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16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曲面电视、曲面手机等曲面显示装置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曲面显示装置可以带来与平面显示装置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相较于平面显示装置来说,曲面显示装置设计更贴合人眼生理曲线构造,有利于打造零失真的视觉体验,缓解观看者的眼部疲劳,增强舒适感。

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中,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背光模组固定为一个整体。光线从曲面背光模组中射出并从曲面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进入到曲面显示面板中,然后从曲面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处射出的过程中,由于曲面显示面板内应力集中,与从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相比,从曲面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相位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曲面显示装置在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存在严重的漏光现象,使得其均匀性的控制难度远高于普通平面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减少或消除曲面显示装置的漏光,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均匀性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曲面显示面板、曲面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所述曲面背光模组之间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和至少两个第二部,

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所述曲面背光模组的曲边对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的直边对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交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图形,由所述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一部的端部方向,所述第二部的厚度和/或硬度逐渐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之间设置第二部的厚度和/或硬度沿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第二部连接第一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减小的支撑架,解决了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严重漏光,显示装置的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或消除显示装置的漏光,提高显示面板的均匀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3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沿图4a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5a为图3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线B1B2上应力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线C1C2上应力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初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曲面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凸面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凹面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装置包括:曲面显示面板10、曲面背光模组20、以及设置于曲面显示面板10以及曲面背光模组20之间的支撑架30。图2为图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支撑架30包括两个第一部31和两个第二部32。第二部31与第一部32交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图形。该支撑架30中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采用同种硬质材料一体成型。继续参见图1和图2,该第一部31上各个位置处沿由曲面显示面板10指向曲面背光模组20方向的厚度a相同,该第二部32上各个位置处沿由曲面显示面板10指向曲面背光模组20方向的厚度b相同,且第一部31的厚度a等于第二部32的厚度b。

如背景技术所述,对于这种结构的曲面显示装置,光线从曲面背光模组20中射出并从曲面显示面板10的阵列基板进入到曲面显示面板10中,然后从曲面显示面板10彩膜基板处射出的过程中,由于曲面显示装置内应力集中,与从曲面背光模组20射出的光线相比,从曲面显示面板10射出的光线的相位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曲面显示装置在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存在严重的漏光现象,使得该显示装置的均匀性的控制难度远高于普通平面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曲面显示面板、曲面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之间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和至少两个第二部,支撑架的第一部与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的曲边对应,第二部与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的直边对应,第二部与第一部交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图形,由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第二部连接第一部的端部方向,第二部的厚度和/或硬度逐渐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之间设置第二部的厚度和/或硬度沿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第二部连接第一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减小的支撑架,解决了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存在严重的漏光现象,显示装置的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或消除显示面板的漏光,提高显示装置的均匀性的目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3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参见图3、图4a和图4b,该显示装置,包括:曲面显示面板10、曲面背光模组20、以及设置于曲面显示面板10以及曲面背光模组20之间的支撑架30。支撑架30包括两个第一部31和两个第二部32,支撑架30的第一部31与曲面显示面板10以及曲面背光模组20的曲边对应,第二部32与曲面显示面板10以及曲面背光模组20的直边对应,第二部32与第一部31交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图形,由第二部32中间位置指321向第二部32连接第一部31的端部322方向,第二部32的厚度逐渐减小。

参见图4a和图4b,该第二部32为一体成型的片状结构,由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32端部322方向,第二部32的厚度逐渐减小。示例性地,参见图4b,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的厚度为m,第二部32端部322的厚度为n(m大于n),沿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32端部322方向,第二部32的厚度由m减小到n。

图5a为图3中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该参见图5a,该显示装置包括直边11和曲边12。以该显示装置的对称中心0为坐标原点,以经过点O,且与直边11平行的直线为Y轴,以经过点O,且与Y轴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同样地,对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仿真的方法对图5a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和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通过图5b和图5c给出。其中,图5b为沿图5a中线B1B2上应力分布情况示意图。图5c为沿图5a中线C1C2上应力分布情况示意图。从图5b中可以发现,图5a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在线B1B2上任一点处的应力均小于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同一位置处应力。从图5c中可以发现,图5a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在线C1C2上任一点处的应力小于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同一位置处应力。事实上,图5a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任一点处的应力均小于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同一位置处应力。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中应力最大值为146.06MPa,而图5a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应力最大值仅为62.06MPa。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之间设置第二部的厚度沿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第二部连接第一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减小的支撑架,可以有效减小曲面显示面板中各点的应力,进而减小经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相位变化量,解决了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漏光严重的现象,显示面板的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或消除显示面板的漏光,提高显示面板的均匀性效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图4a和图4b提供的显示装置相比,图6中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部包括本体以及形成在本体上的多个凸起。具体地,参见图6,该第二部32包括本体以及形成在本体323上的多个凸起324。本体323为厚度均匀的片状结构。多个凸起324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于第二部32本体323上,由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32端部322方向,凸起324的厚度和/或硬度逐渐减小。

示例性地,参见图6,可选地,凸起324的材料为硬质材料,由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32端部322方向凸起324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的厚度为m,第二部32端部322的厚度为n(m大于n),沿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端部322方向,第二部32的厚度由m减小到n。

可选地,还可以设置第二部32的凸起324的材料为硬度不同的材料,中间位置321处凸起324的硬度大于端部322处凸起324的硬度。例如,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处凸起324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第二部32端部322处凸起324的材料为泡绵。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由第二部32中间位置321指向第二部32端部322方向凸起324的初始厚度逐渐减小;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置第二部32不同位置处凸起324的初始厚度相同。

若第二部32不同位置处凸起324的初始厚度相同,在将支撑架30设置于曲面显示面板10以及曲面背光模组20之间时,由于与支撑架30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连接(即第二部32端部322)处显示装置应力较大,将第二部32端部322处泡绵材质的凸起324压缩,以使得第二部32能够很好地与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背光模组贴合,以减小显示装置各位置处的应力。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撑架第二部中间位置指向第二部端部方向,支撑架凸起的厚度和/或硬度逐渐减小,可以有效减小曲面显示面板中各点的应力,进而减小经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相位变化量,解决了现有的曲面显示装置暗态模式下四个角处漏光严重的现象,显示装置的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或消除显示装置的漏光,提高显示装置的均匀性效果。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参见图8,该显示装置中曲面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13以及围绕显示区域13的非显示区域14,支撑架30设置于曲面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14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支撑架30不会从曲面背光模组20出射的光线遮挡,可以使得光线能够顺利进入到曲面显示面板10中。

在具体设计时,曲面显示面板10和曲面背光模组20可以为任意形状,曲面显示面板10和曲面背光模组20的形状决定了支撑架30中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的个数以及连接方式。典型地,若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背光模组的形状为曲面四边形;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部和两个第二部,第二部与第一部交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图形。如图9所示,这里曲面四边形是指,由平面四边形相对的两个边D1D2以及E1E2沿与该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呈设定角度的方向(例如沿垂直该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的方向)弯折后得到的三维图像。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支撑架的第一部和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背光模组能够紧密连接,可选地,第一部的弯曲方向、曲面显示面板的弯曲方向以及曲面背光模组的弯曲方向均相同,且与第一部的曲率、曲面显示面板的曲率以及曲面背光模组的曲率均相同。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上述各技术方案中,显示装置可以为凸面显示装置也可以为凹面显示装置。其中,如图10所示,凸面显示装置是指显示面沿靠近显示装置使用者的方向弯曲的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凹面显示装置是指显示面沿远离显示装置使用者的方向弯曲的显示装置。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