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扩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704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电话扩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话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话扩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手机由于具有轻小、携带方便等特点而发展繁荣,但是手机的繁荣并不能全部取代固定电话。因为手机主要是和个人绑定的,其代表的是个人,而固定电话主要是和地点绑定的,其代表的是单位、公司和家庭。

现有技术中,固定电话一般通过光纤或电缆直接与交换机连接,此种方案中,从交换机到用户端的固定电话之间通常有较长的布线距离,只要被并线就存在着较高的被窃听的风险,从而会导致单位、公司及个人用户的信息或秘密遭到泄漏,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话扩展装置,以防止电话的通话内容被窃听。

一种电话扩展装置,用于防止电话的通话内容被窃听,包括用于接收通信信号并进行加密的交换机,及分别与所述交换机和所述电话连接的解码器,其中,

所述交换机中设有用于接收通信信号的接收模块及加密板卡,所述加密板卡中设有加密CPU和加密FPGA,所述加密CPU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模块发送的通信信号进行解析、并传送给所述加密FPGA,所述加密FPGA用于对解析后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并分配给所述解码器;

所述解码器用于接收所述交换机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话扩展装置中,通过所述交换机中的所述加密板卡对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再通过所述解码器对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后传送给所述电话,所以能够防止所述电话的通话内容被窃听。

进一步地,所述解码器中设有解密FPGA及和所述解密FPGA连接的解密CPU,所述解密FPGA用于接收所述加密FPGA分配的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解密CPU,所述解密CPU用于对解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进一步解析、并将解析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板卡中还设有与所述加密FPGA连接的载波供电模块,所述载波供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加密FPGA分配的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并传送给所述解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载波供电模块还用于将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叠加到一直流电源上,并将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能同时传送给所述解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载波供电模块采用单双工通信模式,以实现交替式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载波供电模块中设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对所述加密板卡进行过流和过压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解码器中还设有与所述解密CPU连接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端口,所述用户端口用于将解析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

进一步地,所述解码器中还设有与所述解密CPU连接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话的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机和所述解码器之间采用单线双路的布线形式,所述单线双路的布线形式即在一条模拟电话线上面传输至少两路模拟话路。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FPGA采用的加密方式为扰码加密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话扩展装置与电话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交换机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解码器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话扩展装置100,用于防止电话200的通话内容被窃听,包括用于接收通信信号并进行加密的交换机11,及分别与所述交换机11和所述电话200连接的解码器12,所述解码器12用于接收所述交换机11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11和所述解码器12之间采用单线双路的布线形式,以实现简单的布线,减少布线难度。所述单线双路的布线形式即在一条模拟电话线上面传输至少两路模拟话路,也就是说,所述交换机11可以连接多个所述解码器12。本实施例中,采用单线双路的布线形式可以节省布线资源,为客户在原有线路不变的基础上以实现增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话扩展装置100主要应用于申瓯SOC8000、9000系列产品,以及SOC5000系列产品中。

请参阅图2,所述交换机11中设有用于接收通信信号的接收模块111及加密板卡112,所述加密板卡112中设有加密CPU 1121和加密FPGA 1122(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所述加密CPU 1121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模块111发送的通信信号进行解析、并传送给所述加密FPGA 1122,所述加密FPGA 1122用于对解析后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并分配给所述解码器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密FPGA 1122采用的加密方式为扰码加密方式,所述扰码加密就是用一个伪随机码序列对扩频码进行相乘,对信号进行加密。具体为对数字信号的比特级进行随机处理,减少连0和连1的出现,从而减少码间干扰和抖动,方便接收端的时钟提取,同时又扩展了基带信号频谱,起到加密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2,所述加密板卡112中还设有与所述加密FPGA 1122连接的载波供电模块1123,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用于接收所述加密FPGA 1122分配的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并传送给所述解码器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还用于将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叠加到一直流电源上,并将加密后的通信信号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能同时传送给所述解码器12,使得所述解码器12同时获得电能和通信信号,以实现线路的无源供电模式。本实施例中,无源供电模式使得所述解码器12实现小型化,易于维护和移动,减少用户的使用难度,在连接用户线后即刻使用,同时,使得所述解码器12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可以支持市面所有类型的电话,一改传统用户板面向电话单一的情况,确保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搭配。

此外,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采用单双工通信模式,以实现交替式通信,从而可以节约传输线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48V,当其他设备接入时,会因为阻抗不匹配而导致接入的设备过流,导致接入的设备被大电流烧毁。确保所述交换机11只能与所述解码器12配合使用,以保障线路的唯一性和保密性。

请再参阅图2,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中设有保护电路1124,所述保护电路1124用于对所述加密板卡112进行过流和过压保护。所述保护电路1124能够有效防止短路、雷击等情况,保护所述交换机11免受损害。

请参阅图3,所述解码器12中设有解密FPGA 121及和所述解密FPGA 121连接的解密CPU 122,所述解密FPGA 121用于接收所述加密FPGA 1122分配的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解密CPU 122,所述解密CPU 122用于对解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进一步解析、并将解析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20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解码器12中还设有与所述解密CPU 122连接的一个或两个用户端口123,所述用户端口123用于将解析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200。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解码器12中还设有与所述解密CPU 122连接的检测模块124,所述检测模块124用于检测所述电话200的电压,以确保所述电话200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话扩展装置100支持网管远程配置参数,查看线路各项参数,实现全方面管理。通过网管管理线路参数,实时监督线路状态,及时发现问题线路的具体情况,便于维修人员能及时的修理和维护,以保证通信正常。也可以通过网管管理,可针对单个所述电话200进行断开连接或者开启,实现对所述电话200的远程操控。

综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话扩展装置100对通信信号进行加密、解密的实现过程是:所述交换机11中的所述接收模块111将接收的通信信号传送给所述加密CPU 1121,所述加密CPU 1121对通信信号进行解析、并传送给所述加密FPGA 1122,所述加密FPGA 1122对解析后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并传送给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所述载波供电模块1123将加密后的通信信号传送给所述解码器12中的所述解密FPGA 121,所述解密FPGA 121对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并传送给所述解密CPU 122,所述解密CPU 122对解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进一步解析、并将解析后的通信信号发送给所述电话200。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话扩展装置100中,通过所述交换机11中的所述加密板卡112对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再通过所述解码器12对加密后的通信信号进行解密后传送给所述电话200,所以能够防止所述电话200的通话内容被窃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