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710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励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触摸屏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触摸屏非机械式的,所以人按上去后没有感觉不知道功能是否已经生效,所以在应用触屏的时候会在触摸屏上加一个马达,当按下去功能生产后系统会给马达一个信号,这样可以提示操作的人功能已经生效,同时在应用触屏的时候需要发声,所以还需要增加一个扬声器用于发声,这样整体的体积变大了,而且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空间、降低成本的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包括触摸屏,还包括盆架以及与盆架固定连接的磁罩,所述磁罩设有向上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有磁铁,所述磁铁上固定有极片,所述磁罩内设有音圈,所述盆架上固定有弹性支撑件,所述音圈与弹性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音圈悬空设置于磁铁与磁罩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设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与触摸屏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激励器安装在壳体内后,盆架与壳体之间具有2mm的空间,当触摸屏被按了之后,系统给出低频信号,音圈在磁铁与磁罩组成的此路中作上下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动板上下震动,进而带动触摸屏震 动,形成触觉反馈,当需要发出音乐时,系统给出音频信号,音圈带动振动板振动,从而使触摸屏振动发出音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不需要同时安装马达跟扬声器,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优选的,为了提高盆架与磁罩的稳定性,所述盆架与磁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为了减小机械振动,所述振动板与触摸屏之间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一面与振动板固定连接,另一面与触摸屏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减小机械振动,所述盆架两端设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一端与与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触摸屏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保证弹性支撑件的稳定性,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框体、弹性连接条以及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框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弹性连接条一端与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与音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保证弹性支撑件的使用寿命,所述弹性支撑件为采用SUS301-H材料制成的弹簧悬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触摸屏,2为盆架,3为磁罩,4为空腔,5为磁铁,6为极片,7为音圈,8为弹性支撑件,9为振动板,10为壳体,11为减震垫,12为减震块,81为框体,82位连接条,83位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触摸屏上的发声振动二合一激励器包括固定在壳体10上的触摸屏1、盆架2以及与盆架2固定连接的磁罩3,所述盆架2与磁罩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磁罩3与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盆架2与壳体10之间具有2mm的空间,所述磁罩3设有向上开口的空腔4,所述空腔4内固定有磁铁5,所述磁铁5上固定有极片6,所述磁罩3内设有音圈7,所述盆架2上固定有弹性支撑件8,所述音圈7与弹性支撑件8固定连接,所述音圈7悬空设置于磁铁5与磁罩3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8设有振动板9,所述振动板9与触摸屏1之间设有减震垫11,所述减震垫11一面与振动板9固定连接,另一面与触摸屏1固定连接,所述盆架2两端设有减震块12,所述减震块12的一端与盆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触摸屏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8为采用SUS301-H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支撑件8包括一体成型的框体81、多个弹性连接条82以及连接环83,所述连接环83设置在框体8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弹性连接条82一端与框体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环8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83与音圈7固定连接。

由图2可知,采用上述结构后,系统包括反馈电路、控制器以及驱动电路,当触摸屏被按了之后,反馈电路收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向激励器给出低频信号,音圈在磁铁与磁罩组成的此路中作上下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动板上下震动,进而带动触摸屏震动,形成触觉反馈,当需要发出音乐时,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给出音频信号,音圈带动振动板振动,从而使触摸屏振动发出音乐,这其中涉及到的反馈电路、控制器以及驱动电路都是本领域惯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就不多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合理,操作方便,不需要同时安装马达跟扬声器,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