的第二磁铁220作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以与所述第一磁铁120相对应的形式配置,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环形形状的所述第二磁铁220的中央,同时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130相对应。

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部110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140配置于距所述第一电极部110相同的距离上。随着第三磁铁140与后述的第四磁铁240磁耦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或,在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而且,第三磁铁140与第四磁铁240一同起到对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进行补充的作用,据此通过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间的准确的匹配,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的速度及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起到所述作用,优选地,第三磁铁140以第一电极部110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此处,虽然第一磁铁120因第一电极部110而需要内置于第一主体100,但是第三磁铁140既可以内置于第一主体100,或者也可以露出至外部。

第一磁铁120和第三磁铁140可以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例如,若第一磁铁120为N极,则第三磁铁140可以是S极,若第一磁铁120为S极,则第三磁铁140可以是N极。

另外,与第一磁铁120相比,为了弱化第三磁铁140的磁力,第三磁铁140可以形成为小的尺寸。如果,第三磁铁140的磁力比第一磁铁120的磁力强,那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很难自由旋转。换句话说,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而旋转时,虽然第一磁铁12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轴,但由于第三磁铁14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的部分,因而,优选地,第三磁铁140拥有比第一磁铁120弱的磁力。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第二电极部210设置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第二磁铁220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部210的内侧,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所述第二磁铁220的周围。

第二主体200可以由印刷电路基板PCB、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形成,其中,印刷电路基板PCB的情况,可以在其表面直接形成端子,因而可以利于磁性连接器模块的制作。

第二电极部210与外部设备(未图示)连接,且在与第一电极部110电连接的情况下起到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110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的作用。

第二电极部210可以由电源端子211(V)、212(GND)及ID端子213构成。在第二电极部210的电源端子211(V)、212(GND)与第一电极部的电源端子111(V)、112(GND)电连接的情况下,实现外部设备的充电,在第二电极部210的ID端子213与第一电极部110的ID端子113电连接的情况下,使得在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间进行模块识别。

如图3所示,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端子可以是针端子211~213。此处,针端子211~213可以具有通过形成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的孔而向外部凸出的形态,且各个针端子211~213可以以1:1对应于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111~113的形式配置为一列。

另一方面,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端子可以是设置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如此,针对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将在后面对图9的说明中进行叙述,在此,只对作为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第二电极部210可以使用同心圆形状的端子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磁铁220位于第二电极部210的内侧。换句话说,第二磁铁220内置于第二主体200,且在第二主体200的内部可以额外设置对第二磁铁22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未图示)。

随着第二磁铁220与第一磁铁120磁耦合,第二电极部210和第一电极部110电连接。此时,为了稳定地实现电连接需要在电极部110、210间进行准确的匹配,为此,优选地,第二磁铁220和第一磁铁120的磁极不同,但是尺寸相同。

第二RF通信部230设置有用于RF通信的电路及天线,且位于第二磁铁220的周围,即,以邻近第二磁铁220的形式设置。但是,如上所述,优选地,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一磁铁120的中央,第二RF通信部230也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二磁铁220的中央,其目的在于,使得RF通信部130、230不受因模块10、20的旋转所产生的影响,始终在固定的位置稳定地进行数据的收发,并且RF通信部130、230位于相互间最接近的距离,从而可以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

如果在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不位于各个磁性连接器模块的中央的情况下,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需要位于相互间能够进行RF通信的距离。例如,假设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中央,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中央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即使在以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为基准结合有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旋转360度,第二RF通信部230也有必要进行通信设定,以便能够从第一RF通信部130收发RF通信信号。

另一方面,在第二电极部210的周围,多个第四磁铁240配置于距所述第二电极部210相同的距离上。随着第四磁铁240与所述的第三磁铁140磁耦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或,在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另外,第四磁铁240与第三磁铁140一同起到对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进行补充的作用,据此,通过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间的准确的匹配,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的速度及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起到所述作用,优选地,第四磁铁240以第二电极部210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此处,虽然第二磁铁220因第二电极部210而需要内置于第二主体200,但是第四磁铁240既可以内置于第二主体200,或者也可以露出至外部。

第二磁铁220和第四磁铁240可以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例如,若第二磁铁220为N极,则第四磁铁240可以是S极,若第二磁铁220为S极,则第四磁铁240可以是N极。

另外,与第二磁铁220相比,为了弱化第四磁铁240的磁力,第四磁铁240可以形成为小的尺寸。如果,第四磁铁240的磁力比第二磁铁220的磁力强,那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很难自由旋转。换句话说,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而旋转时,虽然第二磁铁22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轴,但由于第四磁铁24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的部分,因而,优选地,第四磁铁240拥有比第二磁铁220弱的磁力。

如图5所示,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情况,只凭借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模块10、20间的结合力可能不足,因此根据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数据的收发可能会难以照常进行。此时,如果额外设置第三磁铁140及第四磁铁240,则可以使得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间的准确的匹配得到保障,随之可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间所进行的数据收发的速度及 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在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为环形形状,并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其中央的情况下,可以使其不受因模块10、20的旋转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使其位于相互间的最短距离,从而以高速及高效率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6是为了对通过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而进行数据的通信的样态进行说明从而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连接装置的操作流程的图。

首先,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即,通过磁铁的磁力的结合)的情况S10,通过设置于各个模块10、20的ID端子113、213进行模块识别(或者,ID识别)过程S20。模块识别可以通过内置于电子装置及外部设备的电路分别进行,所述电子装置安装有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所述外部设备安装有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

限于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模块识别的情况,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进行电连接,随之电源从电子装置向外部设备方向被供给S30。

如此,在第一电极部110和第二电极部210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内置于电子装置及外部设备的电路来判断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是否位于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S40。

在RF通信部130、230脱离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返回到模块识别步骤S20。与此相反,在RF通信部130、230位于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RF通信部130、230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间进行数据的收发S50。

另一方面,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8是沿着图7的C-C’线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10是沿着图9的D-D’线的截面图。此外,图11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磁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此时,构成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第一主体100、第一磁铁120、第一通信部130及第三磁铁140的构成和功能,以及构成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第二主体200、第二磁铁220、第二通信部230及第四磁铁240的构成和功能与上述一致,因而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外,有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磁性连接装置,在图7中用针端子示出 了第一电极部110,在图9中用同心圆形状的端子示出了第二电极部210,但这与前面所述相同只是示出如下构成:第一电极部110不仅可以构成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也可构成为针端子,第二电极部210不仅可以构成为针端子,也可构成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且电极部110、210的功能与上述相同。

如图7所示,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端子为针端子114~116,如图9所示,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端子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214~216。

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针端子114~116具有通过形成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的孔(未图示)而向外部凸出的形态,且可以由电源端子114(V)、115(GND)及ID端子116构成。

此外,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214~216设置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且可以由电源端子214(V)、215(GND)及ID端子216构成。所述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214~216可以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形态,但也可形成为间断的形态。

构成第一电极部110的各个针端子114~116可以以1:1对应于构成第二电极部210的同心圆形状的端子214~216的形式配置为一列。

在第一电极部110的电源端子114(V)、115(GND)与第二电极部210的电源端子214(V)、215(GND)电连接的情况下,从电子装置向外部设备进行电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外部设备的充电,随之,通过RF通信部130、230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并且,在第一电极部110的ID端子116与第二电极部210的ID端子216电连接的情况下,在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间进行模块识别。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而言,在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可以设置第一电极部110。而且,如图9及图10所示,就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而言,在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可以设置第二电极部210。图11作为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110和所述第二电极部210相互进行电连接。

尽管没有在图中示出,但是第一电极部110可以设置于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第二电极部210可以设置于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且在所述情况下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110和所述第二电极部210也可以相互得到电连接。

如此,如果在凸出部和凹陷部上分别设置有电极部,则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 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间的结合变得容易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另外,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间结合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因而可以使得电极部110、210间的准确的匹配得到保障,随之,可以使得RF通信部130、23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以高速及高效率进行。

此时,在第一主体100设置第三磁铁140,在第二主体200设置第四磁铁240的情况下,通过第三磁铁140和第四磁铁240间的磁耦合可以使得电极部110、120间的匹配得以更加准确地进行。

另一方面,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E-E’线的截面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图15是沿着图14的F-F’线的截面图。另外,图16是示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的样态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磁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

参照图12及图1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第一无线充电部150设置于第一主体100内部,第一磁铁120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下部,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

第一主体100可以由印刷电路基板PCB、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形成。

第一无线充电部150与电子装置(未图示)连接从而可以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此外,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电连接(更为具体地,无线连接)于后述的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情况,使得从所述电子装置得到供给的电源向外部设备传递。在此,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可以是线圈。换句话说,构成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线圈将电流通过其时所产生的磁通量向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更加具体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方向传递,从而实现外部设备的充电。

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周围。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通过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耦合而使得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结合的构成,因而优选地,位于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下部。

第一RF通信部130设置有用于RF通信的电路及天线,且位于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周围,即,以邻近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形式设置。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的情况下(即,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电 连接的情况下),就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而言,优选地,第一RF通信部130和后述的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相互最近的距离。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如下构成:以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为基准可以将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在任意的角度下自由地结合及解除结合,在结合后还使其能够旋转360度。考虑到本实用新型想要实现的如上所述的技术特征,为了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相互最近的距离,而要求在各个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的中心部以相互对应的形式设置。

为此,如图13所示,优选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中央。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中央的情况下,即使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后发生旋转,所述第一RF通信部130也始终位于模块10的中央。并且,在与所述相同的宗旨下,优选地,后述的第二无线充电部250作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以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相对应的形式配置,第二RF通信部130位于环形形状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中央,同时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130相对应。

另一方面,在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140配置于距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相同的距离上。随着第三磁铁140与第四磁铁240磁耦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或,在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而且,第三磁铁140与第四磁铁240一同起到对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进行补充的作用,据此通过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间的准确的匹配,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的速度及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起到所述作用,优选地,第三磁铁140以第一电极部110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此处,虽然第一磁铁120因第一无线充电部150而需要内置于第一主体100,但是第三磁铁140既可以内置于第一主体100,或者也可以露出至外部。

第一磁铁120和第三磁铁140可以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例如,若第一磁铁120为N极,则第三磁铁140可以是S极,若第一磁铁120为S极,则第三磁铁140可以是N极。

另外,与第一磁铁120相比,为了弱化第三磁铁140的磁力,第三磁铁140可以形成为小的尺寸。如果,第三磁铁140的磁力比第一磁铁120的磁力强,那么在第二磁性 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很难自由旋转。换句话说,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而旋转时,虽然第一磁铁12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轴,但由于第三磁铁14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的部分,因而,优选地,第三磁铁140拥有比第一磁铁120弱的磁力。

接下来,参照图14及图1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第二无线充电部250设置于第二主体200的内部,第二磁铁220位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下部,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所述第二磁铁220的周围。

第二主体200可以由印刷电路基板PCB、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形成。

第二无线充电部250与外部设备连接,且在与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电连接的情况下起到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的作用。在此,第二无线充电部250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一样可以是线圈。换句话说,构成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线圈通过在构成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而产生电流,从而起到使得与之连接的外部设备充电的作用。

第二磁铁220位于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周围,由于通过所述第二磁铁220与第一磁铁120的磁耦合而使得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结合的构成,因而优选地,位于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下部。

第二RF通信部230设置有用于RF通信的电路及天线,且位于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周围,即,以邻近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形式设置。但是,如上所述,优选地,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一无线充电部150的中央,第二RF通信部230也位于环形形状的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中央,其目的在于,使得RF通信部130、230不受因模块10、20的旋转所产生的影响,始终在固定的位置稳定地进行数据的收发,并且使得RF通信部130、230位于相互间最接近的距离,从而可以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

如果在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不位于各个磁性连接器模块的中央的情况下,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需要位于相互间能够进行RF通信的距离。例如,假设第一RF通信部130位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中央,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中央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即使在以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为基准结合有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旋转360度,第二RF通信部230也有必要进行通信设定,以便能够从第一RF通信部130收发RF通信信号。

另一方面,在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周围,多个第四磁铁240配置于距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相同的距离上。随着第四磁铁240与上述的第三磁铁140磁耦合,在第二 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或,在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结合于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另外,第四磁铁240与第三磁铁140一同起到对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进行补充的作用,据此,通过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间的准确的匹配,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的速度及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起到所述作用,优选地,第四磁铁240以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此处,虽然第二磁铁220因第二无线充电部250而需要内置于第二主体200,但是第四磁铁240既可以内置于第二主体200,或者也可以露出至外部。

第二磁铁220和第四磁铁240可以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例如,若第二磁铁220为N极,则第四磁铁240可以是S极,若第二磁铁220为S极,则第四磁铁240可以是N极。

另外,与第二磁铁220相比,为了弱化第四磁铁240的磁力,第四磁铁240可以形成为小的尺寸。如果,第四磁铁240的磁力比第二磁铁220的磁力强,那么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很难自由旋转。换句话说,在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状态下而旋转时,虽然第二磁铁22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轴,但由于第四磁铁240所处的部分成为旋转的部分,因而,优选地,第四磁铁240拥有比第二磁铁220弱的磁力。

如图5所示,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于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的情况,只凭借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220的磁力,模块10、20间的结合力可能不足,因此根据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数据的收发可能会难以照常进行。此时,如果额外设置第三磁铁140及第四磁铁240,则可以使得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间的准确的匹配得到保障,随之可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间所进行的数据收发的速度及效率得以提高。

另外,在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为环形形状,并使得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位于其中央的情况下,可以使其不受因模块10、20的旋转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位于相互间最短距离,从而以高速及高效率进行数据的收发。

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磁性连接器模块10、20来进行数据的通信的样态,可以通过前面所述的图6得以说明。

首先,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结合(即,通过磁铁的磁 力的结合)的情况S10,进行模块识别(或者,ID识别)过程S20。模块识别可以通过内置于电子装置及外部设备的电路分别进行,所述电子装置安装有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所述外部设备安装有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

限于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模块识别的情况,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进行电连接,随之电源从电子装置向外部设备方向被供给S30。

如此,在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内置于电子装置及外部设备的电路来判断第一RF通信部130和第二RF通信部230是否位于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S40。

在RF通信部130、230脱离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返回到模块识别步骤S20。与此相反,在RF通信部130、230位于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RF通信部130、230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间进行数据的收发S50。

尽管没有在图中示出,但是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可以位于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第二无线充电部250可以位于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并且,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进行电连接。

或者,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可以位于从第一主体100的一面向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第二无线充电部250可以位于从第二主体200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并且,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150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250相互进行电连接。

如此,如果在主体100、200分别设置有凸出部和凹陷部,则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间的结合变得容易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另外,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10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20间结合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因而可以使得无线充电部150、250间的准确的匹配得到保障,随之可以使得RF通信部130、23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以高速及高效率进行。

此时,在第一主体100设置第三磁铁140,在第二主体200设置第四磁铁240的情况下,通过第三磁铁140和第四磁铁240间的磁耦合可以使得电极部110、120间的匹配得以更加准确地进行。

应该理解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是在所有方面进行的例示,并非进行限定。比起所述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得以示出,且应该解释为,从权利要求范围的意义和范围以及等价概念中所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 20: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

100:第一主体 200:第二主体

110:第一电极部 210:第二电极部

120:第一磁铁 220:第二磁铁

130:第一RF通信部 230:第二RF通信部

140:第三磁铁 240:第四磁铁

150:第一无线充电部 250:第二无线充电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